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4XX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全文)

2024XX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全文)

时间:2023-12-29 14:2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XX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3XX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全文)

XX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A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重庆市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围绕“2235”总体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经济品质、生活品质、生态品质、人文品质,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的品质之城、重庆主城都市区的“新区大城”。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深学笃用A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尊重五统筹”,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以提升品质为导向,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快建设“新区大城”,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为重庆全面实现现代化贡献永川力量。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建管并重。融会贯通城市哲学、城市美学和城市科学前沿知识,以科学规划精准描绘城市成长坐标,以“工匠精神”精心推进城市建设,以绣花功夫抓好精细化城市管理,努力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以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细化落实“双碳”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尊重规律,凸显特质。尊重城市发展内在规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力功能和品质提升,注重把握城市有机更新中的“留、改、拆、增”,避免过度超前或重复建设,依托山水人文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智慧交通、精美建筑、绿色社区、城市田园。

  ——紧贴民生,安全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老百姓最关心的城市问题,不断强化人才在城市更新提升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注重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升城市安全保障和韧性水平。

  ——全域统筹,示范引领。全面开展城市更新提升,重点聚焦中心城区,在经济、生活、生态、人文等品质提升方面持续发力,强化中心城区在城市更新提升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重点专项规划实时增补,在提升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

  (三)总体目标

  紧扣“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两大发展任务,集中力量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再升级。到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人,城市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大幅提升,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一城两基地”初具规模,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生态宜居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开发强度、城市整体风貌、城市环境品质、城市人口布局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500米覆盖居住区比例达到90%,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模达到600万平方米,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实现100%,城市生活品质更加舒适。

  ——基础设施体系保障有力。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全区高铁运行里程接近7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2公里,市域铁路实现“零突破”,中心城区路网密度达到7.0公里/平方公里,城市慢道长度超过20公里,全区公共供水覆盖率达到100%,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10%,中心城区5G网络覆盖率超过95%。

  ——绿色低碳转型健康发展。初步形成具有永川特色的低碳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煤炭消费大幅下降,天然气消费占比提高至30%以上,可再生能源生产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14.5%,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36%,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全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

  ——智慧科技创新快速推进。探索推进区级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和“CIM+”应用体系。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稳定在3%以上,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总量突破110个,“数字文创”“双智城市”等成为响亮名片。

  ——城市人文魅力不断彰显。城市更加人性化、人文化,更加优美和富有特色,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1.05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

  ——安全韧性能力显著提高。城市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应对危机处理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防洪排涝、消防、人防、基础设施等方面韧性不断增强,城市内涝积水点基本消除,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完好率达到98%,城市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达到7.7平方米,新建防空地下室6级以上人员掩蔽工程占比不低于7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低于0.025。

  展望203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20万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全面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功能全面彰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集聚发展作用更加突显,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产、城、景实现高度融合,建设成为“近悦远来”的美好城市。

  二、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建设“新区大城”

  对照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要求,坚持“大格局、大思路、大协同、高品质”,深挖“新区大城”目标内涵,努力建设融入中心城区的都市新区、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中心城市。

  (一)展现大格局担当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和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定位,发挥新阶段永川作为重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优势,加快提升城市产业集聚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区域辐射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打造成渝主轴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中部崛起“新标杆”、川渝合作“新典范”,在重庆建设独具魅力的全球城市中展现永川担当。(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二)坚持大思路谋划

  结合城市历史传承、战略定位和时代要求,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两大战略中,以大思路引领、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擘画城市发展蓝图,描绘城市发展脉络,加快建设“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创新中心、消费中心、金融中心、医疗中心、应急救援中心和现代化教育强区、文化强区,推动城市品质和能级全方位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主动承接和承载区域产业转移、人口聚集,更好服务成渝双核联动、双城带动,在“两大战略”中打头阵、挑重担、作示范。(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三)构建大协同体系

  强化区域一体化发展,聚焦区域内资源协同优化,推进永川从“融城”走向“同城”发展,坚持交通同网、产业同链、科技同兴、服务同标、发展同步,加快承接重庆中心城区功能和产业转移;
推进泸永江、永大荣融合发展,助推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区域性先进制造业集群;
构筑“双临”高能级平台,打造重庆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大数据、大健康、生物科技、通航制造、保税物流等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集群,谋划布局车城协同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
打造临港新区产业高地,发挥渝宜铁路走廊和长江经济带交汇优势,链接中南半岛出海战略性通道,高标准规划建设“港园一体、港城一体”临港新区。(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交通局、区商务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

  (四)践行高品质示范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成渝定位、重庆特色、永川实际,对标打造全国一流现代化大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完善城市功能,整体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产城景融合发展,高起点、高水平统筹推进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
推动产业能级提升,持续保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城市科技创新成效;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支撑保障工作,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建设高品质生活精彩样本,打造环境更美、生态更优的人居示范,营造社会更加和谐、民生更有温度的幸福之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使永川真正成为人们心中的向往之城,为建设国际化永川“增光添彩”。(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三、提升城市规划水平,科学引领城市发展

  高水平编制规划,夯实全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三生空间”布局,加强规划管理,引领城市科学发展。

  (五)推动全域协调发展

  紧扣“新区大城”目标,激发全域空间发展新动能,依托背靠箕山、面向长江、东临机场、西接成都的空间优势,高质量谋划现代化大城市发展路径。

  1.打造“十字轴线”发展带。构建永川联络东西、贯通南北战略性新发展格局,向东跨越菜茵岩打造科技生态新城,向西迈过一环路建设城西片区,强化市域快线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持续强化成渝相向发展态势,进一步夯实成渝南线主轴功能;
南北方向上,加快建设南北大道(兴龙大道南延段)至港桥,带动沿线城市空间拓展、高新产业发展,促进临港新区与中心城区协同联动,打造重庆长江上游“第一城”,将永川建设成为连接长江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功能节点,打造重庆西部铁公水联运新枢纽。(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区交通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2.构建“1+2+12”城镇体系。优化城镇发展格局,重塑新型城镇体系。推动中心城区发展,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提高发展要素集聚和区域辐射能级,适度超前布局服务周边区市县的城市功能;
实施国家级高新区扩容,打造三教功能组团和临港新区,建设南北两翼副中心;
构建特色小城镇体系,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引导城镇特色化发展。(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各街镇政府)

