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自然资源安全生产总结【四篇】

关于自然资源安全生产总结【四篇】

时间:2022-04-15 18:4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生产:汉语词汇生产: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生产:期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自然资源安全生产总结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自然资源安全生产总结4篇

第一篇: 自然资源安全生产总结

西藏自然资源

西藏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介于北纬卓6°52~36°32,东经78°24~99°06之间。西北以昆仑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东北以唐古拉山与青海省分界,东以金沙江与四川省相连,东南隅则和云南省相接,南与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相邻,西面与克什米尔地区,西南和东南与印度、缅甸等国毗邻。西藏的土地面积为一百二十二万八千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八分之一,比十二个江苏省还要大。从西部的阿里地区到昌都地区南部的察隅,国境线长达三千五百余公里,是祖国国防上的重要门户之一。西藏自治区据青藏高原主体,海拔,一般4000米以上,居中国大地势的最高:一级台阶,以海拔高、面积大、形成时代新为特点,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势总趋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西藏分布有东西向、南北向两组高大山脉,山势雄伟壮观,素有“地球第三级“之称。
     近东西向山脉从南向北依次为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oo0米以上,其中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冈底斯山,平均海拔5500~6000米,主峰冈仁波齐峰海拔6656米,有“圣山”之称;冈底斯山向东延伸部分为念青唐古拉山脉,平均海拔4500~5000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唐古拉山平均海拔5500~6000米,主峰各拉丹东雪山海拔6621米;昆仑山脉平均海拔6oo0米。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山以北为羌塘高原(藏北高原)湖盆区,属内流水系,长400公里的扎加藏布为这一地区最大内流河;以南为藏南高山峡谷厂,属外流水系,雅鲁藏布江浚贯本区,为亚洲著名大河——恒河上源。
     唐古拉山、念青唐日拉山由西向东延伸转折形成近南北向的横断山脉,从东向西依次为沙鲁里山、芒康山、他念他翁山、伯舒拉岭。山岭中分别夹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构成著名的藏东南高山深谷区。
     河湖
     河流主要有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等。南亚许多著名大河,如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恒河、印度河均源于此。
     雅鲁藏市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在古代藏文文献中称为“央恰布藏布”,意为“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它源出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冰山雪岭之中的杰马央宗冰川。在我国境内全长二千零五十七公里,流域面积二十四万平方公里,分别居我国河流的第五位和第六位,天然水能蕴藏量仅干沈阳五大支流就居我国河流的第二位。下游大拐弯峡谷段,是世界水能资源少有的集中地区,这里约二百五十公里内,河流落差达二千二百三十米,若开凿约卜公里的隧洞.就可将河水开发利用,获得二千二百三十米的水头,可兴建装机容量约四千万千瓦的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比我国目前最大的葛洲坝水电站(装机容量二百七十万千瓦),还大十四倍呢!雅鲁藏布江重要的支流有年楚河、拉萨河、尼羊河、帕隆藏布等。
     湖泊西藏是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著名的有羊卓雍错、纳木错、色林错、班公错、马旁雍错湖等。
     藏语称湖泊为错,盐湖为茶卡。西藏的湖泊多数为咸湖,少部分为淡水湖和碱湖。
     位于藏北海拔四千七百一十八米的纳木错,又称腾格里海,是蒙语“天湖”之意,湖面面积为一千九百四十平方公里,是西藏湖泊之冠,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是半成水湖),从它的海拔高度而言,比世界最高的淡水湖,南美州的的的喀喀湖(湖面高三千八百一十二米)还高九百零六米呢!为西藏第一大内陆湖、全国第二大咸水湖。湖水清澈,风景秀丽,富产细鳞和元鳞鱼。
     独特的高原气候西藏由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四千米以上,气候高寒,严格他说元夏季,只有漫长的冬季和春秋季,在气候上有许多特点。
     ①空气稀薄,含氧量少,气压低。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仅及海平面的一半。初来高原的人,常有头痛、胸闷、心跳加快、气喘、呼吸困难等高山反应。
     ②光照充足,辐射量大。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尘埃和水气含量少,大气透明度好,阳光透过大气层时,太阳辐射能量损失少、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西藏各地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在一千五百五十到三千三百九十小时之间、拉萨为三千零五小时,素有“日光城”之称。充足的光照和巨大的光能,为农、林、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③气温低,温度年变化小而日常变化大。全年平均气温,藏北高原在-2℃左右。藏南谷地在8℃左右,藏东南地区在10℃左右,气温的分布规律大致是每升高一,千米,气温降低6℃,所以西藏的气温比同纬变的东部地区大致要低20℃以上,西藏由于冬季不太冷,夏季气温不高,故年温差不大,而气温日变化大,不少地方在川℃以上。人们常用“一年f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气温年变化小而日变化大的高原气候特色。
     ④干湿季分明,且于季多大风。西藏每年四到九月为雨季,十月到次年三月为干季。
     雨季从东南部首先开始,以后逐渐向西北扩展。七月全区进入雨季,九同下旬到十月上旬雨季结束。百分之九十的降水量集中在雨季,河谷地区多夜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四百毫米左右。雨、热同季,夜雨率高,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西藏的风力和强烈的光照是一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根据高原面积大,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特点,光能和风力的利用最为适宜。
     土壤资源
     西藏冰川冻土发育,东南部泥石流活动频繁。冰川集中分布在高山地带。嘉黎一错那一线以东为海洋性冰川分布区,以西为大陆性冰川分布区。其中最大冰川为恰青(卡钦)冰川,长35公里,面积172平方公里。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山以北为多年冻上区,东部和南部多岛状冻土;季节性冻上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
     全区草原面积约12.43亿亩;耕地面积约330多万亩。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西藏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据1991年一类资源调查,全省有森林面积717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0.84亿立方米,分别居全国第五位和第一位。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达311立方米,最高蓄积量超过3000立方米,为世界所罕见;是我国珍贵和保存完好的天然植物金库。
     全区有高等植物6400多种,分属160余科,1200余属,其中,木本植物约110多科,300余属;170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40多种,另有1000余种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1/3。此外,西藏还拥有70余种芳香植物,菌类资源也十分丰富,如松茸等远销日本。
     木林以云杉、冷杉、铁杉等各种杉类和圆柏等针叶树为主,也有木棉、高山栎、杨、桦等阔叶树生长。西藏林木特点是生长快、持续时间长、单位面积蓄积量高。波密箭竹云杉林每公顷蓄积量超过2000立方米,创世界最高纪录,个别植株胸径之米,高达80米。
     其中药用植物达1000种以上,常用中草药400多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藏药300多种,如“虫草”、贝母、天麻、胡黄连、雪莲花、麝香、熊胆、鹿茸等。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繁多,据统计,全区有脊推动物773种,其中兽类142种,占全国的34%,鸟类488种,占全国的42Ok,爬行类55种,占全国的17%。鱼类68种,占全国的8%。两栖类45种,占全国的22%;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25种,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的36%。自治区保护动物141种,主要有中国特有种白唇鹿、毛冠鹿、黑鹇;西藏特有种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藏马鸡、藏雪鸡、黑颈鹤、红斑羚等;珍贵动物有羚牛、长尾叶猴、虎、金钱豹、雪豹、小熊猫、黑头角雉、盘羊、鬣羚、马鹿等。
     西藏马鹿1995年在我区首次发现,这些都是我区宝贵的生物资源,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矿产资源
     西藏矿产资源以有色金属最丰富,铜、铅、锌、钼均有很大储量,铬锂、磁铁矿等稀有金属、黑色金属也均有分布。非金属以硼、芒硝等盐类矿产为多,也有石膏、云母等矿床分布。唯煤、石油等燃料动力矿产较少,需积极研究开发水力、地热、风能、太阳能等能源。
     西藏高原隆起历史较近,以岩浆为主的地下热源特别丰富,地下活动区不下600处,几乎县县都有地热显示,数量之大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地热显示类型多达20余种。地热流体温度超过当地沸点的有几十处,还发现有中外罕见的间歇喷泉、水热爆炸区多处。羊八井建有地热电站。
     西藏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约2亿千瓦,占全国30%,居全国第二位。太阳能资源列居世界第二位,为开发利用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

