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被平庸同化

被平庸同化

时间:2023-05-26 19:5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他们缺少文学家,是因为他们懂得的语言种类太多了。

卢森堡处于欧洲“十字路口”,夹在德、法、比三国当中。人口仅有40万,其中外籍人口占到了26%。它的首都卢森堡市,人口8万,是欧洲金融中心和钢铁基地之一,外国人占的比例更高。由于对国外经济的依赖性,市民每人至少要学会三种语言,被誉为“人人都是语言学家的城市”。

照理说,能将语言玩于股掌之间的人必定是写作著书的好材料。可让人费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以语言见长的国度,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大文豪,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卢森堡,每人精通三种语言,是未出娘胎就注定的。当婴儿牙牙学语时,妈妈首先教会他们说本国的卢森堡方言,这是国人日常交谈用的口语,不懂是不行的。进入幼儿园后开始学德、法两种官方语言,其中德语更为迫切,因为德语是教学宣教的语言,不懂德语就不能跟着神父念圣经唱圣诗。小学同时用德、法两种语言授课。中学修第三门外语,如英语、拉丁语等。因为国内没有办大学,要深造必须出国留学。

报纸用德文出版,杂志用德、法文出版,学术杂志只用法文,广播用德、法语,电视用法语,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并无法律之规定。奇怪的是,德文报中偶尔也会有一篇法文评论,插一首卢森堡诗歌。

招牌和菜名肯定用法文,各种票证、车票、单据也是法文。议会辩论语言只许用法、卢两种。法庭审讯犯人使用卢语,宣判用法语,判决书用德文打印……

一家子在一起,你会看到父亲在读德文报,儿子在念法文书,女儿在唱英文歌,母亲在用卢语唠叨,而且彼此都听得懂对方的语言。

外国人非常赞美这种高超的语言水平。可是,卢森堡人却不以为然,他们埋怨自己生在卢森堡,为了谋职和生存,将大半精力都消耗在三四种语言的学习运用上,满脑子的单词、音符。虽然他们懂得的语言多,但能够真正精通的却太少。

“卢森堡现象”为我们透视出了一个精辟的真理:过度的泛滥就等于谋杀。由此可见,卢森堡之所以难以诞生一个有影响的文人,并非是他们的文化底蕴不够,而是各种泛滥的语言束缚了他们叩响文学大门的手。

摘自《家庭周末报》

推荐访问:同化 平庸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