  (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扩大城市发展规模,实施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充分彰显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城市功能。

  1.坚持“东进南延”发展方向。延续东进、南延的城市主导发展方向,向东重点依托市域铁路C4线站点、环智汇湖公园,强化TOD综合开发,混合式复合化布局创新服务功能,发挥毗邻重庆新机场交通区位优势,预控临空经济板块,高标准规划建设科技生态新城;
向南遵循产城融合发展思路,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根据汽摩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用地需求,合理匹配产业聚集空间,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布局新材料产业园,结合永川南站站前区布局商业商务、职业教育功能,高质量打造凤凰湖片区。(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推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构建“一心两翼三廊七片”空间结构,着力建设行政商业服务中心,实现西部既有建成区和东部拓展新城区的两翼格局,保护修复箕山、黄瓜山、菜茵岩-云雾山3条城市郊野生态绿廊,重点打造科技生态新城片区、兴龙湖片区、凤凰湖片区、城西片区、老城片区、神女湖片区、西部欢乐城片区等七个共生共融的城市综合片区,引导各片区差异化发展。(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七)统筹“三生空间”布局

  科学编制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导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处理好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优质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1.构建山清水秀生态空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化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永川。有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为重点,构建以巴岳山、箕山、云雾山、英山、黄瓜山为主体,以长江、大陆溪、小安溪、九龙河、临江河、圣水河、龙溪河等一江六河为水生态廊道,以重要独立山体、大中型水库及各类自然保护地为重要节点,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108省道等多条交通沿线绿化为补充的“五屏七廊多点网络化”生态安全格局。(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林业局;
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区交通局、区林业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构建优质高效生产空间。保证重点项目落地、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发展,分产业类型明确土地投资强度、产出、税收和就业带动能力等建议指标;
加强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淘汰落后产能,推行以“标准地”为单元的工业用地出让制度;
试点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
探索创新型产业用地制度,适应高新技术、协同生产空间及总部经济、2.5产业需要;
推行土地混合使用和建筑复合利用模式,坚持统一规划和功能混合。(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3.构建宜居适度生活空间。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优化用地出让结构,提升居住空间品质;
优化城市更新、土地整备、老旧小区改造等存量土地开发政策;
保障产业空间量,推进二三产业用地有效利用;
优先保障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等基本设施用地;
持续完善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自然山林等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公园绿地可达性和覆盖率。(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八)加强规划管理

  健全规划管理机制,构建刚性、弹性、特色相结合的规划管控制度,突出规划系统性,贯彻“多规合一”理念,严守“三条红线”,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加强规划刚性约束,强化规划编审、实施监管、体检评估和动态维护的全周期闭环管理,严格执行控规修改管理办法,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完善规划考核、规划督察、规划审计、规划修改终身记录、违规处罚“五位一体”刚性约束,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查处体制机制;
突出规划前瞻性,坚持未来眼光、统一谋划,适当“留白”预留空间;
完善城市设计管理,将城市设计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建立具有永川地方特色的空间形态管控体系,积极运用城市设计、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着力体现规划管控特色。(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突显精美城市特色

  依托浅山多湖地形地貌特征,彰显精美城市品质,转变传统建设方式,坚持“绿筑永川,智建未来”发展理念,提高建设标准,提效设计管控,提质工程管理,以智能化、绿色化驱动城市建设领域改革,力争在先进建造方式上走在主城新区前列。

  (九)优化城市建设空间品质

  立足“双百”建设规模,搭建科学合理城市空间框架,持续探索城市田园试点,提升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品质。

  1.拉开“双百”城市空间框架。立足永川山水格局,科学布局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彰显“一江碧水、三山叠翠、九湖美景”山水城市特色,建设产城景融合的美丽公园城市。到2025年,提质扩容城市规模,拓展中心城区面积18.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实现100万城市人口目标,为未来发展成为更大规模城市奠定坚实基调。(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加强“城市田园”试点建设。围绕“共护、共生、共育、共享、共忆”发展思路,构建健康融洽的新城乡关系,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要求,从源头着手优化各类用地空间,试点以“开天窗”的方式,将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相结合,保留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内有价值的耕地,使田园成为城市内的景,耕地成为城市的“名片”。(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十)管控城市空间形态

  充分利用城市山水特色,挖掘自然资源禀赋,强化城市设计引导,精心打造城市窗口地区形象,提升重点建筑设计水平,多维度、多视角突出永川良好城市风貌。

  1.彰显山水城市风貌。实施控规和城市设计双控管理,真正实现控规管指标、城市设计管形态的目标;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情况适时推进科技生态新城片区、凤凰湖片区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工作,做好城市建筑高度、密度、强度分区,对箕山、黄瓜山等山脊线、边坡线,旺龙湖、凤凰湖等水岸线和城市天际线实施规划建设管控,并将重要地块城市设计研究主要管控要求纳入规划条件。(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扮靓窗口地区形象。持续提升中心城区商圈、车站、高速路收费站、服务区、城镇码头等重要窗口形象品质;
开展市域铁路站点及永川至重庆新机场高速、快速路、结构性干道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区域形象品质提升研究工作;
整体提升城市视觉系统,构建规范标准的城市标识、交通标识、文化标识、旅游标识,推广国际化双语标识。(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务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3.加强重点建筑管控。提升公共建筑艺术品质,加强美术馆、市民活动中心、剧场建筑等标志性公共建筑项目管理;
持续开展城市重点区域建设项目和重要公共建筑方案比选征集工作,加大重点建筑设计方案专家评审及首席规划师、建筑师咨询力度,推动重要建筑设计出精品、出亮点,打造城市代表性名片;
加强新建超高层建筑管控力度,限制盲目规划建设200米以上“摩天楼”;
加强自然生态、历史人文、视线敏感等重要地段的建筑风貌管理,处理好历史风貌和近现代城市风貌的传承与融合;
强化对建筑体量、高度、立面、色彩、文化等要素的规划引导和控制。(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十一)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巩固高质量城市建设水平,深化“精美城市”建设经验,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城市,提高设计水平,强化建设管理,强化绿色化智能化引领,让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

