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化

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化

时间:2023-05-17 15:0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生涯发展理论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也应遵循生涯发展理论。文章以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对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并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高校新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化方案,即在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下,从创新职前教育体系、落实入职教育、加强在职教育三方面对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期望对高职院校青年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生涯发展 青年教师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刘虹(1979- ),女,安徽滁州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江苏 徐州 221008)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56-03

生涯发展理论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也应遵循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发展理论指出,千篇一律的固定教育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发展教育应是终身性的,目的是保证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都能受到连贯的、互为融合的、一致的教育,以获得连续而充分的发展。青年教师的教育从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到在职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各阶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教师培养模式的各个模块、各个部分必须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着眼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加强相互间的衔接,做到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一、优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现在国内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导师制”模式。这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最通行的模式,也是从本科院校直接借来的经验。二是“学位提升”模式。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指明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应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了顺利通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评估,学校将大批的培训资金用于青年教师提升学位方面。三是“企业制”模式。这是高职院校全面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模式,指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这几种培养模式对于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单纯地强调某几种培养模式,忽略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否认其自主能动性和特殊性,是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的,毕竟决定培养模式是否成功的最大因素还在于青年教师自身,没有自身的主动提高,任何培养模式都将是一种形式。

由于高职院校生师比普遍较高,教学任务繁重,多数青年教师难以脱产学习,因此,对现有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应以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以国内培训为主,以国外进修为辅;以培养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主,兼顾学历提高。目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出于评职称的需要,往往只注重提高学历进修而轻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虽然有不少高职院校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扭转这种倾向。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改变以往单纯提高学历为价值取向的教师培养模式,确立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以应用能力提升为主、兼顾教学能力提高的高职师资培训模式,是未来高职师资培训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教育本质特征及其教学规律的固有要求。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化途径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结合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分为职前培养、入职培养和在职培养。

(一)职前培养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专业设置的特点,对教师的引进行合理的安排,基础课教师可以从师范类学校直接引进,专业课的教师可以采取学士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即“4+2”模式)。“4+2”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就是在本科学习期间,完全按照大学的培养方案接受本专业的学习;本科毕业后有意愿从事高职学校教师工作的,经过考试筛选进入师范院校主修教育教学能力和进行本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并且按照高职院校的特点到相关企业、工厂主修专业实践、强化操作技能,最后撰写与之相关的毕业论文。“4+2”培养模式调整了培养规格,通过分段合作培养提高了高职的师资质量,具有学科知识合理、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增强以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与优势,这类毕业生既懂专业又懂教育,能很快地适应教学实践,从而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对高职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的要求和挑战。

(二)入职培养

青年教师的入职培养不应简单地看做统一组织的岗前培训,而应包括岗前理论培训、上岗引导培训、见习期教学实践培训。岗前理论培训由省教育厅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统一组织,包括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教育理论课,本校的师资培训中心要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联系与协调;培训结束,由省教育厅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由省教育厅发给《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并可申报教师资格和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上岗引导培训由本校的师资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培训内容主要是校园文化及教师职业素养等,使教师了解学校,了解教师职业,培养爱岗敬业精神。见习期教学实践培训由系部组织,师资培训中心负责管理与考核;见习期培训实行导师制,新教师进校的第一年为见习期,系部选派一名教学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为见习教师的导师;导师负责见习教师教学业务的指导,见习教师应在导师指导下,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工作的基本规范,以顺利通过见习期满后的考核;根据见习教师从教的专业方向,原则上在见习期的下半年安排见习教师到相关的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培训结束后要先由本人提交见习期总结,系部签署考核意见后由学校统一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同意定期转正,聘为助教职称。

(三)在职培养

在职培养根据青年教师的生涯发展规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入校见习转正聘为助教后到30岁之前,第二个阶段是30岁之后到40岁之前。在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培养模式和培训重点。

1.高职院校30岁之前青年教师的培养。这个时期的青年教师刚刚经过入职培训,其教学能力相对较为薄弱,难以适应高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书者必先强己。在这一时期,高职院校在职业生涯指导中的主要任务是确立自身的发展方向,因此高职院校30岁之前青年教师的培养应以提高其教学能力水平为目标。教学基本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教学基本规范、课堂教学组织与讲授、实践教学(实验、实习、设计)组织与指导、现代教学手段的掌握与运用等内容,由学校师培中心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培训流程。

