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历史作业课题五篇

历史作业课题五篇

时间:2022-04-15 08:4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作业,《辞海》解释: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而《教育大辞典》则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检测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的活动,是检测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作业课题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历史作业课题5篇

【篇一】历史作业课题

第一章 古代桐柏

第一节 桐柏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桐柏境内就有人类的活动。建国后发现的新集乡陡坡嘴遗址和月河镇闵岗遗址等出土的大批文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仰韶文化的生活画面。那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定居的农耕生活,生产工具主要是石锄、石斧、石链。人们用粗糙的红泥制陶罐、陶盆用来煮食物,取水和存放种子。

吴城镇的朝城、火色庄等遗址出土的文物,反映出龙山文化在桐柏的丰富内容。那时候,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作物的种类显著增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已经向精细方面过渡;贫富分化已经出现,男子的主导地位完全确立。在原始农业发展的同时,狩猎是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之一。

由于缺乏系统的历史资料,我们无法探知桐柏古代历史的全貌,但我们可以从多种史书中找到有关的记载。

相传禹作九州,桐柏属豫州。《尚书》记载,“禹导淮自桐柏”,“禹治淮三至桐柏”。今天流传的“禹王锁蛟”等优美传说,充分反映出人民对这位关心人民疾苦、公而忘私、敢于同大自然斗争的伟人的崇敬和怀念。

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实行分封制。那时,桐柏西部有曾子爵、鄱子爵等封国。中东部不见史书记载。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今桐柏北部也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封国。

春秋时期,桐柏属于楚国,县境东部有个小的封国——稷,其辖地相当于今吴城、月河一带。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地方实行乡亭制,桐柏属于南阳郡湖阳县乐乡。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的政治体制。汉初设平氏县。公元前200年(高祖七年),又设复阳侯国,封地大致在今固庙一带。汉武帝时,又设义阳侯国,封地大致相当于今桐柏东部。到汉成帝时,取消了复阳侯国改设复阳县。王莽时,改平氏县为平善县。东汉时又恢复平氏县。

三国时桐柏属魏国,魏文帝曹丕时,在平氏县义阳乡(原义阳侯国)设义阳县,取消复阳县,原复阳县的一部分划归平氏县,一部分划归义阳县。

晋代时,桐柏属于南阳郡。

南北朝时,随着政权的频繁更迭,桐柏境内所设建制发生多次变化。南朝的宋废平氏县;北魏夺得桐柏后又设平氏县。西魏建立后,改义阳县为淮洲,后又改为纯州;南朝的宋再置义阳县。南朝的齐政权建立后,除复置平氏县外,又在今桐柏北部设立围山县,中部设柏源县。南朝的梁政权在今桐柏东部设淮安县,后被北周改为义乡县。

隋朝统一后,598年设桐柏县,县治在今固县镇。从隋到五代,今桐柏境内平氏、桐柏二县并存。

北宋建立后,于972年废平氏县为镇,划归泌阳县。973年,北宋政权将桐柏县治由今固县镇移到今淮源镇。北宋政权将县治西移的同时,又将淮渎庙由固庙东移至今县一高中老院处,为以后大规模扩建淮渎庙奠定了基础。

宋金对峙时期,淮河——秦岭一线为双方争夺的前沿,桐柏归属多变,时而为南宋疆域,时而属于金的边地;时而为县,时而为镇。境内人口锐减。

元朝时,桐柏一直属于河南行省南阳府唐州泌阳县管辖。在此后的二百年间,中央政权对桐柏的统治相对减弱,地方政府奖励农耕,注重水利,使得桐柏一带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人口开始回升。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中央政权的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中原一带失去土地的人民潮水般涌往巴蜀、荆襄、桐柏山一带谋生。这些失去土地的流民,农忙时为人佣耕,农闲时采食山果野菜,一遇天灾,他们便恃众强吃“大户”,致使不少自耕农和中小地主也沦为流民。据史料记载,那时的桐柏是“百里无人烟”,土地荒芜,园宅废弃,地方官屡屡上奏“匪满为患”。桐柏知县汪云在“桐柏碑记”中记载,虽“勤劳王师”不断剿杀,但始终未能“根株悉拔,故不几年间,流徙之民转甚于前日,包藏祸心几不可测”。成华十二年,都宪原杰、监察御史吴道宏经实地考察,受命处置此事。1476年,分唐县三分之一复置桐柏县。明政府下令从湖北孝感、河南确山等地移民1715户来桐柏,并招募工匠近千人按服军役例制建县城于今址。新县城“方圆四里,四定门,墙高二丈,宽一丈,护城河深八尺,阔一丈五”。城内县衙、文庙、监狱等设施一应俱全。特别是经过清朝扩建,它终于成为桐柏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第二节 古代桐柏的经济

一、农业生产

桐柏属北亚热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达231天,年日照数平均202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68毫米。这种南北过渡性气候,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桐柏人很早就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已经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充分证明,从远古时代起,桐柏境内的农业一直比较发达。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麦、豆类等。桐柏早在汉代起就实行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虽然产量较低,但一般不会绝收。有这样一段顺口溜“一亩田九道沟,地种小麦田种谷,人家不收我能收,旱地不收水田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当地条件的耕作制度。有的至今沿用,如一年一熟的“冬闲——春播,夏炕——秋播”;还有的是两年三熟制——“春稻——小麦——夏稻——绿肥”。

桐柏的可耕地面积狭窄,但勤劳、勇敢、聪明的桐柏人民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基本达到自给有余。特别是粳、糯两种水稻,明朝时已经非常著名。

二、水利建设

水利是桐柏人的命脉。自古以来,桐柏人就与水牢旱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几千年的古代社会,桐柏发生了近百次较大的水旱灾害。面对大自然的肆虐,桐柏人奋起自救。元朝以前的水利设施已无处可寻。明清两代,桐柏较大的水利工程有四处:一是“断龙口”改河造地工程;二是“龙门口”分洪工程;三是“万粮古陂”;四是泄洪渠。

“断龙口”位于桐柏县城东吴城西北约1.5公里的黄土坡处。这里原系一条黄土岗,南北走向,拦截来自西北方向的桃花河水不能直下月河,桃花河水只得沿黄土岗绕道吴城、朝城东边,从板桥入月河。明朝嘉靖年间,官府出面组织人力把黄土岗挖断(旧称断龙口),使桃花河水通过断龙口直入月河。

“龙门口”分洪工程位于县城西约27公里出的老店岗。老店岗是自大复山麓延伸到今312国道上的一条土岗。澧水(今洪仪河)到此受阻。每当山洪暴发,商店、板桥、洪仪河等村庄以及大片农田就没入水底。清朝乾隆年间,官府组织农民切开老店岗,打开了“龙门”,使得洪水得以分流。

“万粮古陂”在县城西,据雍正十三年《河南道志》记载:“广一顷四十二亩”,周围堤高一丈二尺,其水灌田,颇受效益。该古陂建于何时,不见记载。

清代雍正时修建的水渠共两条。一条自平氏东起到芦家河长约3公里,宽2.2尺,深3尺;一条自平氏接头铺起到双河镇止,长约4.5公里,宽2.5尺,深3尺。

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在农业方面发挥了效益,同时也显示了桐柏人民敢于同天命鬼神斗争的精神。

三、手工业

采矿冶炼是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桐柏古代的采矿冶炼业相当发达。自春秋战国以来,桐柏人民就已经露天开采铁矿石并冶炼。如黄岗镇小黄庄的冶铁遗址距今2500多年;固县镇张畈村的汉代冶铁遗址的熔炉构造令今人叹为观止。毛集镇铁炉村从汉代到南朝的几百年间,一直是豫南的冶炼中心。1973年在毛集铁矿发现的汉代采矿遗址表明,那时人们已经由露天开采进入坑道开采,古坑道深入地下10米以下,长度近千米,在坑道内发现汉代铁锲一件,在附近还发现大面积的冶炼遗址以及部分熔炉炉壁和鼓风管碎片等。

南朝时,桐柏的采矿冶炼已经由原来单一的冶铁扩展到金银冶炼。南朝宋政权曾筑隔城于今桐柏西北部,用来保护围山采炼场。南齐为了更多地冶炼金银特设围山县于桐柏北部。488年,北朝魏政权在桐柏西的澧水北筑澧阳城,对围山金银冶炼虎视眈眈。

隋朝设桐柏县,以便于对毛集的铁、围山的金银的控制。北宋以后,桐柏的采掘冶炼一直不断。明朝神宗25年(1597年)围山的高家洞、杨家洞、邵家洞三个银洞同时开采。据调查,破山银矿在清代以前,历经开采,“山头削平数十米”,可见当时开采的规模和盛况。晚清至民国,桐柏的采掘冶炼日趋萎缩。

第三节 古代桐柏的文化教育

一、教育

古代桐柏的教育大体有两种形式:私塾和官学。一般来说,私塾是初等教育,官学是中等教育。不论官学或者私塾,教育的内容均以儒家经典为主。

明朝以前,由于桐柏的建置多变,教育比较落后,明朝以后教育有所发展。明成化十二年,桐柏知县汪云主持建立儒学,立启圣祠;万历四年,知县钟大鹏捐资建社学于平氏;万历三十八年,县儒学内建魁星楼;崇祯年间,知县江海晏主持建儒学大成殿。由于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明代知识分子出身的桐柏籍官员不绝于史书,举人、秀才等人数不断增加。明朝276年间,仅桐柏籍的岁贡就有43人之多。

清初,随着政治上的日趋稳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桐柏教育也有所发展。顺治十一年,南阳府通判欧阳世逢建奎楼;康熙三十二年知县高士铎重修桐柏明伦堂。康熙以后,桐柏一些教师讲课授业之余,还著书立说。如康熙五十四年的刘荩侯就著有《引端讲书》和《学庸讲书》等。但清朝的文字狱也对桐柏的教育带来影响。到嘉庆十二年,桐柏全县入学人数仅有8人。道光以后,桐柏入塾入学人数又开始回升。如道光六年,毛集王湾人王庆培考取拔贡,二十年后;吴城王湾的王氏家族,从道光到光绪年间,考取秀才的就有20多人。

二、宗教

由于桐柏山清水秀,又远离喧嚣的都市,并且桐柏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因此,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继流传于桐柏。

1、道教: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渊源于古代的巫术,东汉时开始现成。道教尊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正一经》等为主要经典。

据《诸真宗派》记载,道教有大小86个派别。比较大的是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等四大派,现在主要是正一道和全真道两派。桐柏道教主要是全真龙门派。

传说,道教始祖鬼谷子王婵曾在桐柏修道。张良辅佐刘邦定天下后也隐居在桐柏辟谷修道。汉代光武帝刘秀在毛集光武建的老君庙。一直到解放前才废毁。南北朝时,桐柏金庭观为全国著名道观之一。唐朝以后,道教蓬勃发展,当时的淮渎庙、城隍庙、玉皇庙、太白顶的云台寺、桃花洞、水帘洞等庙宇,均为道人所居。