第二篇: 自然资源安全生产总结

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联合国出版社的文献中对自然资源的涵义解释为: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只要它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福利的都属于自然资源。从广义来说,自然资源包括全球范围内的一切要素,它既包括过去进化阶段中无生命的物理成分,如矿物,又包括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产物,如植物、动物、景观要素、地形、水、空气、土壤和化石资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

2. 直接价值:直接使用价值:直接实物,有形的和消耗性资源产品,如木材、林下食用菌等;直接服务,无形的和非消耗性服务利用,如旅游、文化和科学利用。

3. 间接价值:间接价值主要指资源的生态功能价值(或效益)。如光合作用与有机物的合成、CO2固定、保护水源、保持水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

4. 生态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需要的条件和过程。

5. 可持续发展: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

6. 存在价值:指人们为确保某种资源存在(包括其知识存在)而自愿付出的费用,它是事物本来就存在的一种经济价值,与人类存在与否无关。如有许多人(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为了确保热雨林或某些珍稀濒危动物的永续存在而自愿捐献钱物,而自己并不打算将来到这些热带雨林观光或利用这些野生动物,所以存在价值似乎与伦理的准则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有关。

7. 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受到人为保护的特定自然区域。

“特定自然区域”:具有科学、经济、文化、娱乐等价值的自然景观地域。这些地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稀有性和生物多样性。报或各种典型的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的天然分布区,重要的天然风景区、水源涵养区、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人为保护”:指政府、团体和个人采取措施,划定一块或若干自然区域加以保护,使其避免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破坏。

8. 生态补偿:以经济的方式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补偿。

9. 温室效应:由于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中,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10.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或biodiversity):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二、英文名词解释

1. CBD: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公约》

2. UNDP: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3. 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4. 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5. WIPO: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6. 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联合国粮农组织

7. WTP: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

8. CVM: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条件评估方法

9.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贸易组织

10. 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界卫生组织

任何商品的实际价值=人们对该商品的支付意愿(WTP)=商品的实际支出+消费者剩余

三、简答题

1. 自然资源类型

(1)按资源的实物类型划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划分为:耗竭性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

2. 中国自然资源特点有哪些?

(1)资源总量大,但质量普遍较低

我国的生物资源中,与生产、生产关系较密切的森林、草场和水资源存在着资源总量最大、但资源质量较低的现象。

(2)资源结构不尽协调

现有森林中,用材林比重过大,森林结构低龄化明显

(3)生物生产力年际变化大,季节性明显

生物生产力随着水热条件变化而变化,年内表现出季节性,年际之间表现为丰歉年,这在草地资源表现最为明显。草地实际产草量差异主要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少。由于季节差异天然草场前暖季与冷季资源载畜量不平衡,暖季草场普遍有较大潜力,冷季草场资源量不足,是制约我国草地载畜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4)区域分布不平衡

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华北、西北和南方山区,而广大的华北、西北地区由于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我国的少林地区。

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高原与山区。

3. 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的生态服务?

