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西部高校智库: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中西部高校智库: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3-06-21 08:1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校智库已成为咨询决策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中西部高校智库作为我国高校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发展空间和内在潜力。客观上看,目前我国中部和西部高校智库建设效应不足,有影响力、有分量的智库为数不多,内部组织结构亟待完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研究梯队匮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对地方和全国宏观层面的重大政策决策的影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国家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为导向,建设特色新型智库,是中西部高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紧紧围绕“服务决策、适当超前”的总体思路,在营造重视高校智库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深化综合改革,健全高校智库运行的体制机制,提高整体服务能力,是中西部高校智库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

关键词:中西部;高校智库;创新能力;服务地方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18)01-0081-05

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民咨政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高校依托自身学科优势相继建立的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机构(以下简称“高校智库”),已成为当今咨政决策行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中西部高校是中国特色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政府决策、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科学发展的研究平台和骨干力量。推动中西部高校智库建设是优化高校智库区域结构布局,加快缩小地域间高校智库差距,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大战略举措。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建设好中西部高校智库,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已经成为时代的应有之义。

一、中西部高校智库建设的现状及优势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历经“985工程”“211工程”的洗礼,我国高校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近年来,高校紧密围绕国家需要,积极建言献策,一些突出的成果被及时地转化为政府决策和政策。然而,高校智库非均衡的区域发展状态是我国高校智库的一个特点。我国活跃智库六成左右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一些特大城市,中部地区的活跃智库分布为17.0%,西部地区的活跃智库分布为17.5%[1]。中西部地方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54%,其中“211工程”院校13所,本科院校318所,其余都是专科院校,且多集中在省会或中心城市。上海社会科學院智库研究中心在《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中将我国智库划分为党政军智库、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四大类。党政军智库和社科院智库这两类智库一般俗称为官方智库[2]。随后,该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研究》显示:综合影响力排名前15位的智库中高校智库占据5位,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复旦大学(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和南京大学(江苏)。在系统影响力排名中,高校智库排名前10位的智库,分别位于北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天津(南开大学)、江苏(南京大学)、浙江(浙江大学)和福建(厦门大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高校智库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3]。

可以看出,在当下的智库建设与发展中,中西部地区智库发展形态相对滞后,影响力相对不足。然而,相较于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抑或是东部高校智库,中西部高校智库不管是从先天条件到政策研究的开展过程,还是从研究成果的公开发布到转化为决策方案的推广实施,都显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极大的发展潜力。

(一)发展机遇:国家政策倾斜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直接导致高校智库发展的地域差异性,同时,这一差异又反作用于社会,成为制约教育、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不仅加剧了地域限制下人们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不平等,即人才培养和人才结构失衡,也加剧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最终影响到社会稳定的和长足发展。教育政策作为一种展现教育方针、整合教育资源的措施,对高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985工程”“211工程”属于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政策,这一教育政策明显提升了部分高校高等教育水平。在教育上,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等。这是解决中西部高校发展难题的有益之路和构建中西部高校智库、优化高校智库结构的有效举措。

(二)携手共建:东中西区域联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业已先富,因而在资本、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产业结构、开放程度、思想观念、教育资源等方面明显优渥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高校智库的总体素质高于中部和西部高校智库。但西部地区拥有大量的人口、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新型智库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才输送基础。加之,西部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东部和中部与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上具有一定区位优势,有利于东、中、西不同区域的校际协同发展。东部经济发达、中部交通枢纽拥有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发展优势、西部资源和市场空间,使得东、中、西部不同层级的高校智库既有较强的互补性,又有展开大规模合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后发优势:中西部区域特色

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校址一般设立在少数民族聚集地,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中心地带和集中区域,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优势。加强中西部高校智库建设、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发展,要充分发掘其自身的地域特色和优势,尤其是民族特色,重点加强特色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并加快引进东部丰裕的资金、一流的学科专业、高层次的研究梯队和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模式等教育资源,充分借鉴东部高校智库的发展经验,寻求合作办学、学术会议等多元化的聚智工作,以推进中部和西部高校新型智库的长效发展。