2、佛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我国,文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隋唐时期达到鼎盛。隋唐时期佛教传入桐柏。桐柏山是南阳地区佛教最集中的地方,自县城东的祖师顶大悲寺到平氏男的黑明寺相距百里,就有寺庙50余处,僧众600与人,庙宇高大,佛像雄伟。平氏金山寺内,有唐太宗贞观年间铸铁佛三座,均高丈余,重4000余斤,历经1000多年风雨完好无损,遗憾的是“文革”中被毁。唐初名将尉迟敬德曾在回龙的天目山监造慧照寺,“内铸铜铁二佛,高九尺,木石神像四十余座”。

一千多年来,佛教在桐柏几经兴衰。开始道教排外,佛教徒难以插足,后来禅宗把佛教中国化。据记载,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川宁远府西昌县紫薇山临济宗四十一世和尚端德云游五台山,返回途径太白顶,以佛教真功降服道教,并招收慧照、慧净、惠通、慧空四大弟子。自此,佛教在桐柏山迅速发展。佛教终于同化了道教,形成了禅宗白云系。桐柏山由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转化为南阳乃至河南最大的佛教僧尼聚居地之一。

3、基督教:基督教产生于小亚细亚一带,1854年传入桐柏。1914年在平氏设立总教堂,下辖城关、张庄、江河、安棚等分教堂。桐柏基督教派别主要有遵道会、真耶稣教会、自立会,还有少量的耶稣家庭等。解放前,桐柏有教堂八处,信教人数1300多人。先后在桐柏传教的牧师9人。1947年桐柏解放,外国传教人员全部回国。

4、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七世纪中期传入我国,明末清初传入桐柏。清初,桐柏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居住在淮河两岸的城关、月河、固县等村镇。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建有城关、月河、固县清真寺三座。

三、古代建筑

桐柏现存的古代建筑不多,现存古建筑的代表是淮渎庙。

淮渎庙始于西汉,建于井铺(今固庙村),最初称“淮祠”,继称“淮源庙”,再称“长源公庙”、“长源王庙”,最后称“东渎大淮之神庙”。“淮渎庙”始建于太白顶下的固庙,汉时称“淮井铺”。 据汉《郊祀志》载:“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 1年),祀淮渎于平氏(县),使者持节侍祠。”《桐柏县志》(乾隆版本)载:“东汉桓帝延熹六年(公元163年)正月,南阳太守中山奴卢君增广庙制,躬身致祭,并遣官致祭者再。”当事者曾刻碑立于庙前,文曰:“淮出平氏,始于大复,潜行地中,见于阳口。立庙桐柏(今固庙村),春秋崇奉”。《水经》云:“庙前有碑,南阳郭苞立”。汉碑经一千多年的风雨剥蚀,漫不可读。到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由翰林侍制吴炳重书隶书碑。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遣使将淮渎庙东移到龙潭河西岸(今一高中老院)。为什么迁庙?宋代路振在《重修淮渎长源公庙记》中说:“先是长源公庙,在桐柏县之西南,地方湫隘,渊流沮洳。伏牛之潦,至隼之墉屡毁。开宝中,太祖皇帝遣使徙其地焉。”桐柏新地址地阔基高:“巍山峙其前,长淮荡其后”。新修的庙宇:“僚坦屹立,回廊四合,雕甍高映,邈倒影而上,千崇扉洞。开列方轨而并进。夫制作之盛,邦家之壮观也”。该庙随着朝代的更迭,不断扩建整修,殿宇房厨曾达526间,农田550亩。据清康熙年间,桐柏县知县高士铎撰修的《桐柏县志》载:“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修补正殿,寝殿等处,共八十七间,其余香殿,碑楼等房共四百三十九间未葺。成化中(成化八年,即公元1427年)工部尚书王复题准,太常卿俞钦大修淮渎庙。中建正殿七间,翼两庑各十二间,左右钟鼓楼碑各二间,前戟门五间,东西各建馆五间,东翼两厢共十间,中御香亭,右神库,左牲房,门楼西向,又建道房五间。翼两厢十间。门楼东向。四周土垣计一百九十丈,砖山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山门外,石狮、石兽并列;山门里碑碣林立,古柏掩映,铁狮雄踞,铁桩肃穆。再加古树“桐包柏(桐干里长柏树)”,“楸包桐(楸树干长桐树)”,尤其是康熙帝手书的“灵渎安澜”和雍正的“惠济河槽”的巨匾高悬正中大殿,更使庙宇蔚然壮观。

淮渎庙以及孔庙大殿(现文化馆院内)、金山寺庙宇(平氏)、无梁殿(毛集文昌阁)、龙头石桥(平氏镇北)等建筑,充分显示了古代桐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

四、人物

物华天宝、民风纯朴豪爽的桐柏,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往今来,孕育着贤者、智者、勇者并代代层出不穷。《后汉书·法雄传》记载,宣帝时,法雄为平氏县令,为政清廉,扬善除恶,深受人民爱戴。《三国志·蜀·魏延传》记载:“魏延字文长,义阳(今桐柏固县镇)人也。”如今该镇还有魏岗、魏家小河等古地名可考。魏延少年习武,生性勇猛,以基层军官身份跟刘备进四川。他身长八尺,面似重枣,目如朗星,声象闷雷。因数立战功,升迁为征西大将军。

朱序( ?- 393),字次伦,东晋义阳平氏(今桐柏县平氏)人,生于名将世家,父亲焘,377年,前秦攻陷东晋襄城,朱序被俘,任为尚书。383年,苻坚率80万秦军与东晋在淝水决战,朱序暗中报告敌情,刚一开战,朱序在军中大呼:“秦军败了”,秦军闻声纷纷溃退,这是古代历史上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典故由此而来。

历代文人游览桐柏时,留下了对桐柏山水的留恋之情。如唐代大诗人宋之问写到“蓬莱阁下长相忆,桐柏山头去不归”; 宋代大文豪苏轼游桐柏时写下“河时桐柏山,一洗庚公尘。此去断佳景,独自常惨神”;元好问在此写下“明月不离桐柏水,浮云自发石门山”。

第四节 古代桐柏人民的革命斗争

桐柏人民创造了桐柏历史,但古代的桐柏长期处于“城廓荡空,居民十不存一”的悲惨年代。

哪里有压破,哪里就有反抗。早在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风暴延及桐柏。西汉末年,桐柏一带是绿林起义军的根据地之一。公元303年,平氏县吏、义阳人张昌起兵反晋,聚众十万,义军转战于江淮之间。隋末唐初,数十万江淮义军驰骋于桐柏一带。883年,黄巢起义军退出长安,途径桐柏,沿路打富济贫,桐柏人民夹道欢迎。

南宋初年,岳飞率兵收复襄阳、桐柏后,以桐柏山为依托,屡屡出击金兵。1206年,南宋将雷世忠进军桐柏,在农民义军的支持下,歼敌数千并一举收复唐州。

元朝末年,桐柏山区又成为红巾军的根据地。1352年,红巾军王权部从桐柏出发,连克数县。

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以刘六、刘七、赵凤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桐柏严惩贪官污吏,除暴安民,吓得地主豪强龟缩在县城里惶惶不可终日。明末李自成的起义大军转战于桐柏一带,在桐柏点燃了反抗明王朝的熊熊烈火。

清王朝中期,活动于川陕鄂豫边界的白莲教也在桐柏一带屡屡打击清军。1792年3月10日,白莲教首领齐王氏率数千人自桐柏出发到泌阳沙河店,11日与团练激战一昼夜,击毙团练头目数十人,乡勇数百人。

第二章 近代前期桐柏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桐柏人民受到双重压破。勤劳朴实的桐柏人民在反抗中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第一节 太平军和捻军在桐柏的斗争

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捻军在转战过程中,曾在桐柏境内战斗一年多,并在桐柏山进行休整。他们在桐柏斗争中,得到了桐柏人民的大力支援。

公元1857年,捻军将领张道川率领一万多人转战到桐柏东部的固县、毛集一带,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歼灭追剿的清军千余人,缴获大量物资。1858年1月,捻军首领张乐行率领两万多人由随州进入桐柏,配合太平军,挫败了追剿的清军,镇压了地主武装。一些地主豪绅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抗拒太平军,纷纷依山筑寨,如洪仪河北的歇马岭寨,回龙的万家寨等都是在这个时期修筑的。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1853年4月,太平军孤军北伐。为了援助北伐军,太平军将领吉文元奉命率军北上,受挫后进入确山境内。黄岗捻军起义响应,于7月19日,首领雷六带领捻军围攻桐柏县成,知县潘树森带领乡勇于吴城阻击捻军。在激战中,潘树森被击毙,乡勇伤亡过半。1854年春,太平军将领陈玉成围攻湖北应山县城未克,转入桐柏山区休整并镇压了顽抗的地主武装。

1858年,泌阳角子山的捻军陈大安率部进入桐柏县境内。8月,枣阳捻军在王之义、卢文成的率领下进入安棚一带。当地清军闻讯追击,捻军在桐柏人民的支持下,安全转移到桐柏南山地区。

1861年,桐柏遭受大旱,粮食几乎绝收,官府照样催粮,地主照样逼租,饥寒交迫的人民被迫反抗。同年8月,杨玉汤领导的数百饥民并联合捻军在唐、桐交界处的石柱山起义。唐、桐两县的知县亲自带领乡勇围剿起义军,在石柱山大战一天。唐河知县高天宠部、桐柏知县恩奎部均被打败,并击毙了桐柏武生梁风玉。1862年10月,清军再次围剿石柱山的起义军和捻军,杨玉汤兵败惨遭杀害,余部转移到湖北继续斗争。

豫南捻军首领陈大喜是河南平舆人,于1860年11月在汝宁(汝南县)城外范寨一带起义。豫南各县几乎都举陈大喜的捻军旗号,陈大喜成为豫南人民反清斗争的中坚。面对遍地燃烧的革命烈火,清政府急忙派遣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刽子手、河南布政使张曜率领清军和地方乡勇追剿陈大喜捻军。1862年1月,陈大喜捻军为了摆脱清军的追剿,率军进入固县、吴城一带。张曜尾追到桐柏境内,陈大喜捻军突然东去,在回龙东的乱麻山于张曜部展开激战,杀得清军尸横遍野,张曜也差点丢掉性命,带领残部向信阳逃窜。

