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名著开讲《红楼梦》

名著开讲《红楼梦》

时间:2023-05-13 18: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原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出身于贵族世家,其曾祖父、祖父、父辈三代供职清廷内务府,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准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红楼梦》后四十回为后续,续者为高鹗。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生活年代略晚于曹雪芹。

主题思想

《红楼梦》的主题,较有代表性的首先是愛情悲剧说。小说以清初一个贵族之家的兴衰为背景,深刻细腻地描写了宝黛爱情的幽微曲折及其悲剧结局,肯定了追求自由自主的叛逆人物,表达了对青春生命的礼赞以及对悲剧命运的深沉叹息。其次是家族盛衰说。小说描写贾府从表面上“峥嵘轩峻”“蓊蔚涸润”到“忽喇喇似大厦倾”“树倒猢狲散”的衰败过程,同时也以贾府为中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传统社会的全貌以及它内部复杂而深刻的矛盾,其象征意义是使读者细致深入地看到传统社会肌体的内部结构,昭示了这一“末世”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再次是“两个世界”说。以大观园为象征,小说主要是描写一个理想世界的兴起、发展及其最后的幻灭。干净既从肮脏而来,最后又无可奈何地要回到肮脏去。

像《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其主题意蕴是难以穷尽的。我们的阅读和欣赏完全可以不受束缚,只要真正沉浸到红楼世界中,我们总能有自己的发现。《红楼梦》的伟大正在于它不断召唤读者的参与和再创造,不断获得新的解释和意义。

艺术特色

内容上:含意深隐,“意在言外”。

《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它描写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写了一个有典型意义的贵族之家由兴盛到衰亡的必然过程,其中着力写了三种矛盾: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统治者之间的内部矛盾,叛逆者与封建卫道者之间的矛盾。许多人认识不清,是因为《红楼梦》的许多思想内容都是含蓄表达的。”

如《红楼梦》对君权的批判。“元妃省亲”一节集中表现了这种思想。虽然作者曾借贾琏、熙凤二人之口,说省亲一事是“隆恩”,是“当今贴体万人之心”,“大开方便之恩”使宫里妃嫔才人回到家中。可是到“省亲”具体情节时,却是另一番景象:众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省亲”的目的本是为了畅叙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的,可是亲人见面后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流泪。不是无话可说,只是有话说不得。只有元春透了一句“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虽只有一句,却是高度浓缩,包含了无数酸苦。这是何等的讽刺!

细节上:暗示情节,充满意蕴。

细节本是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般都意图明确,紧扣写作目的。而“暗示性细节”的意图却深藏于表象之下,需要经读者用心体味,才能领略其中的妙处。

如十八回元妃省亲时特意将宝玉起名的“红香绿玉”改名为“怡红快绿”,接着宝玉作诗时,薛宝钗又点醒他说贵妃不喜欢“香玉”二字。而紧接着的十九回,贾宝玉在对黛玉讲耗子的故事时点出“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这些细节含蓄地表明元妃不喜欢黛玉,之后端午节元妃赐给贾府众人的节礼中,唯有薛宝钗同贾宝玉是同一等次的,而黛玉与另外三姐妹是同等次,这就更加清楚了。况且在抄检大观园前,王夫人在对凤姐提到晴雯时说“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是一种“狂样子”,而且“我一生最嫌这样人”。可见,王夫人很不喜欢黛玉。由于王氏姐妹的意旨和元春的特殊地位,我们可以从众细节中推断宝黛爱情必为悲剧,只是这些细节要用心体味。

手法上:不用直言,寄托于形象。

在《红楼梦》中,这种手法十分广泛地运用于诗、词、曲、赋、诔文、骈文等诸文体中以及人物的对话中。《芙蓉女儿诔》是宝玉为悼念晴雯而作的长篇祭文,是表达宝玉真情实意的“洒泪泣血”之作,因此也是“多有微词”、另有寄托之作。这篇诔文,以炽热的感情,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歌颂了大观园中这位具有反抗精神和高洁品格的女奴,对她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对残害她的鬼蜮奴,也给予了愤怒的谴责和无情的诅咒,对黑暗的现实和昏暗的政治发出了悲愤的控诉,进行了有力抨击。

