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3篇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3篇

时间:2022-09-08 13: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3篇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备课组教学计划 时时 间: 学年度二学期科科 目: 数 学 年年 级: 九年级 备课组长: -1-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3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3篇

篇一: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组教学计划

  时 时

 间:

 学年度 二 学期 科 科

 目:

 数

 学

  年 年

 级:

 九年级

  备课组长:

 - 1 -九年级数学 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数学 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

 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二次函数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图形的相似 ①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②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

 ③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④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⑤通过典型实例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⑥通过实例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 tanA),知道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

 - 2 -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⑦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视图与投影 ①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②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③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④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如照片、简单的模型图、平面图、地图等),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如雪花曲线、莫比乌斯带)。

 ⑤通过背景丰富的实例,知道物体的阴影是怎么形成的,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如在阳光或灯光下,观察手的阴影或人的身影)。

 ⑥了解视点、视角及盲区的涵义,并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

 ⑦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二、

 学情分析 进入初三以来,通过多次集体备课讨论,我们初三数学组感到压力很大。具体到我所教的 118 班,男生 24 人,女生 26 人,上期期末考试 不及格 11 人,优秀 7 人,平均分 82.56,纯看数据达到联考学校的先进水平,但其中应有不少得水分,不能光看数据;二是随着知识的深入,临近毕业,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坚持不住,成绩出现很大的滑坡,这些都为我们的正常教学带来很不利的影响。上学期虽然涌现了一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但后进学生因数学成绩十分低下,厌学情绪

 - 3 -非常严重,基本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了。部分中等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等,这都是这学期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的 2 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

 1.第 26 章“二次函数”的内容,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它是这个初中阶段学生最感头疼的一章,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说初中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可以放进这个篮子里面。但课程标准对二次函数的要求已经放得较低,特别是放在相似形这一章之前进行学习,难度降低了不少。

 2、第 27 章“相似形”的内容,属于“间与图形”领域,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体现有要求,但对相似形的证明要求已显著降低,特别是放在“圆”这章之后进行学习,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3、第 28 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与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4、第 29 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

 3.本册书的第 29 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 2~3 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 4 -四、

 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认识锐角三角函数,函数值。(2)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或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3)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4)会画基本图形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展开图描述基本几何体。(5)通过复习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2)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二)教学任务。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表较重,新授课有第 27 章“相似形“第 28 章《锐角三角函数》,第 29 章《三视图》,共需 10 课时。重点是对整个初中数学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三)教学要求。

 (三)教学要求。1.初三数学是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

 2.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3.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1)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2)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优生、潜能生辅导安排 每周均对全班的优生、潜能生进行辅导,优生在竞赛之前重点偏向征订

 - 5 -的辅导资料,后段重点对中考的后面两大题进行培训;潜能生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过关,要求学习小组互相帮扶。

 六、

 本学期工作具体措施 为全面推进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组织水平,特制定本组教研活动如下:

 (一)备课。加强管理,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按时参加集体备课,针对学生实际,以学法指导为中心,落实在导学案中。个人备课要做到有课必备,先周备课,备课标和说明,备教材和教参,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的设计与辅导。集体备课努力做到六个统一: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点和难点,统一习题,统一课件和统一检测。加强电子备课中练习的实效性,积极与有关的中考题目相联系,体现电子备课中练习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教案、学案和课件三者高度配套,切实有效,操作性强。

 (二)作业。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选题要有典型性,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了落实因材施教,题目设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布置的作业尽量全批全改,下次课前尽量发给学生,对出现问题比较集中的题目要重点讲评,并充分利用好错题集。

 (三)检测。单元检测要先系统复习,梳理出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以及易错易混题目,精心设计题目,题目设置难易适中,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阅卷要流水批阅,先做好试卷分析,然后进行试卷讲评,并做好查漏补缺。

 (四)合作学习。在平时工作中要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加强教师交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落实听课、评课制度,多交换意见。强化研究意识,教师对要讲解的题目和知识,必须充分思考如何教给学生方法,讲前要先做。