  1.提高建设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建设规范标准,细化深化单体建筑、住宅小区、生态城区三大绿色发展体系,按照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建设要求,将一流建设标准贯穿城市建设各个环节,因地制宜、适度超前探索先进建设方式,推进各项配套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运行。(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提效设计管控。发挥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倡导“优质优价”,培育良好的工程市场环境;
建立健全高水平设计队伍比选机制,鼓励国内外高水平设计机构参与建筑和工程设计工作;
健全优秀设计作品评选机制,强化重要项目设计方案指导及审查机制,提高方案决策水平;
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跟踪监管机制,加大对擅自改变规划和建筑设计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3.提质工程管理。优化工程建设和组织,加快完善工程总承包(EPC)相关招投标制度规定,加大设计牵头的EPC项目实施力度,建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体系;
完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体系,创新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方式,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加强设计与施工协同,完善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监管机制;
着力提升工地管理水平,持续对施工围挡、大门、安全网、外脚手架、车辆冲洗、裸土覆盖、扬尘、噪声等进行规范。(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4.提升绿色化智能化建造水平。加强绿色建筑策划和设计,加强现场噪声、水污染和建筑垃圾控制,推进绿色施工,推行建造方式工业化,引导实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
加快智能建造发展,持续实施数字化建造试点,加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
全面推广智慧工地平台,建立与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相适应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五、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美丽品质家园

  下足“绣花”功夫,建设干净美丽家园,多管齐下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多措并举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推动城市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提升。

  (十二)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

  聚焦群众实际需求,强化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规范环境秩序,美化城市家具,扮靓城市景观。

  1.优化街道空间环境。编制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建设兼具人车通行需求的街道空间;
有序推动“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工作,提高街道空间效率;
推进街道平整专项整治,完善道路绿化,提升重要通道沿线和重要交通节点绿化水平;
推动城市家具、便民设施系统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城市建成区的照明建设及绿色照明节能改造。(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交通局、区经济信息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优化城市开敞空间。开展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
打造一批园林绿化精品,高标准建设启智湖、智汇湖,加快推进望城坡、桃花山“城市田园”建设,因地制宜改造建设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
建立山林慢道、亲水绿道、悦城景道三位一体慢行绿道网络,继续推进坡坎崖绿化美化建设;
推进城市核心区、商圈和广场服务设施提档升级;
提升兴龙湖、三河汇碧、旺龙湖等重点区段夜间风貌,打造夜间经济名片。(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务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3.优化环境秩序。开展高层建筑“生命通道”集中清障行动,完善消防通道长效管理机制;
加大违章搭建整治力度,治理违法占道经营、人行道违法停车问题,挖潜老旧小区周边路内停车空间,逐步缓解老旧小区、学校、医院、老商圈等区域停车难问题;
加强毁绿占绿监管查处;
规范建筑渣土运输管理,严格落实“一车一证”制度;
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建设“城市违规广告语音警示系统”。(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公安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交通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十三)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水平

  强化垃圾治理,健全城市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城乡环卫设施一体化建设,让城市干净、整洁、清爽。

  1.强化城市垃圾治理。推广垃圾分类,推进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其他处理方式并存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
提升静脉产业园垃圾处理能力,适时启动渗滤液及膜下水处理项目和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
完善厨余垃圾收运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厨余垃圾规范收运覆盖比例;
推动建筑渣土消纳减量化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探索园林绿化弃渣再利用途径。(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提高城市环卫水平。提高环卫清扫保洁效率,持续提升城市道路机械化作业能力;
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实现环卫部门“干管分离”;
加大公厕建设和保洁力度,确保公厕建设新城新区不欠账、老城老区补短板,加强城市地标窗口、重点商业区周边公厕品质提升改造工作。(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3.有序推进小城镇环境治理。完善城镇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收运;
健全城镇清扫保洁机制,强化环卫规范化作业;
加大对违法占道经营,违法侵占、损坏市政设施,砍伐、移植树木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加强推动城镇庭院绿化、小区绿化、道路绿化品质提升,建设小公园、小广场等休闲空间;
推进城镇排水和污水管网建设,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十四)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深化“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强化全周期、同标准、跨部门城市管理新理念,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

  1.精耕“大城三管”。夯实细管基础、拓宽众管渠道、完善智管体系,促进城市管理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标准。在环境秩序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安全运行等领域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升级,构建行政综合、法治综合、上下综合、社会综合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深化“马路办公”。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常态化开展跨部门联合“马路办公”,探索将“马路办公”下沉到社区,推行“解剖麻雀”式的“马路办公”;
探索“马路督查”机制,持续推进“马路办公”从城市核心区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延伸。(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区公安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3.构建城市管理智能中枢体系。完善“一网统管”“一屏通览”“一键联动”的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对城市公共空间部件、事件、案件,做到定格、定责、定人,推动公共数据资源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的整合运用;
进一步优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接入永川区智慧城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市建成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六、提升城市交通水平,打造交通物流枢纽

  实施交通强区计划,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率先实现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目标,切实发挥好交通运输基础支撑服务作用。

  (十五)畅通多向出永综合立体交通网

  统筹通道资源,全力构建多向联通、互联互通的对外开放大通道,加速融入国家大战略、大通道、大平台,充分发挥永川承东接西、左传右递的重要节点作用,加快实现“2小时昆明、1小时成都、30分钟重庆主城、30分钟相邻区县”的快速可达网络。

