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南昌有个闻名遐迩的教授村

南昌有个闻名遐迩的教授村

时间:2023-06-11 10: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在距离省城南昌市区1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月池熊家村,2002年7月被南昌县政府命名为“教授村”,这是全国唯一一个由政府命名的教授村。月池熊家村也是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心远中学(南昌二中)创始人熊育钖的故里。据悉,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从这个村走出去的“教授”(获得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300多人,其中建国以后获得副高以上专业技术的有187人;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40余人,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130余人。

一个乡间村落为什么能够人才辈出?初夏时节,记者来到教授村寻找答案。临近村口,记者看到由500多幅手绘漫画组成的千米文化長廊,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及党建廉政为主题。村头挺立着一片古樟树林,用遒劲向上的力量续写“正大光华”的心声。古时村里有一个传统:每年科举考上秀才以上功名的人都要到这里种一棵樟树;高中举人以上者,光宗耀祖,官带朝服,回家省亲也要栽一棵樟树,并在树上挂上写好的激励后人的格言,所以樟树的大小高矮不一。

80多岁的熊华顺老人是土生土长的教授村人,曾担任冈上镇中心小学校长,退休以后担任村史馆义务讲解员多年。记者问熊华顺老人:“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教授村为何能够出这么多高级人才?”已是耄耋之年的他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他伸出指头晃了晃,说出两个字“教育”。他介绍说:教授村一直有尚学重教的传统,“男的不娶文盲,女的不嫁白郎”,早在民国时期,村里就在祠堂兴办了学校,对本族的子弟实行免费教育。

教授村良好的家风家教影响和带动了周边村庄。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把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新生的人民政权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克服种种困难兴教办学。熊华顺老人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仅冈上镇范围内,就办有42所小学,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后代也有学上。70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呈现了“最美的风景在校园”的美丽景象。在硬件建设不断得到强化的同时,农村学校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在改革中提升,教授村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好的教育。

时光如流,但教授村尚学重教的根魂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它早已刻入村民血脉。熊华顺介绍,教授村自古以来就有筹措资金奖励学子的传统,但在“文革”期间中断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又恢复了这一传统,成立了心远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子。

冈上镇中心小学校长告诉记者,2016年8月20日,冈上心远教育奖励助学中心正式成立,许多社会爱心人士为冈上的教育发展慷慨解囊。助学中心成立的当天,就募集了社会资金300多万元,当年奖励了48名学子,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获得了5000元奖金。

冈上镇文化站站长熊刚说,抗战时期,由于南昌城失陷,熊育钖先生创办的心远中学曾搬迁到教授村办学,在教授村的历史上留下了沉重而难忘的一笔。为了弘扬熊先生教育强国的思想,政府正在规划,拟筹资3000万元,以恢复心远中学旧貌。学校建成之后,将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教授村现在已是江西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南昌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此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离开教授村前,记者在村史馆内的一副楹联前驻足:百年树人的典型范例,科教兴国的教育园地。这不正是教授村真实的写照吗?

推荐访问:有个 南昌 闻名遐迩 教授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