1862年2月,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派遣赖文光、陈得才、梁成富等,率领一支太平军远征西北赖文光、陈得才等在征战途中闻之陈玉成兵败被俘,决定回师急救,与从安徽、新蔡而来的太平军和捻军十多万人会师于平氏。会师义军进军南阳,经半个月的围城激战,攻克南阳。随后又分兵活动,一支转战于西北;梁成富率部再来平氏。陈大喜在乱麻山大败清军后转战于豫东,同年秋再回桐柏,在平氏于梁成富会师,转战于桐柏山、大别山、大洪山之间。陈、梁义军在桐柏期间,得到了桐柏人民的大力支持。12月28日,陈大喜部又在固县、吴城一带再次大战张曜。陈大喜以主力埋伏,用少量捻军诱敌进攻。清军以为捻军主力撤走,就全力进攻,在吴城东北中伏,伤亡两万多人。战后,南阳知府金梁、桐柏知县邱坦中、固县营守备张锡升等均被革职。此后,陈大喜转战于确山、息县一带,继续抗击清军。

1863年12月27日,捻军首领张宗禹率部三万余人,由桐柏入随县,在当地农民的配合下,杀敌千余人。1864年4月,张宗禹、赖文光两支捻军主力在随县会师后进入桐柏山区,后转战于豫东地区。天京陷落后,张宗禹等推举赖文光为捻军统帅。赖文光整顿捻军,扩编骑兵,成为一支抗清斗争的主力。捻军整顿后,张宗禹部于1866年12月23日,由枣阳入唐、桐、泌县境。第二年,赖文光也率部经唐河、平氏,转入信阳,不断打击清军。

第二节 桐柏人民反洋教的斗争

随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侵略的深入,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越来越猖獗。桐柏境内的平氏、毛集、吴城和县城等地都建有教堂。一些传教士以不平等条约作为护身符,配合帝国主义进行经济、文化的侵略活动;有的收租放债,包揽诉讼、敲诈勒索,鱼肉人民……。一些土豪劣绅、地痞流氓争相入教,依仗教会势力欺压人民,充当教会的爪牙。当百姓和教会发生争端时,地方官吏总是袒护教会,欺压人民。因此,桐柏人民和全国一样,不断掀起反洋教的斗争。

1901年,义和团战士彭大方从山东回到回龙,在回龙东的乱麻山脚下的彭庄设“坛”传授拳棒,提出“灭洋”口号。这时候,在乱麻山东的邢集镇(今信阳明港境内),洋教堂的传教士霸占农民田宅,奸淫妇女,摊派教税,私设公堂,迫害贫苦百姓。由于传教士作恶多端,引起百姓愤怒。1902年春,邢集的百姓邀请彭大方协助铲除洋教堂。彭大方率众去邢集烧毁了教堂,镇压了外籍传教士。

1864一一1866年的几年中,平氏、县城等地人民接连掀起捣毁洋教堂的反帝斗争。1864年6月27日,1865年5月29日,桐柏县城群众两次捣毁县城天主教堂。1866年6月17日,平氏天主教堂聚集教民做礼拜,一些群众感到新奇,前往观看,天主教士强令围观群众也跪在地上听牧师宣讲,群众不跪,教士拧观众耳朵强令下跪,当即激起群众公愤。愤怒的群众自发地砸毁了教堂,并痛打了恃强作恶的教民。而清政府却采取了卖国媚外方针,对人民实行镇压,对侵略者屈膝投降,向人民勒索银两,赔偿教堂。如:1901年7月21日河南巡抚松寿函告总署称“去年发生在黄河以南各府县教案大体均已议结”,南阳、唐河、桐柏等十九县共赔银“六万两,钱近三万串”。特别是1900的庚子赔款又加在人民身上,使度日艰难的人民负担倍加沉重。洋教士及其走狗奸淫妇女,敲榨勒索,更激起了人民对洋教势力的憎恶。在矛盾与日俱增的形势下,唐桐泌边界地区人民终于酿成了抗清灭洋的“齐心会”农民运动。

1902年初,唐河罗振杰、桐柏毕西奎,泌阳张云卿、陈义歧等十几人,齐集安棚西的苟庙东岳大帝神豫前,由罗振杰带头,歃血盟誓,决定组织“齐心会”一一齐心协力,抗粮抗捐,反清灭洋。大家推举罗振杰为会首(罗振杰生于1840年,排行第六,人称罗老六,念过私塾,好习武功,在地方上驱邪扶正,抑强扶弱,深孚众望)。起义首领聚会盟誓后,接着在唐、桐、泌三县边界的安棚、王集、苟庙、盘古山、大河、大磨、二郎山等地,分别举行亮兵仪式。安棚、王集数千农民高举五色彩旗,腰束黄带,手执武器,齐集罗庄西南清凉寺,陈义歧点燃三垛麦秸为号,杀了洋奴邓老七以祭刀。褚湾地主“教民”叶长荣闻讯,跑到泌阳县城报告“齐心会造反”,陈义歧率众当夜杀了叶家四人。

南阳、信阳总兵、道员招集唐、桐、泌三县县令会集安棚,策划镇压群众和强收赔款的办法。齐心会闻讯迅速包围了他们。罗振杰手执大刀架在唐县县令的脖子上,厉声问到:“洋款还加不加?免了便罢,要加就砍!不仅砍了你,还要砍尽一切狗官!”剑拔弩张,群情激愤,吓坏了这群狗官。南阳总兵当即写下“永久不交洋款”的字据,群众才放他们回去。当时群众中流传着:“齐心会真是好,专门为咱百姓来撑腰”的民谣。

桐柏乌金沟大教堂头子是恶霸地主顾高顺。这个洋奴搜罗了一群无赖做“教民”,崇洋媚外,认贼作父,取得了南阳主教安西满的欢心,被戏封为“吏部天官”。在催派洋款的过程中,他为虎作伥,趾高气扬,玩弄手法,贪污中饱,群众恨之入骨。1902年8月14日,齐心会会众冲进了教堂,首先抓住了作恶多端的顾高顺等五人,拉到清凉寺祭坛处死,接着烧了教堂,当场烧死“教民”4人。接着安棚教堂和张林教堂也被群众捣毁。

齐心会首领在乌金沟教堂听说教士罗瑞兴已躲进泌阳县城刘万谦家里,当即决定,一鼓作气攻打泌阳县城,活捉罪魁祸首。8月17日,齐心会众包围了泌阳县城,勒令县令费鸿年交出刘万谦等人。齐心会这一壮举,震憾了清廷。清廷传谕河南巡抚锡良,督饬该地方官迅速镇压起义群众。南阳、汝南、光山道召朱寿镛偕南阳知府傅风飏、南阳总兵蓝形明以及信阳参将韩立本等人汇集一起,带重兵来镇压齐心会农民群众。起义会众不畏强暴、拚死反抗,最后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丧权辱国的清政府,为此传旨嘉奖南阳主教安西满,并赔偿白银二万六千两。

第三节 辛亥革命时期桐柏人民的革命斗争

桐柏同盟会员韩席卿、张凤安等人,在民间各阶层广泛宣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卖国罪行,号召民众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先后率众攻打桐柏县城,迫使清朝最后一个桐柏县令姚赢下台。

民国前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桐柏人民纷纷组织“红枪会”、“绿枪会”、“黄绫会”,抗暴、防匪,反抗军阀劣绅的压迫。尤其桐柏以东的绿枪会和淮河两岸的红枪会最为活跃。他们提出“除暴安良”的口号,惩办那些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一度使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僚地主不敢欺压百姓,地方土匪也一时消迹。

为了反抗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白朗起义军曾一度转战在桐柏县境。

白朗,字明心,河南宝丰县人。起义于1911年。开始只有二、三十人,活动于鲁山、宝丰一带山区。袁世凯窃政后,政局日益混乱,讨袁之声也日益高涨,白朗的队伍迅速壮大,除很多“绿林”武装加入外,一些失利的革命党人也参加了白朗义军,人数最多时达数万众。起义军明确提出了反袁口号,痛斥袁世凯“假托共和之名,行帝制之实”。同时还与南方各省的革命党人取得了联系,引起袁世凯政权的极大惊恐。袁世凯严责豫督张镇芳、护军使赵倜组织重兵围剿。1913年初,白朗义军进入豫鄂交界的桐柏山区,曾多次与袁军激战,并一度攻克唐河、枣阳两个县城。其间发生在桐柏县境内几次较大的战斗有:农历正月初四,白朗义军由确山县境入回龙与官军激战一天,大败官军;3月26日,白朗义军李鸿宾部自鄂北入县境,在县城南田王寨与守望社乡勇激战,乡勇伤亡数人,9月9日,白朗义军在县城东南出山店一带大败官兵,第二天在月河又与官兵激战一天;9月12日,白朗义军在毛集再次与官兵大战,官军伤亡惨重;9月17日,白朗义军与官兵大战于固庙,9月21日,白朗义军二千余人在红枪会的有力配合下攻打县城。之后,义军由西南山区进入鄂境。

1913年10月,白朗义军回师北返豫西。张镇芳、赵倜因围剿不力被革职,段祺瑞代豫督。年底,白朗义军突围东进由光山、潢川入皖,欲与皖、苏等省革命党人会合。这时,国民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因而,预定目的不能实现,起义军就突破重围,回师桐柏山进行休整。1914年3月中旬,起义军由豫西荆紫关进入陕甘地区。由于军事失利,白朗率部返豫。8月初,白朗在家乡山区与官军一次大战中壮烈牺牲。其部下尹老婆、宋斜子等率部四千余人又入桐柏山区,先后在毛集、黄岗、平氏、月河一带,与官军激战数次。农历7月4日,在月河东淮河店一带击毙了守望社管带郭庆甫。后因众寡悬殊,起义军终于失败。

白朗义军虽属自发的农民武装,但后来因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的影响,反袁的政治目的比较明确,军纪也很严明。据有关史料记载,白朗义军每到一处,都张贴告示:“但申沛公三章之约,不举项王三日之火”。白朗义军用“索银子”、“拉肉票”等方法重点打击土豪劣绅,对穷苦人民则持保护态度。故有民谣:“老白狼(朗),白狼老,打富济贫,替天行道,两年贫富都均了,人人都说白狼好”。

白朗起义历时三年,转战五省,先后攻克五十多座城市;后来虽然失败,但对倒行逆施的袁世觊政权是一个沉重打击。

第四节 近代桐柏的文化教育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5月,成立桐柏高等小学堂,1909年(宣统元年),全县共有初等小学堂30处,简易识字班28处,有学生697人。这年4月,成立了桐柏县教育会,举人喻文衡任会长,有会员14人。

1912年平氏镇人王柏林鉴于群众对文化的迫切要求,开始酝酿办学,邀请当地郑、王、刘、高士绅商议。大家一致同意并公推王柏林为首,筹集办学资金,除到会士绅捐款一千多元外,王柏林还多次到县府要求资助。县府同意拔款办学。之后,将平氏北康宁寺庙七百余亩地没收充作校产,又没收了郭庙庙产作为办学资源。最后买了陕西商人在南街的十几间房子作校舍,于1913年办起平氏镇立小学堂。19l5年又把平氏东南文殊寺的庙旁改建为两排十八间坐北朝南的校舍。

