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6篇

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6篇

时间:2022-11-19 08:55:03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6篇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与策略的研究  林玮  【摘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6篇,供大家参考。

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6篇

篇一: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与策略的研究

  林玮

  【摘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速\"四新\"成果进村入户,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组织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科技助力,实施精准扶贫;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Inordertoachievethegoalandexplorethepathoftheruralvitalizationstrategy,trainingthenewprofessionalfarmersandacceleratingthe\"fournews\"achievementsenterthevillageswerecarriedouttoprovidetechnicalsupportforspecializedcooperativesandagriculturalenterprises.Promotingindustrialdevelopmentandrevitalizingtheruraleconomy.Scienceandtechnologyassistingintheimplementationofaccuratepovertyalleviationtomakecontributionto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industryandruralvitalization.

  【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9(025)001

  【总页数】3页(P46-47,57)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策略

  【作者】林玮

  【作者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3

  “三农”问题事关现代化的全局,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农村是关键,农民是主体。乡村发展要靠农业支撑,产业发展要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当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1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也已经从量的增加转向质的升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深入。但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还很大。新时期要着力从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3个方面,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村要素活力,增添农业发展动能,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乡村振兴形成强大内生力量。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讨2.1坚持走产业融合之路,增加农业综合效益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在稳定现有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有条件的地方,可挖掘地方资源,适当发展休闲旅游业,以农业为基础,以观光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

  手段,以游客为目标,因地制宜,抢抓机遇,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2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提升经济发展质态项目是发展的驱动力。利用发展现代农业的项目,规范土地管理,千方百计增加土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延长产业链,使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区的农业现代化步伐显著加快。2.3坚持走精致宜居之路,打造美丽乡村环境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环境质量决定着群众生活质量。着力开展好乡村环境整治、绿化提升、特色创建等行动,推动乡村面貌大改善、生态大提升。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大力整治道路、水体、庄台,全面管护。以产业理念实施乡村绿化行动,推动庄台、道路、河道绿化联网成片。2.4坚持走“一村一品”之路,加快富民强村进程富民强村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积极探索符合村情实际的特色精品种植项目,以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加快增收。既要注意整体品牌形象的构建,形成集聚效应,也要注意单个项目和产品的品牌塑造,逐步开拓消费市场,加快富民强村进程。2.5坚持走标本兼治之路,促进乡村文明和谐打造治理有效、和谐文明的新农村是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以增加群众“隐性财富”为重点,以自治和法治为保障,以重塑乡风文明为抓手,补足农村工作短板,全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农村文明和谐、长治久安[1]。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策略3.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针对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各级政府应完善新兴职业农民培育激励政策,认真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等三类职业

  农民。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家庭农场主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半农半读”农民中职学历教育、涉农专业大中专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等分层次、分类别、分专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形式,建立常态化的多元培育、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2]。3.2以培育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引领,加速“四新”成果进村入户坚持产业兴农,着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好绿色高效特色农业。健全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构筑好各类风险防火墙,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大力发展高质量的现代农业,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3]。3.3成立专业合作社或涉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协同发展联合农业、供销、农业科研等系统单位,在县市区组织规模种植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协会。前者成员出资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后者乃行业协会组织,制订行业行为规范。农业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合作社将按照规模化种植需求,面向社会采取询价比价方式,组织农资集中采购,降低种植成本;组织农业企业对社员开展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烘干仓储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根据合作社社员需求,购买或租赁农机设备,为社员提供服务;与金融机构联合合作,为社员扩大生产及加工销售提供金融服务;组织种田大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产品推广。农业科研院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技术服务,同时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等最新农业科技信息,承担

  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答疑解难等工作[4-6]。3.4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引领作用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科技兴业,科技富民,科技扶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科研院所具有自主研发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模式和新技术,拥有熟悉农业、农村、农民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引领作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当好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的“二传手”,当好专家科技服务的“助攻手”,当好农技传播提升农民素质的“主攻手”。3.5提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产业兴,则农民富,提高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两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协同发展,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划建并举,进一步加大“两区”范围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加快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普及应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质量。要加快“两区”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探索性的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3.6科技助力,实施精准扶贫坚持“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两条腿走路,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扶贫“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变“漫灌”为“滴灌”,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科学技术送到每个贫困户家中,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以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通过项目资金投入、人才资源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贫困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7]。乡村振兴,农民富裕,全面实现小康,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使命,发挥产业引领、示范作用,提高生产力,扩大影响力,带动产业提升,致富地方农民。因地制宜,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关文献】

