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_药学方面的论文6000字4篇

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_药学方面的论文6000字4篇

时间:2022-08-26 12:4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_药学方面的论文6000字4篇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_药学方面的论文6000字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大专药学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药学服务以患者方便、安全、满意为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_药学方面的论文6000字4篇,供大家参考。

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_药学方面的论文6000字4篇

篇一: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_药学方面的论文6000字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大专药学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药学服务以患者方便、安全、满意为标准,通过药品调剂、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为患者提供药学知识和信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专药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一:构建国家特色药学专业举措...

 药学服务以患者方便、安全、满意为标准,通过药品调剂、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为患者提供药学知识和信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专药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构建国家特色药学专业举措

 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内涵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 号)中指出:"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也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准确把握内涵建设(发展)的基本含义、深入分析内涵建设的客观规律、紧紧抓住内涵建设的主旋律是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符合国家"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的必然选择。海南医学院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海南省医药产业对高等药学专业人

 才的重大需求,从零起步,努力探索以"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特色专业三位一体共同建设"、熔铸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创建国家特色专业。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海南医学院国家特色药学专业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

 有专家学者认为内涵发展没有严格的定义,本校在"十一五"期间就国家特色药学专业在加强内涵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内涵。

 1.强化质量提高是核心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作为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学校就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每学年开学第一周由专业负责人向新生介绍专业概况和发展前景,初步使学生了解并逐渐热爱所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药学概论"课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强化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的执著信念。(2)强化基础课程教育化学类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在此类课程的教学中学校采取高平台教育对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以区别于其他医学类专业的化学教育,为药学专业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较为深厚的基础;同时,加强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教育,以"厚基础"确保学生再学习的能力。(3)丰富选修课内容药学专业开设了专业限选课与选修课 29 门。内容涵盖新药研发、制药工程与制备、药事管理与法规等方面。同时,还有公共选修课板块共 112 门和丰富的第二课堂,确保本科教学的"宽口径",为药学生将来向不同方向拓展奠定了一定的基

 础。(4)注重能力培养药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无论在基础课还是专业课的教学中,学校一贯强调和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把药学专业的15门主干课程的实理比均提高到0.8∶1以上。实验课程所占比例的提高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进入实习和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非常重视本科学生实习工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必须独立完成一篇生产型或者研究型的实验研究论文,确保了药学专业学生"强能力"的培养目标。

 2.提高学科水平是基础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双重任务。已故著名学者钱伟长院士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说:"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本校在药学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中大力发展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科学研究的过程惠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成果促进教学改革"的创新办学理念,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共进性发展。(1)加强学科建设,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以海南省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如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相关课程和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例如,在药物化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充分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方向,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本学科的研究重点、研究方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术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以此为平台已先后建设成为校省两级精品课程;同时,药物分析学也已成为校重点学科,该课程于 2010 年又被评为校级

 精品课程。(2)夯实科研平台,提高科研水平,促进教学改革在海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扶持下,以药物化学为龙头的药学专业与"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一并搭建实验基地,在南药、黎药研究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先水平,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新药技术创新平台;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主持、参加和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 项、海南省和海口市重点科研课题 6 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厅级课题 20 余项,5 年内可支配的科研经费达到 1200 多万元。在"科学研究的过程惠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成果促进教学改革"的新型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扎实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支撑着专业教学。通过科研成果,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及时地把科研成果反映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学习到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同时,通过大量科研实践的积累,及时地把稳定成熟的科研成果反映到教材中,鼓励教师主编或参编理论和实验教材。如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黎药学概论》是刘明生教授团队长期科研成果的集成,该书已被英国皇家植物园馆收藏,此书的问世结束了黎族医药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初步创建了黎药学学科,目前已成为药学院学生的必选课程,同时作为海南医学院特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深受学生的欢迎。此外,学校在一些学科专业实验课中直接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生实验内容相结合,丰富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如药物分析实验课增设"益智药材中有机氯浓度检测"及"槟榔中重金属元素检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增加"超临界萃取提取广藿香挥发油"的实验,使学生的实验课程与海南地方特色及药物研发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三位一体"建设,弥补经费不足,夯实实验教学平台。在刘明生教授团队近十年高等药

