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学习《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心得体会7篇【精选推荐】

2023学习《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心得体会7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9-22 10:35: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心得体会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打开《习近平著作选读》,迎面高扬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直抵人心的是把人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心得体会7篇

学习《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心得体会篇1

  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打开《习近平著作选读》,迎面高扬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直抵人心的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触手可及的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壮阔历程,自信豪迈的是不断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催人奋进的是开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读不完的大书,越学越激发对领袖的由衷爱戴,越学越增添跑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接力棒责任。

  这部大书以真理之光彰显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把脉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领会其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贡献、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世界性贡献,这一思想引领的变革是划时代的,解决的问题是历史性的,影响的人群是数十亿量级的,蕴含的价值是具有全人类共同意义的。要深学细悟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这部大书以非凡之功诠释“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习近平著作选读》生动记录了新时代十年彪炳史册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要坚定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头脑中的“第一航标”、眼睛里的“第一视角”、行动时的“第一信号”,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这部大书以思辨之力铺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图景。“六个必须坚持”是这一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精髓,以此观照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赫然鲜明,时代脉动可触可感。要以“六个必须坚持”改造主客观世界,聚焦“五型机关”建设,在服务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中走在前、作表率,当好省委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

学习《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心得体会篇2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精准的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新征程上的现代化有着更为坚实的基础,也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努力把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奋力谱写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长期的闭关锁国,在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了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懈探求民族复兴的道路。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尽快改变生产力极其落后的状况,经过艰辛探索,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面对同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我们国家没有简单重复西方现代化的老路,而是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聚焦现代化建设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成功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党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作出一系列新的战略安排,进一步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体系;进行新的实践探索,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现代化进程。尽管各国现代化的具体路径不同,但都遵循着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般规律,也有一些共同特征。从一般规律看,成功推进现代化,必须建立符合人类进步方向、适应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必须以科技进步为主要推动力,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创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从共同特征看,各国现代化都经历了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结构转变、以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结构变迁。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反映出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要把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巨努力。

  第一,我国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为波澜壮阔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市场潜在空间大、分工效应高,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和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将面临更强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将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处理好内外关系更具挑战性。谋划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把巨大的人口基数作为重要前提。

  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要看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要在继续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同发力,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往往伴随着信仰缺失、精神贫乏、物欲横流等问题,我国要坚决避免出现类似问题。还要看到,迈上现代化新征程,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在持续增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全体人民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

  第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我国人均资源禀赋严重不足,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在现代化过程中大肆掠夺资源、破坏环境。必须看到,我国现代化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会进一步趋紧,必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守住底线、节约集约、多目标平衡下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五,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决不可能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当今世界,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行径危害深重,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促进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这一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现有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使人们产生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的错觉。实际上,受基本矛盾支配,资本主义文明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弊端:对内,以资本为中心,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对外,奉行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逻辑,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灾难。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目标追求。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为民造福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对外,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

  这一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世界上诞生了不少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面对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

  这一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文明形态是动态演进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超越既往。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全球竞争中创造了竞争新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突出,能够为不同技术创新路线、商业创新模式提供足够赛道和空间;制造业系统性优势突出,能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又能快速响应个性化需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基础、创新主体、新兴产业、新型举国体制等优势正在聚合释放;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工厂”的地位日益巩固,“世界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红利显现,资本丰裕度明显改善,要素禀赋优势实现动态升级;新型城镇化和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推进,总需求较快释放和升级。利用好、巩固好、发展好这些新优势,既是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障。新征程上,我国将在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更为强大的技术体系;在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不断发展提升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不断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开放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新图景,丰富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拓展了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道路,为解决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必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2月7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处理这六对关系,角度不完全一样,需要把握的重点、难点也不完全一样。处理前三对关系,主要靠我们自己的积累和把握。处理后三对关系,要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

  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要根据现代化总体安排和分阶段、分领域的发展目标,设计好总体战略和各项分战略;要根据时和势的变化,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提出新思路新办法,创造新鲜经验。

  处理战略与策略的关系,要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各方面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

  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既要提高效率又要实现公平,是一大世界性难题。处理得不好,要么损失效率,要么带来严重社会问题。在创造更高效率的同时,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更好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要实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动态平衡。要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造潜能;要适应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外部资源和外部市场,必须利用好国际循环。但是,大国和小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一样,小国发展可以依赖国际市场;大国发展必须立足自身,历来都以内循环为主体,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内循环越来越重要。2022年,新加坡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30.0%,而美国仅为27.4%。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发展要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循环的同时,必须更多依靠国内大循环、增强内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必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必须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要靠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能够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能够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举旗定向、掌舵领航,有党中央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国式现代化必将沿着正确的方向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每一次学习都会有新的感悟,每一次学习都会有新的收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要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和创新适应新时代新征程需要的决策咨询机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不断增强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不断提升为中央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同时,在充分全面准确领悟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夯实基本理论训练和真实情况掌握这两项基本功,加快建设合作开放研究平台,深入开展现代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动力效率变革、站在高收入门槛上的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重大课题研究,不断推出高水平决策咨询成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学习《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心得体会篇3

