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旅游文化课程学生导游职业能力培养探析

高职旅游文化课程学生导游职业能力培养探析

时间:2023-06-16 15:5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职学生导游职业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职业岗位发展前景,也影响着旅游服务质量,从导游职业能力构成和旅游文化课程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探索高职旅游文化课程中学生导游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以培养适应导游岗位的需求,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高素质导游人员培养需求。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法规的健全,旅游者的日趋成熟,旅游企业为了加强竞争力,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也给以旅游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导游员是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为了适应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顺应高校旅游专业课程改革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导游职业能力也成为了旅游专业旅游文化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目标,如何在高职旅游文化课程中培养学生导游职业能力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导游职业能力分析

当前对于导游职业能力研究颇多,但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导游服务技能,有的侧重导游文化修养,有的侧重职业素养,综合对职业能力的研究来看,导游职业能力由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品质三个方面构成,其中职业知识是指游员能有效地完成导游工作所必需的知识;职业技能是指导游员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导游工作的动作系统;职业品质是指导游员的行为、作风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这对于文化课程建设要培养导游职业能力来说,指导目标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笔者认为导游就业资格出发,从导游人员的岗位职责来分析导游人员职业能力更具实际指导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条中明确指出,导游人员,是指《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只有取得了导游证的人员才有资格为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导游职业资格证的取得要通过考试,目前是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在综合知识考试(笔试)和服务能力考试(口试)合格。又根据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导游服务对象,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又包括了五点:

(一)根据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合同或约定,按照接待计划安排和组织游客参观、游览;

(二)负责为游客导游、讲解,介绍中国(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

(三)配合和督促有关单位安排游客的交通、食宿等,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

(四)耐心解答游客的问询,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

问题;

(五)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安排游客会见、会谈活动。

综上可见,导游职业能力具体内容包含了景点、饭店餐饮、交通、通讯、旅游政策法规等职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导游讲解能力、旅游线路设计能力、宣传促销能力等导游职业技能;爱岗敬业等导游职业品质。明确了导游职业能力构成内容,对于旅游文化课程来说明确了培养目标。

二、旅游文化课程在导游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导游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单一

传统的导游培养课程往往被分割成理论课和实践课,或者文化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文化课重视知识的培养,专业课,实践课侧重技能的培养。而目前市场上旅游文化课的教材内容无非都是集中在自然资源,古建,园林,宗教,民俗,饮食等方面的知识介绍,因而旅游文化课容易被定位成文化理论课,旅游文化课程的教材内容又与导游资格证考试的知识内容有很大程度的重合性,因而旅游文化课在培养能力目标定位时,只是侧重了导游职业知识的培养,忽略了职业技能和职业品质培养,或者把培养目标停留在资格证书考试考取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忽略了学生走上岗位后,导游职业能力发展培养。

(二)导游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单一

部分旅游文化课程在课程教学时考虑到了职业知识,能力和职业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但往往只是利用旅游院校校内师资力量,采取校内教学的培养模式来进行导游职业能力的培养。校内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固化,实训环节的薄弱,师资力量的不足或师资结构的不合理,实践经验的缺乏,与旅游导游岗位实际的脱节,院校实训基地条件的不完善等都影响着学生导游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在旅游文化课程中导游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首先要明确全面的导游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旅游文化课程不能仅以教材的局限,而定位成理论文化课,仅以职业知识培养为唯一目标,导游职业能力中,知识,能力和职业品质的培养是无论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还是旅游行业中导游活动的实际需要都必须的,也是学生导游岗位就业和职业发展所必须的,这是业界和学界的共识,因而旅游文化课程培养目标要与导游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一致,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品质全面培养为目标。

其次要建立多方位培养模式。知识,能力和职业品质的培养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实现,必修借助有效的教学模式,从校内到校外,依靠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力量得以实现。

第一,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针对很多旅游专业的专业教师是历史、中文、地理“跨行”或者“转行”而来,缺少对旅游行业导游岗位的了解,缺少实践经验的现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邀请资深导游,业界管理人员,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者顾问,共同开发课程,确立旅游文化课程的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或者通过讲座,讲课的形式进入课堂;一方面教师进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与旅游社或者景区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建立校外课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缩短课堂和岗位距离,导游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更有针对性,由此建立课内课外多方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保障

体系。

第二,改变传统单一讲授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是主角,教师知识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无法满足学生导游职业知识,能力和品质培养的需求,因而有必要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为课堂主角。

(一)项目任务教学 源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项目化教学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个“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要求学生自己计划,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或是由学生进行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所对应的产品有实物、语言、图片、表演等。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等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等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包括“历史文化”民俗宗教”、“饮食与风物特产”、“园林与古代建筑”等几个主题模块和相应的实训项目。如旅游历史文化介绍,汉地佛教寺庙游览、古典园林游览,民俗风情展示等项目。以汉地佛教寺庙游览这个项目来说,分解任务:(1)参观西园寺、寒山寺;(2)课堂上创设带团参观情境,进行参观讲解。

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学生要小组分工和合作,绘制游览图,计划游览线路,设计解说词,制作PPT,角色扮演。首先学生主动去获取历史文化知识、宗教知识、古建筑知识、景点知识、讲解员知识,也在活动中训练了导游职业技能,如观察能力,组织、应变能力,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训练了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设计线路,设计解说词,训练了书面表达能力,课堂模拟参观讲解展又很好的训练了景点讲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这个任务完成情况中又反映出学生对于导游职业态度和职业品德。可见通过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的导游职业能力能得到教全面的培养。

(二)体验教学 通过观摩,或者直接使教学活动再现,使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所描述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感悟来得到知识经验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旅游文化课程安排中,增加体验教学环节,如在“民俗宗教”,“园林与古建”等内容教学时,由学生组织参观苏州民俗博物馆,游览拙政园、留园并且现场讲解。由学生直接到旅游景点体验带团现场讲解,对于导游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品质等有更直观和真实的体验,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学生自发地重视自身导游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

总之,高职学生导游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明确职业能力构成,明确岗位职业培养目标基础上,只有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模式,加强校内校外联系,由学生、教师、行业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作用,才有利于不断提高和加强学生导游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课堂顺利走向岗位,并且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探析 高职 导游 文化课 培养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