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教育革命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教育革命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时间:2023-07-09 11:40:03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胜利。周恩来总理在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大好形势,充分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果,系统总结了巩固和发展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经验,为全国人民的继续革命,指出了明确的目标。报告在讲到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以来,上层建筑领域的斗批改取得的重大成就时指出,包括教育革命在内的新生事物的涌现,“在上层建筑领域加强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周恩来总理的这一论述,深刻地阐明了,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关系。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进行的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说到底,就是为了在上层建筑领域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是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出发点,也是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归宿。辽宁朝阳农学院的经验之所以在教育战线引起强烈反响,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朝农的同志们认真学习和实践毛主席的伟大教育革命思想,用自己的革命实践生动地回答了如何使学校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要求并为之服务的问题。学习朝农的经验,就要抓住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从理论上路线上提高我们的认识,并结合各类学校的情况进行深入探讨。这对于我们进一步领会马、列和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大刀阔斧地开展教育革命,为实现“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的宏伟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恩格斯指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它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但是,上层建筑并不是消极的、中立的,它反过来“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服务于经济基础,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基础创立上层建筑,就是要上层建筑为它服务”。如果上层建筑拒绝履行这种服务作用,它就不再成为这个基础所需要的上层建筑了。恩格斯曾以国家权力为例,论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作用的不同情况: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时,它就“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促进经济基础更快地发展;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时,它就“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我们每个搞教育的同志,是不是都想到了这个问题呢?“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作为上层建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就能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我们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归根结蒂,就是因为它使教育沿着相反的方向起作用,阻碍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从文化教育阵地开刀,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教育阵地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个变革,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上看,就是使教育从文化大革命前沿着相反的方向起作用变为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搞教育革命,干的就是这个工作。看不清这一点,就不是一个清醒的教育工作者。

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中,国家政权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教育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一些同志就不那么清楚了,总觉得教育离经济基础很远,似乎可以脱离经济基础而独立存在。这是一种糊涂思想。什么是教育?教育是阶级专政的工具,归根结蒂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政治最直接、最集中、最强烈地反映着一定阶级的经济要求,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总是从属于一定阶级的政治,从属于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的。任何一个阶级办教育,都是为了满足自已经济基础的要求,为了维护本阶级的政治统治。翻开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孔老二、孟轲之流,为“克已复札”而办教育,他们的私学,在政治上鼓吹“克已复札,天下归仁”,妄图复辟奴隶主的反动统治;在经济上狂吠“仁政,必自经界始”,妄图复辟奴隶制的井田制。你看,在他们那里,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是多么强烈!与此相对立的是,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等则力主“废先王之教”,提倡培养“明法之士”、“耕战之士”,这不也清楚地说明新兴地主阶级的教育改革完全是为着建立和巩固其政治统治,以利于封建经济关系的确立和发展吗?

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是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的。资产阶级教育的双轨制正是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要求。一条轨,是把资产阶级的子弟培养成社会的统治者、资本的继承人;另一条轨,对工农大众的子女,除进行奴化教育外,还教会一些从事劳动的知识技能,把他们训练成“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把人变成机器的附属物。当然,随着资本主义的没落,它们那套教育是越来越不灵了,陷入日益深重的危机。这也是一切被历史发展所否定了的剥削阶级教育的必然厄运。无产阶级教育是同一切剥削阶级的教育根本对立的,毫无疑问,它应该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应该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要求,凡是有违于此的,都应动大手术,彻底改革。在当前教育革命中,有些人嘀嘀咕咕,胡说什么“开门办学乱糟糟”,“教育为三大革命运动服务是实用主义”,这统统都是屁话。古今中外,试问有哪一所学校脱离了政治,脱离了经济基础?没有。这种“学校”就是到别的星球上也找不到。办教育,不愿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就必然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不愿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提出的要求进行彻底改革,就必然阻礙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两者必居其一。我们要努力提高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自觉性。

要使我们的教育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必须了解经济基础的状况及其对教育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的真正基础是粮食储备。”“超越于劳劝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生存之本,衣食之源。没有农业,重工业将失去重要市场,轻工业将变成“无米之炊”,而且一切人类的实际活动都将无法进行。目前我国还是一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早在一九三四年,毛主席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一文中就指出。“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测设工作的第一位”。一九四五年,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地指出了文化教育面向农村、为广大农民服务的重要性,“农民一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在社会主义时期,毛主席多次强调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一九六二年九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指出s“要动员和集中全党全国的力量,在物质方面、技术方面、财政方面,在组织领导方面、人才方面,积极地、尽可能地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由此可见,无产阶级教育必须把为农村三大革命运动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是毛主席、党中央的一贯方针。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搞好了,农业发展了,整个国家经济才能迅速发展,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进一步巩固。为了搞好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村衢要千百万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我们办教育的同志,如果看不见这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岂不是一个政治上的“盲人”吗?

教育为农村三大革命运动服务,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也是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需要。恩格斯指出:“第一次大分工,即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立即使农村人O陷于数千年的愚昧状况,……它破坏了农村居民的精神发展的基础和城市居民的体力发展的基础。”在我国,从奴隶社会城乡分离以来,农村在经济上、文化上长期落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今天,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中国无产阶级,要彻底改变几千年“吃人社会”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状况,铺设一条通向消灭“三大差别”的康庄大道,就必须遵照毛主席关于以农民为文化工作主要对象的教导,首先从改变农村的经济、文化面貌做起;“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之间的对立逐步消灭。”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如恩格斯所说:“从y农业和工业劳动的将是同样的一些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我国广大农村中人民公社的普遍建立,已经为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那么,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应不应该从现在起也为此而努力呢?我们认为,这是无产阶级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要通过批林批孔,进一步推动文艺革命、教育卫生革命,推动各条战线的斗批改,支持一切新生事物,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这不是轻易地、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实现的,必须深入批林批孔,把教育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教育这块曾被地主资产阶级长期盘踞的“世袭领地”,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教育革命每前进一步,就要同旧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发生尖锐的矛盾。资产阶级总是利用各种旧的传统观念抵制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務、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方向。就拿教育面向农村来说,由于受刘少奇、林彪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孔孟之道的毒害,至今有些搞教育的人,拿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工资,吃着人民公社种的粮食,却轻视农业,不感参加农业劳动。他们不是以革命者的姿态去改造旧教育、旧学校,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而是想使学校离农村三大革命越远越好。这种情况难道不需要通过批林批孔,提高认识,很好地加以解决吗?

当年柳下跖在怒斥孔老二“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办学目的是“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不回去务农),妄作孝悌,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这一深刻的批判,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教育是何等的鄙视和憎恨。对比一下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造成的“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对比一下苏修毒害下的青年对农村“象恨后娘一样地恨”,不是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这样的修正主义教育和孔老二以"克己复札”为目标的私学完全是一脉相承、一丘之貉吗?我们的国家,如新宪法中所规定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不但不能允许在教育上再让这种情况重演,而且要以马克思主义彻底占领和改造教育阵地,按照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根据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愿望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主要是通过培养三大革命所需要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来实现的。各类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懂得党的基本路线,一心为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冲得上去。同时也要会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会打仗、会做工、会务农,懂得八字宪法、科学种田,能为工农业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应全面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坚决执行《五·七指示》和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一系列教导,坚持开门办学,坚持以阶级斗争为主课,坚持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第一位,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成为三大革命运动的参加者,在斗争的风雨中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回顾历史,胜利辉煌;展望将来,前程灿烂。为实现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一定要象毛主席所教导的那样,和全国人民一道,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在党的领导下,向着新的胜利进军!

推荐访问:经济基础 革命 教育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