  1.构建“一枢纽九干线”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渝昆高铁建设,形成京昆高铁通道,强化永川与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滇中城市群的高铁联系;
规划建设重庆至永川至自贡(乐山)、重庆至永川至毕节、重庆至永川至泸州(宜宾)等城际铁路,强化永川与川南、黔北地区的快速便捷可达,进而实现与贵阳、南宁、广州等中心城市的快速联系;
加快建设市域铁路重庆中心城区至永川线,远期向西延伸至荣昌、泸州等地,与轨道交通26号线、15号线互联互通,实现永川与重庆中心城区重要功能节点的快速直接联系;
积极谋划成渝铁路扩能改造(铁路二环线)、渝宜(宾)铁路等前期工作,形成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陆海新通道的货运铁路双通道。(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交通局、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构建“一环十一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江津至泸州北线永川段、永川至璧山、永川至江津等高速公路建设;
积极推进成渝高速改扩建、永川至自贡高速、永川至大足高速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提高永川与川渝毗邻地区高速公路互联互通水平;
积极协调永川至泸州高速公路延伸至宜宾,进一步丰富永川西向出渝通道,进而联系入藏、入滇和中缅大通道。(牵头单位:区交通局;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3.打造长江上游特色港口。理性定位永川港,稳妥推进朱沱作业区续建工程,打造集多式联运、分拨集散、跨境物流、临港加工、船舶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园区,丰富港区商贸、客运码头、滨江公园、古镇旅游、特色商业街区等特色经济功能;
推动川渝地区港航资源整合,实现永川港、泸州港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果园港的上游喂给港,形成分工协作、运转高效的江海联运体系;
同步完善进港铁路、公路建设,大力发展铁公水多式联运,提升港口服务功能,打造通江达海便捷口岸。(牵头单位:区交通局;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

  4.建设“世界级机场群”门户节点。充分利用永川东倚重庆、西衔四川的地理区位优势,紧抓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建设永川至重庆新机场的轨道交通,开展永川至重庆新机场的高等级快速路规划研究;
聚焦成渝航空阶段性发展现实,谋划以区域密集高铁网络为支撑,将成渝世界级机场群“为永所有”,构建10分钟可达重庆新机场、1小时可达江北机场和成都天府机场、1.5小时可达双流机场的环永川“多机场”服务圈,丰富永川国际国内航空出行选择,提升永川接轨国际、链接世界的能力。(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交通局;
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5.打造无缝衔接的综合客货运枢纽。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永川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科学布局市域铁路永川段客运站点,着力推动“四网融合”发展;
加快建成凤凰湖园区(长城汽车)铁路专用线,积极谋划港桥、三教园区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
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枢纽体系,构建以凤凰湖供应链物流中心为枢纽,港桥现代物流中心、大安航空物流中心、三教建材物流中心、城西商贸物流中心等4个特色物流中心为补充,N个乡镇物流配送站点为配套的“1+4+N”物流发展空间布局;
引进模式成熟、业务稳定的品牌物流企业,围绕主导产业构建系统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全面实现货畅其流、人畅其行目标。(牵头单位:区商务委、区交通局;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十六)畅通全区协调发展交通网

  完善全区内部交通网络,形成内畅外联交通体系,依托中心城区组团式空间格局搭建城市交通骨架,并将道路合理延伸到镇村地区,建设更加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出行环境。

  1.搭建“七横七纵三环”城市骨架。按照“老城区提档升级现状道路,新城区推进规划道路建设,向东延伸科技生态新城骨架路网”的思路,积极推动一横线昌州大道、二横线滨河路、三横线一环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大力推进三星路西延伸段、三星北路西延伸段、科技生态新城一纵线、二纵线等结构性道路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骨架路网体系。(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新城建管委;
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公安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2.推进城市组团便捷联系。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三教组团、港桥组团之间的联系道路建设;
持续推进兴城大道、永师路改造工程,打通各组团主要走廊,提高跨组团通道服务能力;
有序推进各组团内部路网建设,提高规划道路网密度和实施率;
完善兴龙湖片区、凤凰湖片区、港桥组团、三教组团、科技生态新城区域性道路建设,有力承载中心城区交通集散和服务功能。(牵头单位:区交通局;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三教产业促进中心、港桥产业促进中心)

  3.加强城镇交通联系。优化县乡道公路网络,在普通国省道网络覆盖基础上,基本实现镇、重要节点县乡道公路网连接全覆盖;
实施连接区内重要城镇、经济、旅游等节点的县乡道提质改造工程;
实施县乡道路面改造工程,实现镇、重要行政村油化主干道全覆盖,实现重要县乡道优良路率每年保持在80%以上目标,提升县乡公路网络等级、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区交通局;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三教产业促进中心、港桥产业促进中心、各街镇政府)

  (十七)强化中心城区交通服务

  实施中心城区交通缓堵和路网更新行动,聚焦城市重点区域,系统推进交通“软实力”建设,推动交通缓堵促畅,提高地面公交、停车设施、交通管理和车城协同等服务水平。

  1.提高地面公交服务能力。有序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完善公交枢纽、首末站、停保场设施;
加快智能调度系统、智慧公交站台等建设;
全面梳理“直线式”公交停靠站,实施公交停靠站港湾式改造“能改尽改”;
优化公交运力结构和线网布局,综合公交客流、站点容纳能力,科学制定公交发班班次,提升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到2025年,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36%,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达到6标台。(牵头单位:区交通局、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公安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加强停车管理服务调控。持续推进配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建设,坚持“配建为主、公共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原则,科学规划控制路内停车位,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立体停车楼、地下停车库,加快建成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推动停车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进一步提升停车智慧管理水平,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3.大力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深度应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智能信息检索、智能控制等前沿科技,为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服务;
提升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非机动车管理力度;
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系统;
加强交通违法行为综合治理力度,规范路面通行秩序。(牵头单位:区公安局;
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大数据发展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4.构建城市绿色慢道系统。以慢行步道联通文娱体育、公共卫生、商贸服务、中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推进望城公园环线、兴龙湖-神女湖山水环线等项目建设;
因地制宜利用永川区平坦地形地势条件逐步发展自行车交通,规划凤凰湖公园-旺龙湖段等自行车专用道,满足市民中短途通勤需求。(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5.开展车城协同场景示范。打造全域开放、全程运营、全链条专业测试基地、智能网联汽车出行商业运营和新模式创新应用体验等一流体验场景;
持续推进无人驾驶、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改造、数字平台构建和应用场景落地;
加快汽车、交通、城市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程,助力车路协同向车城协同的快速演进;
面向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和疫情防控等场景,为城市和交通管理服务决策提供参考辅助;
从人的需求出发,构建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适用场景,探索绿波车速引导、弱势交通参与群体预警等细分领域,编织有温度的数字交通服务网。(牵头单位:区新城建管委、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七、提升城市经济品质,持续增强发展动力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以校育人优产,做实做优创新驱动根本性转变,推进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铸造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十八)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

