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初中生名著阅读法的实践与探究

初中生名著阅读法的实践与探究

时间:2023-06-01 10:2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为人生建立精神底色。开展好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基于初中生阅读的现状,总结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 阅读现状;阅读形式;实践与探究

一、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实施契合自身特点的方案,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对名著也有具体的数量安排。但是,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

第一,在触屏与网络普及的今天,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部分学生的课外时间被手机与网络侵占,游戏代替了阅读。第二,“快餐式”阅读、功利性阅读代替了经典阅读。大部分学生不是不阅读,他们看的多是不需要大脑思考的快餐书、畅销书,比如玄幻小说、穿越小说、言情小说、漫画等。还有部分学生倾向于功利性阅读,一切阅读都是为了成绩。作文写得不出彩,看作文书;阅读扣分多,就去买本阅读练习,并不是因为爱阅读才阅读。第三,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进行兴趣阅读。有很大一部分初中生课外作业过多,完成作业已经精疲力竭,加上复习、预习,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阅读。

二、多种形式的阅读法

1.由课内向课外迁移阅读法

初中有多篇教材可以做此类迁移。比如我们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后,建议学生看完《城南旧事》;学习了《俗世奇人》后推荐同名小说集《俗世奇人》;学习了《孤独之旅》后阅读《草房子》;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后阅读《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迁移首先是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

2.同一作家的专题阅读法

主要推荐鲁迅先生的系列作品选读。鲁迅先生选入初中教材的作品有《风筝》《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戏》《故乡》《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品篇目多,体裁广泛,可读性很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写作背景有零散的了解,还须要系统化、完整化地阅读与了解。“鲁迅”(鲁迅其人,他的作品)本身即是一个充满着深刻矛盾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有机体。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读者、研究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接近“鲁迅”本体,有着自己的发现、阐释、发挥、再创造,“鲁迅”逐渐成为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初中生有必要阅读“鲁迅”,拥有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作品不像其他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一样简单易懂,他的文章语言晦涩、思想深刻,需要读者有相当好的中国文学底蕴和文学史的基础。引导学生阅读鲁迅作品时,教师要在写作背景介绍方面做足功课,选择的篇目要适合学生的心理。

推荐作品有小说集《呐喊》中的篇目:《阿Q正传》《狂人日记》 《明天》《药》;小说集《彷徨》中的篇目:《幸福的家庭》《祝福》《伤逝》;《朝花夕拾》全部。

3.同一主题的专题阅读法

初中名著阅读,我们确立了两大主题:“母亲”与“故乡”。借鉴比较神话学中的“母题”概念:“母题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在传统中独立存在,不断复制,它们的数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转换出无数作品,并能组合入其他文学体裁和文化形态之中,母题表现了人类共同体的集体意识,并常常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标识。” “母亲”与“故乡”是无数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大量阅读该主题的作品,为其他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母亲”主题的作品,我们推荐了老舍《我的母亲》、高尔基的《母亲》、艾青《大偃河—我的保姆》、鲁迅《我的母亲》、琦君《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凌淑华《旅途》、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曹禺《雷雨》。

“故乡”主题的作品,我们推荐萧红《呼兰河传》《老屋》《菊有黄花》,汪曾祺《萝卜》《五味》,林清玄《箩筐》《红心番薯》,季羡林《海棠花》《夹竹桃》,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4.中外名著比较阅读法

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对中国的作品,学生在语言文化上都比较熟悉,但对外国作品就有较强的距离感,中外比较阅读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式,中国书籍起到桥梁的作用,又促进学生思考。

我指导学生对比阅读了《中国神话》与《希腊古典神话》两本书。要读懂西方文学作品,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阅读基础:《圣经》故事和古希腊、罗马神话,这是我选择《希腊古典神话》的理由。操作时,先阅读《中国神话》,然后以关键词的形式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希腊古典神话》。比如:爱情。中国神话中其实是缺乏爱情的,我们有繁衍但避讳爱情;希腊神话中,爱情是重要的内容,他们不但追求爱情,有的神还很专情,也有的神很滥情。由此引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你能发现两国神话中的其他不同之处吗?