  [1]胡胜.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护航[J].人民论坛,2018,2(下):106-107.[2]林玮,白和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8(5):33-35.[3]徐文华,周汝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413-415.[4]黄海,刘国宁,金立波,等.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与管理探索[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2):30-32.[5]温小林,马媛媛.镇江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2):46-49.[6]于潇,孟志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山西省县域农业生产效率分析——基于2015年长治市13县DEA模型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8):1415-1420.[7]郑有贵.由脱贫向振兴转变的实现路径及制度选择[J].宁夏社会科学,2018(1):87-91.

  

  

篇二: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浅谈乡村振兴实施的路径

  摘要:分析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含义,进一步介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即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创新科技,引进人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把握农村产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注重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将实现农民富裕这一目标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实现美丽乡村的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含义;实施路径;农业;农村一、乡村振兴的含义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体现,同时也是中国迈进新时代发展城乡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内涵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去理解,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去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是基础,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应当牢牢把握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这个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战略实施进程适时做出调整。始终坚持完善农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注重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推进乡村优秀文化传承,加快乡风文明建设;健全农村治理体系,实现有效治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富裕。此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应当发挥农村特色产业的优势,将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飞跃。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1.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领域的问题,是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改革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共同作为优先发展的事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在新时代必须坚持。2.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两相对比,虽然同样是五个方面20个字,但除“乡风文明”外有四句话不一样,这四个方面已经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是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3.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比以前单一的农业现代化涵盖的范围更加宽广,这是一个崭新的表述,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涉及农村的经济、农村的政治、农村的文化、农村的社会、农村的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4.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巩固和完善r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要保持土地承包

  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将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让农村换上新面貌迎接新变化。在政府引导方面,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贯彻落实政策。但同时,要明确政府的引导是为了与市场配合共同起作用,而不是限制市场的灵活与自由。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其一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其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深化,应当明晰集体产权,保障农民权益;其三是要将小农经营与现代化农业大生产发展有机结合,挖掘发展特色农业与规模化经营的潜力与优势。(二)因地制宜,加快农村产业发展由于乡村的气候、地形等条件不一,适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不一,所以应当结合每个乡村自身的特点和可利用的资源情况,发展可持续的产业。产业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有关键作用,其对人才培养、增加就业等有积极作用。加快农村产业发展首先要结合乡村实际情况选择主导产业,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其次要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再次,要合理利用当下“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然,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不可少,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创新科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当前,我国乡村普遍存在生活条件较差、教育水平较低、人才匮乏等问题,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进步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创新科技,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发挥科技在新型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资源节约、绿色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加强教育,培养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专业型人才。此外,应提供相关激励政策,吸引人才回乡村建设。(四)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建设美丽绿色的乡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在乡村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千万不能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发展了经济,丢了环境,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取。二是要有意识地保护环境,重视乡村垃圾处理、污水排放以及秸秆焚烧等问题,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化发展。(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顺应我国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

  

篇三: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

  险规避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然而,农村发展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营造更好的乡村发展氛围。鉴于此,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发展路径和风险规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关键点;发展路径;风险规避

  引言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要真正振兴农村产业,必须创新发展理念,突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主线,又要不断推进农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时,要强化发展路径,强调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推动农业实现转型升级

  1、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分析

  1.1明确战略目标

  明确的战略目标是实施农村战略的主要前提,即实现农业和农村地区的现代发展和建设。此外,从因果关系中,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农村振兴战略稳定实施的重要前提。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无论是农村发展还是农业现代化的现代化,它相对落后,还有一个巨大的改善空间,所以农村振兴的道路很远,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因此,在实施全国振兴战略的情况下,主要关键是明显的战略目标。为了奋斗,根据国家人民,团结,克服障碍,充分促进农村发展。

