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四篇】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四篇】

时间:2022-04-15 15:50:03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振兴区,隶属辽宁省丹东市。 是丹东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地处丹东市东南部,总面积12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振兴区下辖7个街道、3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振兴区常住人口423538人。民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4篇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篇1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

习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的“三步走”战略,是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重要创兴内容。乡村振兴的“三步走”战略部署,对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全局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步走”战略通俗的指的是:第一步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第二步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三步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那么有人会问,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钱从哪里来呢?其实我国民间掌握庞大富余资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节。一是开展农业农村资产证券化业务,将农村产业产品推向国际化,让每个人都亲自参与进来,亲自分取红利。二是鼓励社会创投机构到农村去开展业务,将人才引进农村创新创业,将资本扎根在农村生根发芽,不断壮大。三是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使农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现代金融深度融合,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发家致富。四是不断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三权”分置。

乡村振兴战略不是一蹴而就的,相信有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三步走”战略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能够更加努力向目标前进。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篇2

聚焦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乡村如何振兴

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如何优先发展?

实现“三不、两零、一全”目标,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

农业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新时代越来越迫切。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要清醒看到,当前农业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优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是基石,需要加大力度,实现“三不、两零、一全”的绿色发展总体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同时从资源利用、产地环境、生态系统、绿色供给等方面,按照中央的要求,将农业绿色发展总体目标细化为到2020年的具体目标和到2030年的远景目标。

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是保障,需要实现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要围绕解决资源错配和供给错位的结构性矛盾,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管控、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等制度和贫困地区农业绿色开发机制。

优先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宋洪远说,在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上,建立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农业用水等制度,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在产地环境保护治理上,紧扣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建立工业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健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完善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在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上,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水生生态保护修复、林业和湿地养护。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如何完善?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曾业松指出,这不仅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了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通过完善土地承包权,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更加充分、更加完善,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中央确立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基础。把农户承包经营权落实到地块,使农户承包地权属更加明晰,农民流转承包地就能更踏实,利益预期就能更明确,农户才能放心流转、稳定流转。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石。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可以不断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不断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两个转变”,即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

曾业松认为,当前,要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把小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轨道上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何深化?

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目前,农村集体资产总量规模庞大,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面资产总额(不含西藏)2.86万亿元,村均493.6万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情况十分复杂,改革要把握原则,稳中求进。目前,全国100个县先行先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实现这个改革目标,需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国40%左右的村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60%左右的村是由村民委员会代行职能。宋洪远分析,从实践看,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方向。这个新型集体经济,新在不是传统的“一大二公”的集体经济,而是集体成员边界清晰、集体产权关系明确的股份合作经济。

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宋洪远说,这个经济运行新机制,新在要坚持市场导向,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盘活集体资产,创新集体资产运营管护机制。需要全面激发农业生产要素的活力。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村建设,才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49.5%,家庭经营收入占比35.9%,转移性收入占比11.0%,财产性收入占比3.6%。

需要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郑风田表示,要落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已经明确,要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按农民的意愿办,整个改革都要体现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

财新记者:中国经过三十多年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乡村“空心化”、衰败不堪,近年来成为广为关注的社会现象。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该如何理解?

刘守英:乡村振兴,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提法。为什么提这个概念?我们过去对农村的公共政策,基本上是围绕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村的需求来制定的——城市需要农村提供粮食和原料,这样基本就变成了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导向的农业战略,整个农村的发展就变成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农产品。由此导致整个乡村、村庄被忽视了。我们讲的“三农”,基本上就变成“农业”的“农”,“农民”的“农”主要是被带着的,讲怎么增收。并且,农业又窄化成粮食农业,农业就没得搞,人都往外跑。城市导向农村公共政策的结果就是村庄凋敝。城市化带来一部分村庄衰退、消亡是正常的,但在当下中国,整个村庄普遍破败,有的地方死寂一样地没有希望,这是不正常的。

实际上,中国乡村问题是农业、农民、农村三者缺一不可的。后来开始搞“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才开始有村庄的概念,但整个村庄向何处去的问题仍没有解决。

其中,必须要面对的是乡村现代化问题。过去,乡村的现代化是被无视的,政策花了那么大的功夫,主要一头围绕农业和农民增收,另一头围绕要素怎么快速地配置到城市,乡村本身如何现代化,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乡村的现代化不解决,乡村何处去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十九大在原来提“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里就有了乡村现代化的概念。施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原来对村庄重视不够的弥补,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定位的再思考。

这个定位不再是,农村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城市,农业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工业。乡村要振兴,还需要乡村治理等一整套制度的跟进。村庄的治理制度该如何完善和支撑乡村文明、乡村稳定和乡村发展?十九大报告对农村政策的总体表述,落到乡村振兴,既顾及到我们现在乡村的现实,也预示着我们下一步要调整相关制度。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核心是,人、地、资本,如何实现融合?

