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简评《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述论》

简评《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述论》

时间:2023-05-24 13:0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而要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就需要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史料,中国近现代史的史料,包括中共党史的史料基本状况怎样,如何检索、搜集、整理、利用,如何研究,十分需要一本指导书,张注洪新著《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述论》(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以下简称“《述论》”)正是一本较合适的指导书。对于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研究、教学的人员,这本书也是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从应用价值来说,第一方面是《述论》提供了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各种类型史料的基本状况及检索线索、检索方法。

如在第二章第一节《中国近现代史的史料信息与史料收集》中,较详细介绍了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的档案资料、文件和条约资料、报刊资料、资料汇编等。第三章第二节《党的创立时期文献资料举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综合性资料,介绍了共产主义小组史料、“一大”、“二大”、“三大”史料、建党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料、建党时期历史人物资料及早期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史料等。第三章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文献的分类与整理》,介绍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重要文件资料、人物文集资料、报纸资料、刊物资料、纪实、回忆资料、资料汇编、地方史料、批判资料等。这些资料的介绍,可使学习和研究者,初步了解有关资料的现状及检索线索,以备进一步学习研究、检索之需。

第五章《史料工具与利用》,通过介绍各种工具书指引了史料的检索方法。第一节《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工具书的类别与用途》,分别介绍了目录、索引、文摘、年表、大事记、大事简介、年鉴、手册、辞典、名词解释、地图、图谱、挂图等,指引了中国近现代史各种史料的检索方法。

《述论》不仅介绍了中国国内的各种史料的基本状况及检索线索、检索方法,也介绍了国外资料的基本状况及检索线索、检索方法。第二章第三节《国外中共党史研究的信息了解与成果评析》、第四节《国外当代中国史研究的信息了解与成果评析》、第五章第二节《怎样掌握外国史学情报》、第三节《国外史学信息的资料来源与检索方法》、第四节《史料工具与利用的举例和评介》有一小节《国外史籍:国外研究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的文献史料及其利用》等,就专门绍了国外资料的基本状况及检索线索、检索方法。第五章第一节《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工具书的类别与用途》,也有《外文工具书》一小节,介绍了外文目录索引、人物资料、年鉴手册、历史地图、百科全书等。这给不熟悉外文资料的人了解外文资料基本线索、检索外文资料提供了极大方便。

《述论》不仅介绍了可以在档案馆、图书馆查阅的书面资料,还介绍了网络资源。第五章第四节有一小节《网络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史料信息与互联网搜索工具的利用》,其中介绍了中国、外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机构的网址,中外主要图书馆的网址,中国主要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的网址,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相关的主要刊物网址,各种综合性、专题性数据库,还介绍了各种检索工具及检索具体方法。这就为在网上搜集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资料,提供了指导和方便。特别适合现在的青年人擅用网络的特长。

《述论》应用价值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了搜集、整理、研究史料具体方法。

第一章第三节《中共党史史料的搜集、考证、整理和利用》,介绍了如何搜集史料,如何分类整理史料,如何利用史料的具体方法。第四章《史料分析与考证》,第一节《革命历史文献的分析与考证》,第二节《中共党史史料的考证与校勘》,第三节《专题研究中文献史料的分析与考证》,第四节《史料分析与考证的举例和评介》,详细介绍了史料整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考证、校勘。介绍了考证的主要三种方法:1.利用旁证直接对照。2.利用当事人记录参证。3.利用事理逻辑推断。并一一举例说明。介绍了校勘的主要方法:1.各种版本互相比较。2.对照文中前后异同。3参照其他记载。4.采用推理方法。并一一举例说明。在第一章的一小节《理论初探:毛泽东生平、思想文献史料学研究初探》中,在介绍毛泽东生平、思想文献史料校勘已取得的进展中也介绍了校勘方法:1.对校法,即以书校书。2.本校法,以本书前后互证。3.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4.理校法,据理推测其正误。5.实校法,以实地考察校文献。并一一举例说明。