  (五)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中非常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才能跟好的进行学习,更好的吸

 - 6 -收知识。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培养差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同学都有更大的提高。

 ( ( 六)要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由于我校初三学生很多,他们的性格很复杂,数学素质差距较大,为缩小在数学上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我们将采取以下的措施:一是通过平时单元考试和课堂了解,每位数学老师挑 3—4 个进行重点帮教补差。与此同时,由每个学习小组长带一个后进生, 双管齐下,共同提高。再是平时也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培养小组长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班内形成一种要学习的好风气,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对每一位差生和尖子生负责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每一位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其实他们才是班级灵魂和中流砥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才能整体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我们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七)参与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教研活动,了解本学科的教学教研的新动向,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

 我们会在总结上学期的经验和教训之后,要更加认真,更加努力,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希望能在本学期能够更上一层。

 七、探究的教研专题及作法 八、

 本学期教学进度表 九、

 周

 次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活动主题

 第一周

 2、17—2、23 27.2 相似三角形运用举例(第 1 课时)

 27.2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第 2 课时)

 27.3 位似(第 3 课时)

 示范课

 第一周

 2、17—2、23 27.2 相似三角形运用举例(第 1 课时)

 27.2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第 2 课时)

 27.3 位似(第 3 课时)

 示范课

 第二周

 2、24—3、2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 1 课时)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 2 课时)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 3 课时)

 示范课

 第二周

 2、24—3、2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 1 课时)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 2 课时)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 3 课时)

 示范课

  第三周

  3、3—3、9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 1 课时)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 2 课时)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 3 课时)

 第 28 章小结与检测

  示范课

  第三周

  3、3—3、9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 1 课时)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 2 课时)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 3 课时)

 第 28 章小结与检测

  示范课

 - 7 -

 第四周

  3、10—3、16 29.1 投影 29.2 三视图(第 1 课时)

 29.2 三视图(第 2 课时)

 第 29 章小结与检测 第一章有理数(第 1 课时)

  示范课

  第四周

  3、10—3、16 29.1 投影 29.2 三视图(第 1 课时)

 29.2 三视图(第 2 课时)

 第 29 章小结与检测 第一章有理数(第 1 课时)

  示范课

  第五周

  3、17—3、23 第一章有理数(第 2 课时)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第 1 课时)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第 2 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第 1 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第 2 课时)

  汇报课、板书

  第五周

  3、17—3、23 第一章有理数(第 2 课时)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第 1 课时)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第 2 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第 1 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第 2 课时)

  汇报课、板书

  第六周

  3、24—3、30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和初步、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1 课时)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和初步、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2 课时)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七章三角形-

 第六周

  3、24—3、30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和初步、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1 课时)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和初步、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2 课时)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七章三角形-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第 1 课时)

 第七章三角形-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第 1 课时)

 汇报课、语言 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第 1 课时)

 第七章三角形-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第 1 课时)

 汇报课、语言

 第七周

 3、31—4、6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 1 课时)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 1 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第十三章 实数-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 1 课时)

 第十三章 实数-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 1 课时)

 汇报课、课件

 第七周

 3、31—4、6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 1 课时)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 1 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第十三章 实数-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 1 课时)

 第十三章 实数-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 1 课时)

 汇报课、课件

  第八周

  4、7—4、13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第 1 课时)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第 2 课时)

 第十六章 分式(第 1 课时)

 第十六章 分式(第 2 课时)

 汇报课、白板

  第八周

  4、7—4、13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第十七章 反比...

篇二: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级部

 数学

  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

 1 周 时间 2014. 2. 26 地点 数学组办公室 年级 初一 参与人员 鹿作冬 蒋婷 主备人 蒋婷 题目 5. 3 角

 中 心 发 言 内 容 一、 教材解读 本节先通过身边各种具体的事物来引出角的形象, 并在已有的小学角的概念基础上给出定义。通过具体的事物呈现角的各种变式图形, 由此得到角的各种表示方法。

 接着, 教科书安排了 角的度量、 角的画法、 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平分线、 补角和余角以及方位角等内容。

 因此, 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中对角的认识来掌握角的两种概念.

