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体育课程文化的结构与特征论析

体育课程文化的结构与特征论析

时间:2023-05-15 09:2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体育课程文化是体育课程理论研究日趋深入而出现的越来越受到人们密切关注的重 要课题。无论对体育课程理论研究本身的繁荣与创新,还是对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推进与反 思,体育课程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从物质层、制度层、观念层对体育课程文化结构进 行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体育课程文化的基础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其核心是体育价值观 ,主要任务是传承民族文化。体育课程文化具有物质依附性、普遍适用性和民族性、创新性 与生成性、显性和隐性等特征。

关键词:体育课程文化;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1)05-0097-04

The Sports Curriculum Culture Stru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 nalysis

CHEN L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3 25035,Zhe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sports curriculum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topic which is being deepened andgaining focus of people.Sports curriculum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 e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and in the development andreflection of the practice of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On the basis of analysison the sports curriculum culture from the material,systematical and conceptualperspective,the paper explains that the basis of sports curriculum culture ispeople first.Its core is sports value outlook.Its major task is to inherit thenational culture.It has the feature of material anaclisis,universal applicati on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innovation,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dominanceand stealth.

Key words: sports curriculum cultu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体育课程文化作为课程改革的深层因素和重要目标,日益成为体育课程研究的热点之一 [1]。何谓体育课程文化?其结构和特征又是什么?尽管有学者曾做过阐释和相关 界定,但 仍有深入研讨的必要[2]。体育课程文化研究是将特定文化研究的成果引入体育课 程领域, 又从体育课程的角度来分析文化,导致体育课程文化研究既可能过于简化(如简化为体育课 程意识形态或体育课程观念形态),也可能过于泛化(把一切文化现象和活动都与体育课程 牵涉起来),问题症结在于“课程”具有多种含义,而“体育文化”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 念。因此,体育课程文化一直处于相对贫瘠的状态,造成了体育课程文化发展的滞后,这种 长期的文化饥渴导致了体育课程的文化危机,促使人们开始从文化与教育的思路反思体育课 程文化[3];而准确判断和分析体育课程文化的结构和特征,才能深刻理解体育课 程文化,本文对此略做探讨。

1 对体育课程文化的理解

纵览课程文化引入我国几十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教育学界对此投入了大量的热情和精 力,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发表和出版了相当数量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丰富了课程文化的理 论,并将研究逐步引向深入[4]。

在课程文化的研究中,体育课程文化的研究可以说是关键部分,但也是薄弱环节,可能 由于体育课程文化基本理论的抽象、宽泛和不易把握,理解呈现多方面:文化包括体育(体 育包括体育课程)或文化中有体育或体育课程,并阐述出一个新的文化概念,并带有其演化 过程:文化囊括体育及体育课程→文化中有体育课程→文化中的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是一种 文化→体育课程中的文化→体育课程文化。

体育课程文化是人类建立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的体育生活、学习、制度等实践活动的价 值理念,是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多种结构的整体性文 化。若把体育课程文化看作是体育现象的综合体现和产物,则包括内在和外在、主观和客观 、制度和观念等各个方面;若把体育课程文化视为体育现象的主观方面,主要是体育意识形 态;若把体育课程文化看作是体育意识中非意识形态的内容,即是体现人类智慧、知识、经 验等的文化结晶[5]。如此可见,体育课程文化似乎不是文化,也不是课程,但它 实实在在又是一种文化、一种课程理念,充斥着文化的精髓,散发着课程的魅力。

体育课程文化从自在到自为,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 功能,是促进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要想将体育课程文化的理论层面升级,可以在 实践中结合体育课程的各种功能,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理论,共同地、整体地从不同角度展现 体育课程文化的魅力,建设具有现代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课程文化。

体育课程文化是渗透在体育课程理念和文化形态中的无形之手,是体育课程走向的灵魂 驱动和魅力所在:1)作为一种文化和课程氛围的体育课程文化,弥漫于人类群落之间, 似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体育行为个体聚合起来,共同指向既定的目标;2)作为一种相同 利益下的价值观和习以为常的体育行为规范的体育课程文化,借助于体育行为个体间的传导 、体育课程内外的熏陶、群体体育行为的诱导、集体体育精神的感染以及体育文化共同体对 “不良”体育行为的惩处,将体育人的“软件”和“硬件”统一起来;3)作为一种追求 “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文化,借文化理念或课程氛围传递信息,将体育群体内的 个体充分自由的展现与体育事业的兴旺发展结合起来;4)作为一种成功的、最佳的体育 课程文化,充满了拼搏但不乏人情味、充满了人际和谐但展现了竞技之美,充满了荆棘坎坷 但品味着成功之喜;5)作为一种精神支柱、精神象征、集体信仰的体育课程文化,借助 于心理的、教育的、社会的、道德的力量,在体育事业成就辉煌之时,实现“更高、更快、 更强”,更可在体育事业走入低谷时,唤起体育人士的精诚团结、奋力拼搏、努力向上,从 而摆脱困境,重新走向新的繁荣[6]。