 学教育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从零起步,逐步摸索出一套省重点学科、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特色专业"三位一体"共同建设之路,发挥省市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学生实验仪器的共享。在学校经费紧张无法投入经费购置大型仪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费,改善实验教学条件。部分科研实验室也同时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如超临界萃取仪和分子蒸馏仪等先进的科研设备在用于研究活动的同时,也用于实验教学工作等。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综合素质。教师鼓励本科生直接参加到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当中,使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寒暑假期间开放科研实验室,选留部分高年级优秀本科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紧密联系。在科研工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验平台的同时,大学生活跃的思想、充沛的精力、敢想敢干的作风也为高校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显然,夯实高校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相结合,在科研与教学两个方面起到了双赢的效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教师尤其中青年教师应当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十一五"期间,学校国家特色药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培养模式采取了学历提升、学习进修、合作科研、会议研讨和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经过多年的队伍培养,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不断充实着教师队伍并且越来越多地起到支撑与骨干作用。(1)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实用型人才,充实师资队伍近五年共引进高职称人员和博士学位教师十余

 名。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丰富了专业方向。(2)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辐射作用在药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一批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鞠躬尽瘁,勇于奉献,给年轻教师起到了表率和指引作用。中青年教师进行跟班听课,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与关怀下,年轻教师已经成长为深受学生欢迎的骨干教师。(3)通过科研过程提高教师素质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相关课题研究,通过科学研究,使教师充分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方向,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本学科的研究重点、研究方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术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迅速成长,避免了只靠进修考察来提高教师素质的局限性,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4)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鼓励优秀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师资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目前已有 1 人取得博士学位,3 人取得硕士学位,5 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药学团队教师的硕博比为94.5%,其中博士比例为 44.5%。这种学历层次的提高必然对专业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加强师资管理和青年教师培训坚持专业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备课、指导教学方法,关键单元让青年教师试讲,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在教学质量测评中,成绩优良,部分青年教师还在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奖。(6)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在"十一五"期间,每年邀请知名学者来琼进行学术指导与交流;同时有计划地选派学术骨干参加国内重大学术会议,专业负责人参加国际会议,保证了专业教师知识的不断更

 新和技能不断提高,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4.突出办学特色是优势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中,"特色"是本校提高办学质量的生命线。从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到学科与课程建设,无不体现着本校的办学特色。(1)特色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学校提出"科学研究的过程惠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成果促进教学改革"的新型办学理念,采取"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特色专业三位一体,一并建设"的创新管理模式,把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模式,取得一系列的教学成果。(2)专业建设过程中凸现民族文化,突出区域特色科研课题与方向围绕海南地方特色植物———南药黎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学生实验也与海南地方特色和药物研发有机结合。如药物分析实验课增设"益智药材中有机氯浓度检测"及"槟榔中重金属元素检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增加"超临界萃取提取广藿香挥发油"的实验等;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天然药物化学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增加了热带药用植物实例和相关科研实验内容,开设黎药学概论特色课,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出版特色教材《黎药学概论》。(3)学风建设体现特色在药学专业实施诚信教育,坚持以考风正学风。通过加强第二课堂管理,引导学生学思结合,提高专业学习兴趣。比如,有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联合组织实验技能比赛和知识竞赛等。

 二、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成绩

 1.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单位药学专业作为全国 5 家药学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单位之一。经过 2 年的专项建设,在 2009 年 6 月正式接受国家教育部药学教指委专家组的现场检查,圆满完成试点工作,受到国家药

 学本科试点认证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2.国家特色药学专业建设点在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药学专业于 2009 年 9 月正式获批为国家第四批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至此,药学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以及教学质量均有了较大的提升,专业影响力也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扩大,2010 年该专业实现海南省内一本招生,并与加拿大菲沙流谷大学签署联合办学协议书。