有机质的合成与生产、调节气候、营养物质贮存于循环、环境净化与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土壤保持

4. 评估经济价值的方法有哪些?(3种)

(1)基于市场的经济评价——市场定价与替代花费(有市场存在的物品和服务)

①直接市场价格法:市场价格法、费用支出法

②替代花费法

③生产成本法:机会成本法、恢复和保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

(2)基于替代品市场的经济评价——环境偏好显示(观察人们的市场行为而推测其显示的偏好)

①旅行费用法TCM(Travel cost method):最大贡献是揭示了某一环境物品的消费者剩余。主要用于评价户外娱乐活动、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物品的娱乐价值。

总旅游价值=旅行支出+消费者剩余=旅行支出+(时间花费+其他支出)+消费者剩余

②价格享乐法HPM(Hedomic Pricing Method):人们赋予环境质量的价值可以通过他们为优质环境物品享受所支付的价格来推断。

(3)基于无市场公共物品的评价方法——条件价值法CVM(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①公共物品特征(有无财政专一权):私人物品、准私人物品、公共物品三类;同一物品可以是私人物品,也可以是公共物品。

②公共物品的价值——支付意愿(WTP)Willingness to pay:

任何商品的实际价值=人们对该商品的支付意愿(WTP)=商品的实际支出+消费者剩余

③CVM的操作方法:采访、问卷调查、提问方式、投标游戏、支付卡、交易法、德尔菲法(选择环境专家对其多轮预测调查,对每轮预测结果作出综合分析,以信息反馈给下轮预测的专家)

5. 什么是绿色GDP?

答: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破坏性影响后的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绿色GDP能更好的体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6. 如何计算绿色GDP?

绿色GDP=传统GDP-资源消耗的损害-环境污染和退化所造成的损害(+环保工程创新创造价值)。

2004年的GDP核算仅仅涉及了其中的环境污染和退化所造成的损害核算,而没有涉及资源消耗的损害。也未涉及环保工程新创造价值。

7. 自然资源本身特点

(1)有限性

有限性是自然资源最本质的特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任何资源再数量上是有限的。资源的有限性在不可更新性资源中尤其明显,由于任何一种矿物的形成不仅需要有特定的地质条件,还必须经过千百万年甚至上亿年漫长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因此,相对于人类是不可再生的,消耗一点就少一点。

可替代资源的品种也是有限的。虽然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风力等资源都可用于发电,但总的来就看,可替代的投入类型是有限的。

(2)区域性

区域性是指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并有其特殊分布规律。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种类特性、数量多寡、质量优劣都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分布也不均匀,又由于影响自然资源地域分布的因素基本上是恒定的,在特定条件下必定会形成和分布着相应的自然资源区域,所以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3)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触动其中一个要素,可能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到整个自然资源系统的变化。这种整体性,再生资源表现得尤为突出。

(4)多用性

多用性是指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多种用途。如土地资源既可用于农业,也可用于工业、交通、旅游以及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8. 根据自然资源本身特点,应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和保护?

9. 自然保护区类型有哪些?

根据保护对象,将自然保护区分为3大类9个类型:

(1)自然生态系统类: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共5个类型。

(2)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2个类型。

(3)自然遗迹类: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2个类型

10. 与生物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类型有哪些?

(1)传统利用农业生物及遗传资源的知识

这类传统知识是指当地社区和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驯化、培育和使用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品种资源和其他生物资源所积累的和创造的知识。这包括当地民族、社区和家族千百年来选育、培育和应用农作物、林木、花卉等植物及其品种的知识;驯化和繁殖优良家畜、家禽、鱼类、宠物等动物及其品种资源的知识;发现和栽培、繁育用于治疗人类疾病、保健美容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资源的知识,以及长期积累和使用要用生物的传统医学知识。

(2)传统利用要用生物资源的知识

传统医药是中国最典型的传统知识,是经过数千年实践的知识结晶。还有大量的民族医药,如藏药、苗药等,也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的知识成果。还有大量存在的民间草药,虽然没有系统的医药理论,但也存在医药知识的积累。传统医药知识包括传统医药理论知识,如药物理论、方剂理论、疾病与诊疗理论等;要用生物资源,如数量众多的传统药材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传统药材加工炮制技术;传统药材栽培与养殖知识;传统医学方剂;传统诊疗技术;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传统医药特有的标记和符号等。

(3)生物资源利用传统技术创新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这类传统知识主要指民族和社区在长期地农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实用技术,这类技术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提高食品质量和保证食品安全也有一定的价值。这包括传统的生态农业技术和生物资源加工技术。如:立体种植充分利用空间和阳光的技术创新;稻田养鱼、家庭沼气等综合利用技术与创新。

(4)与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这类传统知识包括体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民间艺术、文学作品、工艺品、绘画等;传统宗教文化,如民族图腾、神山、神林等带有宗教色彩的环境保护意识;习惯法。

(5)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

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地理标志产品主要指某特定地区的生物资源产品,这些产品体现该地区特有的品种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特征,融入了传统品种资源、传统栽培技术、传统加工技术、传统销售和食用文化等多种传统知识,在社会上获得好的声誉,并拥有悠久历史。例如,云南普洱集生物资源、加工技术和茶马民族文化等为一体,是当地民族长期创造和积累的传统知识总和。

四、论述题

1. 试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地球生物圈的骨架,也是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物种多样性包含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个体,构成了地球生物的具体生命形式;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遗传资源的变异,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

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多数产业部门与生物多样性直接相关。第一产业的农业和林业直接依赖于多样的生物遗传资源;第二产业的许多工业生产直接以生物资源及其产品为原料。

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给人类食品、洁净水、药物、木材、能源、纤维和工业原料等多种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具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固定CO2、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控制侵蚀、形成土壤、文化娱乐和美学欣赏等多种服务功能(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地位:生物多样性是建立现代生态文明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和潜在可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生物物种包含的丰富遗传资源,可以给国家带来大量财富,给人类带来文明,甚至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乃至一个民族的兴衰。矮杆基因的发现导致了全世界粮食生产的“绿色革命”;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创造了中国杂交稻的辉煌奇迹。

生物多样性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也由农田、林业、医药卫生等扩大到食品、环保、能源、军事等领域,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正是依赖于基因的多样性。

在经济技术化全球化格局下,生物多样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全球竞争性优势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在对生物遗传信息的认识、掌握和利用,实质是一种知识优势、技术优势。“遗传资源”正替代生物资源、种植资源,成为现代经济运行体系的新概念。遗传资源也被看做是人类最后一块“淘金场”,而与生物资源相关的知识产权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技术化“抢滩”和“圈地”的工具。