  1.2指导整体想法

  明确总体要求,明确实施思路,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第二个关键点,即实现工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文明,有效,富生命。这是在一定程度和建立新农村地区的目标,但农村解决战略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要求较高。其中,该行业繁荣指致乡村发展,建立多元化的产业,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村产业的发展;生态居民,除了农村环境清洁,还提到农村地区生态化文明的发展应更加发达;乡镇文明主要是指文化,农村居民应正确理解,对待农村文化;积极参与乡镇的建设;治理是有效的,即政策可以实施并取得重大结果;生活是丰富的,即农民的收入,居民在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上升,实现全面和富裕。

  1.3侧重关键难题

  在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有很多障碍,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有必要更加关注关键问题,以有效解决农村复兴战略的问题。在当前的实际情况方面,在农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许多关键问题,主要是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矛盾,劳动力过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大力推动农村和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并将剩余的劳动力输出到城市。将城市转移到农村地区,实现互补优势,然后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同时推动农村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2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思路不明确

  目前,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路尚不明确,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创新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获得更加可观的经济收益。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各产业不断融合,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基于此视角,乡村产业振兴是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是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而现阶段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未能深入理解三产融合的真正含义,导致农村各产业的融合发展受限.

  2.2产业链短、效益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产业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前期生产投入占生产成本总投入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乡村产业生产投入主要是资源、资金、信息及物流等,由于乡村产业规模化和机械化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进一步增加了人工费用的支出[2]。乡村的加工产业主要是各类中低端产品,较少加工高附加值产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产业链短且效益低的弊端随之凸显。各地尚未就乡村产业链建立联结紧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个体专注度过高,导致乡村产业整体环境建设不足。乡村产业振兴涉及不同的主体,其立场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各个主体会优先关注自身的利益,忽视了农村产业整体发展,出现技术水平低、思想意识不到位等问题。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处于核心地位,拥有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项目开发能力,但是仅依靠龙头企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大农民、社会团体、技术部门参与。

  2.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首先,农民文化水平不高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人才和技术作为支撑,但目前与乡村产业振兴相关的农民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较低,难以形成先进的思想理念,而且他们接触的技术培训较少,这些因素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制约因素。农业信息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囊括信息技术、农业和统计知识在内的多领域知识,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具备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技术型人才。实际上,各地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投入力量尚且不足,给予的经费投入偏少,相应工作人员的待遇也不高,人才的结构分布不合理。

  3、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措施

  3.1明确乡村产业振兴思路

  首先,各级政府要着力振兴乡村产业,扩大经营规模,搭建三次产业融合新平台。政府搭建平台推动各行业创新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重要标志。构建集创新服务、技术升级、人才孵化、质量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农民的创新创业能力。其次,强化乡村产业振兴品牌效应。突出各地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强化产业集群的规模化与集

  聚化效应,强化乡村产业振兴的品牌建设意识。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支持龙头企业探索发展“公司+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再次,制定一系列优惠制度推动乡村产业融合。要想让乡村产业融合得到良好的发展,政府应做好组织服务工作,使合作社、农业企业、农场发挥出相应的职能作用,优化农业生产服务市场、更新农业生产技术、完善农业后期服务等。同时,各地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推动三产融合。政府在三产融合过程中要发挥出“桥梁”作用,提高金融机构参与农业经营体系的积极性,借助政策制度引导金融机构为农村的交通、运输、通信等基础建设提供支持。

  3.2创新机制

  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系统和机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直接和直观的,成功的机制可以振兴各种社会领域,从而促进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综合发展。因此,有效的机制是刺激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施农村振兴的过程中,它应该与社会时代和不断创新的农村机制相结合,在时代融入新内容,并继续通过最新的生产模型,生产创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们深深加深了农村地区的改革工作,疏通相关渠道,并认真寻求人民的福利,而反过来实现了农村村庄的振兴。首先,优化,巩固,加深,有效保护农民,并有效保护农民的权益与农村土地系统相结合,结合时代的特征。其次,通过不同形式的发展,农业产业的智能,规模,信息生产和运作,并专注于培养新的农村业务主电源,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第三,积极鼓励农村地区的居民,创新农村产业的有效整合,以及各种形式的形式,注射新的活力进入农村产业的发展。

