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劳务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劳务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06-28 10: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指出了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劳务用工管理的必要性和劳务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实践教学基地劳务用工管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劳务用工管理的对策,以期促进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协调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 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劳务用工;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19-02

农林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林学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极其重要[1]。笔者在实习教师指导下,结合对南林大下蜀基地、白马基地,南农大湖熟基地、雪松产学研基地及金陵科技学院绿星基地的调查,对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劳务用工作管理做一探讨。

1 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劳务用工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节约费用的需要。农林高校实践教学特点,决定了有大量的田间(含露地和保护地)农事具体操作,难免有大量的劳务用工,仅这一项开支就占了教师试验课题或农林项目研发总费用的15%左右[2]。二是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强劳务用工管理,有利于打造一支优良的劳务用工管理队伍、一支稳定的职业性较强的劳务工队伍,解决“有人干活、干好活”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学实践环节的水平。三是学生培养的需要。通过制度让学生参与必要的劳务,一方面是勤工俭学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较高职业素质,乐意在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不怕累不怕苦的大学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2 存在的问题

2.1 劳务人员素质较低

从事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农事操作的劳务人员,大多为基地附近农民,文化水平低,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适应不了农林高校实践教学的需要。

2.2 劳务用工管理制度不全

没有总体劳务用工管理办法,或劳务用工管理办法不健全,适应不了新形势、新常态的要求,造成劳务用工规范性不强,用工人员年龄、工价定额、日工作时限等方面随意性较大,直接后果是常产生一些劳保纠纷、劳资争议和劳动纪律事件。

2.3 劳务用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一般都在67 hm2以上,有多个院系和多类项目进入基地,劳务用工管理人员比较多,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方法有时简单粗糙,容易造成用工上的矛盾。

2.4 学生参与度严重不足

相关院系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农村,也愿意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报酬,补贴学杂费,减轻农村老家父母的经济负担,但由于没有制度规定或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很少参与取酬劳务,不利于自立意识的增强。

3 原因分析

3.1 缺乏劳务人员上岗标准

务工人员多为实践教学基地所在地土生土长农民,农民上班方便;使用他们从事具体农事操作,不需要为他们解决住宿、用餐问题,对实践教学基地而言使用起来方便,为此也就不再苛求劳动者的劳动资质和资格,只要能出工出力即可。

3.2 强调个性忽视共性

实践教学基地中,各院、系或项目组过分强调劳务用工各自的特殊性,忽视劳务用工的共性。此时,如果基地管理方不施之强有力的协调,容易造成用工混乱。

3.3 管理教师不足

实践教学基地一般都远离本校50 km以上,参与劳务用工管理的项目或课题教师极少,劳务用工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人是基地未流转前的村民小队长或小组长。

3.4 劳务用工与学生勤工俭学脱节

农林高校重视了校本部后勤保障环节的学生勤工俭学,忽视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学生勤工俭学,实践教学基地劳务性勤工俭学无章可循,使许多学生失去了既能进行专业操作训练,又能劳务报酬的机会。

4 对策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实践教学任务日益繁重,劳务用工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管理,易造成“混乱”局面[3],影响实践教学任务完成。

4.1 加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4.1.1 基地自身技术培训。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自身师资和实践条件,对务工人员手把手培训,使他们在原传统的栽种、施肥、灌溉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辅助授粉、器械使用、水肥一体化等较先进的农事操作技能技巧,促进试验示范、实践教学水平提高。

4.1.2 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南京市出台了《南京市加快和深化职业农民培训的意见》和实施办法,南京农业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涉农院校承担了相应培训任务。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可借力这一平台。一是委托培训。委托当地农民培训主管部门,纳入其培训指标、任务和计划,对实践教学基地劳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较系统的学习,获得相应资质资格证书。所需经费做出预算,高校给予保障。二是直接招用。从实践教学基地周边村庄,优先直接招用获得相应农林技术资质证书或结业证书的村民,到基地从事劳务工作。

4.2 制定和完善劳务用工管理制度

4.2.1 劳动纪律管理。除常规的劳动纪律要求外,实践教学基地珍稀植物材料、育繁种材料等不容外流,不容遗失;试验材料不得私自采摘等是劳动纪律需要特别强调的内容,来不得丝毫马虎。