生物多样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也是多种特有畜、禽、鱼类物种和品种的原产地。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和我国庞大的农业育种体系以及7000年的传统农业实践构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

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是农业发展的基石和粮食增产的源泉。过去数十年来,我国农作物品种层出不穷,粮食亩产屡创新高,正是得益于生物遗传多样性贡献。

中国丰富的遗传资源是培育抗病、抗虫、抗劣作物品种的源泉。例如,中国的北京小黑豆因能防治线虫病,曾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

生物多样性是人民健康的保障:生物多样性是传统医药和现代和现代化医药的源泉。数千年来,传统医药一直是维系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物质基础,也是生物物种资源的直接应用。即使是现代医药,其主要化学成分也是来自于生物资源,并以生物资源为其主要原料。

目前,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保健品更是生物物种资源新用途的成功开发。种类繁多的药用生物资源将为发展医药事业、保障民族繁衍生息和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资源开发强度大,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地区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在目前情况下,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优先对中国丰富度的生物多样性实施全面保护,将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减少到最小程度,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为中国未来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物资源。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物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需要在优先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序地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保护生物遗传资源及其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促进生物技术研发创新和发展生态产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开发人工培育品以代替野生生物资源,满足中国当代和子孙后代对食品、健康的长期需求。

2. 试论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实施过程中的挑战。

3. 我国自然资源在开发、管理、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两重性,按自然资源总量排序在世界上居第4位,是资源富国。但由于人口众多,又是人均占有量很低的资源贫国。由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对其开发、管理和保护各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存在以下问题:

对资源的掠夺性、低价甚至无偿开采,出现“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不合理现象,对自然资源价值体系的认识肤浅,普遍存在资源补偿不足。

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工作很难得到真正有效地规范。中国现行的自然资源立法质量不高,有些规定互相矛盾,有些规定不严谨、有漏洞等;中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尚存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机构重叠、效率不高、考核体系不健全等弊端;中国自然资源行政执法力度不够,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行政执法主体分散和执法者素质不高导致的。

根据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强化:

强化科学技术知识在自然资源开发中的作用。(1)科学技术进步可以或多或少地减少资源消耗,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又可研制新材料和材料使用技术,探寻新的勘探技术,寻找替代产品,这样可以减少开采量,提高开采效率。(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资源不断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预防浪费,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

强化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完善自然资源的价格机制,强化资源的有效补偿机制,建立资源核算制度;制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发挥资源优势互补的作用,协同发展。

强化政府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生态责任。政府是唯一能够合法调动和支配公共资源应对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组织机构。

完善关于自然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立法质量,增强可操作性。积极推进自然资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的治理和整顿。

4.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阐述如何建立一个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

(1)构建绿色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绿色文化的支撑是难以想象的。“绿色文化”是一种旨在保护环境、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文化,这就要重建人们的生态观念、行为习惯方式和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尤其是地方领导干部,必须首先转变观念,追求绿色GDP。

(2)发展绿色经济,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绿色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社会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活动,是一种融合了现代文明、渗透了绿色文化和绿色理念的经济,是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经济。世界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的国情都要求我们以循环经济模式替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循环经济力图在不增加甚至减少初始资源消耗、不增加甚至减少污染排放、不破坏甚至恢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循环经济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使我们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使我们在文明发展的现阶段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营造绿色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要立足生态,着眼长远,健全和完善城镇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保证公共绿地面积,重视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要着力改变农村传统聚居的习俗,通过规划设计加快农民新村建设。要引导农民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形成自己农家小院的风格和韵味,把房屋镶嵌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使农民新村向“道路整洁、造型新颖、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生态协调”的现代生态村镇的目标迈进。

(4)加强绿色管理,切实营造相应的人文生态环境

绿色管理就是要把绿色文明建设由非主流状态转变为主流文化,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要加强地方相关法规建设与执行的力度,营造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法制的人文生态环境,用外在的力量转变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二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报纸专刊或电视台推出系列专题片等方式宣传;三要树立典型,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四要完善和提升学校的文化功能,使下一代从小就明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

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一起抓,人类才能在发展中发展,在前进中前进,人与自然相一致的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才能应运而生,“天人合一、整体协调、循环再生、高效和谐、持续发展”的全球生态文明才会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建成。

5. 我国传统知识面临的威胁有哪些?

第三篇: 自然资源安全生产总结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简介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基本知识、审计的要素、程序和方法以及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评价体系。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保护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今,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并贯穿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而审计作为政府监督的重要手段,其在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83年9月。审计署正式成立,虽然这一阶段并未明确提出“资源环境审计”的概念,但已积极围绕各类环境保护资金和项目展开试点审计。1998年,审计署设立了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标志着我国资源环境审计新阶段的开始,其主要负责组织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概念

对于自然资源资产的概念,蔡春、毕铭悦[1]认为:“自然资源资产就是指特定主体拥有的能加以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自然资源和降低主体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而采取措施的资本化成本”。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自然资源审计与其实施的其他审计类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自然资源审计就是指为了加强国家自然资源利用和管理而开展的审计[2]。目前我国开展的自然资源审计以政府审计为主,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为辅,在政府审计领域,审计的重点为自然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资金管理情况。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主要是对资源审计中的能源审计进行了拓展。

自然资源审计的分类

要明确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类别首先要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分类有清楚的认识。