  紧抓“技术、资本、人才”三大科技创新“牛鼻子”,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生态,为永川高质量发展“铸魂补钙”,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创新发展。

  1.打造成果转化示范区。充分发挥永川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等应用场景优势和产业链条优势,以及融入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体制机制优势,借力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承接西部科学城技术溢出,引进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转化科技成果,完善专业化中试基地、产业孵化器、创投基金等要素保障,着力提升成果转化的产业生成能力和经济产出能力,培育新兴产业。(牵头单位:区科技局;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商务委、区教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创建协同创新先行区。聚焦全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需求,通过创新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和流动,增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增值服务;
建设创新大数据平台、技术交易大市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培养专业化技术经纪人,精准挖掘对接企业技术需求,推进“政、产、学、研、服、用”深度合作。(牵头单位:区科技局;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教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3.营建一流创新生态圈。构建企业全成长周期政策支持体系和最优营商环境,以健康的创新创业生态吸引人才,引进建设一批重大科创项目,建好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旺龙湖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生态新城,以街区化方式探索打造适应创新创业文化的新空间,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在全区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牵头单位:区科技局;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十九)推进产业品质提质增效

  推行和强化“链长制”,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生产服务型企业创新服务供给。

  1.打造“双城经济圈”现代制造业基地。做大做强“5+3”产业体系,打造整车、新能源摩托车、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等领域1100亿级产业集群;
围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打造400亿级产业集群;
围绕“高端机床+普及性机床+研发检测平台+关键零部件”全产业链条,打造350亿级产业集群;
推动纸制品、食品、新兴消费品发展,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
围绕家具及高端洁具、装配式建筑、特种玻璃、新型墙材、环保新材料、先进有色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打造350亿级产业集群;
围绕医疗设备、康复器械、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医用耗材、体外诊断试剂等大健康产业集群目标,打造120亿级产业集群;
抢抓“双碳”机遇,重点发展页岩气、锂电池、氢能源、光伏等,打造130亿级产业集群;
依托重庆新机场,探索发展轻小型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航空零部件等产业,争创全市领先的“航空+制造”基地,打造50亿级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商务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打造区域性数字经济集聚区。依托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加快打造西部数字产业基地;
加快引进数字文创、影视制作龙头企业,积极构建产业生态;
提档升级服务外包产业,加速推动呼叫中心向“智能客服”“数据客服”转型;
提速壮大软件、人工智能及物联网、自动驾驶、云计算、新型电商等重点产业,提升数字经济规模效益;
引导企业适时布局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交互的重要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5G+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以智慧交通、智慧医疗试点为突破,以智能中枢、大数据运行管理平台为重点,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积极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名城。(牵头单位:区新城建管委;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文化旅游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3.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持续提升金融机构、产品、服务、创新、开放、人才、生态等要素集聚和辐射影响力,稳步扩大金融产业规模,推进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加快发展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和文旅金融等新兴业态,积极探索科技保险、贷款保险、信用保险、农业保险模式,加强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泸永江、永大荣等区域金融合作。(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金融办;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4.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多层次、多门类的专业中介服务体系,培育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综合性专业中介服务机构、高端智库,搭建智能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科技研发与设计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企业建设,探索发展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协同设计等新型模式,发展开源社区、社会实验室、创新工场等互联网创新平台,发挥永川海关区域优势,以汽车、高端数控机床、木制品等外向产业为重点,支持检验检测机构达成更多国际互认项目,鼓励组建产学研用检验检测联盟,推动检验检测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5.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主动融入重庆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布局,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智能网联创新应用、汽车软件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及服务等核心领域,以产业升级为导向,以研发创新为驱动,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应用示范为方向,以数据采集与分析为支撑,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应用和产业化,以永川国家高新区为依托,规划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基地和自动驾驶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建设智能制造、研发创新、数据处理、人才培育、测试运营等五个中心,争创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试点城市,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打造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支撑重庆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新城建管委;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6.打造中国职教名城。升级打造职教4.0版本,将职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职教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完善中、高、本、硕贯通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未来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
积极推进已签约院校建设,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提质扩容,不断提升永川职教规模和水平;
加快建设互联网时代现代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城校互动,着力破解供需失衡、学用脱节、产教错位、发展受阻等难题,大力培养巴渝工匠、大国工匠,建设没有围墙的大学,让永川成为“成就工程师的城市”。(牵头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二十)优化国家级高新区空间布局

  打好国家级高新区“金字招牌”,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亩均税收能力,提升园区生产力水平,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核心引领、两翼带动”的产业空间格局,引导园区错位发展。

  1.推进科技生态新城产业高质量发展。瞄准国内外科技前沿,面向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利用毗邻重庆新机场的空间优势,布局临空总部经济项目,发展临空产业、医疗服务、医疗科研、医疗教育、健康管理、全龄健康生活等产业,打造“医、教、研、康”四位一体的全健康完整产业链。(牵头单位:区新城建管委;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2.突出凤凰湖产业园核心引领。强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化,提升园区绿色发展品质,降低工业产值能耗和污染排放;
大力发展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核心产业;
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园区内规划5平方公里的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页岩气深加工产业、日用化学品产业、新型涂料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到2025年,力争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牵头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

  3.推动港桥产业园特色发展。聚焦智能家居及材料、特色消费品等重点领域,打造国家级高新区南翼经济增长极,主要发展以纸及纸制品为代表的特色消费品产业,以木及木制品、高端钢材、先进有色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绿色建材为代表的智能家居及材料产业。到2025年,力争产值规模达到600亿元。(牵头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

  4.培育壮大三教产业园。积极推动三教产业园发展,形成永川高新区北翼经济增长极,重点发展以高端洁具为代表的智能家居及材料产业,以调味品、休闲食品为代表的特色消费品产业,到2025年,力争产值规模达到300亿元。(牵头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六、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创造幸福美好人居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让老百姓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二十一)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坚持“房住不炒”,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提高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质量,重点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1.实施住房民生保障工程。加快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紧扣西部职教基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发展,优化保障性住房项目区域布局,大力支持职业院校、产业园区、工业企业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将符合条件的市场租赁住房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范畴;
持续优化公租房运营管理,积极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到2025年,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600套(间),高质量推进人才用房建设。(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持续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强土地、金融和市场调控等政策协同;
完善土地供应、市场监管等机制,妥善处理少量房地产企业项目逾期交付风险,实现“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目标,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办、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人行永川中心支行、永川银保监分局)