一方面,对于回流的农民,要考虑回流地(城镇)的产业集聚发展,以及住房市场的供给等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家。另一方面,由于代际差异,很多“农二代”已经离土不回村了,生活方式完全是“城市化”的,政策要顺应这个趋势。

要让农民在流入地待得相对体面。除了稳定就业,还需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包括给他们提供住房保障、解决“农三代”孩子的教育公平问题。“农一代”的问题是在城市有没有工作,“农二代”问题是融入城市,获得相对体面的生活。“第三代”的问题是公平的问题。如果孩子教育不解决,我们就会留下来大量非常棘手的“农三代”问题,这件事非常急迫。

而城市化的人口能不能在城市留下来,则牵涉到土地问题,土地的配置、供应方式等,都需要相应调整。过去,城市对农民进城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一亿多的人口在城市中难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待下来,这对城市来讲也一个很大的治理问题。

接下来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合法合规地让这一批农民移民在城市体面地待下去。这群人中很少会有人去购买商品房,住房保障也很难公平地将一亿多人全部涵盖。目前,已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房的试点,实际上是为了解决相当大批难以通过商品房来获得住房的人的需求,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

与此同时,资本也在流动。城市里老的经济活动回报在下降,未来的城市发展取决于创新的经济活动,老的经济活动会往城乡交界处迁移,带来产业的空间重构。乡村的经济活动也在转型升级,农业的功能、形态、商业模式等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在扩大,吸引着资本下乡。

中国未来很有可能的是,通过城、镇、乡村三者功能的分工,来调整城市的形态:城市就是知识密集、产业升级的地方,而乡村则是文化的、乡土的、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在城乡之间还会有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驿站”,这个地带会产生产业重构的空间,有些会成为适合人居住的小镇。

在产业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对资本在城乡之间寻求投资的方向、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亟需土地制度改革,资源配置不仅要考虑到城市,更要考虑到如何满足乡村出现的新业态,要调整城乡土地权利体系来支持城乡互动。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篇3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加快补齐乡村这个突出短板。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色”,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在实践中,要想确保乡村振兴的“成色”,应当聚焦着力点,夯实动力源,进一步健全政策供给和保障体系。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确保乡村振兴“成色”,首先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扣“全面”二字,在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着力。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这二十字总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中心任务。
  近些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极大进步,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比如,一些地方农业生产高耗水、高耗肥、高耗地等“三高”问题严重,玉米库存高企、主产区小麦市场“卖难又见买难”等状况不断出现,低端农产品饱和、高端农产品短缺,部分农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等等。
  确保乡村振兴“成色”,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其中关键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率、增强农业效益,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全面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
  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在确保“饭碗端在自己手上”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业生产对资源和环境的损耗,注重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重构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重新认识和定位农业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根据测算,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即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我国仍将有约4亿人生活在农村。
  这意味着,村庄这一形态在中国并不会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自然消亡,而且仍将是数以亿计的人口生产生活的固定场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这一实际,推动农村全面进步,让农村成为让人向往的地方。
  在工作实际中,不仅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目标,进一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还要全方位加强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乡村;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目的是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将推动农民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
  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农民的发展权利,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举措,满足和引领农民群众在教育、培训、就业创业、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需求,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在保障农民发展权利方面,除了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要警惕工商资本下乡、规模化发展、新业态新产业等对小农户的挤出效应。
  全国政协常委、中农办原主任陈锡文表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户在中国社会中都将存在。
  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装备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40年前,安徽等地率先进行的包干到户、包产到户改革试验,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以此为肇始,改革洪流滚滚向前,让中国的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事件”。
  我国农村有着改革的先天基因,几十年来“三农”领域也因改革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根本动力仍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权益。
  要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三权分置”的多种实现形式;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政策,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不断扩大改革试点范围,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和农村集体收入。
  建立五大体系。
  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效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小农户发展。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要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能,积极探索适应于农村实际的监管体系,为农民创新创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切实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其内生动力。
  农民群众是脱贫攻坚、农业生产、农村建设的主体。要更加注重基层探索,发挥农民群众的创造力。
  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多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有效形式,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全面发展,避免“政府干、农民看”“政府着急、农民不急”等不良现象。
  总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调动起政府、市场、社会、农民四方面的积极性,全面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形成乡村振兴合力。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刘奇在“清华三农论坛2018”上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在经历“分”和“流”两次动能转换之后,现在要进入第三次动能转换,一个字概括就是“合”,包括三“物”组合(植物、动物、微生物)、三“产”融合(第一二三产业)、四“生”契合(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城乡统合、要素集合、功能整合等,要通过“合”形成乡村振兴的“聚变”效应。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基础比较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城乡一体化仍在探索前行的国家,政策的供给和保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
  加强乡村振兴政策供给,首先要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个“优先”之一,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农业农村发展滞后问题的紧迫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重新审视农村和农业的价值,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调整农业农村的发展顺序,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加强乡村振兴政策供给,还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韩俊表示,关键是要强化钱、地、人等要素供给,解决长期以来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更加注重规划、土地、人力资源、资金、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发展要素的城乡一体化配置。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更加注重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供给和保障,要增强供给的有效性。
  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农业、农村,特别是农民的真正需求,增强政策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避免政策资源浪费。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篇4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 