4.2.2 劳动者使用管理。长期劳务工应当在60岁以内,身体无疾病,并提供健康证明,有技术资质证书优先考虑,基地集中合同聘用,院系分散使用为原则;短期或突发性用工,以院系为主,劳务工应在70岁以内,带队人应确认其无疾病,高温时临时用工,避免使用身体不健康的劳动力,可投短期人身险,以免人身安全纠纷。

4.2.3 劳务报酬管理。先由各进驻基地的院、系、所、中心等部门根据自身实际分类列出日工价、时工价、日工作时限或单位任务用工工时和工价;再由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方组织各部门反复会商,充分考虑劳动强度、劳动复杂性、劳动季节和劳动者性别,制定劳务用工报酬管理办法,列出基地一定年限内的劳务报酬表,尽可能实现同类劳动同类报酬,避免内部不平衡和劳资纠纷。

4.2.4 农事操作管理。严格遵守安全喷洒农药的规定、安全驾驶使用农用机械的规定、高温或严寒季节劳动保护的要求。

4.3 打造一支优秀劳务用工管理队伍

4.3.1 制度化管理。劳务用工管理队伍一部分是部门工勤人员,一部分是编外人员,是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显著作用,没有高素质的用工管理队伍,实践教学基地就缺少基础,实践实习任务大打折扣。要合法化管理,规范化培训。制定岗位职责及年度考核办法,通过考核,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以评促改、以评促管[3],使基地用工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4.3.2 增强3种意识。一是责任意识。实践教学基地的农事操作季节性较强,在关键季节、关键环节要一线管理,必要时需要连续吃住在基地,抢时间,抢任务,高温季节抢早晚,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高度的责任感,加上精打细算,实现用工费用和任务质量的有效控制。二是学习意识。要求管理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弄懂教学实践环节规律,熟悉自己所管理面的农林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并有一技之长,只有这样才能管好直接从事操作的农民,否则成了外行领导内行。三是创新意识。新器械、新设备、新栽培方法不断出现,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客观上要求劳务工尽快掌握操作新技术,与这相适应,劳务用工管理办法也要创新,可推行任务总量质量承包计酬,提高效能,节约管理费用;可推广劳务派遣,降低与基地土地有关的劳务工的管理风险。

4.3.3 健全激励机制。将劳务用工技能提高、用工费用降低、劳动效率提高与劳务用工管理人员收入相挂钩,将之作为工作考核和绩效管理的重要方面,调动激发他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关项目成果交易收入、成果创收的分配,也要充分考虑劳务用工管理人员,形成和谐团队。

4.4 劳务用工与学生勤工俭学有机结合

4.4.1 提升劳动效率。日益先进的操作器械和技术,光靠农民劳务工是不够的。在部分实践教学环节、部分关键时节,让勤工俭学的学生和其他劳务工一起务工,一方面起引导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发挥监督作用,提高劳务工的操作数量和质量。

4.4.2 拓展勤工俭学面。目前高校勤工俭学的面还是比较窄的,通过农林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勤工俭学,拓展了勤工俭学的宽度和深度,特别是短期或突发性用工,往往找不到或找不全农民劳动力,勤工俭学的学生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4.4.3 提升综合能力。学生勤工俭学,一方面满足为他们提供实习岗位的要求,可由教学教师根据需要,提出带教的勤工俭学学生数量;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劳动,让他们在具体技能训练中发现具体问题,解决看得见的问题,日积月累,学生们实现培养兴趣、增加收入、增强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四重收获[4],促进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协调稳定和谐发展。

5 参考文献

[1] 郭素华,庞文生,王锦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38-40.

[2] 李霞,董合忠.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课题劳务费的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13(6):38-40.

[3] 徐亲阳,朱鸿英.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在农业科研单位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2(6):82-85.

[4] 刘江平,张灿皇,曹娟,等.浅谈农业科研单位编制外用工的管理[J].江西农业学报,2012(10):175-177.

推荐访问:用工 劳务 农林 对策 实践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