  (二十二)高质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核心,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结合,提升物业管理能力,构建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绿色完整社区。

  1.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注重存量优先、带动增量,持续推进城市建成区提质增效,加快编制老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高质量推进“三师一家进社区”;
补齐居住社区涉及安全、水电、燃气、环卫等基础设施保障短板,推进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按照“7个100”实施路径,实现山清水秀美丽家园、全龄友好温馨家园、“回得去”乡愁家园、创业兴业梦想家园、全域守护平安家园等“五个家园”目标。(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经济信息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坚持“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提升”,加快绿色完整社区一体化建设;
构建全龄友好社区,增强对老幼残困等人群关怀,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活动场地,增设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点,满足特殊人群生活休闲和就业需求;
整合利用闲置土地、房屋等存量资源,加快推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社区商业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民政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3.提升物业管理服务品质。突出D建引领,积极探索“D建+物业”社区治理模式;
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鼓励物业服务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物业智慧管理服务水平;
着力开展社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评选活动,优化物业服务标准,进一步引导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完善物业服务保障,建立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二十三)提升城市公共服务

  高标准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精准提供“全龄化”基础服务,优化公共服务覆盖率和均等化水平,实现人口、经济与公共服务资源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1.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推进“一区两群”教育协调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构建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办园体系;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实施普通高中示范提质发展行动;
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培优发展行动,大力培育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院校,促进全区高等教育资源提档升级;
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推进与毗邻地区教育改革共建共享,推进泸永建设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深化国际国内广泛合作与交流。(牵头单位:区教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民政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新城建管委)

  2.建设区域医疗(养)中心。深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区域性综合医疗、妇幼保健、传染病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基层卫生健康示范中心六项重点工程;
探索医养结合,医共体“三通”,公立医院改革三项新模式;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础设施与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改善疾控机构基础条件;
加强高端装备配置,打造区域实验室,创建三甲疾控中心;
全面强化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平战结合的渝西公共卫生应急医院;
完善覆盖全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的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提高重大疫情应对指挥能力;
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依托科技生态新城打造医教研高地,以老年病、肿瘤、心血管、儿科专科医疗资源为支撑,规划建设国内一流老年疾病特色专科医院,打造渝西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基地。到2025年,建成投用区中医院新院区、完成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工程,逐步实现“医疗服务渝西领头,区域示范渝西领跑”的卫生健康示范区目标。(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应急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3.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坚持激活扩大本地消费与吸引集聚外来消费并重,深挖川南渝西品质消费中心地、渝西地域特色消费体验地、西部教商融合发展示范地、成渝产商互促发展引领地等四大消费特色,实施传统商业载体提质、消费新场景创新、特色优质消费资源集聚、特色城市名片塑造、特色服务品牌拓展、数字消费经济融合、川南渝西联动交流、区域消费环境品质优化等九大重点任务。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4亿元,基本建成引领辐射“渝西川南”的特色型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牵头单位:区商务委;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文化旅游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教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4.建设市级文体副中心。持续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优化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完善区、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公共文化网络;
提档升级现有基层文化设施功能,探索在旧城改造、新建小区建设社区公益书屋、24小时城市书屋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热地,办好重大体育赛事,持续打造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永川马拉松赛、中国杯国际定向越野巡回赛等品牌赛事,创建校园热血篮球高校联盟,创建全国围棋之乡;
加快规划建设永川奥体中心、室内恒温游泳馆,建成中国杯国际定向越野巡回赛重庆示范基地、永川真冰场、石梁湖体育公园等重大项目;
改善现有体育中心、体育馆及中小学校竞技训练场馆条件。继续实施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等惠民工程,加快职教院校、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和资源向社会社区开放共享。(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教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倡导绿色低碳发展

  严格保护自然生态,营建精致山水环境,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永川,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从空间、能源、生产、生活等方面,对标对表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

  (二十四)保护修复生态空间

  讲好永川山水故事,加强生态山水资源保护修复,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营造环境品质优越、山水城景互融的城市开敞空间环境。

  1.彰显“一江碧水”之美。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修复岸线生态,全面开展水体治理,打造长江一江碧水,提升长江沿岸景观颜值;
开展永川中心城区临江河流域等长江次级流域环境治理,高标准建设玉屏河、跳蹬河、红旗河、代家河、隆济河等流域河流生态绿岸,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鱼翔浅底场景,打造建成区5分钟步行亲水的线性开放空间,优化滨河功能业态,打造城市滨水会客厅、文化休闲纽带、永川人文地标,加快实施城市滨河绿道及慢道建设,串联形成点线面结合、均衡布局、城水交织的城市绿网。(牵头单位:区水利局、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彰显“三山叠翠”之美。培育城市“绿肺”,重点加强箕山、黄瓜山、云雾山三山生态屏障和生态本底利用,建立中心城区山体保护名录,实行山体分级分类保护;
严格落实建设用地管控措施,分类控制各类建设活动;
做好资源合理利用,适度发展山体休闲游憩功能,科学合理布局游憩景点、游憩线路、健身绿道及交通基础设施、城市风光眺望点等功能设施;
提升山体绿色品质,对城周箕山、黄瓜山和中心城区浅山上已有建筑、城市坡地、堡坎、挡墙、高切坡和自然山体崖壁等绿化“秃斑”进行绿化修复和景观治理。(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林业局、区文化旅游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3.彰显“九湖美景”之美。充分利用湖泊资源,提升打造神女湖、兴龙湖、凤凰湖、旺龙湖、卫星湖、探花湿地、石梁桥水库、跃进七一水库、太平水库“九湖美景”景观特色;
高规格营造城市中心和外围文旅消费功能,打造高低错落、动静相兼、珠联玉映的湖光之城;
因湖作厅,提升既有城市湖泊公园品质,修复生态、截污治污,推动湖面与周边商业、商务、文旅功能融合,强化景观文旅商业高端属性,发展新经济,打造人气汇聚的城市新客厅。(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二十五)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1.改善水环境质量。做深做实“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实施长江永川段及临江河、小安溪、九龙河、大陆溪河等流域精细化管控,不断完善水质目标考核、生态补偿、水质巡查预警、水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调度、流域水污染整治调度等长效机制;
进一步巩固临江河治理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落实防止城市黑臭水体返黑返臭长效机制;
巩固城乡、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厂网一体化”改革,推动污水管网防溢流工程建设,保障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实现城市生活污水应收尽收、雨污分流;
因地制宜开展水体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深入巩固“千沟万塘”整治成果;
实施源头水保护、生态补水、污水处理设施尾水湿地建设,实施临江河、大陆溪重点支流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增强河湖自净能力,实现区域内河湖“长制久清”。(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2.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深化工业污染控制,以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工业炉窑综合整治为重点,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推动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
深化交通污染控制,重点开展柴油货车治理和纯电动车推广,执行更加严格的车用汽油质量标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
深化扬尘污染控制,加强施工扬尘监管、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堆场扬尘控制和城市裸露地块整治;
深化生活污染控制,重点开展餐饮油烟综合整治和露天焚烧污染管控,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强化烟花爆竹燃放管理;
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聚焦秋冬季细颗粒物污染,强化网格化蓝天管控调度,科学调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范围,严格网格责任划分和责任考核,促进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局;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公安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3.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弃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
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严格管控和修复受污染建设用地,完成中明环保(原场地)、莲花制革工业园区历史遗留污染源治理;
加强地下水安全源头预防,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控,保持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局;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4.加强噪声污染防治。优化调整声环境功能区和交通干线、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加强机动车噪声污染控制,开展禁鸣执法;
完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道路两旁的隔声屏障建设,着力解决铁路、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噪声扰民问题;
加强夜间建筑施工噪声监管,依法严格限定施工作业时间;
严格控制生活噪声影响,巩固和深化“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成果,积极申报“安静居住小区”,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噪声问题;
加强高考、中考等重要考试期间噪声监管,严厉打击噪声污染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局;
责任单位:区公安局、区交通局、区住房城乡建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二十六)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从绿色能源体系、绿色生产生活、固废减量等各个方面逐步引导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新风尚。