一是实行导师制。这里的导师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对一”的指导,而是“导师组”和“青年教师组”的指导。要明确导师制的职责,不能流于形式,第一要明确指导教师“组对组”指导,第二要制定指导教师听课制度,第三必须制订本组青年教师的听课计划,第四要指导学员“说课”,第五要组织微格教室的试讲。“多导师制”避免了单一导师的缺陷,促成不同层次的新老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更加有利于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二是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内容。此项培训应由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由现代教育中心来实施具体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幻灯片、投影仪的使用以及网页的建设,还要包括开发网络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和网络资源库等相关信息,青年教师可各自取所需,自主学习。培训可以分期分批,采取案例教学和边学边练的方式进行,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三是组织团队实行互助。这里的团队有两层含义:第一,专业与课程教学团队,指以教学名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为主体,以二级学院、教研室等为建设单位,以专业或课程(群)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业务组合。通过创建教学团队,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人员,形成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任务并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有效指导。第二,同事互助计划,指根据团队精神,由相近专业群的青年教师自发组成团队,讨论他们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互助要让青年教师意识到教学水平的提升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是大家共同发展的事业,从而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是不定期地开展专业讲座。此项计划可以由各个系部自行组织制订,聘请一些有影响力或者在先期培养中比较成功的教师开设讲座,包括教育理论的教授、经验的介绍等。这种方式适合知识性的内容,鼓励青年教师进行选修和学习。

2.高职院校30~40岁青年教师的培养。这一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也不同程度地出现职业懈怠的情况。在这一时期,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青年教师突破现状,尽快走出职业发展的高原状态,逐步走向职业发展的另一个制高点,逐渐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并且创造条件,及时选拔、重点培养在教学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使之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人。

一是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为了加快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批准建立了天津、上海等5个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旨在提高教师的高职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和学历水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培训内容多集中在相关专业课程的培训上,因此,今后宜加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训,有条件的可开展专业对口学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在国内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培训。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取得相关职业岗位证书(或行业特许资格证书)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30~40岁的青年教师是专业教师的中坚力量,为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青年专业课教师参加地方和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和考试。

三是到国外培训机构进行职业培训。当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开始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外培训机构进行职业培训,例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全部要去新加坡接受培训;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外航空公司和职业院校合作进行青年教师培训,近几年已有一百多位青年教师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等国参加新飞机、新设备的使用维修培训,并且获得了相应的国际上承认的执照和资格证书。通过到国外培训机构进行职业培训,青年教师可以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和相关法规,取得国际通用的资格证书,这对于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是在校内实训中心培训。高职院校为了加强实践教学,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实训教学部。教学部可由学校的各类实验室、实训中心等组成,由教学院系领导直接分管,统筹管理实验实训教学计划,整合教学资源的使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由实训部连同各个二级学院共同规划,落实到具体负责人。校内实训基地要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让青年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同时,要组织实训教师和青年教师一起结合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编写相关专业的实训教材指导书,做到针对性强,从而切实提高其可操作性。

五是通过产学研结合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产学研结合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第一,青年教师到生产现场锻炼。为了使青年教师熟悉专业生产实际,培养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规定新教师必须先去企事业单位进行锻炼。青年教师实践的地点由相关系院、校企合作办、师资培训中心出面联系确定,重点选择实习基地、横向课题联系单位、相关专业生产施工现场等。系院教研室、教务处、师资培训中心、校企合作办要与企业密切联系,了解教师企业实践进修的情况,与企业一道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教师企业实践的效果。

第二,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研究。总体说来,高职院校的科研条件较差,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较低,常常难以承接和高质量完成较大的科研项目。要使青年教师较快地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一条有效途径便是让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修,或做访问学者,参与科研工作,学习科研方法,学习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和科研的全过程,依托已有的高层次的教科研资源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高职青年教师要虚心地向专家教授和有经验的科研人员学习,较快地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积累科研经验,从参与搞科研逐步到能够独立搞科研,从研究小的项目过渡到能够承接和完成较大项目,从而避免出现闭门思索课题而脱离实际、重走老路的现象。

第三,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应以应用研究为主,研究课题应来源于生产实践。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科研的重点应放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因此,要选择生产中急于要解决的问题,以技术来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选题要量力而行,研究要集中力量攻关,力争尽快解决,以满足生产需要。高职教师只有研究生产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提高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水平,才能显示出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价值。

第四,在社会上兼职。鼓励青年教师工作之余,兼任社会工作和职务,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从而增加阅历,提高自身能力和价值;同时,工作经验又能服务于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必须要以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根据青年教师年龄的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同和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不同,建立相应的高职青年教师培训制度,灵活设计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从而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桂华.我省高制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2).

[2]叶小明.广东省高职院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7).

[3]王秀清,马俊哲.强化产学研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4]成思危.站在历史新起点开拓职教新局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0).

推荐访问:青年教师 培养模式 生涯 优化 理论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