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信息技术下的多元数学教学的思考

信息技术下的多元数学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3-07-07 18:1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1 引言

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进行多元数学教学设计不可回避的因素.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目标及任务,并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会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

2007年,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规划组评审,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申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课题[2].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催化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因此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数学教学的有关问题,对于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解读新课程,实施新课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须的.

2 传统数学教学的主要弊端

多年来数学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其教学模式的一大弊端就是忽视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漠视各种知识产生的

历史背景和具体的应用情境,直接进行孤立的知识教学.学生不知道知识产生的背景,也不知道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导致学习兴趣不足.如果能在比较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调动已有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面对的问题,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掌握.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现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索,来研究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学生从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数学知识,即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

3 信息技术下的多元数学教学

3.1 多元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多元化教学90年代以来已成为美国教学发展的方向,并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学科领域,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重要策略.美国教育界希望通过多元教学来推进教学改革,强调多元教学的整体性情景,即致力于整体性评价,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现在,多元教学的种种实践已全面展开,实践已表明多元化教学将有可能成为未来教学的主要方式.

我国由于一直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限制,多元教学始终没有得到重视.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专家认识到了多元教学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课题,以及2007年3月28日至30日,我国教育技术协会在深圳召开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开题培训会议,标志着多元化教学已正式列入了国家教育改革的大纲.现阶段虽然不可能全面推行多元教学评价方式,但逐步把多元教学等方式引入课程和教学改革之中,将为学科教学及其活动的评价提供新思路.

3.2 当前多元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

不可否认,由于多元数学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很多学校老师在实际的过程中还存在理解上的误区:[3][4]

3.2.1 打开电脑,关闭人脑.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已逐步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与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小黑板的常规教学手段相比,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有它独特的优势.可是,如果唯其是用,那也必将走入一个新的误区.

1. 流于形式,课件替代小黑板.由于大部分自制课件或商品课件的设计粗糙,类似于“课本搬家”,计算机只是起到了代替板书的功能,教师成了“鼠标”,塑造着“点击”的角色,而忽略了“点拨”者的真正角色.

2. 程序预置,人机对话取代人际对话.多媒体的程序化,使教学课堂成为“放映厅”.上课前,教师已设计好一个完美的课件程序,上课时教师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程序化地按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师变成“播音员”,学生变成“观看者”,师生一起“围着屏幕看”.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课堂上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教,人机对话取代了人际对话,学生的思维严重受到限制.

3.2.2 数学课堂过于热闹.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且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于是,教师恐有“穿新鞋走老路”的嫌疑,都十分希望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和动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诸多公开课、示范课上,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忙得不亦乐乎,台上的教师俨然一副节目主持人的角色,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但在这种热热闹闹外表下,往往忽略了对教学本质的追求.

特级教师钱守旺说得好:“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刻意追求的.”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曾经说过,让学生多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3.2.3 过度追求“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十分美好而又特殊的教学手段,教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更贴切地体验数学知识所带来的情感内容,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生动,更富有趣味,于是在课堂上利用事例、实物、模型、图表、幻灯、实验、语言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为之感动,产生共鸣,以便尽快进入问题情景的角色之中.

然而过度地追求“情景教学”也会让数学课堂教学走进另一个误区.为了让课堂教学精彩、漂亮、引人入胜,教师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冥思苦想”地创设情境,好象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事实上,并不是每节课都能够创设情境,也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更不是每节课创设情境都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难以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也同样会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3.3 信息技术下的多元数学教学的课堂设计

多元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综合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多种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活动.在设计时要全面论证信息技术在支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次教学目标中的作用.“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上机操作等)与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建构、理解探究,尤其是实验、制作、调查、访谈等多种‘动手’活动方式结合起来,以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5]李家有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中,安排了阅读网上资料、动手使用几何画板、利用论坛协商、自己尝试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综合等思维活动等[6],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组织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且对于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达成多重教学目标无疑也是有效的.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既定知识内容性目标的设计,而不强调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实现过程的设计.新课程持动态的数学观,这就要求教学要制定并实现多层次的目标.如除新课程确定的结果、过程和情感等目标外,还应该包括培养学习者创造自己的数学知识的能力等目标.“通过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使学生有机会自己探索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机地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结构的各环节、要素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和信息素质”[7].

3.4 发挥信息技术在评价中的作用,实现教学设计中评价的多样性

评价不仅是进行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也是实现教学设计实效性的重要保障.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个教学步骤的决定都要以经验证据为依据.“每一步导致新的决定, 这些决定又成为下一步骤‘输入’,如此,整个过程尽可能牢固地基于人类理智限度之内.而且每一步骤要针对来自下一步骤的‘反馈’证据予以检验,以提供该系统效度的指标”[8].

信息技术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解决了诸多难题.如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及分析功能使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评价及时而且准确;计算机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自动跟踪、检测,进行专题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及时给出评估分析结果;教师可以随时了解评价经过,以便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帮助.传统教学设计的评价偏向是:重规则和程式,强调遵奉规则,描述性的结果、常规,标准参照的测验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终结性的,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能否达到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实现多层次教学目标.然而,在教学中有些东西是只能显现或观察而不能量化的.因此,数学教学除了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以外,应该考虑更加多样化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如真实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专业人士的意见等,对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创造等其他不易量化的高级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技术的先进使得对复杂学习表现的评价成为可能,因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思维可观察,并且可提供反馈和回溯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评价的设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教学前设计评价,另一种是教学后设计评价.在这两种互相对照的方法中,教学和评价的关系是颠倒的.一种是教学影响评价,另一种是评价影响教学.“教学结束后设计的课堂测验,对教师的教学或者至少教学的绝大部分影响甚微.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制订评价方案,教师所获得的清晰的评价结果将有助于教师做出更恰当的教学选择,更清楚地了解他们所追求的课程目标的含义”.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数学教学还牵涉到教学设计理论、教与学的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如何整合等诸多问题.本文的探讨难免肤浅,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尤其需要理论研究者走进课堂,和学科教师结合,将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执行者的角色充分体现出来,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以实现教学设计理论对实践的卓有成效的指导,同时提升教师对教与学过程的理论认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至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R]. 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0,10.25.

[2]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C]. 现代教育. 2007, 8.

[3]唐宁, 缪琼立.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利弊[J]. 科技资讯. 2007, 11: 226.

[4] 郑毓信. 从课程改革看数学教育理论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 2007,16(1): 40-43.

[5]苗逢春.解析信息技术整合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及其实施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2(6): 73~77.

[6]李家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意义下的教学案例——《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J].福建中学数学, 2003, 1(2): 33~36.

[7]杨新荣, 周香华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J].中小学电教, 2005, 4(3): 28~30.

[8] R.M. 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等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3, 4, 6.

作者简介 孔平,1979年10月出生,初级职称.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思考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