体育课程文化是现代体育课程之魂、体育发展之动力、体育成败之关键[7],始终 推动 着体育向着既定目标百折不挠地前进。当体育课程文化的结构展现之后,就会形成一条主线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不变性,不会因个别文化的差异和课程的误区而轻易地改变 。因此,要想体育长盛不衰,必须剥离出完整的体育课程文化结构图,将体育课程文化的脉 络图清晰显现,从而激励体育事业获得更大的进步。

2 体育课程文化的结构及内涵

2.1 体育课程文化的结构体育课程文化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系 统体系,可谓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个集合,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因素围绕着 固定的结构界限运行,而这个界限就是由组成该结构的转换或变化规律。因此,认识体育课 程文化的结构系统,是认识体育课程文化的关键因素,对于体育课程文化理解和开拓具有重 要的作用。

有学者对文化的结构进行分析: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四种,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行为文化[8];迪尔和肯尼迪对组织文化的认定有五种:环境条件、价值信仰、 英雄人物、习俗礼仪、文化网络[9]。也有学者对体育文化的各个层次及其相互联 系进行了分析:体育文化的基本结构为价值与观念、规范、技术与教育和物质设施四层 [10],这四个层次 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一个同心圆来表示,其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与观念,居于同心圆 中心,第二层是体育文化的各种规范,第三层是体育的各种技术与教育,最后是体育的物质 设施等硬件结构,四个层次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文化的构成要素与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以及体育文化的构成要素,为体育课程文化结 构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运用现代系统论的观点,依据文化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的 构成要素来看,体育课程文化结构层次有: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图1)。

图1 体育课程文化结构

2.1.1 表层文化

体育课程文化的表层结构,是为了满足体育课程发展需要的物质条件及其所表现的文化 。体育课程的物质文化是体育课程建设的成果和物质体现,也是体育课程外在表现和物质基 础,是体育课程文化的显现构建物质文化形态。

体育课程物质文化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景观,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专门的育人场所。 育人的意向性要求体育设施本身是一个包容丰富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的文本,体育课程物质 文化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学生不仅通过体 育课程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同时从体育课程物质文化中领会体育设施的空间设计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体育课程物质文化建设应体现在校园体育规划、学科建设、体育教学环境、场馆建设等 方面。在体育课程建设发展中,应高度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这是建立良好的办学条件,确保 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措施。在制度文化指导下推动物质文化建设,而物质文化发展又反 过来促进精神文化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2.1.2 中层文化

体育课程文化的中层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体育关系,以 及由此而形成的制度文化、组织文化和生活文化等,对体育和相关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 约束性的影响,集中体现了体育课程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体育行为的“政策”要求。体 育课程文化中层结构是与体育课程文化的深层结构相适应的、外在的、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称之为制度化的体育课程文化结构层,它构成了一个体育生活的核心内容,成为体育课程文 化运行的轴心。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课程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根据“调整和改革课 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的要求,由此改变了由原来的“国家课程”单一模式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相结合的模式。“三级课程管理”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赋予了课程管理新的内涵。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体现出新的课程文化形态。

体育课程制度文化主要是体育课程操作和管理规范文化,它是有效地开展体育课程的保 障系统。体育课程是一个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当一定社会的体育人标准确立之后,为了 实现它的育人目标,必然会对活动加以控制,就自然地产生了体育课程的操作规范。因此, 自体育课程产生之日起,体育课程运作总是由一定的规范支配着,这种规范很简单,但体现 了人类在教育后代、发展文化方面的智慧。

2.1.3 深层文化

体育课程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指体育课程及有关体育文化中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 标准、体育道德风貌,主要是体育心理及与之相联系的体育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体育心 理的最高表现——体育意识观念,处于体育课程文化立体结构中内隐的、较为深层的、核心 的地位,主要包括课程理念、价值标准、体育风气、体育精神、团队意识、体育道德和 终身思想等形态存在的文化,是形成表层体育课程文化和中层体育课程文化的基础和原因。

对于体育课程而言,体育课程文化的深层结构更多意义上是指体育课程的观念形态和价 值意义,是体育课程价值存在和价值活动的反映,是文化对体育课程客观存在价值的相 对稳定的思维模式或思维定势[11],是体育课程活动主体对体育的内在价值的主观 反映。因 此,不同文化的主体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并在主体之间广泛传播,被体育群体所崇尚 ,致使某种体育价值观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占有相对的稳定性,对体育成员的活动产生约束 力和号召力,成为一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体育课程价值观,成为观念文化或文化精神的一部 分。

