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虚实”宁波

“虚实”宁波

时间:2023-06-22 16:0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策划前言

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难,难,素来不在于商业智慧的不足、实干精神的匮乏,而在于千年封建积习造就的政商环境的复杂。

学而优,干什么?这体现出仕、商阶层的互相不理解、蔑视,乃至对自身阶层优越感的超级自信。

但至少,在宁波、在浙江、在很多南方城市,提供了另外一种对仕、商关系的解读。

宁波的为官者们热衷务“虚”。这“虚”自然不是虚位、不管之意。政府的“虚”是为了企业的实、老百姓的实。有所不为。

“有形的手”放权、让位给“无形的手”,有所不为,体现的是政府在更高层次上的管理境界和智慧水平。

这个时候,务实与务虚就并不矛盾。

与一个地区采用什么发展模式、重点扶持什么产业、做强做大哪个区域、如何看待GDP指标和财政收入相比,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个肯去放权、务虚、让位,并且打内心深处尊重、爱护每一捧草根经济的政府,才是能够给人民带来幸福感的政府。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为大道。

在很多地方还没有摆脱传统思维,往往还是以政绩作为考量干部和政府效力的今天,宁波官场不求业绩求口碑的“虚生态”,为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大企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思考空间。

零资源经济奇迹

“外向型经济,外贸依存度高达110%;重化工比重高,占三次产业比重70%;民营经济发达,占到80%以上”,林崇建用三个数字,归纳宁波30年实绩的与众不同。

在中山宾馆,这座毗邻宁波市最繁华商业区的三星涉外饭店,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林崇建,悠悠回顾宁波历史,“改革开放前,宁波在中央心目中的地位就是海防前哨,国家对宁波几乎没有项目安置和资金投入。”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概比深圳改革开放的脚步晚了5-8年,发自蛇口的创业热情和对港贸易的爆发式收入,极大地刺激着那片缺水、少地,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指数11.5%的东南沿海地区。

不再挨饿、远离贫困的原始欲望,演变为改革最初的驱动力。政府的鼓励好像一把火,把宁波人骨子里压抑许久的商气、商魂、商灵都激发出来了。

一群人,作家梁晓声描绘的“不过是些普通的工人、农民,脱去军装的下级军人,甚至是一些失业者,某一个时期内几乎穷途末路的人”和数以千计、数以十万计的家庭参与其中,从那些甚至不能称之为企业的家庭作坊开始,民营经济的火种在荒芜而贫瘠的浙东土地上顺势勃发。

在改革开放这一历时长达30多年、政策性又非常强的社会活动中,浙江人用不等不靠的实干精神,创造出无数个民间经济奇迹,将那片贫瘠的土地变成中国最具活力的热土,并一再为“摸着石头过河”提供最鲜活的一手经验,贡献不止于经济领域。

“中国经济应该更重视以私营和民营为主的创新,而不是国有和投资”。改革回到原点,经济学家许小年号召冷静而理智地重新审视走过的路,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社会还将从浙东人踏实务实、重视实业、虚实相间的处事作风中,寻到走出危机的启示。

践行实业的传承

宁波人很骄傲于自己的个性,“踏实务实,不会为热利所动,有耐得住寂寞的执著。”

宁波上世纪90年代崛起的服装品牌雅戈尔董事长李如成,面对资本市场对雅戈尔“纺织服装、房地产、股权投资”三大产业格局的多元化策略的微词,面对投资者屡屡认为雅戈尔搞地产是不务正业的评论,曾经解释,“中国企业有自己的苦衷,—个行业的发展有一定限度,所以需要挖掘其他行业来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如果我们没有进入地产和金融投资,今天的雅戈尔不可能有200多亿元的净资产,但雅戈尔始终不会放弃主业,我们选择回归。”

回归主业就是回归实业,这是宁波帮薪火相传的第一经营秘诀。

跟宁波人聊起来,他们会很自豪地告诉你温州人与宁波人的不同:“温州人好投机,而宁波人重实业,善投资。”所以,当温州跑路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宁波商界的气氛一直心平气和。

“跑路现象宁波不能说没有,但是个位数现象。这跟宁波人踏实务实、热衷实业的个性不无关系。”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告诉记者,“其实家丑家家有,此刻政府的舆论引导就很重要。为什么不去更多地宣传和激发阳光、正向的能量呢?”

“宁波商人的群体素质是比较高的,哪怕开始的时候是从低端产业发家,但是积累一旦到了—定程度,宁波商人一定会转向更高层次的产业,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他们对永续经营的热情和对实业的热爱,使得转型升级这样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邱智铭表示,企业为了生存,一定会改善经营管理、加强科技投入,但这些问题都是“术”的层面。政府能不能做到珍惜本土企业,这是中国经济界转型升级所要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

作为亚洲最大的制笔企业,贝发的发家史不外艰苦创业、由小做大,“但做强就不是_家企业自己的事情了。”

邱智铭目前对贝发的定位是,从书写工具制造商向文具综合供应商的身份转变。先发展起来的贝发希望在更大的平台上带领更多本行业的小微企业,通过渠道共享、技术共享、订单分包、借船出海的模式,打造一艘具备破冰国际市场的民营航母。

这是宁波商人在思考的实事。

实事虚做的魄力

还是要从雅戈尔的发家史讲起。

十多年前曾采访过李如成的某家媒体的记者,透露了一个鲜见于公开报道的民间文本。

上世纪90年代初,横向联营是乡镇企业生存发展的有效之路。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如成被推举为镇办“青春服装厂”厂长,他捕捉到这样一条信息:百年老厂上海开开衬衫厂正在寻找联营加工点。李如成的真诚赢得了联营的机会,但是一无资本、二无技术的青春服装厂该如何与国营老厂联合?

