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3-07-02 09:20:03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춶8^hMjبBx+z(~^
x*
i^jrhazjZ޾+Z,ڶ*'jwm^hg܅r׫br)ݺk!jy&y⚚+kzjXjب8bzkiǬh*6&&˚ٚh~zqh^j!jhu롧H'v-)zav+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做出进一步部署,强调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江苏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大幅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也得到提升。因此,特色产业的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必经之路,更是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苏北地区由徐、淮、盐、连、宿五市构成,农耕历史悠久,交通发达便利,农业机现代化水平较高。借助农业科研力量和新型农业推广体系,苏北农业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逐渐形成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苏北地区的经济水平虽落后于苏南地区,但领先全国大部分地区且更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比苏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可行性强,适用范围广,现实意义更强。

乡村振兴战略源于实践、引导实践、归结于实践,最终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形成。国外学者在相关方面多有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乡村建设模式对我国乡村振兴具有启发作用和借鉴价值,沈费伟概述了发达国家八种典型的治理模式(如表1)并总结成功经验[1]。日本培育优势产地,创设合理融资制度,“一村一品”取得巨大成效;韩国“新村运动”通过政策和相关措施鼓励村民自发建设美丽乡村;美国大力发展农场农业实现城乡、工农均衡发展;荷兰Bijlmermeer住区通过新农村规划深入了解需求和现状进行合理规划。

国内学者在研究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方面取得一定成果。韩伟宏、李建军分析了新型乡村旅游带动乡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行;周美娟、王舵通过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来振兴乡村[2];詹柴、徐志豪和李佳丹调研浙江省宁波市通过多彩农业建设和乡村旅游业共同带动乡村建设与振兴;陈昭通过研究南京江宁乡村规划治理观察到新型乡村建设路径柔性的特征。

综合现有研究发现,学者研究多聚集在浙江地区,而江苏区域尤其是苏北地区的较少,研究先进案例较多而具有普遍借鉴性的较少,例如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地理特殊环境基础良好,但多数乡村不具有相关条件,建设现状和改善建议较多,而原因分析和路径归纳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北部的典型建设路径的研究,深入分析和探讨路径发展原因与发展路径,总结出其发展机制及可借鉴之处。

1  苏北农业发展历史

苏北重农有悠久的渊源,加上其自身地势平坦、海拔较低、水资源丰富的良好社会环境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汉代运用中耕除草、深耕的耕作方式,加上铁农具和牛耕等农业工具的普遍使用,使苏北的生产力水平居全国前列。虽东汉末期淮北地区战争连绵,但是唐代大力经营农业,到德宗贞元八年江已复苏成为全国粮仓,康熙后期积极引进国外玉米、花生、麦薯等作物,为苏北农作物布局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苏北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保每家每户有田种,有效的保证了农民解决温饱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显然这种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规模经济,无法寻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政策指导及多地区借鉴和多角度衡量下,苏北逐渐从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形式转变到坚持中小规模发展,最后转化为多种类型和组织形式并行发展的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2383.22千公顷的播种面积,更使得其利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苏北农业的曲折发展说明苏北适宜种植的优势条件,也说明了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近些年,苏北以政策扶持、地理优越、基础雄厚等优势,不断发展农业、改造农业并将其标准化、集成化、高效化、技术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生转变,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并完善,农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和农民宽裕型小康,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横向农林牧副渔多种生产综合发展,纵向观光、休闲、加工、销售产业链不断延伸。

苏北五市是农业大市,长期以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政策,走科技带动生产、提高单位产量的农业发展道路;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转型,采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培育一批标准化高、品种优良的新型有机粮食,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其次,依靠农村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获得融资,协调多方利益群体齐头并进,缓解资金短缺问题,加速农业生态建设。在2017年,苏北各市农业总产值占生产总值平均为11.87%,自2013年至2017年,苏北粮食总产量平均为苏南的4.70倍,苏中的2.48倍。在丰厚的成果面前,苏北坚定地选择以新型高效农业为主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致富之路。

2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2.1 多主体踊跃参与,齐心共建特色产业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特色产业的利益相关者涉及政府、村民、地方企业和消费者等多方主体,特色产业发展必定是在政府各职能部门指导下,村民们在利益驱使下自发参与产业建设的行为,以村民的利益为主,激励社会多方力量扶持,引导村民充分享受规划建设中各项事务的协商权和决策权,继而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共享[3]。可以说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者是长期生活于此的原住村民以及得益于美丽乡村生态环境的受益者。

在政府引导上,政府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角色要从原来主导者、规划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推动者。逐步减少有关政府决策的指令性干预,引导村民去决定和选择当地具有品牌效应或具核心市场竞争的产业集群,“放权”于农民积极承担发展特色产业和推动乡村振兴的责任。

在村民参与上,现阶段特色产业发展的引导者需要重视塑造村民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及相关技能的培训,激励村民结合“互联网+”,投资、投劳于苏北地区特色农业的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卓有成效的一步。不仅使农业产品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促进乡村特色产品和特色品牌的开发和推广;更是提高了乡村人力资源的素质,培育其创新思维和开阔视野。

在产业布局规划上,助力乡村振兴应规划和设计具体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和生态保护区,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重视农业产品的供应意义和经济价值,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链双向延伸,使农业带动当地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