自然资源资产按其来源分为陆地资产、海上资源资产和大气自然资源资产。这些资源一些属于大陆海洋都有的资源,一些是独有资源。陆地资源包括土地,生物,水,能源,矿产等资源资产。土地资源资产是指在当前的社会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和可能利用的由土壤、掩饰、地形、水文、气候等组成的综合体,包括:已经利用的生产经营用地(如耕种用地、林业用地、产业用地、矿区用地、交通用地等资产),生活用地(如居民点用地等资产),为利用的荒地、沼泽地、滩涂地等资产。生物资源资产是指在当前社会、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可能利用的各种生物资产,包括植物资源(包含树木、草原等植被)资产、动物资源资产、微生物资源(含各种菌类)资产。水产资源资产是指当前的睡会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和可能利用的各种水源资产,如河川水、湖泊水、千层地下水、大气水等资产。能源资产是当前色社会技术条件下能够给人类提供能量的有形物质和自然过程形成的资产,包括煤炭、石油、草木、天然气、沼气、风能、地热、潮汐等资产。矿产资源是指露于地表或藏于地下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各种矿物质或者有关元素合成体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等资产。海洋资源资产存于海水之中、表面、底部、海岸的各种资源资产的总成,包括海洋生物、从海水中提取的各种化学元素、海底能源(石油、天然气等)、海底极其海岸矿物质(锰解和等)、潮汐能等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太阳辐射产生的光、热和风力、降水等资源资产。

自然资源资产按其数量变化分为一次性耗竭的资源资产和非一次性耗竭的资源资产。一次性耗竭的资源资产是指在当前社会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即消耗殆尽的自然资源资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产。非一次性耗竭的资源资产是指在当前的社会技术条件下人类的利用会产生纯度更高物质的自然资源资产,如金属矿资源资产。这种分类有助于人们了解自然资源资产的特性,注重对一次性耗竭的资源资产的节约。

自然资源资产按其再繁殖能力分为有再繁殖能力的资源资产和无再繁殖能力的资源资产。有再繁殖能力的资源资产是指本身具有再繁殖能力的资源资产,如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资产。无再繁殖能力的资源资产是指本身不具有再繁殖能力的资源资产,如矿产资源中的金属矿、非金属矿、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这种分类然我们更加关注没有繁殖能力的资源资产,使其充分利用,对于有繁殖能力的自然资源合理保护和繁殖培育,以保证后代生活需要。

自然资源资产按其利用限度分为可持续利用那个资源资产和非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资产。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资产是指反腐利用的资源资产,如水能、风能、潮汐等资产。非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资产是指不可反腐利用的资源资产,如每、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资产。这种分类有助于了解自然资源资产的特征,主义节约不可反复利用的资源资产,长期充分利用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资产,并且对这些资源资产加以保护。

自然资源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源资产和非流动资源资产。流动资源资产是指本身可以流动的资源资产,如动物资源,水资源等。非流动资源资产年是指本身不能流动的资源资产,如土地等。这种分类是我们重视对非流动资源的节约,重视对流动资源的保护,尤其注意在利用流动资源是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自然资源资产按其用途分为公益性资源资产、非公益性自然资产。公益性自然资产是指用于公益性事业的资源资产,如政府直接管理的公园的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非公益性资源资产是指用于企业经营的资源资产,如企业购置的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

自然资源按其所有者性质分为国家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计提所有自然资源资、私有自然资源资产、共有自然资源资产。这种分类有助于明确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所有者,产权所有者对自然资源资产用有开发利用的权利,也承担着自然资源资产极其生态保护的则责任[3]。

有以上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分类我们不难理解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类型。目前,自然资源审计按照审计类型划分,可分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以绩效审计为主;按照审计主题的资源属性划分,可划分为土地资源审计、矿产资源审计、水资源审计、海洋资源审计、气候资源审计等;按照审计内容划分,可分为资源政策审计、资金审计、项目审计等[4]。

自然资源审计的必要性

自然资源委托代理关系的建构是有效地管理、使用和生产自然资源的基本架构和前提,没有这种委托代理关系,自然资源管理、使用和生产将处于无序状态。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由于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使得与自然资源相关的代理问题得以产生,次优问题得以放大,自然资源经管责任的履行受到阻碍。首先,人都具有自利性,在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环境不确定的情形下,代理人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出现代理问题。由于自然资源的产权特征,代理人在自然资源的管理、使用和生产中有可能采取一些损害委托人利益而利己的行为,正是这些机会主义行为,导致自然资源问题严峻,自然资源经管责任的履行受到负面影响。例如,长期以来,中国官员的晋升概率与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过分关注GDP 的晋升锦标赛模式,使得一些领导干部逐渐形成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而谋取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个别地区甚至形成土地财政依赖[21]。其次,人还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既然是有限理性,人就难免犯错误。在委托代理关系下,由于是使用委托人的资源为他人服务,所以代理人可能会放胆而为,从而放大有限理性带来的次优问题。在自然资源的管理、使用和生产过程中,即使没有委托代理关系,责任者也可能犯错误,出现次优问题。然而,在自然资源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其产权特征,代理人并不用承担其决策或行为的全部后果,所以其有可能采取一些错误决策或行为,从而放大了次优问题[22],使自然资源经管责任的履行受到负面影响。

上述与自然资源相关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交织起来,可能造成严重的自然资源问题,使自然资源经管的履行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影响。由于自然资源经管责任的内容多,所以自然资源审计问责的内容也就有多种选择,不同的问责内容选择,决定其在治理机制中的不同定位。显然,它不会是内部治理机制。自然资源审计定位有两种可能:一是作为外部监管机制的组成部分,处于第二道防线,对自然资源专门监管部门已经完成的监管进行再监督,此时问责的内容是行为合规性和信息真实性; 二是作为监视机制,处于第三道防线,对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进行评估,发现其缺陷并及时推进整改,保障前两道防线持续有效地运行,此时问责的内容是制度健全性[5]。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03年,审计署成立了环境审计协调领导机构,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实践,审计的领域不仅仅停留在生态环境领域,还逐步到土地、矿产、水、大气等领域的审计。2009年,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指导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实践[6]。2014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自然资源离任升级研讨会上,学者们从审计目标,主体,内容到方式方法进一步探讨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为自然资源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2016年5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四种、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张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审计署集合全国审计工作实际,制订了《“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该《规定》指出要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试点的基础上,2017年制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暂行规定》,2018年起全面推开,2020年建立起比较晚上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7]。