体育课程文化的观念文化是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稳定地进行体育课程动、完成体育课程目 标的思想支柱,具有体育课程活动评价标准的功能。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体育动机的转化 将体育观念和意识掺有不健康的成分,玷污了体育这块圣地,严重阻碍了体育健康持续发展 ,使体育课程的开展不能长效。健康的体育课程观念文化是全体体育人员的共同追求,在明 确的指引下,可以充分调动体育课程文化的所有参与者,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使他们的体育凝聚力更集中。而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 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 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体育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能动性的意识,是体 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有意识地提倡、培养体育人员的优良精神风貌,对体育现有的观念意识 、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及倡导,并通过全体体育人员有意识地 实践体现出来的,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指引体育课程文化发展的方向;体育道德 是各种社会角色共同生活中非强制性的体育行为准则和规范,批判一切不合理的体育行为。 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同属体育课程文化指导性准则,虽然两者定位不同,但却是共同守护着 体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基石。

为了准确把握体育课程观念文化的正确性,体育课程哲学发挥着指导性作用,它是体育 课程观念文化对体育长远发展目标、体育课程建设方针、发展战略和策略研究的哲学思考, 是处理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依据。经过体育课程哲学的解 释和阐述,分析体育课程文化的内隐成分,将一些不能辨识的现象运用哲学理论深入提炼和 升华,使体育的发展有序可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入学习体育课程哲学理论知 识、树立良好的体育风气,能够使体育人士与体育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同舟共济,战胜困 难,渡过难关,起到物质刺激所起不到的作用。因此,诠释体育哲学真理,树立良好体育风 气,在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约束下,用辨证的思维筛选文化流失下的一切体育课程文化信息 ,引起整个体育界共鸣,产生共振。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文化的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物质层是体育课程文化的外在表现 和载体,是体育制度层和体育精神层的物质基础;体育制度层则约束和规范着体育物质层及 体育精神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体育规章制度,体育课程文化建设无从谈起;体育精神层是 形成体育物质层和体育制度层的思想基础,也是体育课程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2 体育课程文化的内涵 当前有关体育课程文化 的界定不一,本文观点认为:体育课程文化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体育课程体现一定社会 群体的文化;二是体育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前者主要把体育课程作为文化的载体而言,后 者主要指体育课程本身这一特定的文化,作为体育课程文化应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其本质 含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2.2.1 体育课程文化的基础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应提高聆听自己内在感受的能力,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 要什么,根据自己的感受辨别对错、真假、美丑,这主要强调了人对价值取向的高层体验, 强调人自身内化的过程。人是体育课程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体育课程文化的中心和 主旋律,只有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理解人、凝聚人、 培养人和造就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体育课程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和使命感,使课程和人结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不断增强体育课程的内在活力 和实现体育课程的既定目标。

2.2.2 体育课程文化的核心是体育价值观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承受者,以实现人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以满足个 人发展需要为目的的价值取向,以提高人的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价值取向等[12] ,任何一 个课程总是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本课程追求的最高目标、最高理想或最高宗旨, 体育课程也不例外,一旦这种最高目标和基本信念成为体育课程行为的共同价值观,就会构 成体育课程内部强烈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成为统领体育课程成员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因此 ,课程价值观制约和支配着课程的宗旨、信念、行为规范和追求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课程价值观是体育课程文化的核心。

2.2.3 体育课程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传承体育文化和培养创新文化的人 体育课程文化致力于成为指导学生与多维世界相互作用的和谐园地,通过与体育课 程文 化的对话,产生丰富的感受和体验,认识和掌握体育文化原初的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 产生多元的思维;致力于成为师生对体育与人类自身关系进行探究,对人类不同体育语汇、 行为、活动和体育文化解读的文化载体;致力于成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 活和学会生存的有效途径;致力于成为在课程文化基础上发展体育文化,培养创造体育文化 的人的必由之路。

3 体育课程文化的特征

体育课程文化本质上属于“亚文化”的范畴,是整个社会文化、体育文化及课程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三者的共同属性,但也有其自身的特征。在围绕文化的共性特征和课程 所表现的特性特征以及体育的多功能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体育课程文化的基本特征加以 表述。