学校开办后,王柏林、郑寿斋、刘文卿、郑寅恭、王习之等人为校董。他们十分注意招聘有真才实学的人担任校长和教师。第一任校长王书轩,第二任校长是辛亥革命意士韩席卿,都是河南优级师范毕业。同时,还高薪聘请外地知名人士来此任教。因此,学校教育质量较高。从此,平氏一带文化趋于发达。

第三章 共产党领导的桐柏苏区的革命斗争

第一节 中共桐柏支部的建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在桐柏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在开封学习的李惠生、黄连成、王会承等于6月中旬返回桐柏县城,广泛宣传、发动各界爱国人士,成立了“抵制日货委员会”,并组织了高等小学堂的师生和市民数百人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还放火焚烧了爱国商人交出的日货。

桐柏县民团大队长何松岩调集民团包刚了高等小学堂,鸣枪恫吓,声言抓人。学校师生义愤填胸,手持木棍、板凳同民团进行英勇的搏斗。迫于广大师生和群众的压力,桐柏县知事丁日忠出面进行调解,并当众宣布:(1)学生示威游行,抵制日货是正义行动;(2)赔偿学校的损失,(3)为受伤的师生治疗等。至此,桐柏人民的爱国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二、中共桐柏支部的建立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市民实行罢课、罢工、罢市的“三罢”斗争,掀起了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湖。6月,在开封学习的金孚光、陈肇烈、汪世昌、周耀杰等受河南省学生会派遣,回到桐柏,深入群众,宣传“五卅”惨案真象,组织县城各界人士数百人在城关文庙(今县文化馆)召开声援大会,愤怒揭露英日帝国主义在上海残杀中国同胞的滔天罪行,大大伸张了民族正义,并在这偏僻的桐柏山区播下了反帝斗争的革命火种。

为了巩固和发展桐柏的革命形势,7月初,共产党员金孚光、汪世昌、周耀杰等人商定创办桐柏平民学校,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基地。在筹建学校的过程中,金孚光主持召开了党员会议,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桐柏支部,金孚光任支部书记。8月,桐柏平民学校开学,共产党员汪世昌等到该校任专职教师,组织学生学文化,阅读进步书刊,宣传马列主义,教唱《国际歌》,学校政治空气非常活跃。

中共桐柏支部的建立,是桐柏苏区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的成立,给桐柏苏区人民的革命事业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第二节 桐柏苏区的武装斗争

一、农民运动的发展

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高潮中,桐柏党组织深入农村,经过对贫苦农民的宣传发动,逐步建立了农民协会(光旦会)和武装,向着本地的土豪劣绅、恶霸地主发动了猛烈进攻,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在桐柏的统治基础。

1924年,“红枪会”、“绿枪会”、“黄枪会”等枪会组织从豫北发展到桐柏县境,1926年枪会组织遍及全县,到1927年春,枪会会员发展副15000人,他们广泛地开展抗匪保家活动。在领导桐柏农民运动中,桐柏党组织积极开展对枪会基本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逐步引导枪会组织走上革命的道路,使之成为农民革命斗争中的基本力量。这样,桐柏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为了适应桐柏苏区农民运动发展的需要,中共桐柏支部选派桂仲锦、李怀玉、周耀杰、王雨田、张志英等到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来,他们都为桐柏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为了加强对各地农协组织的统一领导,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1927年9月8目,桐柏农民协会成立,下辖固县地区的黄畈、石头畈,月河地区的大马庄、彭坎、白庙,吴城地区的贾岗,大河地区的馆驿及毛集地区的玄坛、铁山、钟庄等15个农协分会(仅毛集地区参加农协会的会员就有500多人),开展减税减租的斗争,打击土豪劣绅。当年毛集地区到处传诵着“参加农协会,农民得田地,当家作主人,不受官府欺”的歌谣。与此同时,桐柏党组织将各地的农民武装整编为“桐柏农民自卫军总队”,黄发顺为总队长,黄家告、汪天立为副总队长,张玉衡为党代表。下辖固县、毛集、月河、淮河四个大队,达二千多人,成为一支令敌胆寒的革命武装。

1927年,王延青率领农民自卫队杀死汪庄地霸朱传顶,把他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铁山农协会罗福亭、汤凤彩领导农协会员把土豪彭传录的财产和土地分给穷人,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

中共桐柏支部成立以后,积极领导全县人民坚持武装斗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前期,在桐柏县的东部与西部,建立了大片苏区,并开辟了中部游击区。农民运动、武装暴动和游击战争,成为这期间苏区和游击区的重要标志。

二、攻打桐柏和平氏庙会的夺枪斗争

为了牵制敌人,支援四望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共豫南特支的领导下,1928年2月20日,桐柏农民自卫军总队和四望山部分工农革命军,配合围城农民,攻打桐柏县城。反动武装严山谦部,凭着手中的武装负隅顽抗。22日,围城农民武装挖通敌据点院墙,攻入桐柏高等小学堂院内,一举歼敌300多人,缴获长短枪220支,大刀50把,战马10匹等,活捉并处决了严山谦。这次围城斗争的胜利,使桐柏苏区迅速扩大到县城、城郊、大河及其县城以东的大半个县,并扩大了城西游击区。

1930年7月23日深夜l 2点,中共桐柏县委在县城发动武装暴动,夺得长枪123支。次日凌晨,暴动队伍159余人,开往金桥杨家祠堂,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师第一大队。7月25目,桐柏民团大队长桂荫庭纠集地方团队633多人围剿杨家祠堂,经过数小时战斗,终因众寡悬殊和指挥人员缺乏军事经验,暴动队伍被打垮。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但它显示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组织起来搞武装斗争的伟大力量,使桐柏人民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并为后来开展斗争,创建桐柏西部苏区,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农历三初三,是桐柏县平氏镇孤峰山传统的庙会。每年“三月三”期间,豫鄂两省方圆三、四百里地的巨商小贩,艺药星卜,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唐、桐、泌三县的土豪劣绅、达官贵人,在保镖的护卫下,携儿带女前来赶会,富商巨贾在货棚里挂起枪支显耀威风。为了打击地方豪劣绅反动势力,获取枪支弹药,筹集活动经费,扩大豫南 桐柏山红军游击队在群众中的影响,豫鄂边省委决定在平氏镇孤峰山庙会上夺枪。1936年3月25日,豫南桐柏山红军游击队,从桐、泌、确、信边境的天日山游击根据地出发,穿过山林河谷,经过两夜的急行军,到达平氏镇东北的薛家汴沟。3月27日黎明前,陈香斋率领步枪班赶到孤峰山南边的小东庄隐蔽起来,负责外围的接应和掩护,手枪队和200多名农民自卫军都以烧香赶会名义进入会场;无枪的游击队员,地方党员和积极分子各买一根掀把作为武器,各自物色好夺枪对象。下午四时左右,正当三台大戏唱得特别热闹时,维持会场的士兵也失去了戒备。这时,牛德胜首先在马家货棚里,样装买布,利用卖布店员算帐的转身机会,动手夺枪;张星江、周骏鸣开枪打伤马国玺,缴了金货栅的枪。枪声一响,顿时会场大乱,枪声、木棍声、喊杀声、求饶声,人嚎马嘶混成一片。敌人惊恐万状,被挤在群众中乱放枪。这次斗争,夺得长枪8支、短枪5支(各县农民自卫队夺的枪支除外),取得了夺枪斗争的胜利。

孤峰山庙会夺抢,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豫鄂边区人民的革命斗志,锻炼了年轻的游击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桐柏苏区。但不幸的是豫鄂边省委书记张星江在姬岭寨掩护部队突围中,壮烈俩牲,给边区的革命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第四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桐柏

(1937年7月一一l945年8月)

桐柏县地处中原,雄伟的桐柏山屹立在河南、湖北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桐柏人民先后在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以李先念为首的豫鄂边党委领导下,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节桐柏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开始。从“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陷落,是日军的进攻和我方的防御阶段。这时,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路线是放手发动抗日群众运动;在日占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1937年9月,中共豫鄂边省委决定在桐柏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将豫南桐柏山游击队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到年底,这支部队发展到一千多人。不久,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当地人称“老八团”)。1938年4月,八团奉命开赴皖东前线作战。同时,为保持和发展桐柏的抗日武装,党在确山竹沟镇成立了新四军第八团队留守处,由原团政委王国华留任主任,并令彭雪枫由山西临汾到竹沟,任留守处军事部长。彭雪枫为组织抗日力量,亲临毛集,并在毛集小学操场召开群众大会,发表抗日讲话,影响很大。

在党的领导下,毛集人阮传录、汪家录组织了一百余人的抗日义勇军;固县人彭中尧、邢文贞组织了三百余人的抗日游击队。同时,党在桐柏西部,以平氏小学为活动基地,举办抗日青年学习班,组织抗敌后援会。在桐柏县城女校(现文化馆),成立了桐柏青年战时服务团。1938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到竹沟,桐柏人民抗日的力量更加活跃。省委组织部长陈少敏在我县回龙汪大庄、七姑庄举办六期党员训练班,培训千余人。

从1937年7月到1938年7月,在党的领导下,桐柏县从东到西,抗日力量发展很快,形成了抗日的高潮,桐柏抗日根据地也初步形成。

第二节 桐柏人民打击日、土、顽的斗争

一、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统一战线”是我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当时的桐柏伪县长朱旭光,是冯玉祥将军的旧部,同情抗日。

1938年8月,国民党七十七军由信阳、罗山退驻桐柏,党指示在该军中任军训团教育长的共产党员朱大鹏,从该军拉出250人,组成了“七七工作团”,驻防桐柏,坚持抗日。

我党领导的“七七工作团”,在桐柏一年的斗争中,按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展了桐柏的抗日力量。首先,在朱旭光的同情与支持下,在固县组成了抗日自卫团,下辖吴城、固县、毛集三个大队。其次,通过说服教育,收编了以王光显为首的四十三股土匪武装,壮大了抗日力量。同时,“七七工作团”还在县城、吴城、骆冲和王湾举办军政干部训练班、农民训练班,培养了六百余名抗日骨干力量。

1938年9月到1939年秋,桐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一支五千多人的抗日武装,使桐柏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二、日军入侵及其罪行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信阳、武汉。日军为了武汉和信阳的安全,把桐柏根据地作为进攻的重点目标。他们首先动用空军对桐柏进行狂轰滥炸。10月13日,轰炸了月河北湾村东林庄,有25户100人被炸。1939年3月28日、4月26日、5月2日,先后轰炸了县城、程湾、平氏、固县等地,炸毁平氏棉桥鸿仪女中和一所医院。1940年4月,日机15 架,炸毁县城瓦房603间,校舍100间,炸死小学生40余人,教师10余人,居民100余人。1941年,日机轰炸县城、毛集等地区,由于毛集距信阳最近,因而敌机轰炸也最厉害,先后被炸10多次;第二次轰炸,仅小南门外柳树林就死亡82人,重伤43人,轻伤58人。日军所投燃烧弹将毛集街房屋基本烧光;毛集至明港、毛集至黄岗沿线村庄,无一幸存。仅1943年1月17日,日机轮番轰炸回龙,达225架次。