 3.海南省重点学科———药物化学药物化学作为第二批省级重点学科于 2010 年 1 月顺利通过验收;同年 5 月又作为第三批海南省重点学科再次获得海南省政府的财政资助。目前,该学科正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作为学校 3 个硕士学科申请点加紧建设,力争在 2012 年获得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4.海南省天然药物化学精品课程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 6 门学科专业课程之一。在近十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每位授课教师均承担或参与国家或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使教师在科研中提高自身能力,并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2009 年 4 月天然药物化学课程被评为海南医学院精品课程,2010 年被评为海南省精品课程同时推荐参加国家精品课程评选。

 5.海南省药学专业优秀教学团队药学教学团队包括药学专业 6 门学科专业课程教师 18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5 人,教师中硕士和博士所占比例为 100%。该团队注重教...

篇二: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_药学方面的论文6000字

广播 电视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

  省 级电大 :

 四川电大

  分校:

 成都铁路分校

 教学点:

 直属部

 指导老师:

 李培

  职称:

 副教授

  学生姓名:

 黄凤

  学号: :

 1451001457646

 专

 业:

 药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

 2016 6 年 年 0 03 3 月 月 1 21 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 ADR。根据 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 1/7 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 20%,1/4 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关键词:用药合理;药品抗生素;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

 录

 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 .........

 1 1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

 2 2

 2.1 药品因素 ............................................................... 2 2.2 患者自身的原因 ......................................................... 2 2.3 其他因素 ............................................................... 3 三、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 ........................

 3 3

 四、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 ....................

 4 4

 4.1 过敏反应 ............................................................... 4 4.2 毒性反应 ............................................................... 5 4.3 特异性反应 ............................................................. 6 4.4 二重感染 ............................................................... 6 4.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 ............................ 6 五、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 ........................

 8 8

 5.1 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 8 5.2 提高中药安全应用的途径 ................................................. 9 六、讨论

 ................................ ................................ ...

 10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下面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一、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 70%,二级医院为 80%,一级医院为 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 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 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二、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 ADR 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1 2.1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 2.2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 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 60 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5.9%(52/887),而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 15.85%(113/713)[4]。(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3 2.3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3.5%,6 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15 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0%[5]。(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 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

 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四、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4.1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4.1.1 过敏性休克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4.1.2 溶血性贫血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4.1.3 血清病、药物热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 7~14 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4.1.4 过敏反应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 3~12 个月内发生。

 4.1.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4.2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4.2.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如:青霉素 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4.2.2 肾脏毒性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 3 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4.2.3 肝脏毒性如:两性霉素 B 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 B 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4.2.4 对血液系统毒性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 3 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 K 可引起出血反应。

 4.2.5 免疫系统的毒性如:两性霉素 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4.2.6 胃肠道毒性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4.2.7 心脏毒性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 B 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4.3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 B 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4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4.5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

篇三: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_药学方面的论文6000字

录绪论………………………………………………………………………………………4第一章用药安全…………………………………………………………………………51.1 用药安全管理制度…………………………………………………………………51.2 安全用药原则………………………………………………………………………51.2.1 一般情况用药原则………………………………………………………………51.2.2 特殊人群用药原则………………………………………………………………61.2.2.1 儿童用药原则…………………………………………………………………61.2.2.2 孕妇用药原则…………………………………………………………………61.3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71.3.1 常见抗生素的不良反应…………………………………………………………81.4 购买贮藏药药品……………………………………………………………………81.4.1 购买药品的注意事项……………………………………………………………81.4.2 贮藏药品的注意事项……………………………………………………………9第二章药学服务…………………………………………………………………………102.1 药学服务的意义……………………………………………………………………102.2 药学服务的目标……………………………………………………………………102.3 药学服务的基本素质………………………………………………………………102.4 用药指导的必要性…………………………………………………………………102.4.1 用药指导的基本内容……………………………………………………………11参考文献…………………………………………………………………………………12致谢………………………………………………………………………………………13