 2. 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

 3. 使学生掌握度、 分、 秒的进位制, 会作度、 分、 秒间的单位互化 过程与方法 1. 采用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观察、 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采用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 勇于探究的精神。

 3 过学习角使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和动态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对几何的学习兴趣.三、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 掌握角的三种表示方法 教学难:

 点掌握度、 分、 秒的进位制,

 , 会作度、 分、 秒间的单位互化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三种表 四、 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学法:

 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五、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 境 创设

  提问:

  什么叫射线? 由一点能画出几条射线? 如何表示射线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并口答, 画出两条射线就可以了

 教师创设情境, 学生进入 角 的 定 义 的 得出, 不是教师以枯燥的形式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 己在画图、 观察图形的过程中, 由教师引导提出问题, 步步追问, 自觉地去认识.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在复习旧知识中, 不知不觉学到了 新知识——角.

  二 、自 主 探究

 问题一. 角的定义 提出问题:

 提问学生, 在小学时已经学过角, 你们是怎么认识角的?在生活中你看到角的形象?

 展示生活中的角)

  (幻灯片[板书] 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角的顶点, 这两条射线叫角的两边.

  要明确组成角的两个条件:

 (1) 两条射线, 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 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 这点叫角的顶点.

 从我们想象圆规两脚张开形成角的过程得到另一个定义:

 一条射线 OA 由原来位置绕着它的端点 O旋转到另一个位置OB所成的图形.

 教师用圆规演示。

 由于小学已学过平角与周角, 所以教师用教具演示到平角及周角时,提问学生答出两种角的名称.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由 学生举出 一些实例, 如桌面上的角,钟表表盘上长短针之间构成角, 圆规两脚张开口 后构成角等等. 教师说明, 角是研究平面几何时常用的一种图形, 首先学会定义.

  角的旋转观点的定义是 教 学 中 的 一 个 难点, 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 结合实际物体的演示, 举出实例等手段 加 强 教 学 的 直 观性。

 问题二平角、 周角的概念 平角定义:

 射线 OA 绕点 O 旋转, 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平角.

 注意直线与平角的区别在于平角要有一个顶点 O, 还可以从起始位置向终止的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

 在讲周角的定义后, 说明画图时为了表明是一个周角, 可以由起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并写 A、 B 两个字母表示是两条射线,学生参与, 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定义 强调角的大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三. 自 主探究(多媒 体 展示)

  问题三. 角的表示法 提问:

 那么, 角的符号是什么?该怎么写, 怎么读的呢?(电脑显示)

 1)

 可以标上三个大写字母, 写作: ∠ABC 或∠CBA, 读作: 角 ABC 或角 CBA (2)所以, 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 我们还可以写作:

 ∠B, 读作: 角 B (3)

 为了方便, 也可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 如图 7, 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 写上希腊字母 α (或其它希腊字母) , 记作∠α ,读作角 α

 (4)

 为了 方便, 有时我们还可以标上数字, 写作∠1, 读作: 角 1 (5)注: 区别 “∠” 和“<” 的不同。通过练习, 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

  1、 学生自学完成上面探究内容。

  2、 学生阅读后, 多找几个学生回答. 最后通过不断补充、 完善, 归纳整理得出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强调学生对角的认识, 注意分清。

  问题四:

 度、 分、 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问题:

 同学们以前你们学过哪些换算?

 为了更精细地度量角, 我们引入更小的角度单位:

 分、 秒. 把 1° 的角等分成 60 份, 每份叫做 1 分记作 1′ ; 把1′ 的角再等分成 60 份, 每份叫做 1秒的角, 1 秒记作 1″ .

 1° =60′ , 1′ =60″ ;

 1′ =( )

 ° , 1″ =( )

 ′ .