  3.3产业创新路径

  首先,将农村产业基金会结合起来,发展产业发展战略,巩固优势,发展特征,并确定领先的行业,融入优势资源,开拓专业行业的发展道路。二,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和二级行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互补优势,然后实现双赢,取得进展。与此同时,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的同时,增加新农村经济,同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三,随着结构改革的结构的发展,农业方面也得到了改善,现代农业产业和商业体系也应构成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3.4技术创新路径

  它是技术的第一个生产力,科学和技术进步是中国现代化的支持因素。农村农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创新途径以尽量减少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提高。为此,一方面,有必要有效地整合社区的力量,集中优势资源,支持农村科学研究实验的发展,提供农业研究的设备,人才,资金等。与此同时,在农业科技的发展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基金的投资,积极介绍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采取技术创新的短暂供应。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民事实力的作用,大力倡导,支持民间机构,组织或个人进行科技发展,并促进转型,应用和促进科研结果,最大化多重资本,提高经济效益,并结合市场发展情况,返回市场发展,研究工作得到有效调整。它致力于在农村地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以及农村产业的经济效益。

  3.5延伸农村产业链

  培育并引进大型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振兴农村产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联合生产之前,生产和产后部分,必须大力制定龙头企业,以推动相关产业的联合发展。集中实力培养一批优势,特点,良好的生产龙头企业和大型产业,充分发挥这些公司的驾驶作用。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中,积极落实“走出来”的战略,所有地方都需要在龙头企业的农业产业中采取铅和辐射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农民“走出去”,建造农场,搞基地,创建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和足够的劳动力,大力推出先进的国内外先进技术、资本等,促进领先的企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

  3.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一些城市工人回到农村后不想呆太久。除了农村思想落后,还有农村医疗。养老等社会基础建设都不够完善。因此,如果想要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首先,要对偏远的农村地区进行,通路,通网,通物流。目前的农村大多数还是以土地,砂地为主,如遇到下雨天气就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很大的不便,政府等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自有资金的支持,将所用的土路都变为水泥路,不仅是主

  干路必须是水泥路,要将水泥路通到人们的家中,以此来促进交通的便利化,打通农村与外界的联系。其次,就是要通网。目前我国的网络技术发展的迅速,信息化便捷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目前人们都通过网络来交流,发现新鲜事,了解时事热点,实现产品买卖,物流运输。将农村的“网”打通,就能促进农村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了解外面世界的发展动态,并且还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大量的知识,促进当地的发展。如果农村互联网设施落后,应用不广,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就缺少了重要的一环。最后,就是将“路”与“网”的效率转化成成果,及时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运进来,将农产品及时运输出去,真正的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农村的“路”与“网”都完善了,就会有一大部分人才选择回到农村发展,农村的经济就像是一个未被开垦过的肥沃土地,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技术人才、高素质人才就会回归,农村企业所生产的东西及农产品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售卖,通过路进行运输,通过物流到达每一个消费者手里。21世纪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中心发展的一个经济环境,网购已经成为目前人们进行购买的方式,农村的交通物流也是适应这个趋势,推动农村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7提升农民素质

  一是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入股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社,通过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了培训农民,使之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采取措施吸引各类人才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服务;主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全面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确保乡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次,以高素质农民的全面培育、学历提高及信息化建设等工程为依托,推进各类农民培训计划,促进农民素质真正实现高水平提升。全面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借助专家理论授课、现场实践教学、线上线下交流互动等方式,强化对农村各类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等不同经营主体的指导,确保农民可以持续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程,也是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不断优化农村现状,要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大量优质人才,以人才带动区域发展,再

  利用人才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农村地区,实现城市、乡村的双重发展,缩小农村城乡差距,走出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参考文献:

  [1]谢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1(08):35-37.

  [2]宋建花.乡村振兴战略下农家乐的新机遇与新挑战[J].农家参谋,2021(15):95-96.

  [3]朋措尼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探究[J].农家参谋,2021(15):99-100.