日军除利用飞机杀伤、摧毁我县无辜百姓和大量民房外,铁蹄所到之处,大肆进行烧杀抢掳、奸淫妇女。1939年2月17日,日军侵犯毛集、黄岗,5月10日,铃本支队由信阳侵犯桐柏,12日侵犯新集,15 日侵犯程湾、平氏、安棚;同时,另一支日军由泌阳侵犯黄岗。9月,日军千人,自信阳侵犯固县。1940年3月13日,日军侵犯黄岗:5月,经毛集、黄岗侵犯泌阳。1941年1月24日夜,日军十万,发动了大规模的豫南战役。一路经毛集侵犯泌阳县城;另一路由信阳侵犯桐柏,20日占桐柏县城,24日占南阳。1943年9月17日,日军分三路入侵回龙地区。1945年3月至8月,侵入平氏、栗楼、程湾地区。

日军对桐柏人民所犯的罪行,罄竹难书,其手段之毒,令人发指。在吴城,他们将小汪庄农民聂大嘴的头,用刺刀开一个十字口,顺口灌入水银,活活把皮削掉。在程湾艾庄土地岭,日军把俘获的十几名中国士兵衣服剥掉,倒挂在树叉上,一声令下,十几把日军钢刀捅入中国士兵的腹部,中国士兵被他们“大开膛”取乐。除了杀人,他们还烧房,仅月河街,就被他们用汽油点燃了四百多间;新集街全部被烧光;固县街烧了半条街。至于奸淫掳掠,更无法统计。

三、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成立和“竹沟惨案的发生”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兵力不足,改变了作战方针。他们一方面集中主要兵力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一方面用“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办法,对付国民党。而蒋介石则在“共同防共”、“经济提携”原则的诱惑下,实行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撤销了以王明为首的长江局,决定在竹沟成立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原局,领导中原地区的抗日斗争。1939年元月,中原局命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 队,由回龙出发,经毛集挺进武汉外围,创建四望山敌后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原局还在回龙龙窝村北山寨建立了印刷厂,印刷抗战文件及读物。

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在日军的引诱下,在全国掀起 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这时,竹沟镇已成为我党领导中原人民抗日的据点,自然成为他们的眼中钉。1939年11月,国民党令三十一集团军司令汤恩伯围剿竹沟镇。汤遂命少将耿明轩率信阳、确山、泌阳三县保安团共1800人,进攻竹沟。11日拂晓,敌人对东寨门发起突然袭击,我驻守竹沟的新四军第八团队留守处全体指战员奋力还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于12日夜,从西门突围。13日晨,突围人员到回龙同中原局印刷厂及医院的同志们会合,并召开紧急省委会议,决定由王国华同志率战斗人员在原地坚持斗争,非战斗人员南下四望山根据地。这次战斗,我方牺牲二百多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竹沟惨案”。

国民党顽固派不但仇视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而且对同情的人士和爱国武装,也恨之入骨。1940年4月,国民党上将司令汤恩伯败退桐柏县。这位抗战败将一到桐柏,就撵走了同情抗战的伪县长朱旭光,并且下令解散了桐柏县的平氏、固县、桐柏三个抗日自卫团。

在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打击下,桐柏人民的抗日斗争形势急转直下,党的县委被迫撤离桐柏,桐柏人民进入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斗争时期。这时,桐柏不但深受日顽之害,还遭受自然灾害之苦。1940年农历5月,固县、月河下冰雹,最重的有9斤;1941年,全县夏粮减收一半,秋季大早,全县绝收;1942年,麦子受淹,夏季久早,蝗虫自东北铺天盖地而来,后又生蹦蹦虫,食稻穗,秋粮绝收;1943春,闹饥荒,榆树皮被吃光,全县饿死205人,秋天又遭灾。这个时期,桐柏人民同中原各地人民一样,受尽了水、旱、蝗、汤(汤恩伯)之苦。

四、桐柏尺民的抗日斗争和根据地的恢复

1939年,日军为保武汉,发动了随枣战役,桐柏由东到西均受侵扰。5月,国民党68军和自卫团战士在平氏、黄岗以及县城东淮河店、小林店等地,与日军激战,毙敌千人。同时,桐柏抗日自卫团二分队,在共产党员喻光谦带领下,于城西公路附近,打死日军数十人。1940年5月,日军发动第二次随枣战役,国民党军队在毛集、黄岗、同县、平氏、双河铺、月河至小林地区,与日军激战,毙敌千余人。5月4日,以月河农民徐明启为首的抗日民众自卫队200余人,在月河西柳林畈信南公路两侧伏击日军,全歼日军140余人,俘4人。1941年1月,日军发动豫南战役,国民党军于毛集、固县沙子岗、黄岗、县城至月河等地,歼日军千余人。

为了打击国民党的反共高潮,恢复桐柏抗日根据地,1942年2月,中共信阳地委派蔡云生、侯太俊吴厚明等同志带领88人,分别到桐柏榨楼和泌融一带活动,并组成信桐(榨楼)县委和信桐随县委。这时,桐拍西部,在中共枣北县委领导下,于程湾成立了“桐柏游击大队”(80余人)。游击大队抓住时机,镇压了土顽分子姜义兴和反共分子王必澜。当时,南阳地方武装别庭芳曾派一营人攻打游击大队,但抓不住人,就放火烧山了事。在党的领导下,桐柏抗日据地迅速得到了恢复,人民的抗日力量又活跃起来。

五、桐柏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1943年,桐柏人民的抗日斗争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县乡抗日民主政府和武装力量相继恢复和建立。9月在回龙榨楼成立了信桐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县武装总队;不久,信桐随县抗日民主政府及县武装总队相继建立。

1944年春,在日军的进攻下,国民党军队从河南战场溃退,我新四军利用时机,奉命北上,向河南进发。10月,中共确泌桐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1月,新四军“豫南游击兵团”挺进桐柏;同月,桐柏地委在谷山冲建立。随即,在地委领导下,桐柏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县武装总队建立。安克平任县委书记兼县长,牛德胜任总队长,王光显任参谋长。不久,总队发展到五个连、一个通讯班,共五百余人,是当时周围各县力量最强的武装总队之一。以安克平为首的县委、县政府建立后,接管了原信桐县、信桐随县、确泌桐县所辖桐柏县境内的地区。县委这时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各级抗日政权,打击地方土顽,同时动员爱国青年参军参战。这任县委和武装总队领导桐柏人民直到抗战胜利。

1944年冬,新四军挺进桐柏后,侦察到顽王星吾部盘踞在吴城骆冲、王湾一带,而且当地国民党仓库又有大批存粮。于是决定攻打王湾。部队从谷山冲出发,土顽王星吾迅即逃窜,部队开仓济民,附近五个乡的贫困农民深受其惠。

1945年1月,党中央为加强河南的工作,派了一批干部随359旅南下支队到达谷山冲。韩东山同志被任命为桐柏军分区司令员。分区在回龙汪大庄创办了豫南军政干部学校(亦称“豫鄂皖湘赣军政干部学校”),培训干部900多人。同时还在回龙的刘老庄、徐老庄、马大庄等地办了兵工厂、被服广、卷烟厂和豫南野战医院。1945年10月,地委及分区迁到吴城王湾。

1943年秋到1945年8月15日本投降为止,桐柏抗日根据地,在桐柏地委、军分区及县委的领导下,发展非常迅速;桐柏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也为以后的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桐柏

(1945年8月——1949年10月)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桐柏的形势

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然而蒋介石却反其道而行之,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我解放区调兵遣将,并在《双十协定》签订的第三天下达了“剿匪密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反对国民党打内战,争取全国和平的实现;另一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站在自卫的立场,坚决消灭来犯之敌。我县人民,为粉碎敌人“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一、回龙保卫战的胜利

1945年8月23日,桐柏县土顽常备队队长张启东,勾结泌阳县土顽队长薛子正、唐河县土顽队长魏香亭,共纠集三千多人,在国民党五十五军一个营兵力的配合下,疯狂向我桐柏抗日民主政府和县武装总队所在地——回龙发动了进攻,妄图一举消灭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力量。我县总队全体指战员在县委书记安克平、县总队长牛德胜的带领下,坚决反击,寸土不让。最后,在韩东山司令员率领的新四军挺进一团的及时支援下,取得了回龙保卫战的完全胜利。这次战斗,毙敌三十名,俘敌一百名,其中包括张启东的一个大队长鞠剑影。

二、首克桐柏县城和三大主力部队会师桐柏

1945年10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我中原解放区的进攻,新四军第五师野战纵队决定发起桐柏战役,解放桐柏县城。

桐柏县武装总队为配合野战部队攻城,总队长牛德胜亲带一个排,化装成国民党军,到桐柏侦察情况。他们在城东申铺村活捉了国民党的支队长程葆芬等五个头头,随即送交五师司令部。

10月20日近午时分,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两个团和安克平带领的桐柏县总队,向桐柏县城发动攻击,下午5点攻克县城,全歼国民党豫鄂挺进军第七游击纵队500多人。21日乘胜进军,收复了平氏、固县两镇。五师司令部进驻城南叶家大庄。

为了加强中原地区的武装力量,中央指示王震、王首道率领的359旅南下支队北返,指示王树声、戴季英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和王定烈率领的冀鲁豫军区水东八团南下。以上两支部队子10月24日在桐柏与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五师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著名的“三军桐柏会师”——新四军、八路军和地方军区部队三大主力部队在桐柏会师。三军指战员在县城中学操场召开庆祝大会,李先念讲话。当晚三军文工团联合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10月25日,三军在叶家大庄成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军区,郑位三任书记,许子威任行署主任,李先念任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下辖桐柏、江汉、鄂东三个军区。桐柏区委下辖桐柏、豫中,淮源、鄂北、平氏五个地委。10月31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发来电报,祝贺三军会师和桐柏战役的胜利,嘉勉三军,并指示“中原部队会师后,应更加团结一致,为创建中原地区的新局面,配合华北、华东、东北的斗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制止内战,为建立独立、自主与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12月中旬,国民党第五、第六战区纠集了11个军24个师和8个游击纵队的兵力疯狂向我桐柏主力扑来。为了避其锋芒,争取主动,除留桐柏、江汉两军区部队在原地坚持斗争,牵制敌人外,我中原部队主力奉命向平汉铁路以东挺进,拟至安徽王湾一带与新四军主力会合待命。

