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社区能力建设浅议

社区能力建设浅议

时间:2023-05-16 16:2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社区能力建设涵盖实体能力、能动能力与建构能力三个方面,本文在论述三种能力建设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社区能力建设的动力机制及其开展逻辑,并指出建构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 社区;能力建设;实体能力;能动能力;建构能力

一、社区能力建设的基本概念

社区能力建设在我国还属于比较新鲜的概念,国内的相关资料并不多。而国外对其概念的界定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不仅在不同的国家定义会有所不同,而且即使是在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与不同的机构,对于社区能力建设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社区能力建设就是指“政府与基层社区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出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必要的专长与技巧的过程或手段”,这是联合国在1996年对于社区能力建设所下的一个定义,它的特点主要包括“增强人们的能力以获得可持续的生活”、“应以跨部门多学科的方式制定与实施”、“强调组织与技术的改变与创新”、“强调通过实验与学习建设社会资本的需要”及“强调同时发展个人与机构的技术与能力”。在这个定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社区能力建设既包括来自宏观层面的政府的干预,也包括居民个体的日常生活的体验,同时还强调了跨部门及多学科的建设方式以及个体与机构同时发展的建设特点。

但是国外的学者一般认为,社区能力建设应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Michael Chapman与Karryn Kirk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指出社区能力建设应该转变过去那种外部干预与专家治理的做法,而是更加依靠社区自身的一些活动组织、志愿团体来开展活动,力图使居民“拥有”社区,以此来达到社区发展的自我维持性。在这里可以看到,西方学者更加推崇自下而上的居民自组织的建设方式,虽然他们也承认外部的政治干预与专家因素的存在,并认为社区能力建设是广泛意义上的政策议程的一部分。

二、社区能力建设中的三种能力

社区能力建设顾名思义是对社区能力的建设,下面将对社区能力进行详细的解析。

在心理学上,能力可以被看作是个人所具备的一种稳定的心智特点,当人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能力的发挥来加以解决。能力类似于一种工具,通过能力的使用,个人能够解决问题。这种对于能力的看法是一种静态的实体的能力。从这种能力的观点出发,社区能力就是指为社区中的居民个体与各种组织所拥有的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使个体与组织可以按照他们的自身特点去行动、去面对挑战并解决问题。

实体的能力使得在社区能力建设中,更多地将视角放到单个的能力负有者身上,因为能力是稳定地存在于个体与组织之中的,因此在考察社区能力时,一般所看到的是社区中所包含的一个个拥有能力的实体。虽然通过实体能力的视角无法得出“社区能力便是作为其组成部分的个体与组织所具有的能力之和”这样的结论,而且这个结论也是相当有问题的,但是从静态地、实体地眼光来看,这个结论倒也是非常自然而然的——因为我们所看到的社区自然是组成其的各个部分,其中最基本成份的便是各种组织与个体,而它们都拥有能力。因为实体的视角使人们无法看到实体之外的东西——周围的环境、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所以社区能力在这里更像是各种实体能力的堆叠。

实体的能力虽然符合人们对于能力直观的感受与观察,但是并不能够真正全面地揭示社区能力的特点。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任何的个体与组织都处在一定的環境当中,而且也处在与他人及其它组织的关系之中。随着社会理论的发展,使得那种孤立的、原子化了的实体观遭到了拒斥,关系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社会学中,主体受到猛烈的抨击,无论是其暖昧的支持者,如哈贝马斯,还是其坚绝的反对者,如德里达都发展出新的概念来替代那个绝对的、实体化的主体。前者提出了“交往的主体”,后者提出了“一切尽在文本中”的命题,消解了主体的概念在心理学中,社会与环境的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中来,个体的存在甚至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社会工作,尤其是社区社会工作中,以服务对象个人为中心、以问题为焦点的观点已经遭到了批判,关系与结构的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这个观点来看,能力决不只是稳定地局限于个体或是组织之内,而是体现在个人与他人或是个人与环境的交流与互动上,由此能力呈现出了动态的特征。社区能力在这里也体现出了一种能动的特点,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人及其所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这种社区能力也可以被称为能动的能力。社区中拥有这种能力的个体或组织总是处在各种关系网络之中,而其能力则是由其个人与环境中的他人共同决定的,因此不同于实体的能力,能动的能力没有把视角限定在孤立的个体或是组织的身上,而是扩展开去,用关系的眼光来进行考察。同时社区能力也不再是社区各组成部分能力的简单相加,借用社会工作中系统理论的观点,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通过社区内各组成部分间的互动和作用所得到的能力,是大于单个能力的简单叠加的。

后现代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看待问题的方式与视角,建构与叙事视角的发展尤其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并认识到社会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的真实状态。叙事的视角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微距的视角,也就是从人的视角出发去看这个世界,而非以外在的、客观的视角来看待,这也是其与同样微观的实体观之间的最大区别所在。这种差异在认识论上体现为文化主位与文化客位的差别上。个人的感受、经验对于叙事视角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建构的观点是叙事视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建构就是指现实是由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共同塑造的,而不是由外在于他们的力量。建构包括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两种方式,一种是从个体到社会,另一种则是由社会到个体。从个体到社会就是指具有不同经验的个人在一起,通过不断地沟通、交流、调整、改变来影响并塑造他们所构成的生活世界;从社会到个体则是指既存的社会现实又会影响到个体的经验与活动,继而影响他们之间的互动方式,当然这种受到影响的互动方式仍然在塑造着社会现实。

可见在建构能力视角的观照之下,实体能力与能动能力都是处在建构的过程之中的,而在建构中如何协调个体、组织与社区整体之间的关系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因为社区能力建设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也是一种策略。由建构的社区能力出发,就必须处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这两个视角之间的关系,下文将着手分析这种关系,并试图由此阐释社区能力建设的动力机制及其开展逻辑,同时也借由对社区能力建设框架的说明来解决三种社区能力的整合问题。

三、走向建构的能力

建构的能力與前两种能力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种能力不仅是动态的,同时这种能力还能够更好地说明环境与个体、宏观与微观的关系,这是前两种能力所没有涉及的。实体的社区能力关注的是能力负有者本身,将能力看作是固定的、静态的、并且是内在于个人或是组织的,缺少对于环境的考察;尽管能动的社区能力将能力的范围进行了扩大,认识到了环境与系统的作用,在个人与环境的作用中来考察能力,看到了能力的动态性,但是这种视角仍然没有能够很好地说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与系统对于个体与组织来说只是一种外在的资源与背景条件。而建构的观点则不同,这种能力视角关注生活于社区中的人,从个体的经验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来考察能力,同时也相当关注系统对于个体与组织的影响,认为能力就是这种个体与整体不断建构的过程,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能力观,都应体现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 Gary Craig. Community capacity building: Definitions,scope, measurements and critiques[R]. 2005.

[2] Betty Hounslow.Community capacity building explained[J].Stronger Families Learning Exchange, 2002(Bulletin NO.1 Autumn,21-22).

[3] 李孝忠.能力心理学研究什么?[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5(2).

[4] 马海良.后结构主义[Z].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5] 施铁如.叙事心理学与叙事心理辅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马一波,钟华.叙事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吕 顺(1988-)男,汉族,安徽阜阳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研究.

推荐访问:能力建设 社区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