  

  

篇四: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路径的几点认识

  作者:覃志立陈江生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1期

  “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现实国情农情,在深入认识我国乡村改革40年的演变轨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性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2018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为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探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路径对于顺利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三农”发展新征程等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从历史发展视角看,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明确了乡村未来30多年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从社会治理视角看,它是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多内容、多方式的系统工程,必须更加注重乡村的协同、联动、融合发展。从政策实践视角看,它是顺应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质性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着力点。因此,真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细落实,必须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

  (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

  乡村能否实现全面振兴,农民能否过上更加美好生活,往往取决于乡村自身经济基础牢不牢,生产力水平高不高以及产业发展旺不旺。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我国乡村建设各有侧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产业兴旺”作为全面振兴乡村的重点,并居于总要求之首。乡村振兴战略用“产业兴旺”代替以往的“生产发展”,表明我国乡村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乡村振兴要站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乡村物质基础再塑造、再升级、再筑牢,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这一着力点,突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好振兴产业的政策“组合拳”,以解决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出现的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布局分散等突出问题。二要创新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更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现代科技、城市资本等资源要素流向农村产业,促进农业与生态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娱乐、健康养生等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创造一批乡村电商、乡村旅游、乡村养生等新业态新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三要打造农业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构建与国际农产品标准相匹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标准体系,着力培育一批优秀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品牌,积极出口“特而优”农产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往来与合作,不断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优美的生态环境与优质的居住条件,既直观反映美丽乡村“有颜值”,也表明美丽乡村“有气质”。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宜居”取代原有的“村容整洁”[2],表明美丽乡村的建设不再只是简单地改变农村,而是从内到外使乡村美丽,实现外在美与内涵美的有机统一。正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里阐述的,生态宜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故应重视农村居民的内在生活质量,确保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健康、更加安全、更加幸福。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要着力解决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不断提升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为农村居民提供干净整洁环境。二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调动社会各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不断提升绿色农业供给能力,利用先进

  技术和管理手段,积极发展生态经济,通过打造生态环保全产业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

  (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

  让乡风文明重归“故土”,既是中华文明护根固本的重要工作,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都突出强调“乡风文明”,说明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新时代的乡风文明,站位更加高远、内涵更加丰富、立意更加深远,不仅强调要在继承中发扬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而且更突出在发扬中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要积极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引导广大农村居民践行文明崇德向善。二要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方式,通过乡村优秀曲艺表演、文化遗产保护、乡风家风民风传承等形式,着力展现新时代乡村的新面貌及农村居民的精气神。三要推进乡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不仅要把握文化惠民切入点,大力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集聚,还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人才,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四)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秩序保障

  乡村振兴能否如期实现,与乡村治理是否有效密不可分。乡村振兴战略用“治理有效”代替以往的“管理民主”,既表明我们党在乡村振兴中的治理理念与工作思路的明显变化,也表明我们党在乡村民主管理更加规范的实践基础上更加重视乡村治理的实际效果[3]。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要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全面进步,打造一支精通农业、保护乡村、热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以过硬的作风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基层党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二要完善和创新农村居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动农村治理重心向下转移,尽可能地向基层提供更多资源、更好服务、更加人性化管理,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三要以德治与法治两手推进平安美丽乡村建设,既要不断增强基层干部的法治观、法治为民的意识,也要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育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引导广大农民以法治方式行使权利、解决纠纷、履行义务,不断提升乡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与农民对乡村法治环境的满意度。

  (五)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要推动村民收入持续增加,村民生活更加富裕,村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乡村振兴战略用“生活富裕”代替以往的“生活宽裕”,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充分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进一步缩小,同时,也表明该战略力图让农民过上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要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充分利用各种就业扶持政策,充分调动招聘单位与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以各种形式和渠道扎实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二要不断夯实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时积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人文环境,打造幸福美丽乡村升级版。三要强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民政救济、优抚福利、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就医和子女就学资助制度,从根源上减少生活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篇五: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

  美丽乡村专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前瞻产业研究院二零一八年六月

  农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首先是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关系,其次是把握好“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再次是协调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一、“五个激活”的驱动路径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政策、激活组织。这“五个激活”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换言之,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靠改革来驱动,这是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推进路径。

  1.激活市场就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市场的活力

  尤其是在实现产业兴旺中的作用。激活市场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推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功能的改革。即以完善产权制度

  一

  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二是推进政府职能转换的改革。即改变政府干预与包办过多,进而替代市场的状况,以实现政府和市场的合理分工。就乡村振兴的诸多建设任务而言,如果没有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单纯靠各级政府主导和投入,乡村振兴所采取的举措充其量只是在短期内可行,长期不一定可持续。

