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比较分析

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3-06-05 11:00:09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孟子、荀子二人皆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教育目的、教育作用、教育内容等方面对二者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以供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孟子与荀子;教育;比较

一、孟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

他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 “明人伦”,又说明了教育通过实现“明人伦”为政治服务。

2.教育作用

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进而达到治理国家。

3.教育内容

(1)“性善论”是其教育理论的基础。他的“性善论”指出:教育与学习是人的必须,也是人的可能;教育与学习必须遵循人的内在依据,发扬人的自觉性。

(2)教育的内容。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提出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内容。

4.教学方法

他提倡“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

5.教师作用

他对教师提出了一条标准,那就是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即作为教师必须首先自己明白,再去教别人明白。

6.社会价值

他对教育作用的阐述,对“大丈夫”理想人格的议论,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的见解,无不体现了对人的主观作用的提倡。孟子关于社会分工与教育的论述,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教育思想史上的出色一笔。

二、荀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

荀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君子”和“圣人”,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作用

荀子主张教育作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是环境的作用。

3.教育内容

“礼”是荀子整个教育理论的核心。荀子认为:礼是一切事物的绳墨和一切行为规范。

4.教育方法

他倡导学以致用,重视实践的作用,强调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

5.教师的作用

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性本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化性起伪”“拔乱反正”;二是为实现礼法兼治的社会,离不开教师的“正礼”作用。

6.社会价值

首先,他高度肯定和评价了教育作用;其次,荀子提出和发展了很多重要且正确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方法、教育作用上颇有成就,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次,荀子高度肯定和评价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倡导社会尊敬教师。

三、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比较

孟子与荀子教育主张中的相同点,主要是为当时统治者服务。同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思想亦存在不同点:

1.关于人性与教育作用

孟子认为人人具有“良知”“良能”,提出“性善论”;荀子则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提出“性恶论”。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本性;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改变本性。孟子着重论证了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的合理性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可能性;荀子则力图说明树立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必要性。

2.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孟子认为教育目的是“明人伦”,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的道德教育。荀子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种治术人才,教育内容就是《诗》《书》《礼》等。

3.关于教学的主张

孟子主张“内发”,荀子主张“外求”;孟子强调“思”,荀子重视“学”;孟子把教学或学习看作是“存养”“内省”“自得”的过程,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看作是“闻、见、知、行”等环节。

参考文献:

[1] 郝建山,彭坤.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浅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

[2] 夏凤.孟子的教育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3] 朱文静.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之比较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7).

[4] 杨义芹.先秦儒家义利思想论析[J].齐鲁学刊,2009(1).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推荐访问:荀子 孟子 思想 分析 教育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