三、主力部队东移后桐柏人民的斗争

主力部队东进之后,桐柏地方土顽趁机抢占地盘,破坏我地方政权组织,惨杀我地方干部。1945年12月下旬,我回龙区委书记周长立及党员南金鹏,被杀害于棒楼台子庄。1946年元月,固县土顽张凤亭,纠集280人,抢占了我区政府所在地——固县镇。

为了保卫人民政权,我县武装总队同敌人进行了艰巨的斗争。固县失守不久,我总队即派七名手枪队队员,化装成税收员,潜入固县镇;其余队员在政委安克平带领下,从东、南、西三个寨门发起攻击。土顽张凤亭被我潜伏队员当场抓获,其余之敌,全部被俘。1946年4月,国民党县大队及毛集、黄岗土顽王星吾带部夜袭我毛集区政府。敌人到达时,发现我政府院内灯火齐明,以为阴谋定能得逞;其实,这是设的空城计。当他们用密集的火力射击时,我们部队已把这伙歹伙徒紧紧包围,战斗在第二天中午结束,敌人死伤20多

名,被俘30多名。

第二节 桐柏人民为解放而斗争

(1946年7月——1947年6月)

1945年8月全国抗战胜利,到1946年6月,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调兵遣将已毕,便撕去了一切伪装和平的面具,调集30万大军,密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担任总指挥,定于1946年7月1日对我中原主力部队发起总攻。但是,敌人的阴谋已被党中央识破,6月26日晚,我中原部队主力分路从宣化店向西突围,同时指示桐柏军区(即河南军区)部队留下三分之一坚持斗争,其余人员随主力右翼单独向西挺进。我中原部队的西进是为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需要,是党中央的伟大战略决策。

1946年7月12日,国民党的“真内战”面目彻底暴露,公然发动了对我苏豫皖解放区的大规模进攻。全国内战开始,从此进入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即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7月,在国民党实行全面军事进攻面前,我桐柏军区留下坚持斗争的300余人,随即集中于四望山,成立中共豫鄂边工作委员会和豫鄂边独立游击支队,由宁淮、张波、牛德胜等同志负责,在桐柏地区坚持着艰苦的游击战争。

豫鄂边游击支队成立后,立即进军桐柏,首战真捣回龙汪大庄,活捉并处决了恶霸何培先、何国全,缴获长短枪9支。同时,党在毛集一带恢复、建立了以许立言为首的区、乡游击政府,随部队活动。

1946年9月,为支援桐柏地区的武装斗争,在中原局的关心下,李人林率江汉支队四百余人,于10月中旬突破敌人的封锁,到达桐柏山区,与豫鄂边游击支队会合。12月,两支队伍进行整编,改名为江汉支队。经过整编,实力大增,随即进军平氏,活捉保安团副团长一人,歼灭敌人一百多名。支队旋即又克竹园、吴城、固县等村镇。12月26日,我支队在毛集镇南山岗俘获国民党毛集乡公所保丁20多名,并解救了由他们押送的壮丁80多名。28日,支队到达天目山活动,在该山南麓,俘虏敌人一个搜索排,共30多人。

敌人对我江汉支队恨之入骨,国民党72师信阳独立团、河南保安第一、第二团和泌阳县保安队,从四面八方向天日山围来,在敌十倍于我军的情况下,我支队战士奋力拚杀,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直战到黄昏,支队战士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安全突出了重围。由于众寡悬殊,我支队随即南下,转战长江南北。直到1947年5月,支队经新野县打回桐柏,并在安棚到泌阳陈店间,歼灭泌阳县一个保安团。不久,支队改名为中原游击纵队,6月又改名为中原独立旅,转战到大别山。

同期,在桐柏地区进行游击斗争的还有吴厚明同志领导的信桐确游击队,也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46年7月到1947年6月,是国民党对我解放区全面进攻时期,虽然开始时气势汹汹,但却以其失败告终。从此,蒋介石感到兵力不足,不得不由全面进攻改变为对陕甘宁和山 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敌人全面进攻时期,我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为全国的解放贡献出了力量。

第三节 桐柏的解放和剿匪斗争

(1947年7月——1948年8月)

一、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次攻占桐柏及人民政政权建立1946年7月到1947年6月,经过一年的解放战争,我军总兵力发展到二百万人,士气高昴,后方巩固。党中央决定解放战争开始的第二年,即1947年7月至1948年7月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面性的反攻,其主攻方向选在敌人守备空虚的中原地区。

1947年6月30日晚,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的主力部队,在山东西南地区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中原地区大别山根据地。它象一把利剑,直插敌人心脏,威胁着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同时,为配合刘邓大军的进攻,中央令陈赓、谢寓治率领的晋冀鲁豫太岳兵团,从山西西南强渡黄河,开辟豫陕边根据地。该兵团至11月底,先后解放了豫西大部分县城。同时,又派李成芳十一旅,占领信阳北部铁路线。为了吸引围攻大别山之敌回援,李成芳十一旅两令团于11月28日攻占了桐柏县城。为配合刘邓大军对敌作战,十一旅在桐柏没作停留,旋即东进。在固县张畈,与我信桐确游击队刘方贤同志接头,并支援该队六0炮9 门,枪弹一批。这就是桐柏县城的第二次解放。

11月27日,蒋介石为实现其“坚持中原、经营华南”的梦想,命白崇禧指挥33个旅的兵力向我大别山根据地进攻。为了分散敌人的兵力,刘邓首长命十纵政委刘志坚率部于12月13日进入桐柏地区。根据中原局指示和刘邓首长命令,组成桐柏区党政军领导机构。12月15日下小雪,十纵28旅84团在团长张世盖的带领下,于五更吃饭,从淮河店出发,奔袭桐柏县城。部队首先攻占了城东金亭观(现茶场),下午四点发起总攻,炸开东门,巷战直到黄昏,城内守敌900多人全部被俘。伪县长曲令铎从城西南角跳城墙逃跑;伪警察局长刘嘉宾,装死在地,被我抓获;伪保安团副团长关恩铎躲在职业学校楼上,也被活捉。这就是桐柏县城的第三次解放,也是最后一次解放。

12月16日,我军乘胜追击,解放了平氏。为奖励作战有功人员,桐柏军区召开“解放桐柏庆功大会”,奖给84团二营“桐柏霹雳”锦旗一面。同日,桐柏区党委、桐柏军区党政军领导人刘志坚、赵紫阳、王宏坤、孔庆德等进入榈柏城。18日,中共桐柏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组成,由84团政委胡代耕任县委书记、武光清任县长。同日,在县城召开三千人控诉大会,枪毙了伪保安团副团长关恩铎。第二军分区部队同一天解放了桐柏东部的重镇——毛集,并在该镇成立了中共信桐县委会和爱国民主政府。

1947年12月底,桐柏全境解放,各级人民政府相继建立。此时,桐柏区党委、桐柏行署、桐柏军区等机关迸驻平氏镇(桐柏区下辖中共第一、二、三、四地委、专署、军分区,辖区信阳至湖北云阳)。

二、保卫人民政权的斗争

伪县长曲令铎从桐柏逃跑之后,伙同地方团队司令张启东、王星吾等聚集散兵、土匪、特务、反动会道徒,共两万余人,活动于桐柏东北及西北部,抢夺群众耕牛、财物,危害极大。我县红色政权面临严峻考验。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新建的人民政杈,桐柏县委根据地委指示,及时布署和领导了武装剿匪工作。1948年11月9日成立了剿匪指挥部,县委副记牛德胜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特务连、手枪侦察班和骑兵班。经过整编,全县共有县、区武装500余人,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迅速在全县掀起了剿匪运动。4月中旬,国民党残部王星吾在县东部聚匪千人,夜袭县城,被我守城部队击败;但王匪并不死心,随即又聚匪两千,二次攻城,被县武装总队阻击于吴城一带,王匪大败,向信阳、确山逃窜。4月28日,县武装指挥部又以两个连的兵力集中围剿西部土匪徐子范,激哉看于歇马蛉,击毙匪首,余匪溃散。

在剿匪斗争的同时,我县还开展了急性土地改革,抓获固庙大地霸、敌武汉行营特派员宁子谦,获土布三千匹,银元38300元,白银160斤,黄金50两,大元宝(50两一个)25个,重武器多件。

1948年5月中旬,国民党华中剿匪司令白崇禧,妄图长期占据南阳,便令绥靖司令张珍率兵五万从信阳出发,经桐柏、唐河到南阳一带进行烧杀扫荡。这时,地方还乡团更加猖狂,大搞反攻倒算,严重威胁着我新生政权。尚店当时有百余人的反动武装,经常扰乱鸿仪河区;大河一带的反动武装经常三五成群,公开抢、抓、杀我基层干部及其家属。

为了坚决保卫我县、区、乡各级政权,县委决定组织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和发展武装力量。到6月底,全县已有1150人共七个连的武装力量,同时,各区中队保持50人左右的武装。

1948年6月,王星吾匪部千人,再次攻城,被击败后逃窜。6月初,匪首徐长义、褚廷柱聚匪一千人,由泌阳窜回桐柏西部,盘踞水湖流村,扰乱唐、桐两县边区。县委派牛德胜带手枪队,骑兵班和两个连的武装,从平氏出发,前往清剿。经过激战,匪徒越西寨墙逃窜。

除了武装剿匪以保护我新生政权之外,县委还根据当时的形势,纠正了急性土改中出现的偏差。到8月份,群众情绪基本稳定。同时,县委还注意发展解放区的教育事业。6月份,副书记李兴唐在县城召开知识分子大会,会后全县学校相继开学,教师待遇由学田开支或政府供给。同月,桐柏区党委在平氏北头学校创办“桐柏学院”,培训地方干部,李东敏任教务主任兼宣传科长,共培训500余人。同时区党委还在平氏建立了桐柏日报社、桐柏新华分社、桐柏军区军政干校、财政干校、医药专门学校、兵工厂、军区文工团、军区随营学校、军区医院、“八一”被服厂、桐柏区党校等。1949年3月,桐柏军区撤销,以上机关也随之搬迁。同时,为了“恢复生产,开发财源,保证供给”,1948年6月25日,成立了中州农民银行桐柏分行,发行“中州票”,取代了蒋币的流通;8月15日,又成立了县财经委员会。

在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桐柏人民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土顽的进攻,保卫了政权,兴办了学校,发展了生产,为争取全国的解放创造了一个巩固的后方根据地。

第四节 迎接全国解放

(1947年7月一一1948年8月)

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即从1947年7月到1948年8月,在粉碎蒋介石重点进攻的过程中,解放军的兵力进一步壮大,达到280万人;国民党的兵力则下降到365万人。这时蒋介石不得不进一步改变战略,即由重点进攻转为对交通沿线各大城市的“重点防御”。党中央、毛主席抓住有利时机,于1948年9月至1949年元月,先后组织了闻名的三大战役,歼敌154万,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4月21日,毛主席、朱德下达“解放全中国”的进军令,百万雄师横渡长江,23日解放了国民党政府所在地一一南京。为迎接全国的解放,桐柏人民进一步加强了根据地的建设。