  2.激活主体就是激活农村振兴中的管理主体

  首先,经营主体能否被激活取决于它是否是市场的主体。从这一意义上讲,激活市场是激活主体的前提,市场不活,主体一定不活。其次,激活主体还必须赋权于主体。换言之,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通过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的改革,赋予广大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益和经营权利,使其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主体权利。

  3.激活因素是激活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基本生产要素

  激活要素实际上是市场能否被激活和要素所有者能否被激活的基础与关键。因此,还是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

  4.本质上,激活政策仍应通过激活政府来实现

  这并不是要求政府无所不能,而是要求政府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有为的政府应该既能在“市场失灵”时替代市场,又能在“市场有效”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就是说,政府的政策应该既能及时弥补“市场失灵”,又能有效发挥“市场作用”。

  5.激活组织与主题和系统都相关

  2

  组织本身就是主体,不同的组织代表不同的主体;同时,组织也是一种系统。不同的组织代表着不同的组织和制度安排。在农村振兴中,激活组织的重点是通过组织体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农民家庭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组织、农业产业组织等产业和社会组织的协调发展,激活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和经营机制,实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经营体制的有机契合。

  二、“五位一体”的协同路径

  推进农村振兴战略需要全社会多主体、多力量、多机制的介入和协调。这种干预和协调结构应该是农民、政府领导、企业引导、科技支持和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

  1、“农民主体”就是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而不是旁观者和跟随者

  要使农民成为农村振兴的主力军,必须确立农民在农村的主体地位。首先,完善农村治理体系,赋予农民主体权利和主体责任,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和功能。第二,作为农村振兴的主体,

  3

  农民难以承担分散农业发展的责任,农民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如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区集体组织的完善发展,应该成为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农民作为农村振兴的主体,必须是“老农民”与“新农民”共存、融合、融合的农民,这是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人力资源变化的趋势。因此,通过深化教育、社会保障、产权等制度改革和完善“新农”政策,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优化农民主体结构,是农民成为农村振兴主体的重要环节。

  2、“政府主导”是指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应主要发挥制导和引导的作用

  所谓“指导”,首先是对中央政府实施和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明确农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推进思路、发展目标和阶段任务,确保农村振兴战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各级政府根据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制定推进农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改革方案和工作计划

  所谓“引导”,可以看成是政府制导作用的进一步体现和延伸。只有将政府的制导作用和引导作用有效结合,才能充分体现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主导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引导,二是示范引导,三是投入引导。中国政府对

  农业农村发展应该说很重视,将“三农”工作置于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每年都发布与“三农”有关的“一号文件”,经常出台支农惠农

  四

  

  

篇六: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浅析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摘要]乡村振兴是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措施。然而,由于农村区域广阔,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农村公共设施和基础条件落后,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严重不足,部分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因此,乡村振兴面临新的课题。本文对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措施,希望对于拓宽乡村振兴思路有所帮助。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础建设支柱产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要走出现阶段乡村振兴面

  临的困境,必须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根据乡村实际做好发展统筹规划。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乡村经济实力不足,乡村基础条件较差,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缺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硬件资源,乡村建设资金不足,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乡村人员外流较多。部分乡村出现“空心户”“空心村”现象,因此,必须增强乡村吸引力,重视乡村人员外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问题第一,乡村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差距愈加明显。现阶段,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扩张明显,一些大中型城市建设表现突出,与广大农村形成鲜明对比,建设资源和公共资源向城市聚集,乡村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差距愈加明显,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相差明显。现阶段,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乡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但由于乡村范围广阔、受众面广,能够改善的环境条件相对有限[1]。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农村与城市差异逐渐扩大,原因在于乡村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由于广大农村条件千差万别,大部分农村仍然依靠手工为主以户为单元的家庭劳作方式,使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存在较大难度。乡村人居环境因乡村规划滞后呈现无序状态,乡村环境状况堪忧。三是农村公共服务能力较差。由于公共资源向城市倾斜,农村公共服务能力较差,如小学、中学撤并使部分农村孩子就近上学难;乡村医院医疗条件较差、待遇差,难以留住医护人员,医疗资源向城市集中,农

