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辛亥革命”为例谈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以“辛亥革命”为例谈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时间:2023-06-06 19:1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立德树人是当代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也将其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则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育人功能;辛亥革命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里程碑,辛亥革命承传统君主制、启人民民主共和,深刻影响着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化进程。新课标对“辛亥革命”一课的要求:一是了解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主要事件;二是理解君主专制的内涵和推翻封建帝制,实现民主共和的历史意义。

一、历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一点点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高中教育息息相关,因此,课堂教学就变得尤为关键。历史核心素养作为人的核心素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及认识社会的方法和能力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才能获得的带有历史课程特性的一种品质。

笔者所指的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侧重于拓宽高中生对历史的认识层面,引导其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认识历史,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着力于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身对历史的个性化见解和正确认识。

二、辛亥革命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育人功能

(一)辛亥革命对高中生的法制观念教育

在讲授“辛亥革命”一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几部“约法”“大纲”的颁立来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和对宪法的基本认知。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在清朝的颁布开启了中国依法治国的新征程;此后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了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三部具划时代意义的法律条文的颁布来体会中国近代法治的进程。

(二)辛亥革命对高中生的家国情怀与国家认同教育

孙中山先生宣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臧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臧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些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推翻了民族主义大山,秉承了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发展传统,维护了主权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革命之殇”更是对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的原因反思,使高中生意识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却能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导火索并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铺垫,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三)辛亥革命對高中生的世界意识教育

历史课程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同一性,对世界各国及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传承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优秀成果,发扬上下五千年人类逐渐形成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简言之,世界意识也就是人类情感与理性的包容性,该意识的确立并不会削弱人类对祖国和本民族的热爱,正是由于这种热爱和责任感的驱动,才有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先烈发起的辛亥革命,他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对民主富强的无限向往,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中国近代史拉开了帷幕,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三、总结与展望

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师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新教学手段,构建和谐的教学过程,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达到历史课程的育人目的。作为一线教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向历史核心素养靠齐,引导学生理解学科要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及能力;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自觉地贯彻落实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才能真正地更好地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时代召唤。

参考文献:

[1]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2).

[2]徐奉先,刘芃.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4).

(责任编辑:姜波)

推荐访问:辛亥革命 育人 为例 素养 学科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