 例:

 计算 (1)

 1. 45° 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2)

 1800″ 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解:

 (1)

 60′ ×1. 45=87′

  60″ ×87=5220″

 即 1. 45° =87′ =5220″

 (2))601(′ ×1800=30′

 )601(° ×30=0. 5°

 即 1800″ =30′ =0. 5°

 例 将 57. 32° 用度、 分、 秒表示.

 解:

 先把 0. 32° 化为分,

 0. 32° =60′ ×0. 32=19. 2′ .

 再把 0. 2′ 化为秒,

 0. 2′ =60″ ×0. 2=12″ .

 所以 57. 32″ =57° 19′ 12″ .

 例 2 把 10° 6′ 36″ 用度表示.

 解先把″ 化为分对于度、 分、 秒之间 的转变注意进行相应的练习。

 通过类比,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分、 秒及其换算。

 参 与 教 师 议

  课:

篇三: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中学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实 施 方 案 一 、 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备课组组教研工作以课堂改革实验为主线, 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优秀率、 合格率为重点, 认真搞好教学研究、 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 学生共同发展.。

 切实加强级组建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经验, 发挥优势, 改进不足, 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 努力使数学备课组在有朝气、 有创新精神、 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因此特结合本组的实际, 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二、 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 按教导处统一部署, 开学初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组织学科教师围绕教材认真讨论, 将学习所得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2. 在理论学习的同时, 坚持业务学习, 组织全组教师根据各年级教材特点, 讨论教材教法, 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提高教研质量, 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以备课组为单位, 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 理论学习, 说、 讲、 评要有实效, 备课组要发挥备课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

 坚持集体备课, 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 让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融汇到教案和教学中。

 在常规教学中使全组达到统一进度, 集

 体备课, 根据各班不同情况编写教案, 布置练习, 统一测评。

 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教研, 重点研究教材, 教法, 备课, 练习, 考试和评点。按学校要求, 每次教研会, 须有主讲并做好会议记录, 以存资料, 以备检查。

 提倡相互听课, 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

 达到以老带新, 以能带新, 共同提高的目的。

 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

 每位教师要上一堂公开课,听课后认真评议, 就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三)开展课题研究 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学习态度的好坏, 关系到学习是否主动, 是否刻苦, 要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

 而学习方法的好坏, 关系到学习是否有成效, 教师既要向学生教方法, 又要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积累方法。

 要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探究学习” 中来。

 要注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在教改方向上, 初一年级要做好小学、 初中教学的衔接,重点是把学生尽快地引上正轨, 同时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验。

 三、 主要措施:

 1、 学习:

 钻研教材是首位, 把握准教材是每位老师应具备的能力。

 在活动时, 要根据教学实际, 有侧重点的组织老师学习、 重温数学新课标, 经常对照, 加以改进。

 积极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

 平时, 个人多阅读、 学习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

 集体阅读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数学教与学》 等刊物关注新“上市” 的优秀文章,并与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讨论,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

 法。

 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课例, 促进备课组成员的教研水平的提高。在以上基础上写出理论笔记。

 2、 备课:

 每周一次集中备课。

 每节课安排好中心发言人, 该老师应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 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 提出疑点, 设计好课堂练习。

 每位教师能根据每单元的教学重点, 制定出较为详细、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目标的指导下备好教学过程。

 3、 课件:

 本学期, 我们备课组将学着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积极接受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我们的上课效率。

 总之我们备课组要多进行合作交流, 发挥整体效能。

 教师间要建立积极互助的伙伴关系, 加强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 分享教学资源, 形成教研合力, 以尽快提高备课组整体教学水平。

 四、 具体安排 章

 节

  课题

  中心发言人 第一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徐明昌 第二章

 《整式的乘法》

  王沛清 第三章

 《因式分解》

  徐光良 第四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杨仲举 第五章

 《轴对称与旋转》

  朱

 彪 第六章

 《数据分析》

  廖

 儒

推荐访问: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备课 初中数学 集体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