  村居民就近就医难。第二,乡村发展动力不足,大部分乡村经济缺少主体产业支撑。乡村经济是

  社会管理较为特殊的对象,它是以乡村管理为主体的治理单元,由此导致乡村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障碍,特别是许多乡村没有发展规划,排除在统一的城镇建设规划之外,乡村建设处于自发状态。加上政策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的限制,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性质,除了土地流转之外,不能进行其他开发活动,影响农村利用土地发展经济的步伐,导致大部分乡村以农业经济为主,缺少主体产业支撑,乡村发展缺少必须的资金来源,乡村发展后劲不足。以村为单元的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空心化。承包制和农村税费政策改革后,村集体缺少了以收取提留为主的收入来源,集体经济呈现空心化。大部分乡镇经济实力较差,投入建设改善基础设施的能力不足,难以吸引到优势项目和优势企业入驻,经济发展缺少动力[2]。

  二、乡村振兴路径选择我国乡村范围广,地理形态差异较大,发展环境参差不齐,因此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结合各地发展实际,按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选择好乡村振兴路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乡村基础建设投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现阶段,要消除城乡差别,必须增加对乡村的投入,在政策和资金上向农村倾斜,针对各个区域内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推进,有序进行乡村治理。一是做好区域内乡村建设规划,促进乡村建设有序开展。我国乡村范围广,地理形态差异较大,因为发展状况和区位差别形成的经济条件悬殊,因此,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有序开展。要充分重视大部分乡村发展缺少规划的问题,以县域为单位编制乡村发展规划,纳入全域发展范围,统筹运行;要将城镇化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乡村环境的整体改善。二是加大乡村农业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进行乡村道路规划建设、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通过城镇化改变乡村分散难管的状况,从而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四是做好乡村公共配套服务措施。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方面增加对乡村的投入,做好乡村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优化乡村资源条件,提升乡村宜居指数[3]。第二,加快培育乡村支柱经济,促进农村支柱产业发展。乡村经济增长缓慢、发展后劲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支柱经济,因此,要加快培育乡村支柱经济,

  改变乡村经济状况,促进乡村支柱产业发展。一是加快推进现代乡村农业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各地要根据区位特点,寻找并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品,集中开发农户单个的土地,实行农业产业园管理,推广“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集中耕作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壮大乡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二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田园经济。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必须考虑农业经济效益,对传统的种粮种菜模式进行改革。比如,针对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向往需求,有条件的乡村可以从发展休闲农业入手,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在满足城市居民的旅游娱乐需求的同时,提升休闲农业的附加值。又比如,可以让部分少地居民体验田园生活,组织他们从事乡村田园管理,从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三是发展乡村工商业。振兴乡村经济,必须加大乡村招商力度,做实乡村发展基础,壮大乡村经济实力,使乡村发展有资金保障。

  第三,重视乡村人员外流现象,增强乡村吸引能力。人是发展的决定因素,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乡村人员发展,因此,乡村人员外流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现阶段,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必须针对乡村实际,增强乡村吸引力,使乡村人员流动保持在合理范围,优化村级结构,进行乡村、村组间的合理布局,有效节约与利用农村土地资源,防止空心村的出现。一是要加强乡村人文建设,培育本土乡村文化,让乡土文化价值观能够吸引新一代的农村居民,使他们增加对乡村的留恋,从而愿意投身到乡村建设。二是加强乡村组织建设,发挥乡村各级组织的凝聚作用。要选用有号召力愿意投入乡村建设的人士充实到乡村各个岗位,发挥他们的影响作用,从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回归乡村、热爱乡村,投入乡村发展。三是加强乡村社会管理,促进乡村和谐发展。要在乡村培育文明新风,改善乡村公共卫生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丰富乡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生活幸福指数。

  三、结语由于我国乡村范围广,发展条件千差万别,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要改变乡村落后面貌,防止人员外流,必须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具体来说,应加强乡村基本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做好乡村规划,培育乡村支柱产业,做好乡村社会治理,提升乡村幸福指数,从而吸引乡村人员回归,促进乡村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管程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6-7.

  

  

推荐访问: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振兴 路径 乡村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