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捐资助学,谱写大爱

捐资助学,谱写大爱

时间:2023-06-19 16: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感谢×××总经理为我市捐资助学100万元”“衷心感谢×××董事长为明瑞中学捐助100万元”……走在北流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样的红色横幅。近年来,北流这个位于桂东南的县级市,以个体私营老板为主要力量的民间公益慈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以参与人数多、募资金额大、资助面广、规范有序、发放及时五大亮点而享誉广西,被誉为“广西捐资助学第一县(市)”。

“不比财富比爱心”

“妈,您不用再担心我的学费了,我只要考上大学,就能拿到市里的助学金……”12岁丧父的陈超与妹妹都在北流高中就读,一家人的开支全凭母亲起早贪黑卖菜支撑,当他得知“北流市奖学助学协会”将拿出上百万资金奖励、资助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和贫困生后,他立即打电话向妈妈“报喜”。

2006年,北流市考上大学的新生中,有1200多名学生因家庭困难无法顺利上学。为了“不让一个贫困大学生失学”,北流市在当年迅速掀起捐资助学热潮,最终帮助全市考上大学的学子都圆了大学梦。2007年1月,该市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奖学助学协会,仅两个月时间就募集到了1000多万元。

据北流市教育局局长李如权介绍,到目前为止,北流市民间慈善义捐在教育方面的资金达9000多万元,其中办学资金7000万元,助学资金2000多万元。受益学生近万名,受益学校1000多所。

北流市清湾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清湾初中)过去是一所较为破旧的学校,各项教学设施很不完善,学校甚至连一个篮球场都没有,学生做早操要分两批,学生吃饭要分年级轮流去食堂。2008年7月,清湾初中筹办校庆,校友们看到母校的窘境,萌生了帮母校募捐建设新校园的想法。随后,校友、村民、学校师生和外出创业的同乡纷纷踊跃捐款,短短几天,该校就筹集到了560万元。至2013年夏,捐资总额达到1600多万元。这些捐款主要用于该校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教学楼、运动场以及美化校园等。如今的清湾初中新校园,孔子像、景观池、状元亭、将军阁、新楼房等布置得错落有致,满眼绿树,四处繁花,仿佛一个公园。该校因此被誉为“广西公益助学第一校”和“广西最美乡村学校”。

在北流,像这样捐资建校的例子还有很多。2012年,慈善家黄向平、黄向东先后为北流市清湾镇中龙小学、清湾初中捐资180万元、350万元;2013年,广西皆用公司向清湾初中捐款120万元建设塑胶跑道;当地的著名企业家田振华几次为北流市第二中学捐款。据介绍,当地为公益助学捐资超过100万元的爱心人士有10多人,捐资50万元以上的有10多人,10万元以上的有50多人,5万元以上的有70多人,1万元以上的有100多人。此外,三环集团、精通集团、仲礼瓷业公司等13家爱心企业与北流市奖学助学协会签订了长期奖学助学协议,为在北流市内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考生每人奖助10万元,为考上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的考生每人奖助2万元。在高考、中考中成绩突出的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可获得不同层次的嘉奖;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可获得“生活补助金”“困难助学金”等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可获得“入学补助金”资助。

到目前为止,北流市共有38万人参与捐资助学活动,共资助贫困中小学生、大学新生超过19600人次,发放助学金累计达1730万元。通过捐资助学活动,该市筹资新建了16所学校,改善了150多所学校的办学条件,校舍维修改造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如今,捐资助学成为北流人的新风尚,在本地创业和外地创业的北流籍老板“不比财富比爱心”, 争相为捐资助学慷慨解囊。

“捐资助学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记者在北流市第二中学见到田振华时,他第一句话便说:“感谢母校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给了我‘正能量’。有了母校的培养,我才有今天(的成就)。”田振华是北流市著名的企业家,2008年,北流市第二中学校庆,他带头捐了30万元,还发动其他校友捐款。校友何海生在他的感召下,于2009年成立了“海纳百川百万奖教奖学基金会”,资助该校的办学和本校的贫困学生。