一、活捉张启东

根据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蒋介石实行“重点防御”的形势要求,中原局及桐柏地委于1948年9月24日指示桐柏县委:(1)要正确认识解放战争第三年的形势;(2)组织工作重点的转变:停止急性土改,实行双减(减租减息);集中力量坚决消灭土匪,抓好生产、秋征和财政工作,支援战争;做好整党整军工作。

桐柏县委根据上级指示,认真抓了剿匪和生产,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桐柏县城解放后,伪县长逃跑,张启东升任流亡县长,他拢络残匪,不断对我进行骚扰、破坏。1948年10月,国民党剿共”总司令白祟禧在驻马店召开军事会议,并组织了十万兵力,分路向桐柏、唐河、枣阳等地侵犯,企图打通信南公路交通线。当国民党军队进扰桐柏时,张启东打着“豫南剿匪总司令”的旗号,乘机纠集反动势力三千余人,尾随其后,窜回桐柏。他们袭击我地方政府,捕杀我基层干部。为了痛击这股顽匪,我军组织了以军区参谋长刘始明和县武装指挥长牛德胜为首的反“扫荡”部队。11月5日夜,张启东部由吴城进入大河土门、大石桥和好汉坡一带,我部得知这一情报后,指挥长牛德胜当即乘夜色率300名战士追到好汉坡。6日拂晓,张启东在土门村前集合队伍,并作攻打县城的动员。7时左右,我军轻重机枪齐鸣,下午1时,匪军一片混乱,纷纷逃命。这时,张启东同警卫员一起,由土门村向裤裆堰枣树凸逃窜,刚到半坡峡,被我军活捉。至此,桐柏县反动势力最后一个头面人物也落入了人民的法网。

二、彻底肃清匪患

活捉张启东,对其他各分散土匪震动很大。在党的政策威慑下,匪徒纷纷缴械坦白。到12月底,共歼土匪武装三千人,俘敌七百人,缴获枪炮一千五百余支(门)。同时又清查出“肃奸小组”、“国防部十六小组”、“庙道”、“一贯道”等各种敌特、反动会道门组织13个,逮捕180余人,其中镇压80余人,判刑90余人,管制70余人。由于党和政府严 格执行了“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方针,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保障了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的安定,从而使全县的局面得到根本好转。

1949年4月中旬,县公安局在平氏破获反动会道门“一贯道”,逮捕主犯六名,300余名道徒进行了悔过登记。23日,在县城举办第一期原国民党乡、保、科长及党团干事以上职务的“伪人员训练班”,共集训90人,主要是反省坦白罪行。6月28日,举办国民党伪特人员集训班,历时50天,共受训156人。通过有力的政治攻势,这些伪特人员在我党政策的感召下,纷纷坦白罪行,揭发同伙,立功赎罪。7月1日,为了进一步搞好剿匪反霸工作,县委建立了情报站,李林守同志任站长。

通过武装围剿和政策攻心,1949年元月到9月底,全县共剿、捉匪首115人,改造匪徒1352人,登记自首2047人,枪毙匪首35人。至此桐柏境内基本上肃清了匪患,人民长期盼望的安居乐业生活终于成为现实,桐柏根据地的生产蒸蒸日上。

三、桐柏现行辖区的形成

1949年3月4目,信桐县委撤销,毛集、固县两区划归桐柏县。这时桐柏共辖平氏、城关、吴城、大河、鸿仪河、安棚、金桥、毛集等8个区。9月份,撤安棚、金桥两个区,全县共设6个区。3月14日,成立南阳地区行政公暑,桐柏隶属南阳行署。

总之,在解放战争最后一年里,桐柏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彻底肃清了土匪,巩固了人民政权,发展了经济,为迎接全国的解放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为修复平汉铁路,支援大军南下,桐柏支援枕木一万根;5月27日,上海解放,桐柏人民支援大米55万斤。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桐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这一伟大的历史胜利。

续篇——桐柏历史的新一页

桐柏人民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前赴后继为革命作出了卓绝贡献。特别从一九二五年至一九四七年这二十三年艰苦革命战争年代,英勇勤劳的桐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在历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桐柏这块革命老根据地上曾设立过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军区和六个省级、五个地级、十二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关。几十年来有二十多支人民军队在桐柏驻防、休整转战,有二十五支地方武装部队在桐柏老区诞生。为党和军队输送干部、战士一万余人。其中成长为县团级以上的干部二百多人,地、师级以上的高级干部五十多人;为革命牺牲的干部、战士有二千余人,牺牲革命群众和积极分子一万余人,现已追认在册的革命烈士有四百多人。1984年2月省委、省政府确认桐柏为苏区县。曾在桐柏战斗、工作过的部分领导为桐柏老根据地题词二十四幅。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题写了“桐柏英雄纪念碑”和“桐柏革命纪念馆”匾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桐柏历史也掀开新的一页。解放后,桐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中,使桐柏发生了巨大变化。40年来,历经了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合作化、社会主义教育等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有经验,有教训,有成功,有失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人民,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心同德建设四个现代化,使全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改革开放30年以来,桐柏县财政收入连年增长,淮源旅游持续走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工农业发展稳中有进,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国民生产总值平均以13.6%的速度递增,2007年全县GDP实现70.98亿元,是1978年0.4222亿元的168倍,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1978年的67.8 :18.2 :14到现在的17.5 :66.3 :16.2,第二、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这一切,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罗列,更是桐柏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所取得的成就,是44万桐柏县人民走向和谐、奔向小康的历史见证。

——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2007年生产总值达到70.9845亿元,是1978年的168.1倍:其中一产增加值12.4437亿元,是1978年的43.5倍,二产增加值47.0475亿元,是1978年的611.8倍,三产增加值11.4933亿元,是1978年的195倍。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1978年农业总产值为4604.5万元,2007年为211627万元,是1978年的45.96倍。

——工业生产发展较快。1978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877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422.7万元。200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951836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288609万元,总产值是1978年的507倍。

——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到2007年底,公路客运量66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5738万人公里,货运量341万吨,货物周转量27671万吨公里。

——商贸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30922万元,是1978年3669万元的62.84倍。2007年全县旅游人数达60万人次,旅游收入为8000万元,用于硬件设施的投入达2000万元。

——财政金融较快发展。2007年各项存款余额为308937万元,各项贷款余款为184524万元,分别是1978年358.3倍和89.5倍;2007年财政收入为23689万元,财政支出为64032万元,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别是1978年的41.9倍和90.3倍。

——城市基础设施档次不断提高。先后改建新建道路16条29.6公里、各类桥梁10余座;新建革命纪念馆、淮河源广场、临淮公园、三和园公园、县体育中心、县青少年宫等一批公共活动场所和标志性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6.1平方公里扩大到9平方公里。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22462万元,是1978年的169.4倍。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2007年全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6所,在校学生28024人;普通小学213所,在校学生3805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年成人基础教育培训学生16954人,职业培训学生30841人。文化:桐柏县现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电视发射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至2007年底有线网络用户达30600千多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3%,广播人口覆盖率83% 。卫生:卫生事业稳步发展。1978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21个,卫生机构病床数680张,卫生技术人员1212人;2007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21个,卫生机构病床数680张,卫生技术人员1212人,其中:医生324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13845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63元是1995年(2396元)的3.8倍;2007年农民纯收入达到2732元是1978年的43.4倍。2007年人均财政收入为528.8元,是1978年的31.5倍。

桐柏县是个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的地方,真可谓物宝天华,地灵人杰。建国后的几十年,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文教、卫生虽然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这仅仅是起步。桐柏这块用先烈鲜血浇灌过的地方,需要我们青年一代认识她、热爱她,继承先烈遗志,学好本领,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篇二】历史作业课题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浪潮的兴起,金融市场的扩展和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在货币供应量逐步失去作为中介目标的意义和以稳定汇率作为中介目标遭到失败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替代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应运而生了。自1989年新西兰率先倡导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已经有加拿大英国瑞典芬兰等工业国家和以色列捷克共和国波兰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宣布并实质性地采纳了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个货币政策框架,其基本含义是:中央银行政府机构或者两者联合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确定在未来某段或几段时期内取得并保持较低的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明确宣布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是货币政策唯一的压倒一切的目标。 

  我国当前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失效以及长期以来宏观经济在通胀与紧缩之间的交替循环对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挑战。利率和汇率都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应该是一个较优的选择。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前提 

   国际经验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建立在良好的财政状况稳定的宏观经济发达的金融体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维持物价稳定的责任货币政策工具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明白易懂的传导机制有可靠的通货膨胀预测方法建立责任制和信誉所需要的货币政策透明度这些基础之上。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条件分为体制条件和经济条件。其中体制条件主要包括:具有独立性的中央银行;透明度可信度与责任追究制;央行没有维持其他变量尤其是汇率目标的义务。经济条件主要包括:良好的财政状况;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二)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有利条件 

  1.经济快速增长,财政状况良好,金融稳定发展。在199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周期中,我国GDP增长率除个别年份有所下降以外,一路回升,2004年达到了10.1%。2005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9.8%的高水平。财政状况方面,我国自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后,彻底遏制了以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跌的不利局面,基本实现了“两个比重”(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同时提高。此外,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可圈可点。银行主导的支付结算体系的稳定是金融体系稳定最重要的支柱。 

   2.中国人民银行具备较强的经济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在我国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确立了我国的中央银行体制,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以法律形式得到确认。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也因此进行了修正,在增强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方面又有实质性的进步。结合国际上普遍接受的中央银行独立性GMT法对中国人民银行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中央银行政治独立性为1分,经济独立性为5分,总分为6分,虽然政治独立性较低,但是经济独立性较高。 

   3.央行货币政策具备一定的透明度。我国近年来在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从1996年开始,每月中旬人民银行公布上月M0M1和M2的实际增长率金融机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企业贷款储蓄存款和外汇储备情况等月度金融统计数据。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货币政策委员会,对有关货币政策的重要措施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并于当年6月开始每个季度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会后公布会议决议。自2001年第一季度起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开始在每一季度结束后对外公布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2年2月27日起人民银行首次对外公布了货币政策司撰写的稳健货币政策有关问题的分析报告,报告说明了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由来内涵实施效果,并对2002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和所要采取的措施等问题进行分析。为提高中国金融统计的透明度,方便公众获取金融统计数据,2004年人民银行进一步公布了《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公布金融统计数据时间表》,并在以后各年如实履行。这些都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4.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因此,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说明了我国已经摆脱了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为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三)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面临的困难 

   1.通货膨胀预测能力不强。通货膨胀目标制是高度前瞻的货币政策,能否精确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成为决定货币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然而,迄今为止,对通货膨胀的预测仍然不够精确,即使在最早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新西兰也是如此,更何况我国在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还很不成熟。 