 3摘 要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也能致病。使用合理能够治病,若是使用不合理,轻则对病情无作用,重则危及生命。所以,用药安全非常重要。药学服务者应当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经济、适宜。关 键 词:用药安全,药学服务,合理,有效。

 4绪 论在日常的生活中,药物在为人类的身体健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随着药师职能以及工作模式的转变,门诊药房的工作重心从配方发药逐渐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药学服务的目的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因此研究和指导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关键与核心。除了在医院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用药以外,在生活着自行购买药物的情况也比较多,因此科学合理的用药非常的重要,那就得提高药学服务者积极患者对用药安全知识的学习了解。

 5第 一章 章 用 药 安 全1 1. .1 1 用 药 安 全 管 理 制 度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不合理的用药现象普遍存在,轻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危害,重者会引发医疗事故,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因此用药安全非常重要。用药安全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正确合理的选择药物的品种、类型。以达到最佳的效果,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危害。用药安全管理制度(1)根据医嘱准确即时的用药。(2)用药的时候要严查三查七对,精确的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时间。(3)用药以后要仔细的观察药效以及不良反应,如果出现过敏反应要立即停药病给予对症处理,并在病历治疗本上做过敏记录。(4)熟练掌握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新药和特殊药品需仔细阅读说明书,高位药品的使用,加药之前需两人核对。(5)对患者讲述药物的基本知识以及注意事项。1 1. .2 2 安 全 用 药 原 则1 1. .2 2. .1 1 一 般 情 况 用 药 原 则(1)药仔细弄清楚患者病情,充分了解病人有没有对药物的过敏历史记录和近期的一些用药情况,才可做出对症下药。(2)在使用药物之前要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能、作用、副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禁忌证。(3)要充分掌握药物的剂量以及用法。一般在药物的说明书中会表明用药的极量(极量:指药物治疗时的剂量限制,即安全用药的极限,若用药超出极量则有可能危害生命,若按常规极量使用的话既能发挥药物的最好疗效,也能尽可能的减少毒副作用,因此必须要严格遵守)。(4)在使用药物之前,必须仔细检查药物是否过期,已经过期的药品或者无法确定的药品一定不可以使用。(5)有的药物会有打瞌睡、头昏头痛等副作用,因此服药后不可进行高危作业以及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6)用药不能凭经验,每一中药物都是要对症下药的,相差一丝一毫都是有危险的,

 6也不能凭感觉或者市把药物推荐给别人使用,应询问医生进行检查使用药物。1 1. .2 2. .2 2 特 殊 人 群 用 药 原 则儿童用药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症,仔细挑选药物。在选择药物的时候要严格的掌握此药物的适应症,尽量选择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对大脑、肝、肾有损害的药物能不使用尽可能避免使用。(2)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给药途径。儿童的首选给药途径是口服,但是尽可能避免用饮料牛奶等送服药物。筋脉注射吸收较为完全,但是会给儿童带来痛苦,甚至有些会产生不安全因素。栓剂和灌肠剂对儿童来说相对安全些,但是此类品种比较少。刺激性比较大的药物不适宜给儿童使用。(3)注意给药方法:每个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给药方法,要采取最佳的给药方法,尤其是口服给药一定要防止其呕吐。切忌硬灌。(4)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每个阶段的儿童用药剂量都不相同,尤其是新生儿以及婴幼儿,用药剂量必须严格控制,随着年龄的增加,用药剂量也会随着增加。现在儿童的用药剂量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体重折算法、年龄折算法、体表面积折算法。(5)观察儿童的用药反应,防止其产生不良反应。儿童的应激能力相对较差,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含有吡唑酮类的药物(例如:氨非咖片、去痛片等)儿童服用以后容易出现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滥用以及长期或者过量使用维生素、抗生素都会产生毒副作用。孕妇用药原则:妊娠期的妇女常常会因为一些特殊情况以及疾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有数据统计平均每一个妊娠期的孕妇在妊娠期都服用过 3-4 种药物。然而孕妇用药对胎儿的影响会因为药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差距,有的药物服用后可自由的通过胎盘,然而有些药物却会导致胎儿的发育异常,甚至有可能会造成胎儿畸形。因此,妊娠期孕妇尽量不要用药,如果必须要用药,需注意几点原则。(1)妊娠期妇女在就诊时需告诉医生已怀孕以及妊娠时间。同时医护人员在对每个育龄妇女看病就诊时都有询问最后一次月经以及受孕情况等。(2)妊娠期妇女在用药时必须有明确的指证以及适应症。既不能滥用,但是也不能不用,同时不能自己选用药物,一定要在医生严格的指导下使用已经确定过对胎儿没有危害的药物。(3)去过药物可用可不用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用或者是少用。特别是在妊娠期前面三个月,能够不使用或者暂停的药物要尽可能的不用或者暂停使用。(4)妊娠期的孕妇用药必须注意怀孕周期,严格的控制用药剂量以及持续时间,必须合理用药,病情得到控制或者痊愈后药即时停药。(5)当两种药物或两种以上药物药效相同或者相似时,优先考虑对胎儿危害比较小的药物。(6)若是明确表明会致畸的药物,在孕妇病情危重的时