2018年1月2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3]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实施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6]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1] 

(实施时间)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间表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实施模式)

丰信农业服务模式 [8] 

一是针对种植者搭建的服务体系。围绕着种植者,包括专业的种植大户、种植公司以及普通农户,建立的一套线上线下立体服务体系。种植者只需注册成为会员,丰信农业即根据种植者要求提供个性化种植方案、农资代购、农事提醒、农技指导等全面服务。种植者只需要按指导去干农活,种地变得简单省心。

二是成熟开放的线下服务体系。将多年打造成熟的线下服务体系开放给农村创业者,协助农村创业者在家门口轻松创业,共同服务好种植者。原来需要由专业农技人员从事的服务工作,在丰信模式中,普通农户即可胜任,大幅的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 [9] 

乡村振兴社员网模式

社员网同各大县域合作,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通过对接农产品上行促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有效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脱贫、致富,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成功践行。 [10] 

其次,在农产品上行中特别注重突出区域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农资、加工、物流等多种社会化服务业务, 积极探索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大力推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创新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践行。 [10] 

第三,与各大县域合作,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依托社员网业内领先的农产品电商和农业大数据为农民卖货提供交易平台,为县域扶贫提供决策支持,为农民提供多种类型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帮助具备条件的新农主体发展电商,走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农业经营之路,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农业”的践行。同时,这些工作与社员网本身承接的“农业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运营推广工作结合,更可以有效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 [10] 

最后,通过在田间地头布控大宗农产品上行团队,衔接线上供需信息精准匹配之后的服务环节,全程调度验货、集货、收货、分级、装卸、配车等一站式服务,促进农村人口就业和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加上帮助农户直接卖货,有效推进了扶贫脱贫工作的开展。 [10] 

(实现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会议提出了七条“之路”:

“七条”之路

——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7] 

(实施方案)

2018年1月2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3]  。

2018年3月29日,留坝县政府同社员网达成合作共识,即将成为“乡村振兴社员网模式——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在陕西省汉中市重点践行县域之一。留坝县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拥有高度共识: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日前已达成合作意向。4月初,社员网“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项目就将正式落地留坝,为留坝的农产品特别是即将出产的1,000万棒香菇,开拓销路。[11] 

2018年3月1日,惠州市惠阳区政府、碧桂园集团、华侨城集团在惠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当地的落地实施。碧桂园分别与秋长街道茶园经济联合社、良井镇矮光经济联合社进行了签约,并向茶园村元山、老围、新围、禾场4个村民小组和良井镇矮光村东风、永新2村民小组,分别发放了合作款,用于惠阳区良井镇、秋长街道两地美丽乡村项目。 [2]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 

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 “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深化粮食收储、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活力。

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4]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5] 

(实施目的)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监测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