近年来为了发展经济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很多政府官员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面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有令不行,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而监督机制的缺失更加滋生了一些腐败现象。目前我国各省市正在积极开展试点审计,努力探索出一条道路。早在2014年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审计已经成为审计署审计重点出现在对部分省市长的经济责任审计中。目前已在江苏、内蒙古、福建、湖南、四川、陕西、湖北、广东、山东、云南等十个省份进行了审计探索试点。各个省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审计的情况也不同。内蒙古试点城市审计内容主要是起草关于矿产、草原等6个方面的初步审计计划。湖南在全省开展试点城市,审计内容主要是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农村耕地保护和土地征用情况、矿产资源开发情况等。并且建立了问责机制。云南省在昆明东川区进行试点,审计内容是林业法律法规的实施,绿化的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森林管理、退耕还林等内容的完成情况,并作为绩效考核和任用的主要依据,及时存入领导干部的个人档案,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的领导干部由纪检监察机关依法追责。江苏省在连云港开展试点审计,审计内容有是否遵守海洋资源法律法规、实施决策制度完成情况、是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其他各省市,如陕西、湖北、四川、广东、福建、山东等省也都不同程度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8]。

2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要素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主体

自然资源属于国有资源。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领导人对环境问题的问责也已经上升至对领导干部的终身追责制。在这种审计环境下,由企业或个人来承担资源的审计工作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因为其审计职权可能受到当地政府的职权干预,从而难以得到保障,致使审计结果难以具有权威性。由此可见,只有国家审计机关能够担任对自然资源的审计,且其审计职权及审计结果具有权威性的保障。因此,其主导自然资源审计的绝对地位无可置疑[9]。

自然资源审计的客体

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自然资源审计工作的客体是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以及自然资源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环境行为的监督和控制中,对当地环境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他们常常作为审计的客体[10]。

自然资源审计的内容

郑石桥[11]认为,自然资源审计的内容如下表1所示

表1 自然资源的审计内容

自然资源经管责任要求,责任者要按法律法规、委托人要求,最大善意地监督、管理、使用和生产自然资源,这些行为与自然资源经管的具体业务活动相关,称为自然资源业务行为。由于责任者的自利及有限理性特性,因而其可能违背上述要求,出现自然资源业务行为不合规或不合理现象。具体情形如下: 第一,违背上级关于自然资源业务相关方针政策的要求;第二,违背自然资源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三,违背委托人关于自然资源业务的明确要求;第四,未做到最大善意地履行自然资源相关业务行为。前三类是违规业务行为,第四类是不合理业务行为。

自然资源经管责任要求,责任者要真实地报告自然资源及相关资金的信息,由于责任者的自利及有限理性,自然资源及相关资金的信息都可能出现虚假或错误。一是自然资源数量、质量、流量、存量等方面的业务信息可能出现虚假或错误;二是自然资源相关资金取得、使用和结存情况的财务信息可能出现虚假或错误。

自然资源问题的治理机制包括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监管机制。内部治理机制是自然资源管理单位、使用单位和生产单位内部建立的应对自然资源问题的机制,主要体现为这些单位的自然资源相关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自然资源相关资金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对于内部治理机制的审计,其中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内部治理机制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这里的缺陷包括不符合自然资源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委托人的要求,以及内部治理机制不合理,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或不能有效地应对自然资源问题; 二是内部治理机制是否得以有效执行。

3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自然资源审计的方法

周胜利[12]总结出自然资源的一般审计方法有①收集、查阅的方法。比如收集、查阅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利用职责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任期印发的相关文件和制度评价定的法规制度,将部门制定的法规制度与国家有关经济法律法规相对比,检查和评价是否与国家经济法律法规相一致,是否贯彻执行了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等。②统计、审阅的方法。如统计、审阅部门年度工作总结,与部门事业发展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有关权威部门发布的相关数据、指标和检查考核结果,与国家发展规划、部门或行业发展规划、部门历史发展数据等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统计分析、增减比率趋势分析等方法,检查和评价有关部门事业发展指标的完成情况,部门事业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情况等,以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发展责任、结构调整责任、防范化解风险责等。③座谈、了解的方法。通过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有关领导同志个别谈话,召开相关部门人员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和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的主要思路、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情况,另外还可了解地方领导在相关廉政建设方面的责任等。④比较、核实的方法。如比较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与党中央和国务院、地方党委和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签订的有关目标责任制,以及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向社会、公众公开承诺的责任目标。收集、查阅部门为完成目标责任采取的各项措施、制定的发展规划、采取的工作部署、相关部门事业发展统计资料等。通过采取对比分析、核实有关数据、实地调查了解等方法,检查和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为完成有关目标责任制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有关目标责任制如环境保护责任等是否落实和完成等。

张宁[13]则是将这些方法对应到相关的审计类型之中。对于环保法律法规制度的审计,一是文件资料查阅法。收集并查阅相关环保政策制度等文件资料,审查评价对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情况。通过分析归纳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作为审计评价的依据。对未能达标的要查找原因,建议制订相应措施,通过审计督促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有效实施。二是对照检查法。将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相关规定归纳成工作标准(或目标)与实际完成进行对照检查,评价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可以设计对照检查表使工作标准(或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对照。对于环保资金的审计,按审计方法使用的目的不同,主要有五种,一是在规划审计项目时使用的方法有: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方法、审计风险评估方法、分析性复核方法等;二是设计审计工作量使用的方法有:风险评估、审计抽样、管理决策分析方法等;三是直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主要有:检查、监盘、查询、函证、观察和计算等。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条件下使用的方法还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电子数据转换技术、电子数据审查技术等;四是帮助审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方法主要有分析、计算等;五是在评价中使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有:比较法、经济计量和决策分析法、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法、趋势预测法等。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程序

金密[14]将自然资源审计的审计程序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质性测试阶段,审计报告阶段。

