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独立学院特色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研究

独立学院特色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研究

时间:2023-07-07 17:4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独立学院开展特色化校企合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其特色化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及新教材开发等方面的落实。本科独立学院唯有坚持特色化发展道路,才能逐步实现国家关于高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优配置。特色化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提升竞争力,打造品牌,持续健康发展的有生力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企合作 特色化 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第七章高等教育版块儿明确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要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作为新时期一种崭新的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办学模式,本科独立学院是公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办学力量结合的产物,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依托母体院校优势教学资源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化教育的人力需求,但是,长期以来,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理论基础水平很难公办本科院校相比。一方面,生源质量上独立学院学生整体素质不如同一类重点大学和二类普通大学,在教育教学师资、硬件设施等方面,独立学院还处于逐步引进和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自身定位等方面还处在不断地调试实践阶段,大多以现有的本科教育和母体院校教学模式、培养模式为蓝本,还不能形成独具特色、不拘一格的办学模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这种本科独立学院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就必须紧跟改革的步伐,适应市场化的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借鉴国内外本科、高职院校的先进培养模式,立足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和历史定位,顺应国家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走特色化的校企合作之路势在必行。主要也是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目前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高峰期,更是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社会、市场对各种层次人才的需求都很大,尤其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更是炙手可热。可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局限性导致一、二类本科等重点大学培养的学生理论水平高但动手实践能力比较欠缺,而按照高职院校特点培养的学生普遍实践能力强但在动脑、理论延伸等方面潜力不足。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立学院却沦为动手和动脑都很一般的尴尬局面,他们大多照搬母体院校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又没有高职院校这种成熟的市场应用型培养特色,和市场资源,以至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目标不明确、特色不突出,市场竞争力有限。针对这一现状,独立学院坚决不能安于现状,固步自封,搞封闭式教育,必须尽可能利用和借鉴现有的成熟经验,按照市场化需求,走出去、引进来,不断探索,方能有效发展。通过对现有高等教育领域重点本科以及高职院校的成功办学案例研究不难发现,实行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最好选择之一,一方面可以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减少学校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为企业"量体裁衣"化的培养人才,为学生就业提供稳定渠道。

第二、长期以来我国本科独立学院在自身定位以及发展特色方面始终没有形成一条明确的思路,绝大多数都在照搬母体院校的教学、培养思路,由于生源质量、教学硬件设施、师资保障、就业实践资源等的客观条件限制,以及学校信誉、独立学院的市场认知度等的客观限制,导致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整个就业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反而在高等高专类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却趋渐成熟。鉴于此,积极推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让企业获得优秀人才回报的同时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走校企联动化办学的道路将是校企合作道路上的一项长期性工作。

第三、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导向变化以及独立学院本科教育自身发展的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和发扬。但特色化的校企合作的开展决不是学校或企业某一方面的一厢情愿,更不是企业需求、与学生实践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市场需求、人才资源的合理搭配,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组织结构到制度的集成创新,它是独立学院立足自身面向市场,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根本性转变。

在国内一些综合性大学乃至高等专科学院,都有一些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摆在我们面前,从它们的发展实践来看,大多以一两个专业为龙头,以相关优势专业和合作企业为主体,以专业领域或行业领域为阵地,以促进理论教学、就业实践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原则,以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为目的,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受教育者“共赢”的局面。一是根据企业需求,采取 “订单式”的培养模式。让学校成为市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让企业成为师生教、学实践和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地,让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二是校企资源共享。本科独立学院的实训基地、师资力量和专业优势与企业的行业前沿技术优势、产品特色优势、专业技术人员优势相互全面开放,加强反哺与创新,有力地促进独立学院的专业学科建设,节省企业的招聘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是项目合作。学校、企业可以联合开发新的项目,通过合作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实现人员互聘,对校企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盘活并充分利用潜在的资源优势,努力实现校企共赢共发展。

近几年来,一大批独立学院在借鉴公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校企合作模式,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但是,具体的、因校制宜的校企合作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制度问题。尽管国家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对校企合作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及原则,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关于本科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的进一步明确,独立学院在新形势下开展特色化校企合作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这些导向型政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制度法规和实施规则作保障,甚至有些单位利用政策的优势和制度的漏洞投机操作,为达到一己之利而忽视教育、企业应有的责任。