 7候权衡好利大于弊后才能使用,否则一律禁止使用。(7)避免联合用药,禁止在妊娠期间使用实验性药物,包括妊娠试验药物。1 1. .3 3 滥 用 抗 生 素 的 危 害抗生素又被称之为抗菌素。它是由微生物合成的,能够杀灭或者遏制一些病原体的化学物质。(1)产生耐药现象病原微生物为了躲避药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异,耐药菌株也会随着产生。目前为止,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会产生耐药现象。(2)损害人体器官抗生素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会对人体本身造成损害。影响肾脏功能、肝功能以及胃肠道反应等等。(3)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内、呼吸道内、肠道内都会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会在相互拮抗下一直维持着一种平衡状态。如果长时间的去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会导致敏感菌被杀灭,不敏感菌的繁殖,然而没有被抑制的细菌和真菌会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4)导致社会危害滥用抗生素的行为会导致耐药现象的发生,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增加困难。1 1. .3 3. .1 1 常 见 抗 生 素 的 不 良 反 应(1)肝脏损害抗生素被吸收以后在肝脏进行代谢,因此肝脏容易受到抗菌药物造成的一些损害。(2)肾脏损害服用抗生素后,药物在胃肠道被吸收后会以原型或者代谢物的形式经过肾脏进行排泄,因此肾脏会受到抗生素药物的损害。(3)消化道反应常见到反应有:恶心、呕吐、腹胀、便秘。(4)神经系统损害听力、视力、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5)血液系统损害各类的抗生素在长期或者大量的应用的时候都会对血细胞的生成造成影响,导致血细

 8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粒细胞的减少,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1 1. .4 4 购 买 贮 藏 药 品1 1. .4 4. .1 1 购 买 药 品 的 注 意 事 项(1)有目的性购买药物自行购买药物时要选择合法的药店购买药品,非处方药,一般以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药物为主,药品种类较少但疗效确切。购买处方药时必须凭执业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2)不要迷恋“进、贵、新”药大部分的患者总是认为价格越贵药效就越好,然而药品的价格和它的治疗效果并非成正比,我们不要以价格的高低去评价药品的好与坏。还有患者认为进口的药物就一定是好药,其实中外会由于种族体质的差异,药物对人的疗效、不良反应也会有所差距,因此不要盲目的迷恋进口药品。一种新药的研发必定有它的治疗特点,但是一种新药的适应症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禁忌症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来进行反复验证的,因此不要过于相信新药盲目使用。1 1. .4 4. .2 2 贮 藏 药 品 的 注 意 事 项(1)注意有效期家庭中的备用药要经常去查看药品的有效期,看其药物是否超过有效期或者变质。若发生变色、松散、粘连、开裂、霉变、虫蛀、有异味等现象的药品绝不能再使用。(2)药品在保存时尽量保留原包装以及说明书,以便于识别和了解他的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若没有了原包装,应用干净的纸袋或小瓶密封保存好并贴上标签,标明药名、有效期、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家庭被用药应放在儿童不能够到得地方,避免误食。(3)贮藏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写的储存方法来储存。若说明书没有明确的说明储存方法的药品,需要储存在相对湿度 35%-75%、温度 0-30 摄氏度之间。常见的储存方法有:遮光、密闭、密封、熔封、严封,置于阴凉处,阴暗处、常温等。