在社会力量参与上,①政府以委托、采购、招标、承包等方式取得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治理服务,引导市场化机制参与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②邀请媒体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对农业产值、农产品价值进行定时评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定期派专家指导对农作物栽种进行指导培训,给予一定的物资、財力帮扶;③合理运用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具有现代理念知识的人才回流,投入乡村特色产业建设,不断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

2.2 技术支持源源不断,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科技创新是根本出路,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力量。2018年苏北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的若干政策,不断发展科技、创造发明,以培育适销对路、商品上乘的农产品为目标,进行农产品加工业升级改造,更加高效绿色环保的生产发展。江苏省政府在农业部办公厅制定的《地膜覆盖技术指导意见》指导下,推行地膜覆盖技术,苏北地区积极执行,用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促进了农作物对养料的吸收,在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

苏北地区加大招商引资政策,对接央企、引进世界500强等跨国企业、展现民营企业光彩,以企业为主体,引导其在农业方面的投资,共同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等设施,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苏北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建设,以技术带动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创造“农业+机械”的农业新形式;自2000年苏北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402.06万千瓦到2010年增长至2399.34万千瓦,在2017年已达到3244.11万千瓦,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农业机械水平增长迅速。

2.3 双向延伸产业链,多产业综合发展

农业产业链,是现代农业升级与成熟的标志,具体指产业链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部门、组织机构及关联公司在价值链、信息链、物流链的有机整体结合[4]。现代经济的发展,多元产业的驱动促使农业多元化发展,形成横向、纵向延伸的完整系统。传统农业纵向生产资料处理与农民等工作人员培训,到技术加工培育生长,以及延伸到农产品加工、制造,形成完整的自产自销的模式;以纵向延伸为基础,产业链横向物流仓储、冷藏保鲜、电子商务以及休闲旅游等不断发展,形成复杂完整的网络化系统。

以盐城市兴南村西兰花产业为例,农业由原来的单一粗放种植西兰花产业转变为“农业+生物、机械”、“农业+商业”、“农业+智慧生产、现代流通”的上、中、下游融合产业链;在种植、采摘、销售等基础环节之上,将育苗、定植到保鲜、加工、包装等环节融入其中,形成集技术链、企业链和信息链为一体的多元西兰花产业链。横向自物流向仓储、冷藏、供应链金融与保险的拓展使得兴南村西兰花产业链更加丰富完整。现在,兴南村年冷藏处理能力达1万吨,全程流水化生产操作可使真空包装的西兰花直接食用状态下保存两年。

农业产业链横向纵向延伸,带动多种相关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全面增收,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真正实现以高新农业为特色产业从而促使乡村振兴。

2.4 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品牌特色

上个世纪苏北地区农产品销售方式几乎全部采用线下渠道,就地服务于客户,与客户零距离接触,村民家农产品主要依靠粮仓收购、自己卖或烘干塔等渠道;渐渐地,各乡村开始成立自己的合作社和食品加工厂,村集体从農户手中收购作物,经加工、转销进入农贸市场或者在网络上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到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手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随着市场化机制越来越成熟,以“互联网+”为典型模式的电商化悄然崛起,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村民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农业转型升级[5],村集体采取统一收购,不再以传统的企业收购,而是直接在村子对农作物集体进行处理包装,然后通过线下直营店、网络店铺进行销售,不再有“中间商转赚差价”。

例如盐城市拥有苏北第一家苏宁云店体验店和江苏省最多的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宿迁市拥有近120个电商服务中心,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多靠网络形式销售,村级网店实现全覆盖,形成“一村一品一店”推动农业快速转型;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优质蚕桑为主导产业,园区与苏州百年老店“上九楷”、浙江利达丝绸集团达成合作,积极培育黛梦雅蚕丝被、祥华牌丝绸和解忧故里3个蚕丝品牌,扩大蚕桑产业影响力和品牌化。在电子商务体制推动下,苏北地区农业经营主体逐步顺应互联网与农业融合的趋势,拓宽销售规模,树立地方品牌特色,解决产销对接,这种村内直接提供农作物“一条龙”服务的模式不仅保证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更带动村民实现脱贫增收,实现农业综合竞争力提高。

3  结语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在“一带一路”、“三农”等政策以及各级政府的引领下,苏北地区凭借自身要素禀赋、因地制宜等优势,经济发展成就卓著。苏北的许多乡村还积极发挥临海的优势,与周边城市、国家开展贸易合作,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苏北地区近年来年增长幅度平均可达到13%以上,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村建设取得较大进步。2018年苏北地区涌现了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如盐城响水县南河镇、徐州沛县安国镇、宿迁沭阳县新河镇等,数量为全国最多,为苏北整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苏北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财政资金、技术扶持、招商引资的助力下,实现了单一农业向高新农业的过渡,并在形成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高新农业道路上不断发展,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以高新农业为导的特色产业全面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即为关键且重要的,乡村振兴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成为乡村振兴的 “加速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最后感谢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张成联老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业务创新部课题组与李润平.发达国家推动乡村发展的经验借鉴[J].宏观经济管理,2018(09):69-77.

[2]周美娟,王舵.传统文化保护视域下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8,2(12):28.

[3]孙可敬.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6.

[4]郭翔宇,等.乡村振兴视角下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链升级路径探析——基于恩施州鹤峰县富硒茶产业的实地调研[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5):174-175.

[5]杜晓明,田晨.苏北地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J]. 中国商论,2018(26):19-20.

推荐访问:振兴 路径 乡村 特色产业 战略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