其次是运行机制的问题。目前为止,真正实现高校学生和合作企业的权利与责任的明确划分、合理平衡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无法协调好合作企业、高校学生、独立院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使得在此基础上的政策难以做到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可行性,以至于最终的政策预期难以达到,同时学校、企业、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第三是企业的积极性问题。企业的最高价值莫过于追求效益和利益的最大化,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一方面企业要考虑到自身的成本和效益预期,另一方面也应该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企业不愿承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这是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二是独立学院目前的人才培养水平还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独立学院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较弱,难以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三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价值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虽然近几年国家对相关的一些专业、行业领域的合作企业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偿,但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仍难以实现权责利的对等。另外还有一些问题比如独立学院的学科设置偏于理论化,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不同步,因此在校企合作中难以向企业输出专业应用性、针对性较强的学生等等。

鉴于独立学院在发展特色化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纵观全国不同层次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现状,在独立学院特色化校企合作过程中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结合独立学院学生、企业特点确定全方位的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理论课程设置与企业生产需求以及行业领域的导向接轨,是特色化校企合作中培养企业最需要的前沿人才的保障。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校都在采取与企业“3+1”的培养模式即本科四年期间前三年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由学校跟企业达成一致,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全方位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相衔接,培养学生方向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着重培养毕业就能“用”的应用型人才。

2、在基于校企合作“3+1”模式的培养下,学校、企业对学生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现行的被多数本科独立院校适用的“3+1”模式主要是照搬公办高职院校应用成熟的“2+1”培养模式。在这种框架之下,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在大四一年的企业实训、实习过程中,还不能完全摆脱学校的课程任务,不能实现实训、实习的连续性,同时,企业方面还不能做到完全对学生实行严格的企业化管理,企业对学生与正式员工还没完全做到一视同仁,学生除了通过实训讲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之外,真正接触到企业前沿技术、管理理念和制度规范相对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学校跟企业在一些合作领域还不能明确处理实践学分与理论课程学分的合理分配,一直与学生在企业的一年时间里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实践当中。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基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学生管理模式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3、在实践教学环节,校企之间应该制定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

制定科学完善的与独立学院本科教育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是实现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的安排、时间分配上,要兼顾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对等关系。在制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适应企业、行业的需求为培养主线,努力在专业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德育、职业规划教育上形成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在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职业德育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不能缺失。开设诸如中国国学文化、文学艺术、政治历史、环境地理、应用性文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经济、法律、国际政治与形式、哲学、思维拓展等领域的综合人文课程。使人文教育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避免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因为过分追求企业对口人才的培养、畸形的追求就业率,而忽视学生德育、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4、基于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国内外高校的一些经典校企合作案例经验告诉我们,再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再完善的课程体系,充其量只是一种“工艺设计”,作为我国新兴的、发展历史不长的本科独立学院要想摆脱人才培养的瓶颈,不断提升办学能力,突出办学特色,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一批一流的师资团队将这种优秀的“工艺设计”付诸实施,并将其变为构想、规划、设计融为一体的现实才行。独立学院特色化校企合作模式能否成功被贯彻落实,关键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掌握专业、行业前沿技术的 “双师型”教师团队。在独立学院现有师资队伍基础上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完善:一是要逐步吸引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师充实到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来,既然是开展特色化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就必须在师资力量上突出特色;二是要加大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同申报科研项目。一方面借助企业优良的实践平台,为学校的理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企业引近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三是要重视和发挥校企合作过程中 “产、学、研”的转化作用,特别是不要低估高校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借助于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企业的一些项目可以直接引进校园,有专业课老师负责作为项目负责人,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条件接触到企业项目的开发,并为培养毕业就能用的高素质、高效率人才打开通道。四是要从特色发展的角度来加强管理,从薪资待遇、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后勤保障等方面充分考虑教师的价值认同、工作的责任心、知识的更新能力、敬业程度等要素,将特色化校企合作的育人理念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五是在针对教师教学评估方面,要建立一套符合独立学院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教机制,从制度层面约束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总之,希望独立学院能够通过特色化校企合作之路实现高校合格人才与企业优势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吸收和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不断增强本科独立学院的办学能力和社会认可度,使独立学院本科教育真正走上可持续、高质量、特色化的健康发展之路,并且在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配备等方面逐步摆脱独立学院对母体高校的依赖,探索出一套完整的、健全的、独具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体系,真正成为继公办本科院校、高职高专之后的第三支优势办学力量,实现其社会历史使命。

推荐访问:必要性 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 特色 校企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