 9第 二 章 药 学 服 务2 2. .1 1 药 学 服 务 的 含 义药学服务的含义所指的是药师熟练精准的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对公众、患者及患者家属等提供直接、负责任、与药物有关的一系列服务。2 2. .2 2 药 学 服 务 的 目 标药学服务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服务,要求药师主动服务、关心以及关怀,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宜,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这些都包括了:(1)减轻或者消除病痛症状(2)治愈疾病(3)延缓或者阻止疾病的恶化(4)防止疾病的发生2 2. .3 3 药 学 服 务 的 基 本 要 素“与药物有关”的“服务”是药学服务的最基本要素:(1)为患者提供信息以及知识满足其需求。“药学服务”与一般的普通服务有所区别,药学服务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官话与责任,也就是指药师对患者的关怀与责任。(2)药学服务的服务范围及其广泛,包括了住院患者、门诊患者、社区患者、家庭患者以及整个社会正在使用药物的患者。(3)药学服务有非常强的社会属性,它监护着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有效、经济以及适宜。(4)药学服务的社会属性不仅服务于治疗性用药,还服务于预防性用药以及保健性用药。2 2. .4 4 用 药 指 导 的 必 要 性用药指导指的是运用药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话向患者说明用法用量和用药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科学的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的使用药品。

 10药学服务的用药指导在促进患者的合理用药、不断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让患者正确的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各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由于一大部分的患者都是通过门诊就医后到药房领取药物的,因此门诊药房药师对患者的用药交代是药学服务用药指导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提高窗口发药时的用药交代首先要提高药师的个人素质,包括:(1)药师应当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以及沟通能力,面对不同的人群和性格不同的患者要用不同的沟通技巧,交代用药要耐心细致。(2)药师要时刻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对新药等信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2 2. .4 4. .1 1 用 药 指 导 的 基 本 内 容(1)用法用量以及用药时间(2)不良反应以及禁忌症(3)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4)正确的贮存药物

 11参 考 文 献(1)于翔屏,李义,用药安全与药学服务,《药学信息》,2015,28(6)(2)唐镜波,合理用药的实践要点,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3)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4)儿童安全用药,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1,05(5)妊娠安全用药原则及措施,中国名康医学,2010,08,22(16)(6)胡晋红,蔡溱,药学服务的实施,《中国药师》,2000,3(3):155-157(7)蔡卫民,面向患者的临床药学服务,《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5,15(5):193-195(8)姜丽丽,王建平,金大源...

篇四: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_药学方面的论文6000字

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共 5 篇)

 第 1 篇:临床中药学应当坚持医药结合全方位发展

 与临床药学的发展态势相比,临床中药学的发展相对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新时期临床中药的应用得到了极大推广,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无疑促进了临床中药学的快速发展。正因为当前临床中药学发展尚处于起步状态,更有必要对临床中药学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1 临床中药学的特点

 基于学科比教学的角度来看,临床中药学具有下面的显著特点:(1)以满足中医临床用药需求为主要目的。临床中药学严格按照中医临床的实际需求与用药规律,对有关中药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将中药学的研究成果作为指导,促使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及优化。(2)从两个角度出发。临床中药学研究不仅可以从中医临床用药的角度出发,同时也可以从重要研究的角度出发,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都要进行中医学与中药学相结合、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方面的工作,最终达到提升用药安全的目的。(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按照中医药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中医的基本内涵与规律,关注脏腑经络病理,将临床疗效作为检验标准的重点,辨证论治。

