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面向新形势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

面向新形势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

时间:2023-06-01 13:50: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馑m?_i_ii|6O6O56]Mvw?i馝oiZ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

(五)课程体系

课程是为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而组织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合理地进行排列与组合等。

培养目标分解为知识、能力大纲,然后细化为知识、能力矩阵,再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最后对课程和教学环节的科学集成,构成课程体系,它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静态表达。典型的课程体系结构有“层次化课程体系”和“模块化课程体系”两类。

层次化课程体系源于前苏联,它是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构成的课程体系结构,曾经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产生重大的影响。层次化课程体系的主要优点是: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强,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系统深入地掌握胜任本专业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这种课程体系的缺点是:仅从满足行业专业的需要而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设计课程体系,重专业知识、轻基础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非专业能力欠缺、人文修养薄弱、综合素质较差。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参照计算机软件系统模块化设计和编制的思路而设计的课程体系结构。它是由若干个的完整的课程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形式。每一个模块又由若干门课程组成,这些课程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也有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类,少数模块可以或者为必修课、或者为选修课。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主要优点是:能够突破学科专业领域的界限,灵活地设计和组织具有不同作用的课程模块,从而构建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因此在最大程度上克服了层次化课程体系的不足。此外,课程模块的规模小,容易操作和实施,有利于进行模块的评价和调整。这种课程体系的不足是:容易由于过于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成为各种各类课程的“大拼盘”和“万花筒”,而失去课程体系应有的功用、价值和特色。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在这种课程体系中,必修课程是由几个相互关联、逐层提升的平台构成的,而选修课程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专业方向模块和跨学科课程模块组成的。平台中的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共同知识,一般包括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等方面,反映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模块则是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修的专业层面的课程,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实际上是分别按照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要求进行设计和构建的一种模块化课程体系。

“平台十模块”课程体系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一般是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3个层次不同但是相互联系、逐层递进的“平台”构成的。学生的选修课程是由多个相互独立、但是知识完整的专业方向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组成的。一般情况下,平台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点要求而设置的,由学科、专业共同的知识的课程组成,体现了基础课程教育和共性教育,反映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要求。

2 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及与各种标准的符合度分析

(一)、国家层面。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对所有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做出了共性要求,比照此要求,对目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符合度分析,见表1。

(三)、教育部层面。教育部颁发的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中,对现设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架作出了规定,比照此规定,对目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符合度分析,见表2。

(二)、教指委层面。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安全工程专业标准中,对全国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要求,比照此要求,对目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符合度分析,见表1。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道,我学校安全工程专业各类课程设置满足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规定的各类课程及要求。

3 目前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通过对比教育部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要求,发现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因此,应该针对最新目录的要求,在广泛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优化,做到与时惧进,以适应国家、行业、市场、社会的新需求。具体而言,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欠明确,与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学科、专业地位不相适应,与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要求(2012专业目录)有差距;

(2)课程体系中部分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关联性不明确,课程的作用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贡献比较小,是否需要继续开设有待研讨;

(3)课程体系的整体合理性有待加强,部分课程之间衔接关系、承接关系、逻辑关系不太合理、科学,个别前后开设的课程内容有重复,个别相似课程不同阶段同时开设;

(4)存在“因人(设备)设课(实验)”现象,不是完全的“按需设课(实验)”;

(5)各种标准中对“大安全”类专业课程的要求开设比较多,致使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矿山安全”、“瓦斯地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难以兼顾;

(6)课程体系中学院负责设计的各类课程的性质、开设学期、开设方式、学时数、实验学时数、课程设计及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方式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4 结论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国家需要、行业需求、学校定位、专业特点等众多因素来完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及时的修订、优化、完善,才能培养出与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创新、复合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智运.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关系,大学教育科学,2004 年第 1 期 ( 总第 85 期)

[2] 专业设置研究课题组,专业及其与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高教与经济,1994年第2期

[3] 顾明远。教育大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4] 李希。高等学校教学法。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

[5] 辞海编辑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6] 谢祖钊、傅雄烈。高等工程教育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2

[7] [美]欧内斯特。博耶。美国大学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新形势 修订 面向 思考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