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一个有书院的村庄

一个有书院的村庄

时间:2023-06-23 08:4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經过蜿蜒曲折的三十来里山路,我们来到有世外桃源之称的华山村。

到了华山村的村口,村口周围这30多棵名木古树,银杏、香樟、苦楝、枋树等,犹如慈祥的老人,欢迎着各位的光临。让我先大致介绍一下华山村的村史。华山,原名花山,古称“炉伴”。旧时候,要上华山必须沿着一条望天石径曲折而上。石径两旁古木参天,花香四溢,如是行走在幽香的花径之中。

这里,海拔670米,位于华安县新圩镇东北方向,东北方与安溪县龙娟毗邻,西南与官畲、黄枣村山脉相连,东南边与玉山村接壤。青山绵延,重峦叠嶂,终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群山、瀑布、古树、野花,今非昔比的一座座村民新居,在古意的桃源仙境中彰显新农村的美好景象。

在这四面环山的村庄,随处可见涓涓的泉水清幽的溪流,漫山遍野翠色欲滴的茶园,飘荡着流下无尽韵味的茶香。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生态环境之中,华山村产出的无公害铁观音,以其气味芳香高锐、滋味醇厚鲜爽、韵味荡气回肠而在品茶人士之中留下美誉,因而畅销福建广东一带。

在村口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大家略微抬头看一下,“豁然开朗”四个大字,力道遒劲,字体饱满,浑厚天成。大家再往四面环山的村庄一望,是不是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呢?这一“华山石刻群”重要组成部分的题写者,乃明万历年间进士、探花郎、官至东阁大学士的相爷林釬。如今 ,林釬的笔迹在漳州仅存有万松关城门匾额“天宝维垣”四字和已经断残的《施公新修万松关碑记》。这“豁然开朗”四个大字,称不称为稀世珍宝呢?

大家再往前走几步,看看这块罕见的《禁乞碑》。只因“花山书院”创办以来的相当一段时间,人才辈出,声誉显赫,文风鼎盛,旗杆林立,深受地方政府好评。概因个别乞丐衣裳褴褛,行讨无礼且在未能讨到时出言不逊,有失文明风化,清光绪十一年(1885),龙溪知县在村口树立了这一《禁乞碑》,禁止乞丐进村乞讨。这是不是也算当时的一个特例个案呢?

大家稍微移左看看,小溪流上的石拱桥,历经数百年,依然坚固如磐完好如初,不禁令人赞叹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巧。石拱桥上方小巧玲珑的“青龙宫”,至今保存着清代风格,虽只有49.72平米的占地面积,但因其独特的抬梁式结构,木柱、梁架上的彩绘,剪瓷雕屋顶,单檐歇山顶等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大家可移步前往参观参拜,或者到古树林中享受一下“森呼吸”。

来到孝思堂门前,眼前的这七副石旗杆,记录了当时方氏先人昔日的辉煌与荣光。因为这里,曾出过四名状元岁状元、一名解元、二十一名举人及二十多名秀才与一名贡生;他们当中,有的官至都察院巡按、兵部侍郎等职。孝思堂,由山门、围墙、天院、主堂组成,悬山顶燕尾脊,现保存清代建筑风格。悬挂在祖堂上的牌匾题词有:高义可风、高义可尚、南风可义、北风可义等等。“三易居至此,祖若宗,沿始俶谋,彬雅文风;四种德至今,兄及弟,敦书阅礼,大振家声。”所以,明朝太仆陈天定才题有这样的诗联,以此来高度赞誉方氏族人文风鼎盛知书达理的精神风貌!

“入夜不知暑至,长年坐看花生。雾作山留混沌,仙来俗启文明。”眼前石山上这一被称作无题诗的石刻,是陈天定的弟子、花山主人方进所作。这首诗,真实描绘了华山村清凉世界中毫无暑气且四季花团锦簇的昔日胜景。云雾缭绕,花香弥漫,炊烟袅袅升腾,更有朗朗的读书之声不绝于耳绕梁三匝。闭塞,但不自闭;置身世外,仍心怀天下。有谁,可曾想过数百年前,交通闭塞、四面环山的华山村,却独有与繁华城市里相同的文明景象?!