 2 临床中药学全方位发展途径

 2.1 加大学科间的协作互补

 临床中药学要想发展,与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它需要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为其提供支持,同时与中药各分支科学及基础学科的发展也是分不开的,例如药理、制剂及药化等,都需要当代高新科技手段为其提供支持。所以,

 临床中药学必须在研究手段方面加大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力度,起点一定要高,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2.2 将中医学与中药学、临床需要相结合

 中药学科建设应该时刻注意中医学基本理论方面的指导,同时积极与中医临床实际需要相结合,为临床实际需要提供服务,切实提升临床医疗的水平与疗效。如果没有了中医学基本理论作为指导,与中医临床需要相分离,那么就成了搞“纯中药”,这种研究不仅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任何药物研究都要和基本医学理论以及临床需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应用依据,体现出实际应用的价值。

 2.3 促进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的结合

 不管到何时,传统中医药学主体内核都要保持,并不断深化认识,这样才能对现代化的临床中药学进行发展。临床中药学是一种现代学科,它以传统中医药学为主体,坚持传统中医药学主体的科学内核,随着该学科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的结合,以保持中医药学主体科学内核为基础,更好的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研究,不断深化传统中药学认识,使现代化临床中药学得到快速发展。

 2.4 注意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结合

 临床中药学直接根植于中医临床,将药学研究作为重要支撑,不仅要有实验研究的基地,同时还要具备临床研究的基地,只有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优化量效、常要特用,更好的将现代学科的价值体现出来。只有将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结合起来,才能使实验微观研究和临床宏观疗效观察更好的实现互补。

  3 临床中药学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临床中药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起的,当前已经发展成了独立的新兴学科,建设临床中药学的关键点主要在于中医学和中药学相结合、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等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应明确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及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3.1 学科体系结构

 3.1.1 学科学术体系

 临床中药学的目标是“合理、科学、安全用药”,将单味中药、复方中药的药理与应用、各系统用药规律作为主要研究核心,促进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结合,将药物化学、生药学及药理学等作为研究的基础,形成一个全面的学科学术体系。

 3.1.2 学科工作体系

 工作体系主要包括 3 方面内容,其一,学术思想体系,包括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相关的方法和理论;其二,人才培养体系,目的在于培养出学生、专家及研究人员;其三,研究机构体系,涉及到文献理论研究室、专类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基地等。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应结合临床中药学的特点,将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好,这是现阶段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急需加强的地方。

 3.2 与中药学其他学科的关系

 基础学科包括生药学、药理学及药物化学等,临床中药学的基础主要是上述学科和方剂学。策杖和支撑则为炮制学、制剂学及调剂学。

 结语:

 综上,临床中药学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新兴学科,其建设发展任务十分艰

 巨,学科建设的内容与领域也非常多。要想将临床中药学建设和发展好,关键在于坚持医药结合,积极促进中药学与中医学的结合、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的结合以及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合等多项工作。本文是笔者个人对临床中药学发展相关问题的看法,其意在抛砖引玉,可能存在不周之处,希望与大家在未来的学科发展及相关研究中不断完善该学科,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作者:傅姗姗

  第 2 篇: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专业学位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决定着高校的办学实力,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课题,国内外各高校目前都在努力探索如何能真正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特色人才模式。当前高等院校都面临着同类院校不断增多、招生数量大量增加、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的状况,高校之间如果优势与特色体现的不突出,极易造成“千校一面”,培养的学生变为“万人一面”,特别是以中医药办学为主的、规模相对不是很大的、专业辐射面相对较窄的专科学校,在办学实力方面将失去竞争优势。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中药学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培养具有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为目标的传统研究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滿足中药行业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设立填补了这一空白。由于缺乏详细、规范的培养模式与历史经验,如何更好地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仍存在许多需要研讨与探索的领域。深入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构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中药学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