  1.打造“绿能城市”。制定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新能源在安全可靠基础上逐步替代传统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全区煤炭消费总量及占比持续下降,有序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
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积极推广应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探索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推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就地就近开发利用;
探索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
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2.探索“绿色生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构建畅通上下游的产业生态圈;
严把准入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改造有节能减排潜力的存量项目;
发挥公共机构、国有企业示范作用,加快实施工业节能和绿色化改造;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制定符合永川发展实际的清洁生产实施方案。(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
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机关事务中心、区国资管理中心、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3.倡导“绿色生活”。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社会全面开启低碳办公、低碳出行、低碳饮食、低碳衣着、低碳居住等“低碳生活之旅”。在生活细节方面,倡导多使用自然光,无纸化办公,科学购买新能源私家车,合理配建家用车库充电桩,逐步推进用户厨卫家电电气化改造,选择天然原料衣物,回收捐赠闲置衣物,精心设置空调温控,让“绿色生活”深入人心。(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4.建设“无废城市”。持续推进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量,合理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建设绿色无废样本;
提升生活、工业、建筑领域固废处置和管理水平,构建垃圾源头分选体系,制定就近消纳机制;
构建固废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废物精细管控,促进固废高效综合利用,提升废物再生利用率;
强化固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固废产业创新升级步伐,培育固废处理骨干企业,建立固废智慧管理系统平台;
探索建筑垃圾全量化处置模式,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工作,加强“无废永川”理念宣传,创造无废生活场景。(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教委、区商务局、区交通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八、提升城市人文品质,构建百姓精神家园

  深入挖掘永川地方人文内涵,延续发展历史文脉,注入时代文化元素,培育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对外交往能级。

  (二十七)保护创新历史文化

  坚持保护优先,注重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街区、景区景点,提升城市人文内涵,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1.加强历史文化系统保护。贯彻落实《重庆市关于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点上保护修缮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将历史文化资源点串联形成历史地段、传统街巷等线状文化路径,面上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等的传承保护利用;
积极申报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和历史建筑,做好各级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完成老旧片区历史建筑摸底排查和价值评估,完成对天主堂等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文化旅游委、区民政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持续激活人文要素。加大松溉古镇历史文化挖掘、保护和利用力度,推动汉东城遗址公园研究、保护和建设,统筹推进松溉古镇、汉东古城建设开发;
提升和丰富板桥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板桥古镇、石龙山摩崖石刻一体化打造;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设立非遗保护机构,挖掘整理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申报认定一批非遗项目,建设一个非遗陈列馆,策划一系列非遗节目展演,精心剪辑一部非遗宣传片,打造非遗体验项目;
加强和规范城市地名管理,挖掘永川茶竹、抗战历史等隐性人文元素,激活和强化军工记忆、三线建设等当代人文烙印,加强历史文化创新性利用和创造性转化力度;
整理撰写永川历史文化故事,大力宣传本土文化名人,将地域文化元素运用到城市新区建设、老旧片区更新工作中,强化城市建设的文化辨识度,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民政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二十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

  以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文旅融合催生新发展动能,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1.唱响文化旅游品牌。突出主客共享,多元融合,全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依托旅游景点特色,策划推广精品旅游线路,发展定制游、自驾游、精品游,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强与川渝地区景区景点联动;
持续推进旅游宣传营销,综合运用知名社交媒体,提升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棠城之秋文化艺术节、乡村时光等品牌效应,塑造“双城会客厅·西部欢乐城”形象品牌。到2025年,全区年游客接待量达到3500万人次,过夜游客接待量达到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70亿元。(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
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丰富旅游产品业态。立足地域文化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创意为引领,多元融合,增链拓链推动文旅融合;
整合“亿年恐龙、万年石松、千年古镇、百年茶竹”等特色资源,加快实施“6个文旅微客厅”“6个欢乐公园”“9个欢乐场馆”“6个欢乐街区”;
升级打造茶山竹海-乐和乐都度假区,推动松溉古镇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加快推进渝西旅游集散中心、石梁湖旅游休闲区建设;
完善公共休闲空间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亲民便捷旅游服务设施,引进、培育和发展一批露营基地、精品民宿和特色酒店;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推动智慧旅游建设,提高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能力。(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
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各镇街、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