二、中西部高校智库建设的困境

近年来,中西部高校相继组建了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为发挥智库作用、推进智库建设打下了基础。但总体而言,当下我国中西部高校智库的成效性偏低,对国家和地方的宏观重大决策的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中西部高校自身能力不足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作为高校智库的重要载体,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地方高校总数占全国总量的54%,尽管数量上占优势,然而由于高校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区域间呈现非均衡状态发展;重点建设高校总数少且分布不均,硕博学位授权点少,制约着中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中西部高校入选12所,一流建设学科140所、中西部高校入选39所,中西部办学整体实力亟待提高;教育资金欠缺,教育结构亟待全面调整;中西部高校教育经费、教具及教学用房、教学基础设施等均低于全国平均值;中西部高校发展空间受限,高层次人才外流严重且引进难。高校的这些不足给当地智库的发展建设产生了直接的负面作用。

(二)中西部高校智库较东部地区总体上发展偏慢

中国高校活跃智库中的61.3%都位于东部沿海城市,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高校活跃智库只有34.5%左右[4]。从省际分布状况来看,高校活跃智库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就全国智库综合影响力而言,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高校智库排名相对靠后,排行前十的智库由北京和上海的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摘取。另外,从学科专业影响力的层面看,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政治建设,影响较大、实力雄厚的智库基本上都位于东部沿海和北京。由此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校智库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升级。

(三)中西部高校智库与社会需求脱节

中西部高校智库的建设发展,还应充分考虑所在中西部地区的现实境况。当今社会日益开放和流动,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处内陆,与境内外的合作与交流相对较少,且高校智库之间又大多缺失必要的沟通与合作。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中西部高校智库发展滞后、与社会需求脱节,具体表现为:中西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故步自封;中西部高校教学体系的更新因循守旧,培养出的人才往往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这就导致了在绝大多数的中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匮乏严重。我国中西部的高校智库缺乏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也尚未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这进一步影响了高校教师在研究咨询事务中的积极性,制约了我国中西部高校智库潜力的挖掘与空间的拓展。

(四)中西部高校智库缺乏健康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借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之契机,中西部有些地方政府或官员为了争取中央及上级政府在财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把当地的高校智庫建设当成了显示政绩的敲门砖,仅仅停留在装幌子、充门面上,高校智库的真正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内在潜力也没有挖掘出来[5]。因此造成了我国中西部很多高校智库对社会研判和认知程度仍然偏低,同时影响着当地人民对高校智库的基本认识,尚未认清高校智库的推动发展于地方经济社会的意义何在,更有少部分的极端人士将高校智库直观感性地判定为就是一种“忽悠”,质疑甚至是不加辨别地否定。在这样的公共舆论环境下,中西部高校新型智库的建设无疑会遭受一些非公正性待遇。

三、加强中西部高校智库建设的路径选择

近日,习近平对智库建设提出了“服务决策、适当超前”的八字要求,并以此作为构建高质量国家智库的指导方针[6]。推进中西部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遵循服务性、独立性、专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交互性等高校智库的基本属性[7],更要适时化解当前中西部高校智库建设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既要有效挖掘高校智库本身的优势和潜力,又要科学规避在推进进程中衍生的新问题。

(一)营造重视高校智库的社会环境

为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政府不断推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不断加强对我国中西部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视程度。由于我国智库总体呈现盖楼型智库形态,这就意味着政府姿态在智库建设中的强有力的导向作用。为此,中西部的地方政府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时,要牢固树立现代治理理念,引进和建立协商机制,加强与本地高校智库的交流与合作,面向本地高校智库进行智力成果招标采购,调动中西部高校智库参与咨询研究的积极性,凝聚社会智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中西部应该加强基础教育建设,改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整体文化素质,优化人们对该地区智库的认知度,重塑高校智库的形象,创造中西部高校智库建设的健康的社会环境。建立与需求对接的新模式,邀请各应用部门直接参与、共同研制智库的关键难题,建立一个联合研究梯队,将科学研究与决策需求脱节的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拓展成果发布应用渠道,完善专家报告呈送机制,把我国中西部高校智库打造为成果发布平台,增强对政府决策和社会舆论的渗透力、影响力[8]。