2.通货膨胀目标区间难以选择。我国虽然每年也制定出通货膨胀目标,但这些目标在1998年以前基本上是一种行政性的指令目标,而在1998年以后是一种预测目标,但这些目标是否反映社会福利的目标,并没有作深入定量分析。 

 3.货币政策传导不够通畅。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递的主要工具,在我国还远未实现市场化。利率不是通过市场力量形成的,而是中央银行制定的。因此,利率的高低既不反映资金需求,也不利于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   (四)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评判 

  总之,不管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上面提到的不少因素,尤其是良好的财政状况,是任何稳健的货币政策都需要的。与此同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并非要满足上述的所有条件,实际上只要具备两个核心前提,一国就可以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第一个是中央银行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第二个是中央银行不能再同时钉住其他目标。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第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透明度和责任约束并不构成中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障碍。第二,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且在不断扩大浮动区间,已经摆脱了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因此,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两个核心前提,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可行的。   

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在我国,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货币政策受关注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货币政策已成为最受社会关注的宏观政策,其每一次变化及未来可能的走势,都会牵动市场的神经,产生广泛的影响。不过,在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同时,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过。对于货币政策调控而言,其是否具有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边界,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基调。 货币政策的效果决定于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深度、金融制度安排与变迁乃至经济制度安排与变迁。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的选择都有其特殊性,这势必对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处于金融深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因而需要从多方面对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才能得出一国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003年以来,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保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货币政策在总量平衡中的作用。综合来看,近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以上,CPI年均增长控制在3.2%以内,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控制在17%左右,可见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比较有效,对实际产出和物价变动都具有重大影响。但是与1998年以前货币政策效果相比较,近年货币政策效果有不断减弱趋势,印证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效果是非均衡的观点。主要体现为: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宽松的货币政策未能避免物价走低;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乏力;连续降息刺激消费微效。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2)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增强是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3)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存在较长时期的外部时滞问题。(4)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障碍。(5)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 

综上所述,央行货币政策主张、实际操作与现实经济互动效应的实效性,不仅受到政策体系外部相关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决定于货币政策自身决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传导效果。因此,在确定今后央行货币政策主张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在充分考虑货币政策与其他相关经济政策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的同时,必须坚持货币政策自身高度统一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其次,要通过合理选择货币政策的中间变量,通过疏通和提高传导机制的实效性,强化金融货币变量与实体经济变量间的相关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现实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为此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1)加大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2)中央银行要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预测研究。(3)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4)要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

【篇三】历史作业课题

历史作业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xx年5月16日

立项号xxXKT-ZXLS007课题名称历史科作业的创新方式研究

负责人李文忠所在单位西安交大附中分校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业是反馈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况与课堂效果的重要渠道,通过作业能够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理解水平及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

虽然课改进行了多年,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作业这种传统方式改变很少,仍然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与考核,重视结果,而缺乏对学生作业过程的考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评价方法单一,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不够重视。第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第三,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作为教学评价重要形式之一的作业也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体现这样的教育理念。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认为作业的创新和研究非常必要。第一、作业的创新研究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 __兴趣。兴趣学习是目前历史学习的第一要务,特别在初中阶段学生普遍以数理化英语作为主要学科来学习,家长的重视程度也都不够高,更是把历史作为一种可学可不学的副科目来对待,导致在历史学习中重视度不够,兴趣缺乏,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作业的创新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特别是在现行教材体系下,知识容量少,有利于学生的发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更有多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作业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甄别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现代化的时期,是知识爆发的时期,但是知识的也是良莠不齐,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但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识,需要学生去甄别、去思考,其实甄别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只有当学生自主理解了问题,才会去运用知识来对已有的事物进行判断和分析,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到提高。第三、作业的创新可以更多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提高。新式的作业一定要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把握,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全程有效监控,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从而重视了过程,也提高了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和效果。第四、作业创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新式的作业一定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通过新式的作业也可以享受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过程的美丑善恶、进取倒退、创新保守的不同史实,其实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的思想体操,知道了什么是进步什么是落后,从而明辨了是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自我探索、团结合作的一种人生态度,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作业需要创新,需要多元化的作业方式呈现给学生,更需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真正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扎实地贯彻发展性评价理念。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作业问题而设置,重点是作业的创新,通过集体反复调查和研究寻找出适合初中历史教学和学生、家长承受心理的作业通道的新型作业方式,最为关健的是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学三维目标的最终实现。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根据目前我校及其它兄弟学校在课程改革中传统作业出现的不良问题,我们作了认真的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1、对传统作业形式和效果进行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作业创新研究做好铺垫和准备。

2、集体讨论确定研究的角度和方向,以及作业的创新类型,使得本次研究真正解决我们作业类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能为教学服务,并明确分工和要求,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顺利进行。

3、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发放问卷调查、找学生谈话等)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历史作业的认识、看法、作用和他们需要的历史作业的方式的种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愿意以怎么样的形式让教师呈现出来。

4、汇总分析研究,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历史组教师的集体智慧,研究出历史作业创新的种类、要求和具体实施步骤。

5、具体实施阶段,将研究出来的作业种类和要求分别通过不同的班级实验,分别由学生和教师就不同类型的作业进行反思,写出体会及不足,以便进行整改和总结。

6、再实验阶段,优化作业方式,再在不同班级进行实验,写出体会和反思,进行总结。

7、分类总结阶段,通过前一阶段的具体实施和检验,基本形成一个比较可以的的模式,并结合作业创新模式进行的背景进行总结和反馈。

8、结题,撰写结题报告,汇总各个研究阶段的资料,结束此次研究工作,并向有关专家、领导汇报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讨论和研究,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适应初中学生历史学习、适合家长、学生承受心理的新的类型的作业,以历史课作业创新的研究为课题呈现出来,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使得教育教学的目标能够较快的实现;并将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关随笔、课件、故事、设计及论文等等汇总,形成资料,便于以后的教育教学的研究。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内容仅供参考

【篇四】历史作业课题

小课题研究——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南楼中学 陈永川

一、研究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历史课堂。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善自我认识、实现资源整合的过程,是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过程,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我尝试在历史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初中生知识的积累有限,阅历简单,分析判断的能力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群体互动讨论中借鉴,吸纳和提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彼此的合作中主动获取知识,探究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

三、研究对象及目标

研究对象:七年级学生

研究目标:激发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 问题的研究

(一)合理搭配 学习不累

根据学习内容,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结合男女性别、兴趣爱好,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组合。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16课,《中外交往和冲突》一课中我就安排好中差学生的搭配,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二)小组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以前,在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要求是“小组里每个人按顺序说一说,等一会儿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发言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交流。例如在《中外交往与冲突中》我设计的小组合作问题是郑和在航海过程中会遇到哪些苦难小组发言过程中,学生自由发言,只要想象合理即可。没有固定的答案。

(三)巧用小组竞赛,激活课堂气氛

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开展小组竞赛,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是历史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简单易用的好方法

例如在讲述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一课中,我设计的问题是大家猜猜郑和的宝船会装载哪些宝物呢看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多这样让每个小组产生了竞争意识,激活了课堂气氛。

总之,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推动历史教学实现高效。

【篇五】历史作业课题

结业作业
小课题研究结业作业模板
中期作业名称*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例子)研究范围+研究途径+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
修改后的中期作业的名称*
如:中学生课外阅读摘抄习惯的培养研究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培养研究
结业作业名称*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培养的研究与对策
注明是属于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精品课例、行动研究报告中的那一种
成果名称*任教科目姓名*
行动研究报告
语文
电子邮箱联系电话
结业作业正文
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语文基础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阅读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不仅要研究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还要研究如何去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构成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三个实体:文本、教师和学生,同时也就构成了“三体”之间的关联。这“三体”之间的关联,既不单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联,也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联。而这三个实体构成的目的,则在于读者理解文本,乃至延伸文本。作为课文的文本是个充满意义的无限空间,经过读解文本,即可体验、领悟和继承作者的语言和思维成果,又是读者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对文本意义的再创作。这就是说,作为读者的学生,不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文本的内涵——思想、感情、精神和文本表达的形式——文体、语言、风格等,还要对文本传递的信息进行探索、加工和重组。
(一)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能力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知识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对于新知识,就要实现理解、分析、掌握,然后运用的整体过程。教师还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泛读——精读——研读”的阅读行为。教师对于学生“泛读”阶段的指导,主要在于通过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初步明白文章的基本大意;对于“精读”阶段的指导,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进一步掌握文章的中心、线索以及结构等问题。因此,精读是在泛读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进行的更深层次的比较与分析;而“研读”则侧重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类比、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等学习方法达到对语文知识的迁移。(二)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语言基础、性格差异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学生在阅读课程中的学习与进步。对于知识的把握学,生只有掌握了较为充实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容易理解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按照建构主义理论观点,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要经历复杂的过程:先以自身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将新知识进行编码,并输入自己的理解。学生对于现代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取决于学生基于自身经验而构建知识的能力,并不是取决于学生背诵知识的能力。当学生没有深厚的基础知识作为依托时,那么阅读过程只能是肤浅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动用所有知识经验与生活经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解

结业作业
释和消化文章内容与思想。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做一点准备性的工作。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库获取更多的知识链接。由于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有可能会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实际上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高了学生对于阅读课程的期待感。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文章标题、第一段、最后一段、或者作者自身的生平简历,让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做出大胆猜测,为顺利完成阅读打好基础。
(三)培养学生充满情感的参与阅读
阅读过程不仅仅是对于新知识的感知过程,更是情感升华的过程。文章是语文教材的主体,每一篇文章都散发着自身独特的魅力、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更应该充满感情的阅读文章,将学生情、教师情、文章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阅读课堂达到和谐与统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弹奏出美妙的课堂旋律。在课程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创设具有丰富情感因素的教学情境,主要表现方式就是教师运用激情艺术,激活和调动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再转化为文章之情感动学生,唤醒学生丰富的情感心理,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将阅读教学推向情感高潮,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散步》这篇文章时,教师事先准备美妙的、令人向往的音乐旋律,上课的时候在优美的乐曲中泛读课文,这种人声合一的美妙意境极大的感染学生内心,拨动了学生的心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文章的阅读中。教师要实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自己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了以及遇到的事情,并鼓励学生用“美在„„”的句式描述一段话,学生们都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那么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四)培养学生创新性阅读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自身生活经验的输出,与文章作者的生活经历进行交流与兑换,将阅读心得语言化,能用口头表述出来,也能用书面语言写出来,而“写”的过程比“说”的过程更具有成效性。学生能不能成功的将“吸收”外化为“表达”,是衡量阅读是否有效的重要标杆,也是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性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转化过程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改写、仿写、续写,还可以是人物分析、漫画、绘图、设计等形式。作为阅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及性格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会大胆联想、比较阅读、发散思维的研究性阅读方式,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能力。
总之,在面对阅读教学时,我们教师要切实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教法,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





推荐访问:作业 课题 历史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