  (二十九)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培育永川人文精神,让文化全面融入城市建设和百姓生活。

  1.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深度挖掘中国书法之乡、太极拳之乡等文化内涵,加快建设“书香永川”,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等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实施政府购买演出和流动文化进基层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加快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大力推进永川博物馆利用AI/AR等先进科技创新发展,让展出文物“活起来”,打造传承历史文脉的文化新高地,实现以文建城、以文化人。(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民政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2.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繁荣精品文艺创造,做大做强传统演艺、印刷出版、娱乐服务等传统文化产业,强化数字文创引领,鼓励发展数字动漫、创意策划、游戏娱乐、服装设计、文创产品开发等新兴文化产业,引进一批知名影视游乐、非遗体验展示、互联网传播、大数据应用、融媒体制作、艺术品交易等品牌文化企业,争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国家级文创产业园,打造西南数字影视基地。(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民政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区大数据发展局)

  九、提升城市韧性水平,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统筹城市建设和防灾减灾,增强基础设施韧性,建立健全安全韧性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风险防控,提升应急能力,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有韧性。

  (三十)增强基础设施韧性

  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坚持“五水统筹”,大力实施水源、供水、水资源节约保护、应急供水保障“四大工程”,有序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永川段工程,高标准实施四水厂等新区供水工程,加快老城区水厂及管网改造与升级;
构建高效能源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城市电网建设,推进港桥园区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优化燃气气源结构,形成以天然气为主的燃气系统,增加威远-江津(永川段)、临江-港桥等重大输气管道,开展新型能源应用示范,新增页岩气井100-150口,谋划布局和建设加氢站;
实施光网城市建设,加快光纤到户和无线局域网建设,推进5G体验区建设;
统筹城市地下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智慧管理,依托大数据、物联网、5G、GIS+BIM等新技术,建立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建设海绵城市,实施城市内涝路段排水系统整治,积极建设智慧排水管理平台,推动排水领域“厂网一体化”改革。(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三教产业促进中心、港桥产业促进中心)

  (三十一)强化城市风险防控

  深化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强化源头管控,把城市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推进城市安全韧性工作重心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加强城市安全状况评估和风险治理决策研究,建立重大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明确相关部门风险管控责任,严控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准入,广泛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
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预报,加强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气象灾害、洪旱灾害等自然灾害监测网站点布局,逐步完善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监测网络;
强化重点行业风险防范,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加强对季节性、阶段性风险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推进重点领域动态风险监测。(牵头单位:区应急局,责任单位: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城市管理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气象局、区水利局、区林业局、区经济信息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三十二)打造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

  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完善事故灾害救援处置体系,全面提升事故灾害抵御水平和疫情应急响应水平;
构建覆盖全领域、贯通各层级的现代化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分领域统筹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
提升应急准备和响应合力,做好预案、机制、力量准备和救灾物资保障,做好本土风险与救援力量的对接,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细化有关部门单位行动措施,确保发布预警后各方面进入状态、高效运转;
建设一批“一专多能”的综合救援基地和专业救援队伍,形成互为补充的救援力量体系,结合救援实践和永川实际,优化森林火灾、排水排涝、水域搜救等装备配备,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加强特殊装备配备,提高断路、断电、断网等极端情况下的应急保障能力;
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水平,高标准打造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程,构建“卫生健康云”平台,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池,形成一体化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信息化支撑体系,积极争取建立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区域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鼓励和支持应急物资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区应急局、区卫健委,责任单位:区消防救援支队、城市管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林业局、区经济信息委、区交通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城市更新提升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区级城市更新提升领导小组的统领作用,统筹协调、指挥调度、部署推进全区城市更新提升工作;
下设区级城市更新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住房城乡建委),具体负责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和办公室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区长担任;
成立城市更新提升专项工作小组,分别由区政府各分管副区长担任专项小组组长,牵头抓好专项工作。(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等区级有关部门)

  (二)明确责任落实

  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制定专项行动方案,细化任务清单,以常态化、多元化方式指导各部门开展城市更新提升工作;
各街镇、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是全区城市更新提升任务的实施主体,要结合自身实际,对专项行动方案中的实施项目进行细化,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细化分解责任,“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确保城市更新提升有序推进。(牵头单位:各街镇、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三教产业促进中心、港桥产业促进中心;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应急局等区级有关部门)

  (三)完善体制机制

  建立城市更新提升动态监测机制,实时掌握实施项目推进情况;
开展城市更新提升动态评估,持续开展城市体检,加强城市问题溯源,破解突出问题;
进一步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强化城市建设全过程档案留痕与信息共享,实现城市科学规划、有序建设、高效管理、安全运行,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品质提升。(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其他区级有关部门)

  (四)落实要素保障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大拆大建,抓好资金保障,加快推动项目池与资金池、要素资源池“三统一”,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建设;
探索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排水防涝等专项财政资金统筹用于城市更新提升;
推动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合作互促互补,管好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依法依规、稳妥推进PPP、TOD、REITs等投融资模式应用;
探索在辖区范围内跨项目统筹、开发运营一体化的运作模式,通过全域统筹、联动改造实现异地平衡;
积极探索居民或所有权人出资参与更新改造机制,探索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引导产权主体自发推动社区更新。(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等区级有关部门,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三教产业促进中心、港桥产业促进中心)

  (五)确保督查考核

  建立健全工作考核问责机制,将城市更新提升工作纳入对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
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城市更新提升工作实行定期专项督查;
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及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梳理解决矛盾问题,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按要求加快推进;
各实施主体要严格加强项目管理,切实加强进度控制,强化各项任务推进的统筹组织和协调。(牵头单位:区委督查办、区政府督查办;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文化旅游委等区级有关部门,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三教产业促进中心、港桥产业促进中心)

  (六)强化宣传引导

  做好相关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城市更新提升工作,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平台,打造立体化宣传矩阵,回应社会关切;
突出D建引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加快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梳理城市更新提升重要成效、创新举措、典型案例,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认识,激发老百姓参与热情,鼓励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谋城市发展,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等区级有关部门,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三教产业促进中心、港桥产业促进中心)

推荐访问:XX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 提升 更新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