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那些无书的日子

那些无书的日子

时间:2023-06-22 16:0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日历翻到1966年,中华大地上一段疯狂的年代。

1966年8月18日,伟大领袖,身穿军装,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红卫兵”,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飓风瞬间刮遍神州。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生“停课闹革命”,学校处于瘫痪状态。

1968年冬,中央根据山东省嘉祥县两位农村小学教师的建议,决定把农村的中小学和教师下放给生产队领导,由贫下中农对教师“给予再教育”。

1969年秋,全国的中小学陆续恢复教学活动。因为“大串联”造成全国一片混乱,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中央号召革命师生回校“复课闹革命”。

为了“普及”初中教育,在贫下中农的领导下,农村的完全小学大多数都设了“戴帽”初中班。中学教育的大“普及”,带来了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当时用的革命办法是除了把先前教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升格之外,还从下乡或回乡的“老三届”高中生中选拔了一批做中学教师。1971年2月,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当了一名“挣工分”的中学教师。

我们的学校叫红旗小学,校舍和小屯儿挨在一起。一栋破旧的草房,七间门窗破损的教室,一些缺胳膊少腿的桌椅,就是我们学校的样子。社员的小猪、小鸡常跑进正在上课的教室里,此时乃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候,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座位,和小猪、小鸡一起玩耍。生产队长让我教7年级语文,教室就在这栋房的最西头。

当时的初中语文课本是根据“教材要彻底改革”的精神编的,特点是突出毛主席的文章,以政论文为主,政论文又以革命大批判文为主。记叙文则选革命通讯和“四史”(厂史、社史、村史、家史)等,选少量古代诗文,则必加批判性的说明和提示。在“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口号下,语文课本字里行间充满了帮腔帮调,什么“三忠于” “四无限” “活学活用” “立竿见影” “痛说家史” “深山问苦”,把语文教材糟蹋得不成样子。

最可笑的是我当教师那年,7年级下学期还没有语文教材。校长说:“没有教材不要紧,你领着学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写革命大批判文章。”于是,我们班每一堂语文课都以朗诵一段毛主席语录开始,然后背诵“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接着对批判对象痛加斥责,大张挞伐,声讨一番之后,宣称已经“批倒批臭,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

后来,我得到一本《毛主席诗词》。这本《毛主席诗词》和《毛主席语录》一样,都是红色塑料皮的,64开本,314页,扉页上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字样。书中有毛主席五幅彩照和19幅手迹,此书在当时来说非常宝贵,号称“红宝书”。

教毛主席诗词,记得第一节课我是这样开讲的:

毛主席诗词是毛主席著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光焰无际的毛泽东思想的艺术结晶。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伟大史诗,它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毛主席诗词是激励全世界人民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战斗号角,是投向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等一切害人虫的精神原子弹。毛主席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高峰,是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最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的杰出典范。毛主席诗词博大精深,有如日月行天,江河行地。毛主席诗词含义丰富,而又极其精练。从今天起,我们怀着对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的无比热爱、无限崇拜的心情,来学习这本《毛主席诗词》。

我教《毛主席诗词》大体经历3个阶段,即从“满堂闹”到“满堂灌”再到“满堂问”。开始的时候,我把毛主席诗词抄在光滑的水泥黑板上,领着学生诵读。因为学生都是“红卫兵”,造反精神非常强,加之我家成分是“小地主”,我教育学生心里打怵,学生见我管不了他们,就不认真学习了,课堂上有说,有笑,有打,有闹,乱成了一锅粥。校长见此情景,批评了我,说我对工作不负责。为了稳住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时,我经常讲毛主席诗词里的故事。

《西游记》第27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屡遭尸魔白骨精。善变的妖精先后变成美女、老妪、老翁迷惑唐僧以便吃到能使人长生不老的唐僧肉。但每次均被孙悟空识破,并遭金箍棒痛打。然而,虔诚信佛而过于心软的唐僧却错怪孙悟空滥杀无辜,念紧箍咒折磨悟空,并将其赶回花果山。阴谋得逞的妖精轻易抓住了唐僧,幸亏猪八戒重新请回孙悟空消灭了白骨精,救出唐僧。这个故事我整整讲了一堂课,学生听得目瞪口呆,没有一个说话的。校长说我是“满堂灌”,让我搞“启发式”,变“一言堂”为“多言堂”。我刚当老师,是个“土八路”,没学过教学法,不会启发,于是,我就搞“十万个为什么”,整堂课没完没了地提问学生,结果闹出不少笑话。譬如学习《送瘟神》第二首诗,头两句我是这样提问的:

师:春风杨柳多少条?

生:春风杨柳万千条。

师:六亿神州怎么摇?

生:六亿神州尽舜尧。

今天看来,这哪是语文教学?分明是对语文教育的亵渎。

两个月的时间,我领学生学习了37首毛主席诗词,这37首诗词牢牢地刻在他们的心里,同学间平时说话或写革命大批判文章,随时都能用上几句。比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些句子经常出现在学生的大批判稿中,一方面能增强文章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给文章涂上了一层文学色彩,这是“文革”期间学生作文的一大特色。

当时,有些学生写批判稿喜欢用笔名,他们的笔名多与毛主席诗词有关。比如,姓艾的,叫“爱武装”,姓丛的,叫“丛中笑”,姓封的,叫“风雷激”,姓万的,叫“万山红”,姓齐的,叫“齐踊跃”,姓洪的,叫“红烂漫”,姓靳的,叫“尽朝晖”,姓傅的,叫“缚苍龙”。一时间,有些学生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真名实姓,以用上富有诗意的响亮的笔名而自豪。更疯狂的是,有的学生为了表示自己对毛主席的崇拜之情,他们纷纷更名,在我们班30名学生中,就有3人叫“卫东”的。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晃儿,“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举行庆祝活动,每班都要演出节目。小学低中年级的节目无非都是些“我们红小兵,从小有志气。学习张思德,拿笔当武器。批判封资修,坚决斗到底”之类的儿歌。我们班的节目别具一格,清一色都是有关毛主席诗词的内容。我清楚地记得,那次活动我们班一共出了4个节目。

第一个节目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长征》,第二个节目是小舞蹈《为女民兵题照》,第三个节目是对口词《十六字令》三首,第四个节目是诗朗诵《沁园春·雪》。

生产队长和贫下中农看了我们的节目,都伸出大拇指,夸我们的节目是一流的。校长高兴了,亲手写了一枚奖状,挂在我们教室的土墙上。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到了7月,这帮天真无邪的孩子就要离开红旗小学了。他们一起到照相馆合影,想留个纪念。有人提议,在相片上题写一句话,大家想来想去,一致同意用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词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句诗最恰当。一是体现了学习毛主席诗词的成果,二是表达了同学们对红旗小学的怀念。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回忆起初为人师的那些没有教材的日子,我心里不免一阵阵酸楚。如今,那些学生都已经年过半百了,在那荒唐的年代学到的37首毛主席诗词,不知他们现在还记得与否?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编辑/黄耀强

推荐访问:日子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