传奇的情节,在当地政府敢想、敢干、敢创新、敢支持的心态中诞生了。政府划拨1000亩土地给这家乡镇企业。此后的故事广为人知了,李如成用500亩土地搞房地产,支持服装业发展,1998年即上市成功,在同行业中占尽发展先机。成长起来的雅戈尔集团,现在每年上缴国税近2亿元,解决了2万多人的就业问题,

“雅戈尔”对宁波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提升和隐性影响,价值无法估量。

可能跟宁波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生存实际有密切关系,宁波的民营之火,从诞生之初,就是在政府的热切号召下点燃的,脱离贫穷、改变命运、发家致富、回报乡里,是企业、政府,个体愿望与集体初衷的共同追求。

“就政府而言,放水养鱼、藏富于民的思路一直不曾改变;就手段而言,帮扶方式是千方百计”,亚洲第一制笔龙头、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在宁波两会间隙接受《商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宁波的政策环境非常好,政府办事效率高,想办成事的愿望很强烈。”

这个观点与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傅晓的观点如出一辙:“宁波的官场生态、政治生态是非常好的,到企业吃

拿卡要的几乎没有,都讲究的是为企业服务。”

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表述,“中国在20世纪末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初步框架还存在很大缺陷。这一方面表现为它还保留着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若干重要因素,其中集中表现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国有经济对市场的控制。”很多时候,政府发自求实目的的不作为,不乱作为,显示的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智慧和政务水平。

低调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作风,潜藏在当地老百姓的口碑中,也藏在一个外地人所能见到的一人一物中。

在位于宁波市灵桥路的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记者初到此地便遭遇几个诧异。

作为城市经济较为重要的职能部门,外经局并未设在政府驻地。挂名外经大厦,却并不完全用作行政办公,政府部门与多家企业合署办公。一楼大厅不设门禁,进门无需押卡、换牌,被安置在大厅最旮旯处的保安人员,只有在得到寻求帮助的示意后才会走出来。在一楼大厅人口最醒目的地方,设有报箱,任何进来的人都可以自由取阅那些印刷精美的小册子,《宁波外经贸企业国际商战参保避险30招》、《宁波外经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20式》、《宁波外经贸企业保护商业秘密16招》、《宁波外经贸企业“走出去”创业36汁》……

宁波政府究竟多么爱干“虚”事,进了宁波市外经局副局长顾立群的办公室,记者更深切地感受到了。

为了服务“走出去”与“引进来”这一中心工作,“外经局投入大量精力在世界各地召开宁波周,与成立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并将这些跟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有明显关系的活动品牌化、常态化。”

在这一点上,南北方有着明显的执政理念的差别。北方的政府像爹娘,恨不得手把手教给企业做什么、怎么做,像严厉的家长,严谨而郑重地行使手中的每一分权力。而南方的政府,更像“甩手掌柜”。有问题你来找我,没问题你且放手干起来再说。

宁波的民营企业家们,对政府责任有一句经典描述,“出了问题要找你,解决不好要说你”。从家庭作坊成长为经济界的参天巨擎,宁波民营经济大面积健康发力,与当地政府管该管的,做该做的,服务该服务的,承担该承担的不无关系。

30年来,浙江经济草根生、草根长,成长于野蛮却硕果斐然,有意无意中实践着一个最具生命力的逻辑,无为而治是“治”的最高境界,因为存天理,循规律,得人心。

宁波政府并不喜欢把着实权不松手,扩权强县政策的初衷是,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交给市场、交给企业去发挥创造。一个务实的政府,更多地是做一些服务、协调、氛围营造的“虚”事。

在改革回到原点的时候,当顶层设计的价值被证明“改革开放的几个试点都不是顶层设计出来的,而是地下闯出来的”,不如摆脱“术”的束缚,从“道”上去求解最复杂的经济方程式,那就是相信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并且,尊重这种能够创造出世间奇迹的潜在能量。

4月14日上午,首届世界宁波帮大会在宁波大剧院举行。会场内外举目四望,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关于“把全世界的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指示,历历在目。

顾立群告诉记者:“宁波港和宁波帮,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独特优势。善用宁波帮、用好宁波帮是宁波社会发展的独特力量。这更需要政府从打造政务大环境上人手,为经济的发展做好服务,腾出空间。”

不仅仅经济要发展,海外宁波帮早就意识到回馈的使命。在异乡赚钱捐资家乡,宁波的乡情甚浓,助学、助医、热心公益,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帮”在宁波的捐赠款累计达15亿元,在全国的捐助超过55亿元。

“企业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他发展起来,一定会回馈社会,形成经济、社会双赢发展。”这个理论在宁波已经毋庸质疑。这是政府实事虚做效果的最好体现。

太阳西下,为宁波的精神图腾天一阁打上一层金色的辉煌。

还记得那个制定“代不分书,书不出阁”遗训的范钦?还记得那个15代人专做一事的范家?还记得那个因爱书而嫁入范家的女子钱秀芸?

一件事,只要宁波人认准了,心无旁骛,就是执著地—代又一代地坚持下去。

曾经,现在,未来,这深入宁波人血脉肌理的传承,还将创造多少荡气回肠的故事。

推荐访问:虚实 宁波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