展读此书,就好像有人手把手教你怎样整理、研究史料。

从理论价值来看,《述论》对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的理论问题也有研究论述。《绪论》第一节《学科本身定位》、第一章《学科理论与阐释》等,都论述了一些相关的理论问题。作者指出: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是“探讨中国近现代史史料的搜集、考证、整理和应用的理论和方法的历史学科”。“史料学是历史学科之一,是独立的学科”,而不是历史学科的辅助学科。对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也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并指出:史料工作与史料学研究不能混淆。这有益于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的学科性质。

在论述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的研究方法时,《述论》强调了:一、要发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和史料的方法。二、批判地继承我国史学家对中国历史与史料研究方法的丰富遗产。三、吸收国外史学研究方法,使史料和史料学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也是有重大意义的。

当然,《述论》对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的理论问题的研究、论述还不够全面深入。比如论述史料学的理论问题,首先要论述的就是史料的理论问题。诸如什么是史料?史料的性质、本质,史料的种类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应有所论述。这方面的论述,《述论》有所欠缺。但这些理论问题,谈史料、史料学的学者都研究、论述不多。如文献学者、图书馆学学者给“文献”下了定义:“记录信息与知识的一切人工附载物。”但却不见史料学研究者给“史料”,下一个定义。其实参照文献学者的“文献”定义,可以这样给“史料”下定义:“记录信息与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人工载体和非人工载体,包括实物、文字及形象、声音的载体(口述史料可以通过声波记录)。史料和文献的定义最主要区别在:史料包括实物史料,文献不包括实物史料。再深一层次可以说,史料是历史研究的素材、资料基础,历史研究使史料成为一个范畴、一个独立的(被研究)对象。

《述论》主要是编辑作者已发表的论文而成,其中不少论文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表的,在编辑成《述论》时,虽然作了一些修订补充,如第五章介绍工具书中的目录索引时,提到“新近出版较完备的有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1979—200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但这样的修订补充很不够。作为2008年出版的《述论》,把21世纪前后新出版的书、资料,新产生的信息提供给读者是应该的、十分必

要的。

比如李文海、龚书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历史卷》(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其中包括:梁景和《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陈祖武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史学专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2007年),其中包括:张海鹏等《中国近代史研究》(2005年)。又如郭德宏主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进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郭铁(钅仓)主编《台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研究评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等,这些书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进展,提供了指引,对于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是应该了解的。

就资料的介绍来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编《中国近代百年史资料》(2005.09),徐一士著、徐泽昱整理《近代笔记过眼录》(中华书2008年版),中华书局出版《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上海书店出版《民国丛书》,马洪武主编《世纪沧桑——华夏百年胜迹》(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把全国近现代的重要革命遗迹、遗址、重要历史遗迹、遗址按省市分类一一介绍,是重要的实物史料集),倪兴祥主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论著目录1949.10—2004.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等等,以及新修的各地地方志等等,都是值得介绍的。

照片资料是重要的形象史料,如中国革命博物馆编纂《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图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二册)、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三册)、高风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等,也都是值得介绍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及其他一些中共著名领导人、将领都有画册出版,孙中山等国民党人物、民主党派人物等也有画册出版,也是值得介绍的。

《述论》介绍了大陆及国外的不少资料,但还没有全面介绍台湾方面的资料。如第二章第一节《中国近现代史的史料信息与史料收集》中,介绍了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相关的大陆出版的资料汇编,但没有介绍台湾出版的资料汇编。台湾出版的不少书是值得重视的。史料著作类的如:张玉法《中国近代史史料指引:1500---1912》(新文丰书局2005年版),张玉法《中国现代史史料指引》(新文丰书局2000年版),吴相湘《近代史料举隅》(自由太平洋文化书局1965年版),胡平生《中国现代史书籍论文资料举要》(台湾学生书局1999年版),桂崇基《中国现代史料拾遗》(台湾中华书局1989年版),李云汉《中国现代史论和史料》(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史料汇编类的如:《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中国现代史史料丛编》,《中国现代史料丛书》,《中国现代史史料选辑》……都是大型史料丛书。这些对于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也是必须了解,必须重视的。

《述论》可整理一个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及重要史料目录作为附录,这就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方便。而且附录参考文献,也是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

[责任编辑:柳文全]

推荐访问:近现代史 简评 史料 中国 学述论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