结构上:一主三副,新颖奇巧。

《红楼梦》结构程式纵向发展的线索有多条。一条主线:宝黛的爱情悲剧。四条副线:贾元妃与贾府的联系,僧、道与贾府的联系,贾雨村与贾府的联系,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这些结构线索的设置,不是单一的结构艺术的表现,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红楼梦》的结构特征新颖而奇巧。曹雪芹脱出中国章回小说的窠臼,改变了说书人那种叙述体例,以散文化的描写为主,进行生活全景的创造,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曹雪芹的创作开辟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新境界。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用“以假寓真”为结构,全书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

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杂书”,钟情《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在宝玉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是与林黛玉的相爱。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男一方面又促使他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现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

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因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生气,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伤心,为之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这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细腻生动的形象。

三、薛宝钗

她是封建社会礼教的守卫者,并且深受其害。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人的喜爱。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的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思想。如在第四十八回中,薛姨妈道:“……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还要买一个、r头来你使。”宝钗道:“买的不知底里,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倒是慢慢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买个还罢了。”这里表现出她的处事小心。又如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大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我又想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个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住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你也遂了你的心。”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理,为人圆滑。

四、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直通高考

1、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中人名、地名的命名往往具有隐喻性,尤其善用谐音,如贾府四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原应叹息”四字,寓有深意。

B、贾母最精彩的表现,是在贾家被抄之后,她不埋怨任何人,很有风度,说我们享过福也吃得起苦,关键时刻把自己的私产拿出来接济大家,处变不惊。

C、尤二姐与尤三姐,一个那么柔,一个那么剛,一个那么犹疑无主,一个那么明察果断,但都难逃被男性世界侮辱的结局,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D、《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一是她的聪明才智在封建社会不能施展,二是她虽然取得了“宝二奶奶”的地位,但宝玉始终恨她抢夺了黛玉的位置。

E、《红楼梦》早期流传的抄本带有“脂砚斋”等人的批语,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种“脂评本”仅八十回,现存版本完整的很少。通行刊本是经高鹗续写而成的一百二十回本。

2、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出现于清朝末年,整个清王朝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时期,因此,贾府可以看作是整个时代的缩影,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B、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家世的变化对曹雪芹的思想有很大影响,因而《红楼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雪芹自身的家族和个人背景。

C、贾元春富贵已极,却感到“终无意趣”,还说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和皇帝后宫女性多方面受压抑的不自由状况。

D、荣府有个奴才焦大,一次醉后骂主子是些“畜生”,“每日偷鸡摸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揭露了贵族大家庭的丑恶。

E、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熙凤把她郑重推荐给贾母,这并非真的怜贫悯老,而是给百无聊赖的贾母找点笑料,找个乡野的穷婆子解解闷而已。

3、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宝黛初见,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黛玉只是把这种感觉放在心中,宝玉可就直接说了出来,一样感觉两种表现,体现了人物形象的不同特点。

B、关于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字面上句句都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际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

C、《葬花词》是《红楼梦》诗词之中最绝妙、最被人称道的篇章之一,借花喻人,字字句句都同黛玉这个苦命的少女的命运融合在一起。

D、黛玉归天与宝玉成婚发生在同一个时候,一边是失爱而死,一边是在极度震惊中发怔乃至旧病复发,悲凉与所谓喜庆场面遥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E、大观园中的怡红院“一带粉垣,数盈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黛玉即住在这里。黛玉爱竹,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黛玉交融、叠印,成了黛玉绝妙的象征。

4、“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试选择其中一则,简要叙述故事情节。

5、《西江月》判词最能揭示宝玉的性格特点,请说说你的理解。

推荐访问:红楼梦 开讲 名著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