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经验不适合上海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经验不适合上海

时间:2023-07-01 09: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目前,长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全国20%以上,并以10%以上的平均年增长率上升,而上海正是这高增长的龙头。人民币在未来走向国际化,上海一定是人民币业务的中心!

去年,国务院宣布,到2020年将上海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参与哪些金融业务,以及它们占有多少市场份额,都是主要的指标。

我们先来看看外资金融机构在香港的业务情况。香港金融业务的各主要环节,约超过70%业务都集中在外资(包括中资企业) 手中。2007年,香港银行的总数142家,其中131家是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占香港银行的总资产、存款和贷款都分别超过80%。而香港银行在总贷款中,只有17%是境外贷款。

证券交易方面,香港的证券公司业务只占总成交额的27%,外资则占超过70%。就新上市的业务,最大的十家保荐人集团全是外资银行,它们的业务占集资总额超过80%。在资产管理方面,有约65%资金来自海外。资金的管理业务中,在香港管理的比例近年来明显上升,由2000年的42%,上升至2006年的56%。这些资金约58%投资在香港和内地以外的市场。

香港长期保险业务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十家公司,都是外资公司,超过70%。

总的来说,香港是各类国际金融机构的亚太地区总部;它们都以香港为基地,管理和发展国内和亚太的业务。

我们再看上海。自1994年中国发表了《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后,外资银行在上海迅速发展。在零售银行方面,上海外资银行占上海银行的总资产约10% (占全国银行的总资产只约有1%)。汇丰、渣打、东亚等在上海都提供优质的个人理财服务,但由于分行不多,要全面拓展业务并不容易,服务对象主要是特定的客户群。在世贸框架下,外资银行已可参与人民币贷款业务,客户群主要为外资企业。国际银行亦用参股形式进入中国银行业,国内对外资入股的限制仍是20%内。

在投资银行方面,差不多所有国际级的投资银行在上海都设有办事处。这么多年来,内地企业安排到香港和海外上市和发债集资,中介工作都由这些办事处处理,并由香港公司及总公司主理具体工作。近年中央鼓励内地企业“走出去”,海外并购的活动不断增加,在去年上半年,国企并购海外资产涉及资金235亿美元。国际投资银行虽然至今仍未能直接参与内地的集资业务,但国企在海外的业务需求,已为外资投资银行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证券业务方面,外资在证券业务的参与仍然偏低,外资考虑的重点是控股权和尽快增加占有率,但短期内仍难有突破。

在资产管理方面,已有约70多家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在内地取得QFII资格,投资的额度亦多次调升,海外投资者反应热烈。

至于保险业方面,内地一般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且严重分割,外资无论是独资或合资都经营不易。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上海的启示有哪些呢?不少学者都强调,香港市场是全面开放的;而香港在金融和专业人才、经营效率、信息自由、国际级的监管标准等,亦是长期积累,并能持续发展。

香港的商业银行及保险的国际业务不多,只有少部分地区性业务。香港的投资银行、证券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国际性较强。

香港没有强大的本土金融企业,对香港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这次金融海啸,香港表面上的金融稳定只是历史的偶然。如果在2009年有更多的欧美大银行倒闭,香港绝对不可能独善其身。

就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策略,很可能是先参考东京的模式——对外资逐步开放,过渡期间把外资的市场占有率控制在20%至30%之间,并把本资企业做大做强;以后可朝纽约和伦敦的模式发展,同时扩大人民币和美元为主的国际性业务;在这个过程中,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是上海的首要任务。

目前,长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全国20%以上,并以10%以上的平均年增长率上升,而上海正是这高增长的龙头。人民币在未来走向国际化,上海一定是人民币业务的中心;北京、深圳、广州、天津、重庆等城市会成为人民币业务的次中心;香港和新加坡可能会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而北京很可能与上海竞争成为人民币业务的双中心。在人民币业务方面,香港的角色只会是辅助性的。香港现时的金融市场结构和很多经验,并不适合上海现在发展的需要;而面对“金融安全”的问题,因金融衍生工具都控制在外资手上,香港的市场结构更容易受到冲击。

推荐访问:香港 不适合 上海 金融中心 经验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