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学生网络伦理问题分析

高校学生网络伦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3-05-22 08:4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网络伦理涉及计算机科学、社会学、法学、哲学、史学、文学、伦理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在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开拓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掌握了更多的信息,给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沟通的平台,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很明显。少数大学生上网无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对他们的学习及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影响,道德冷漠现象严重、人际情感疏远、信息污染、信息滥用、网络欺诈等伦理问题也日益突出。高校网络伦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高校网络伦理问题生产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理论问题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3-0000-02

1 高校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生产的原因

1.1 网络的虚拟性,网络道德规范的滞后,传统道德难以发挥约束作用

目前,高校学生上网十分便利,宿舍基本上人人有电脑,平时个个可以用手机开通网络,教室、图书馆、校外网吧可谓是在铺天盖地的网络笼罩下。由于网络虚拟化,它具有物质实体的抽象实在性、间接具体性、客观性和普遍性、超越自然物理时空限制、复制再生能力等特点,现实中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风俗和习惯等发挥作用的,是靠显性而强大道德压力来制约人们的行为。而在网络社会里,人的形象、身份、特性等自然和非自然的特征都已数字化、符号化,呈现出虚拟性。大学生的网上活动更表现出隐蔽性和不确定性,难以感受到直面的道德舆论监督。网络的广泛使用使整个社会分裂为电子空间和物理空间两种[1]从而浮现出两个不同的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受到既有道德规范的制约,长期以来形成的道德氛围使人们有意识无意识地遵守既有的道德规范。而网络的开放性、无中心、无国界及网络生活的匿名性[2],在网络世界可以挣脱道德的束缚出现不道德思想和行为网络社会缺乏他律机制,必然就给自律性差的人提供了道德漏洞。

目前由于我国计算机信息与网络道德规范的研究相对滞后,尚未制定出较为成熟、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4]。未建立信息分级体系和相应的过滤系统,非法信息、有毒信息也混杂其中[7]。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沉迷网络,影响学习,人际关系冷漠和疏远。对涉世不深的学生,一些个人、企业或组织为了骗取钱财,经常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进行信息欺诈,盗取银行密码、网络诈骗、制黄贩黄“一夜情”、“色情交易”,网恋引起的骗色、骗钱等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和违反社会法律的案例屡见不鲜。

1.2 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违法行为

网络的开放性、低成本性,使其商业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商业活动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的发展[8]。有学者认为[9],由于经济利益驱使有的人铤而走险,为了赚取高额经济回报,蔑视道德力量约束和法律、法规监控,如:每年高校四、六级考试在网络答案买卖的行为,这些答案是有半真、半假现象,给教学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通过网络犯罪又很难搜寻线索,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给予制裁,所以给不道德行为者获取非法利益留下机会。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著述:“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

2 高校网络伦理问题对策

2.1 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构建网络伦理体系,加快信息网络的法规建设

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十分注重探讨信息伦理的制度建设和培育。主要有(l)信息伦理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强调理性与民主,教育内容上重视对信息活动中悖论性道德问题的分析,教学方式上注重民主方式的讨论,并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媒体)横向贯通的教育支持系统。(2)自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分级过滤系统对因特网上信息进行分级,过滤掉不适宜的不良信息。(3)信息立法。法律是最底限度的道德。建立适应信息社会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法律体系,对规范人们信息行为、保障正常信息交流秩序具有基础意义。

网络行为控制既需要自律,也离不开他律,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约束网络行为者的行为,规范网络世界的秩序,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必须依靠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法律法规的外在约束和他律。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构建网络伦理体系,尽可能地抑制网络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2.2 学校加强网络伦理教育, 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比,是一个更趋于自律型的社会,因而道德在维持网络秩序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应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网络社会里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培养基本的道德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同时、通过道德教育来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使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除了要保持真诚不撒谎,做到“心口一致”、“言行一致”外,还要谨慎认清消息来源的渠道和准确性,共同维护和提高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规范网络道德的行为、加强网络道德意志的培养、形成高尚的网络道德人格、在网络社会里能够很好地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

“慎独”是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 意即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古代先贤把“慎独”作为完善道德的一种方式,特别强调一个人自觉实践道德行为的意义;《礼记·中庸》更明确地强调:“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意味着,在个人独处他人和社会监督不到,法律和道德舆论管不到的情况下,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约束,自觉地按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行事。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强化人们的道德责任感,不仅在现实社会,在网络社会中也应坚持“慎独”,更多地强调由伦理道德充当“准法律”的角色,承担更多的社会规范任务。

4 小结

互联网伦理问题受到来自科技、社会、教育、法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因此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互联网相关企业和全体网民共同行动起来,从完善域名安全保障机制、注重网络伦理教育、加强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网民辨别网络安全诚信能力等各环节出发,才能真正建立起各类综合防范机制,实现安全可信的互联网环境。网络将不仅作为即时性的工具,更作为人类社会历时性的生活理念存在,它必将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发生深远影响。所以网络伦理的价值标准中还应包容文化传统、时代精神与未来理想历史尺度,将网络和人自身“可持续发展”视为价值关怀直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路军.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之间[N].人民日报,2001,05,12.

[2]郑雪莹.当代网络伦理问题分析[J].才智,2010(10):197.

[3]王正平.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网络伦理[N].人民日报,2007,06,21.

[4]崔学敬.论信息时代网络伦理道德建设[J].理论设,2005,6:14,16.

[5]曹望华.网络经济的伦理意蕴[J].伦理学研究,2005,6:67,71.

[6]弋红丽.对当代网络伦理问题的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0:66,67.

[7]沙勇忠.国外信息伦理学述评[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5:8,13.

[8]周兴茂,丁益.网络伦理的现状、基本德目及实践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23-29.

[9]弋红丽.对当代网络伦理问题的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0:66-67.

[作者简介]

李敏智,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分管学生管理工作。赵霞,广西大学副教授,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学生心理卫生工作。

推荐访问:伦理 高校学生 分析 网络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