华山村,还有众多的文人摩崖石刻,记录着花山书院鲜为人知的故事。除上面提到的林釬、方进所题的两处石刻外,还有明朝儒士朱广所题的“上方世界”, 花山主人方进的“黄母灵棲”“蕉谷”等等。在这偏远山村,有如此的石刻群,是怎样的一个奇迹所在呢?!

现在,我们来到花山书院。在这一段残留的门墙前,你仿佛还能听见来自远古朗朗的读书之声。花山书院,是明朝重臣、太仆,官至吏部主事、太常寺少卿的陈天定在华安遁迹两年后,隐居至华山村时所建。陈天定,字祝皇,又字慧生,因明亡朝之后忠贞不扶二主,携一片铜瓦、一尊沉香木关帝神像、一个饶阿铜钟、一棵银杏树种,逃离京城,最终隐居花山,并在村庄的隆兴寨中厅办起了“花山书院”,聚徒授学。走进书院的旧院门,右边老石头院墙边、那株上部已被雷电、狂风、暴雨摧折的银杏树,是陈天定当年亲手所植;如今,老干发新枝,虽历经300多年,依然青春不老、苍翠挺拔、屹立不倒!

眼前的这座“忠义庙”,供奉关公神像,是陈天定创建书院时一同建造的,供书院所奉拜。“文以继武,主教化乃为道德圣神;义不失慈,济苦难更有英雄菩萨”。陈天定这副关帝庙的题联,除盛赞关羽高风亮节的美誉之外,更是袒露了自己的胸襟与情怀。

现在的花山书院是在荒废的原址新建,保留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与原来的格局。走进书院,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太仆陈天定气定神闲的塑像,透过他那双充满睿智的眼神,我们仿佛看见他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神采飞扬的授学激情。环绕悬挂在墙上众多的墨迹,有名人书法家书写的陈天定诗及《北溪纪胜》、有花山摩崖石刻群中一些石刻的拓片。请看《秋吟》:“山河留恨树留烟,不尽蝉声乱叶边。好梦难成空夜夜,流光易掷惜年年。层岩纵险无多地,落日虽低不离天。汀畔寥花红似血,断肠莫认作啼鹃。”陈太仆的这首诗,倾诉了亡国之恨,自身苟且偷生的无奈以及对清朝统治的怨恨,“汀畔寥花红似血,断肠莫认作啼鹃”,这是老院长内心深处最深切的表白!离乱之作,其意幽深悲苦,是陈天定的命数也是他诗歌的韵律。

这篇近三千字的《北溪纪胜》,可谓是记叙漳州母亲河九龙江的经典优美之作。他不仅说明了“龙溪”“九龙江”的由来,记录了沿途村寨,还记录了优美的故事传说、地名由来、名人故里、寺庙等等,有对九龙江激流险滩的描绘,更有对流放竹排、木排的惊险回放。“汰水西汇大江,以小舟入,古称桃源洞,蓝雷所居,今号汰内。”畲族民歌也唱到“桃源洞里是我家”,可见仙字潭所在的九龙江北溪是古畲民居住地;从这段描述之中,我们寻找到古代畲民生活的遗迹,也认定了汰内仙字潭石刻是畲族先民的杰作。

陈天定,少小聪慧,雄韬伟略,慷慨大志,与明朝大学士林釬是中表兄弟,并有师生之谊,其道德文章多受林釬影响。著有《慧山诗文全集》《陈氏说书》《太极图说参证》《松石轩读史》《慧眼山房书抄》等十七种,多已散失,现只存诗文若干及《慧眼山房说书》一部。《慧眼山房说书》,思想颇为清新,少有迂腐之谈,其“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观点对当时的知识界很有影响。三百多年来,漳州山乡的父老,一直尊称其为“天定先生”。

这是一个可以让你宁静的世外桃源,这里的山,这里的参天古树,这里的瀑布,这里的摩崖石刻群,这里的流香茶韵;它是“山的展室,林的故乡,花的世界,仙的去处”。住下来,你可以体会到真正的慢生活,你可以感受到“入夜不知暑至,长年坐看花生”的静美景象,因为:这是一个有书院的村庄!

推荐访问:村庄 书院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