喝水不忘挖井人。企业家投身慈善的精神,激发了受助贫困生的感恩之心。北流市高中毕业生蒙业,父亲早逝,母亲体弱多病,家境非常贫困,在奖学助学协会的帮助下,他得以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今年顺利考取了广西医科大学,并主动选择了“免费定向医学”专业。他说:“选择这个专业,就是打算毕业后回北流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建设好家乡,不辜负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李如权局长告诉记者,捐资助学为北流的教育带来了正面的影响,许多寒门学子通过这种方式,有了更好的学习机会,还同时学会了感恩,知道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全市的学习风气浓厚,形成了良性循环。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当地民间慈善活动中有一个沿用了多年的做法:资助对象在接受资助时,要签下一份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承诺书。该市的“八桂扶助慈善会”负责人李广才告诉记者:“签这样一份象征性的书面材料,实际上是为了起到一种号召作用,让更多的人懂得感恩,使民间公益慈善事业保持活力。”

为了广泛发动外出经商的北流籍企业家资助家乡的教育事业,李如权局长在工作之余不辞劳苦,四处奔波,近年来足迹遍及南宁、桂林、广州、东莞、深圳等地。他说:“为了把北流的教育办得更好、更出色,让人民群众更满意,我这点辛苦是值得的。”

捐资助学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与北流市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分不开。北流市利用板报、标语、小册子、跨街横标等形式,大力宣传捐资助学的政策、方式和意义,深入宣传报道捐资助学的先进经验、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媒体进一步扩大宣传面,增强影响力,以此影响家长,牵动企业,带动社会,使全市掀起捐资助学的热潮。

该市还采用一系列荣誉激励、榜样感染等措施鼓励民间慈善。例如:凡是捐资助学的热心人士,哪怕捐资只有1元,也会获得北流市政府颁发的“捐资助学荣誉”证书;捐资5000元以上的,同时获得牌匾;捐资5万元以上的,将载入《北流市志》;捐资10万元以上的,将在北流市商业步行街立碑铭记。

在发动宣传的同时,“北流市奖学助学协会”还和12家企业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助学协议,确定了每家企业每年捐资的数额。李如权局长说:“只要这些企业正常运转经营,这个协议就不会失效。”目前,该助学协会有着广泛的会员,他们都是稳定的捐助群体。“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捐资助学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李如权局长很有信心地说。

“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捐资助学这个活动做得很好,而且运作透明,申请起来方便快捷。”北流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潘桂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赞道。潘桂炎家境贫困,今年秋季学期,他的妹妹也要读高中,读书需要的费用对于家里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于是他申请了助学金。他告诉记者:“申请助学金的过程并不复杂,也很公开透明,首先得写个申请,然后学校派出工作人员调查核实,再进行公示,公示无误后就可以了。”去年高一时,他拿到了1000元的助学金,及时缓解了家里经济拮据的状况。他颇有文采地说:“锦上添花固然美丽,雪中送炭更为可贵。”

北流市十分注重规范公益慈善资金的管理。在具体操作中,该市大力推进“政社分离”,即政府和社会团体分权、分离,保证善款管理独立、公开、透明、专款专用,形成公益慈善的社会信用。目前,该市已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奖学助学长效机制,形成了由政府、社会、学校多方参与的资助体系。在教育系统,北流市成立有“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北流市奖学助学协会”,该协会下辖办公室、宣传部、筹资部、奖学部、助学部、财务部,并配备有多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负责本地的捐资助学工作。

李如权局长说:“我们要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为了使奖学助学工作做到严谨、公开、公正,北流市奖学助学协会建立健全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了《北流市奖学助学协会章程》《北流市奖学助学实施办法》《资助贫困生实施方案》《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实施细则》等,为奖学助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目前,该市奖学助学已形成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申请、初审、公示、审核、评议、批复等各个环节均有严格把关,助学金发放坚持“四公开”(资助条件公开、程序公开、对象公开、金额公开)原则,确保资金使用合理、规范、透明。

此外,北流市奖学助学协会还成立有监事会,定期邀请市审计部门对奖学助学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特别是捐款组织和个人的监督。完善、透明的资助机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信任,确保了奖学助学长盛不衰。“正是有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透明的运作程序,资助款用到了实处,(协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长期以来慈善人士的热情一直没有消减。”李如权局长如是说。

爱心无止境,助学见真情。捐资助学活动不仅推动了北流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激发了北流人的爱心,源源不断地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孕育出了北流市的“好人社会”。(责编 欧金昌)

推荐访问:捐资助学 谱写 大爱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