3.1 体育课程文化的物质依附性特征

体育课程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文化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 经济条件的制约,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体育课程文化产生和存在的终极原因。体育课程文 化反映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服务,并是人类彻底摆脱愚昧和野蛮,向更高级 的文明社会迈进的社会精神财富。体育课程文化,不仅是过去的一切体育课程文化财富的继 承者,而且保证体育课程文化的发展和丰富并发生质的变化,使体育上的进步达到新的、最 高的程度。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的一个基本理论是:社会存在决定意识,体育课程文化同其 他文化或课程一样,都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体育课程文化的物质 依附性,来源于人类对其在发展进程中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逐步总结和积累; 来源于人类各种体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和体验,社会的物质条件和生产方式决定着体育课程文 化的性质、作用、功能、表现形态等。因此,体育课程文化的较强物质依附性特征是体育课 程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体育课程文化产生的根据和条件。

3.2 体育课程文化的普遍适用性特征

普遍适用性是体育课程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较明显的特征,从体育课程文化的构 成内容看,体育课程文化中的主体成分是体育,体育又表现为一系列的规范体系和制度体系 ,这种规范体系和制度体系既是一个社会中对社会全体成员提供一套普遍适用的体育价值规 范标准和体育行为准则,也是构筑一个社会的体育秩序的有机构成内容,主要表现在体育课 程文化中层结构的体育规范等形态之中。虽然社会成员中体育的社会心理、体育意识乃至体 育思想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总有一些由于长久的历史发展积 淀下来的、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成分,这些成分在社会成员体育行为方式中,表现出 普遍适用性,否则体育课程文化的民族性或改变不重视体育或轻视体育现象的局面就无从谈 起。体育课程文化属于具有实践性、实用性的社会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它的意义 超出了体育和体育实践的领域。因此,把高度的体育课程文化普及到全体公民生活中,确立 高位的价值标准,它将触及社会的重要方面,渗透在体育课程文化中的体育运动技术则更加 突出了它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特征。

3.3 体育课程文化的民族性和互溶性特征

人类在自身的发展中丰富着体育课程文化,并且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新体育课程文化 ,使之不断丰富和繁荣。体育课程文化不是一代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而是人类历史发展过 程中的一个文化或课程不断积累的过程。民族传统是民族的文化遗产,是祖辈所遗留的种种 制度、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构成的表意象征,渗透在一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机制中, 粘合着民族的体育价值和行为准则,使代与代之间保持某种连续性和统一性,构成了社会创 造和再创造的文化密码,给人类生存带来秩序和意义。

文化是全人类的,又是各民族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完 全相同,体育课程文化当然也不例外;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割断自己的历史而凭空创造自己的 文化或课程,他们总是在批判地继承旧的体育课程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体育课程文化,通 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积累、提炼,体育课程文化的民族性才逐渐形成。一般来说,体育课 程文化的民族性同该民族的历史发展道路密切相关[13]。

3.4 体育课程的创新性与生成性特征

体育课程文化总是处在不断的选择、转化和更新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它是对现有体育课 程文化的局限性的突破,促进旧文化形态向新文化形态转换的过程。同时,作为体育课程文 化的主体在认识和理解体育课程文化过程中,也在不断“创造”体育课程文化,生成具有自 己特色的文化。

3.5 体育课程的显性和隐性特征

体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体育课程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外显性,一个是内显性,两者 的有机结合构成体育课程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区别,辩证统一的关系。应 全面理解体育课程的含义,充分利用体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作用,在确定体育教育目标 ,选择体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体育教育工作中都要科学合理地处理 显性和隐性课程的关系,使之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服务。

4 小 结

在文化繁盛的今天,体育课程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丰,然而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从根 本上改变体育的运行规则,体育课程文化应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 ,积极地预测,准确地把握,抢占先机,使体育课程文化顺利发展。“变”作为永恒的主题 ,是体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逐步生成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策略、新方法、新 技术等,保持体育课程文化不断地成功和创新。我们相信,只要充分认识体育课程文化的重 要性,坚定不移地加强体育课程文化建设,必将为中国体育进一步振兴和腾飞插上翔实的羽 翼。

参考文献:

[1] 孙耀.简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

[2] 包景泉.定义课程文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4.

[3] 张家彬.体育课程文化的后现代课程观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6 ):60-61.

[4] 曹世潮.文化竞争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罗金满.中国转型期体育组织文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5.

[6] 张志明.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信仰教育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4,4.

[7] 姚蕾.对体育隐蔽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关系及其内容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26(4).

[8] 马克•利希巴赫著.储建国译.比较政治:理性、文化和结构[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8.

[9]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7.

[10] 百度搜索体育文化结构[ER/IO]https://baike.baidu.com/view/190165.html?w tp=tt.

[11] 王宏维.社会价值:统摄与驱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12] 阎平.关于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特征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2,192:20-22.

[13] 叶启政.社会、文化与知识分子[M].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1,6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特征 课程 结构 体育 文化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