(1)准备阶段。自然资源审计的准备阶段是指从确定自然资源审计项目起到具体实施审计工作之前的阶段。

(3)实质性测试阶段。

(3)审计报告阶段。

4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评价体系

金密[14]认为自然资源审计的评价应当立足于区域自身特征,反映领导干部任期内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水平,同时,评价指标设置时需要避免笼统化,理论化的情况出现,定性指标应当根据地区、时期、类别以及部门的不同对领导干部制定各自自然资源资产离任的评价指标,而定量指标则应当尽量选择通过搜集、监测等方式比较容易获取到数据的指标。依据自然资源审计的目标和内容,建立以下四大类审计评价指标:(1)自然资源开发状况指标,其中包括二级指标:自然资源开发比率、人均GDP、水资源利用量、矿产资源利用量、土地资源量、森林覆盖率。(2)自然资源保护指标,其中包括二级指标:三废(废气废水固废)处理达标率、 耕地资源补偿量 、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率。(3)政策法规执行情况指标,其中包括二级指标:环境保护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自然资源政策的问责机制实行情况、自然资源开发中安全隐患处理情况、相关环境预警机制建立及执行情况。(4)资金财务状况指标,其中包括二级指标: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监管情况 、环境治理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情况。本文将主要对自然资源开发状况、自然资源保护情况、政策法规执行情况、资金财务状况所包含的内容及主要针对的问题、目标和作用的对象分别进行阐述。根据主体功能区不同的功能定位,必须对四类主体功能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审计考核。具体为优化开发区要强化对自然资源的回采率,损失浪费率以及区域内自然资源资金预算管理情况等的审计评价,弱化经济增长和区域内工业化水平的评价。重点开发区要对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状况,区域内经济增长、资金财务状况以及城镇化水平等实行综合评价。限制开发区要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等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禁止开发区应当主要评价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为此,应当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自然资源审计评价指标确定不同的权重系数,即对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状况,自然资源治理保护情况、政策法规执行情况,资金财务状况,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确定其在各类主体功能区中的权重。各项指标如下表2:

苏孜,程霞等[15]选取了和上述相似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分析法计算出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各个指标权重见下表3,并对特性指标给出了计算方法见下表4。

5 结语

我国地大物博,作为一名华夏子孙接受着大自然的诸多馈赠。我国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腾飞,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一方面得益于国家 法规政策,另一方面和我国 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矿产资源的开采使采矿业红火了起来, 水资源的利用使电力为 工业企业提供了厚实的能量来源,土地的合理规划使我们拥有更美丽生活或坏境……但是,雾霾,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的出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自然资源作为物价的资产,被我们用来换取经济利益,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太快? 为我们的环保意识太薄弱?两者皆有吧。

本文简单介绍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概念,分类,要素,方法程序及评价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但是他又属于我们所有人。因此国家审计来监督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和保护情况是最合适的。但是,这样似乎有些阻碍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发展, 接触这种审计模式的人仅仅只有 审计的人员,而且仅仅只是国家审计中参与自然按资源资产审计的工作者。我国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研究的学者也不少,这证明我国学者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研究热情还是有的,只是缺乏 实务工作的经验而已。相信通过政府和学者的不断努力我国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会有更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1] 蔡春,毕铭月.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思考.审计研,2014,5:3-9[2] 郑生明,倪贵平. 自然资源审计探析.发展研究,2014,12:92[3]牛彦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分类、计量、内涵和理论基础.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2):81-85[4] 曲靖. 自然资源审计思考.审计观察,2012,4:76[5] 郑石桥. 自然资源审计基本逻辑: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7,2:41[6] 郑生明,倪贵平. 自然资源审计探析.发展研究,2014,12:93[7] 周胜利.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现代商贸工业,2017,8:115-116[8] 陶宇、赵光景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研究.审计察,2017,1:96-98[9] 冯梅. 基于生态文明领域的自然资源审计探讨. 经营者(理论版),2016,23:69[10] 和集义. 基于生态文明领域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探讨. .现代经济信息,2016,21:196[11] . 郑石桥. 自然资源审计基本逻辑: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7,2:42-48[12] 周胜利.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现代商贸工业,2017,8:116[13] 张宁.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刍议.行政事业资产与务,2016,17:86[14] 金密.主体功能定位下自然资源审计评价体系研究.现代商业,2017,6:28-130[15] 苏孜,程霞.自然资源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探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2:78-84

.

第四篇: 自然资源安全生产总结

自然资源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自然资源厅、市自然资源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局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不断提升自然资源保障与保护水平,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9年自然资源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二)全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一是2019年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35000亩,拟新增耕地面积9163亩(其中新增耕地建设项目完成7563亩;增减挂钩项目完成1600亩)。其中在建项目13个,已于2019年11月全部竣工验收,2019年新立项选址项目42个,分别于2019年10月、11月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4月工程全面竣工。2018年度增减挂钩项目完成2500亩已进入竣工测量阶段、预计2020年2月提交市级验收。二是完成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工作,成果已通过省级质检。

(三)推进自然资源利用秩序持续向好。一是结合“七五”普法,充分结合“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和“8.29测绘日”,组织开展自然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二是切实履行自然资源动态巡查责任制,认真组织开展对2018年下发的239个图斑、2019年前三季度共136个图斑进行外业核查并填报系统。三是切实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信访案件的办理,截止目前,对来信来访和转交的12件信访案件,做到及时调查处理,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四是积极参与行政诉讼。五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及时与市局、县扫黑办对接,报送相关资料,截止目前共移交县扫黑办及市局扫黑办行业乱象线索共5宗。六是深入开展全国违建别墅专项清理工作,按照要求及时对省厅下发的疑似图斑及暗访图斑进行核查并上报系统。七是积极开展全省违法用地清理工作,并建立了台账。八是对发现的40宗违法案件线索及时移交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处理。