  1 修订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国内各用人单位和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调研,全面了解 21 世纪中药学科学和中药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导向,选派相关人员分别深入广东、天津、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吉林等地走访、调研、搜集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在明确目标、充分调研、凝炼特色、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新的培养方案注重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色,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2 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坚持以“前期趋同、后期分化”为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实际生产能力和科研能力。按“中药新药研发-中药质量评价-临床中药学服务”总体体系设计体现“宽口径、多层次、多模块”的原则,根据人才需求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具体课程设置体现“高、新、精、现”原则,反映新知识、新科技、新成果。前期以加强公共基础教育为主,后期按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个性化培养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1-3]。新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2.1 立德树人、德育先行

 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应围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开展进行,在传承优良文化的基础上坚定中医药信念,“德”字为先,加强公德信念、提升道德意识[4];开展义务支教、“中医中药龙江行”宣传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构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

 2.2 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符合自我发展需求的学业生涯规划,遵循

 自我选择,定位專业学习的突破口。教师根据中药学专业和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设定讨论主题,将学生分为 5 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查资料、开展专题研讨,指导学生进行高校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自主学习状态、学习成绩、人文素质、实习实践与效果、三创活动与成果等 6 方面内容进行评估,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空间,改善以讲教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式,缩短硬性的课堂教学学时,“解放”学生,使之能遵循自我兴趣需求进行个性发展。

 2.3 动手实践、开拓思路

 鼓励学生申报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为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创新思维寻求平台,使学生初步形成科研意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的中药新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提升实验课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使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不低于 1∶1,实验的设置也应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可适当调整在理论课中出现。规划专门的时间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培养锻炼学生的应用性思维。

 2.4 突出自我、张扬个性

 选修课设置科学思维训练模块、实践能力训练模块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同时扩大选修课课程涉及的范畴、数量,特别是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科,让学生体会大背景下科技发展的力量,结合自身寻求突破。

 3 改革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

 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水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熟练、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实

 践性强的中药学人才。

 3.1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进行设计性实验

 实践以理论为基础,创新以实践为平台。传统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为主已延续多年,应彻底动摇其霸主地位,增加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理论课中学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整合个别实验,形成综合性思维。

 3.2 以强化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生产、科研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中药学类专业实习分为两部分:一是科研实习,为学生配备实习导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及创新思维,增强实验动手能力,为中药学研究打下基础;二是生产实习,学生到医药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践,由实习单位指定生产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对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等加强了解,为学生从事中药学生产、质量评价等工作打下基础。

 3.3 建立综合性实践组织管理与质量监控、考核制度

 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考核体系就是把原有定型的、较抽象的评价目标进一步量化、具体化,形成一整套可直接操作的、用以准确衡量与评价研究生实践实验进程与效果的操作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价与监控,使实践教学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综合作用体系。

 强化生产实践教学环节的各项考核和全程质量监控不断线。一是专业课考

 核不及格者,不能参与生产实习;二是生产实习考核以学生出勤率、实习报告完成质量、带教教师考评作为依据;三是科研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论文质量与答辩情况;四是毕业设计和论文是否有创新,是否被公开发表、是否有新的创建。同时制定其各项考核标准,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4 改革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为教师提供培训与进修机会、鼓励教学立项与研究、开展教学比赛与观摩等形式,积极构建教学交流与学习平台,促使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1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取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2 搭建现代教育技术平台

 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平台,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4.3 推广应用多媒体

 积极推广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大力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和推广使用。为进一步整合与更新教学内容,应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水平和教学效果。

 5 探索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模式改革

 科学合理地改进具有创新性的、富有活力的考核模式,有利于造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课程考试的改革不仅仅局限在考试形式上,更重要的是通

 过它能够进一步推动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更行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1 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

 对中药学...

推荐访问: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_药学方面的论文6000字 药学 毕业论文 论文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