5. 朗读结合提问阅读法

大声朗读就是指在阅读的时候不是默读,而是坚持一段时间,由老师或同学大声地读文章。据《阅读的力量》一书研究,若是教师曾念书给学生听,则学生会更愿意自己选书来独自阅读。

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一书时,就采用了大声朗读这一方法。阅读时,以朗读为主,提问为辅。比如王熙凤一开场说的几句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我问学生,王熙凤这开场白可高明了,你能听出来高明在什么地方吗?通过多次大声朗读,学生发现,凤姐一句话,既夸奖了林黛玉,又讨好了贾母,又利用林黛玉的母亲之死拉近了与林黛玉、贾母的关系,一箭三雕。大声地阅读,特别适合难度较高的书籍。

6.影视剧与名著互补阅读法

电影《哈利波特》上映时,系列书籍风靡一时。《哈利波特》该书去掉那些魔法的元素,就是青少年成长和情感教育的现实主义教育故事,哈利就读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是所有适龄少年都向往的美好而刺激的魔幻世界,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我推荐学生阅读。

电视剧《福贵》播出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了一集电视,阅读了原著中的相关的章节,让他们比较原著与改编,谁更能触动内心,再推荐他们阅读《活着》全书。

7.“榜样”引导阅读法

榜样教育是指引导受教育者学习他人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发展。好的榜样是某种思想品德的具体体现,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使人们对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效法,能使人们受到感染和激励,因而具有强烈、深刻的教育作用。榜样教育同样适用于阅读。

我请班上的“阅读之星”推荐《简·爱》。她不仅看过《简·爱》,而且还看过《呼啸山庄》,对两书她有自己的看法。阅读课上,该同学侃侃而谈,认为《简·爱》虽然过程曲折,但结局不足以令人震撼。《呼啸山庄》的故事虐情,思想更加深刻。对一般的同学而言,建议阅读《简·爱》。阅读面广已经很令人羡慕了,对两书能做对比阅读,并说出一番见解,更令其他的同学暗暗钦佩。过不了几天,班级中就有不少学生休息时间在看《简·爱》,几个学生在讨论故事情节。最令人惊喜的是,半个月左右后,一位对语文并不热爱的男同学对我说,他最近在看《百年孤独》,这本书挺有意思的,他能不能推荐给同学。

8.巧用“好奇”刺激阅读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反叛期”,其实叛逆是“长大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是“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试图改变别人和事物对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在行为上往往做出出人意料的事。巧用“叛逆”,教师可轻松引导阅读。

《白轮船》是我一直想推荐阅读的书目,但是没想好用什么方式组织阅读。一次,我带了《白轮船》一书去教室管理自修,把书放在讲台上。几个调皮的学生看到新鲜事物,就来问了:“老师,你看什么书?”我故意严肃地看着他们说:“这本小说,你们不适合看。”那天放学,我不小心把书落在讲台上了。第二天,这本书照样出现在讲台上,只是我的那张书签已经换了夹的页码。一个星期后,我提到图腾一词,问他们图腾有什么作用。学生就举出了《白轮船》中白鹿的例子,有不少的学生能够就白鹿参与讨论。也就是说,有不少的学生偷看了《白轮船》一书。

三、阅读的收获与反思

经过多年的名著阅读指导和实践,我们有了丰硕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新问题。

一是增加了阅读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7~9年级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后,学生阅读量不低于400万字,远超课标要求。

二是学会了体验与思考。我们开展的无论何种形式的阅读,都需要学生积极与作者对话,与时代进行思维碰撞。只有思考,才会有自己的感悟。

三是获得了真正的修养。多种形式的阅读,使学生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但我们也发现了新问题。一是缺乏阅读的序列化。七到九年级要阅读哪些书籍,哪个年级阅读哪些书籍,都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没有做系统的规划,阅读没有序列化。二是阅读形式还要不断创新。本文提到的阅读形式有八种之多,有一些阅读方法已经缺乏新鲜感。语文老师要潜心研究更多新颖有效的阅读形式。三是阅读时间远远不足。在现今教育形势下,学生的课业学习与课外阅读的矛盾日趋尖锐,时间不足是名著阅读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斯蒂芬·克拉生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通过多种实验和研究,证实了阅读的作用。他说:“阅读是唯一的方法,唯一能同时使人乐于阅读,又培养写作风格、建立足够词汇、增强语法能力以及正确拼写能力的方法。”“有充足的证据显示,不经过正式教育也能培养出语文能力。这些证据都强烈指出,仅仅依靠阅读便足够培养语文能力了。”总之,从《阅读的力量》一书看来,“语文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阅读”。语文老师要做的是开创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孩子多读书,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叶 开.对抗语文[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钱理群.心灵的探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中学)

推荐访问:初中生 探究 名著 实践 阅读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