(四)全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稳步发展。1.开展了县城第四次总规修编,已完成初步成果,争取明年完成报批工作;城市“双修”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2.全力打造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对大磏、洛龙、三桥3镇总规进行修编,目前洛龙和三桥镇总规、控规修编已完成报批工作。3.村庄规划编制全力推进,全县83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已全部完成编制工作并通过县人民政府批复。4.严格‎管控‎规划‎成果‎,牢‎固树‎立“‎规划‎是法‎规”‎的理‎念,强化‎各类‎建设‎规划‎审批,‎严‎控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注‎重建‎筑风‎格、‎配套‎设施‎、景‎观营‎造等‎审查‎,确‎保规‎划成‎果得‎到落‎实。认真‎遵照‎办事‎流程‎和有‎关规‎定,‎核发‎“两‎证一‎书”‎,年‎内共‎核发‎“一‎书两‎证”‎63份‎,其‎中《‎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8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5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0份‎。完‎成迎江一号·伯爵府、鍠嘉经典等‎10‎个建‎设项‎目规‎划验‎收,共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认可证》‎10份,确保‎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规‎划,‎较好‎的维‎护了‎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

(六)全力推动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工作。一是完成2018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于9月10日提交国家进行检查,10月30日国检意见反馈,总体错误率为0.08%,进一步补充举证的图斑为3664个,已经举证3551个,113个图斑因人员确实无法到达而没有举证。针对国家反馈问题的修改已经完成,并于11月18日将修改后的成果提交省三调办,目前省三调办正在对提交的成果进行检查,修改意见暂时未反馈。二是2019年我县共获批城建设用地3个批次,总面积88.0244公顷,另有两个批次总面积44.7公顷的增减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已上报省厅,待批复,我县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得到及时保障。三是通过挂牌和拍卖出让土地22宗,980亩,出让金收入53810万元;挂牌出让采矿权1宗,成交价65万元;四是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划拨国有建设用地13宗,面积840亩;五是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将确定不使用的820余亩建设用地,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纳入2019年度“增存挂钩”上报省人民政府撤销批复文件,待批复。

(七)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件,化解积案6件。今年共审批农村村民建房使用集体土地(宅基地)472宗,总面积57162平方米。核发乡镇规划区集体土地民用自建房项目《乡村规划许可证》25本。2019年已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291本,证明5393份,出具各类房屋登记信息9969人次。认真落实上级“放管服”改革暨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会议精神,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办证时限,将所有不动产登记业务从法定的3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办结,其中抵押登记2工作日内办结,查封、异议、查询等业务即时办结,对特殊立等可取事项承诺及时办结。并于2018年9月实现二手房登记、交易、税务“一窗受理、集成套餐”服务模式,群众在一个窗口只需提交一套资料,便可完成纳税、交易和登记申请。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工作试点工作自2017年8月底启动以来,已完成了592户权籍调查、纸质档案归档及录入不动产权籍管理系统工作。目前,经初审合格的46户按程序已进行了登记。在试点的基础上将继续开展和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登记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县人民政府已批复,将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实施农村房地一体登记工作。

(八)全力助推脱贫攻坚。一是按照县委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帮助桃源乡清溪村成功脱贫摘帽,并于2019年3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二是2018年度2500亩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规划已通过市级批复,目前已进入竣工测量阶段。市政府下达我县易地扶贫搬迁还贷指标任务3566户817亩,2018年还贷指标任务1010户356亩已完成县级验收,正在完善竣工资料申请市级验收,2019年1637户286亩正在进行竣工测量。

二、存在的问题

新增耕地后备资源与生态红线、林业的公益林地、退耕还林地交叉重叠,导致新增耕地来源受限,虽然我县能完成新增耕地建设任务9163亩,但要求在年底前以前完成备案,确实难度较大。

我县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严重缺乏治理资金,搬迁选址难、补贴少群众无力搬迁。矿山复绿方面一是采矿许可证期限未到,按照“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的原则执行矿山复绿工作;二是矿山企业投入大(机械设备的更换等),安全生产要求高;三是已关闭矿山一部分在红斑内(城镇建设区)按要求复耕后就成为基本农田,今后政府在开发时不能使用。若采取复绿方式进行关闭矿山复绿后,以后征用时会增加征收成本。

一是自然工作备案系统多且数据不整合,不动产登记与相关部门未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易对抵押、查封等工作造成重大失误。二是登记系统正在初始阶段,经常出现系统卡、慢及某些功能还未完善等情况。

由于规划执法队专业性人才较少,加之我局规划管理人员较少,对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批后管理较为被动,导致个别项目在施工中随意增加建筑体量或改变用地红线,使得控制整体规划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环境及认识的局限性因素,村庄规划现阶段不能很好地指导村庄建设,并且个别乡镇对规划的法定性理解有所欠缺,导致规划不能发挥它特有的属性。

三、下步工作安排

2020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和省、市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决策部署,重点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全力做好我县自然资源工作。

1.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探索多样化的耕地保护方式,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确保全县耕地总量不减少,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2.大力推进新增耕地建设项目,稳步提升耕地质量,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3.紧紧围绕此次国家例行督查提出问题为导向,举一反三,加强和改进执法监察工作思路,全面建立执法监察工作常态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所前沿哨所作用,强化基层执法力量。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矿产资源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开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做好土地变更调查与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有机衔接,全力抓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土地利用管理秩序。

1.加强用地报批,保障重要领域重点产业用地。对国家、省级重点项目、扶贫开发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农村村民建房等项目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2.深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进一步提高供地率,加快已批土地盘活利用,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对已处置的闲置土地持续跟踪检查。

3.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对国家要求核查举证的数据于12月10日提交国家三调办,等待国家在线举证结果;统一时点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全力配合省级专项调查。

1.实施自然资源大扶贫行动,将脱贫攻坚作为自然资源工作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3.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矛盾纠纷的排查,加强群众信访案件的处理,增加征地拆迁透明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按照“中发〔2019〕18号”和“自然资发〔2019〕87号”文件有关要求,切实推进我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整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形成全域覆盖、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着力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和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农村“三变”改革。

推荐访问:自然资源 安全生产 四篇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