(二)健全高校智库运行的体制机制

我国高校智库与政府的关系具有双重性,中西部也不例外。一方面,双方不仅是受委托的信托关系,而且是市场关系,具体来说,政府委托高校智库开展政策研究项目;另一方面,高校智库独立生成政策研究的成果,由政府根据成果效用决定是否采纳。实质上,这种行为是高校智库通过独立自主的研究,形塑公共政策类的研究成果,政府则是向高校智库购买此项公共服务项目。在我国中西部高校智库的体制建设问题上,也存在着与“大学自治”类似的问题,即要求高校智库保持独立的价值判断和学术追求。智库所着力研究和企图解决的问题应该是立足现实并指向未来的,特别是强调其价值层面的应然性判断。故而,其研究成果必须兼具超越现实的理念设计、知识架构与实践设想。因此,中西部高校智库既要服务于政府,又要独立于政府之外;换句话说,中西部高校智库只有独立于政府之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政府。

高校智库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在本质上,智库属于开放的学术组织,因此,应该由科学匹配的人员组成研究梯队,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梯队成员可以根据项目需要聘请临时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工作,不能简单纯粹地依靠行政命令,应更多遵循项目研究需求,交由承担任务的科研人员完成,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应强调研究人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了保障项目如期运行,中西部的高校智库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根据智库的具体性质,经费应来自校方、业务项目、资助基金等多种渠道。除了常规的质和量的指标之外,工作评价标准还应该突出研究成果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以及实际效果的情况。中西部高校智库要有自己的展示平台,这一展示平台既可以是传统的报刊杂志,也可以是现代的网络载体,或兼而有之,还可以采取报告、讲座、研讨会、培训、媒体发布等其他的动态方式。

(三)提升高校智庫的整体服务能力

由于我国中西部高校智库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中西部高校新型智库的建设要着力于提升中西部高校智库的整体服务能力。第一,明确服务对象,明确政策建议的地方适应性,把握当局政策与形势,把关注重点放在服务决策和社会发展的质量上。第二,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其抓信息的能力,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三,作为高校智库的主要载体,中西部高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中西部高校建设势在必行。正确把握时代背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是中西部高校发展的立足点。除此之外,中西部高校智库建设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彰显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众所周知,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西部地方高校要特别注意办学特色,形成特色的重要前提是学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之间的相互关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地方高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办学的基本理念。中西部地方高校要适时把握改革重点,加强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不能再沉睡在计划经济中“等、靠、要”的温床上,应进一步转变思想,突破传统办学观念,拓宽办学经费渠道。第四,中西部地区高校智库数量少、影响力小,针对这一困难,建议中西部高校智库采取协同发展的模式。中西部高校智库协同发展有利于整合有限的资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垚.中国智库:面临最好发展机遇(零距离)[G]//人民日报理论部.人民日报理论著述年编2014.北京:人民日报社,2015:1141.

[2]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及政策建议[R].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4:4-6.

[3]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5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及政策建议[R].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6:20-24.

[4]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R].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4:7.

[5]秦惠民,解水青.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4(4):15-20.

[6]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教社科〔2014〕1号),2014-02-10.

[7]杜宝贵,隋立民.正确认识中国高校智库建设中的几个关系[J].高校教育管理,2014(2):29-32.

[8]李卫红.高校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使命担当[N].人民日报,2014-02-16.

(责任编辑:黄建华)

The Think Tank of Central and Western Univers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Service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i Huazhong & Yang Ca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P.R. China)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 is now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field of decision-making consult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he think tank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universities has great development space and inner potential. Objectively, at present, China"s central and western university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effect is insufficient, less influential and weighty.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s imperfect, high-level talents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are insufficient and high quality research results are rare. The influence degree needs further improvement in major policy decisions at the local and national macro level. It is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universities to build a new type of think tank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Closely around the general idea of “serving the decision-making and appropriately looking-ahead”, we should improv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think-tank, deepen reform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perfect system of university think-tank running mechanism and the overall service capability on the basis of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university.

Key words: midwest; university think tank; innovative ability; service place

推荐访问:经济社会发展 区域 思考 高校 国家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