  深学精思细悟务实重干笃行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教材。深学细研这部著作,悟透笃信这一思想,要明确把握四个方面的学习重点。

  一是学基本立场,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深刻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把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二是学思想内涵,深刻把握“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主要内容,全面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精髓要义。三是学科学方法,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重要内容,系统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四是学领袖精神,深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政治智慧、真挚为民情怀和强烈使命担当,不断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省委党校作为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方面军,将继续发挥党校作用,完善教学大纲,推动《习近平著作选读》走进党校课堂作为学员必读教材,进一步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地位,更好帮助学员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发挥“百场义务宣讲”品牌优势,组建专业备课小组,开展《习近平著作选读》社会宣讲集体备课,让党校教师走进社会“大课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x大地落地生根。扎实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加强专业化能力培训,发挥党校智库作用,多出立得住、叫得响、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xx实践贡献党校智慧和力量。

学习《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心得体会篇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大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奋进新征程、再创新伟业,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和重大意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新的使命任务和新的发展环境都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如果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如果没有量的合理增长,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改善都将是无本之木。新征程上,必须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通过质的有效提升,持续增强发展后劲,通过量的合理增长,为经济稳定运行和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外部环境和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发展环境,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只有坚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有效破解一系列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突出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征程上,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好经济工作、研究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有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才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近年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已经成为常态,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只有坚定不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才能牢牢把握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新征程上,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二、新时代十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121万亿元,年均增长6.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稳居首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特别是抗疫三年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年均增长4.5%,高于世界经济约2.2%的年均增速。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6301美元增加到12741美元,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安全基础不断夯实,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重要基础设施等领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万亿元增加到3.1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1.91%提高到2.55%,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2022年末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2万件,位居世界第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45.5%提高到52.8%,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进程加速。

  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1个百分点、达到6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88降至2.45。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1.3%、19.6%提高到22%、21.2%。

  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稳妥推进,“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碳达峰十大行动”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14.5%提升至25.9%,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以上。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持续提升,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截至2022年末,我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

  共享发展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近1.3亿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6万元,年均实际增长6.2%,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形成超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普惠,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3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展望新征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支撑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我们有强大体制机制优势,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凝聚了奋进力量,“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我们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市场。我们有完备供给体系,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善的配套能力和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我们有强劲发展动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效应逐步显现,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当前,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进一步激发,踔厉奋发、迎难而上的劲头进一步增强,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爬坡过坎、行稳致远。

  三、奋进新征程再创新伟业要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和目标任务作出明确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效释放内需潜力。优化宏观政策组合。促进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价格、环保、区域等政策形成系统集成效应,做到科学精准、协同发力。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培育壮大绿色消费、服务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创新消费场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按市场化原则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钢铁、石化、建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10个重点领域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和达产。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与共建国家务实合作,保障中欧班列安全稳定畅通运行。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农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

  五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经济安全。保障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数据安全。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积极开展重要农产品国际合作。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平稳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防范化解风险长效机制。

学习《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心得体会篇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进行一系列重大部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指引和推动新时代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为新征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根本保证。

  中央和国家机关离党中央最近,服务党中央最直接,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走好第一方阵,首先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高举旗帜、走在前列、步调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跑好“最初一公里”,首先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引领方向、站稳立场、打好头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作为统一领导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的专责机关,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面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另一方面,要认真履职尽责,通过加强机关党建,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发挥重要风向标作用,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走在前、作表率。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深刻揭示党的领导的性质、定位、作用,集中阐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方向原则、体制机制等,为正确认识党的领导、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维护党的领导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刻总结百年党史得出的宝贵经验和重要结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什么时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和人民事业就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弱化甚至放弃党的全面领导,党和人民事业就受到挫折甚至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占据党中央领导地位,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遭受重大挫折。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不断探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为恢复国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改革开放后,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持续努力,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决议》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13个方面重大成就,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位列首位,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开创事业新局面的重中之重,坚持从理论上正本清源,深刻阐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和科学内涵;从制度上立柱架梁,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从实践上扎实推进,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等。通过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解决了过去一个时期党内存在的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最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压舱石和定盘星。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首要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第一个也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新征程上,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充分贯彻、落实和体现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把牢方向、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前进道路上,只有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才能把握历史主动,激发强劲动力,凝聚磅礴力量,从容应对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和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找准职责定位,引导和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走好第一方阵,当好“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

  二、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党的领导决定党的建设的根本方向和目标;加强党的建设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对于机关党建来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首位内容、首要经验,也是总要求、总原则。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将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扬优势、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攻难题、促提升,不断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机关党建的首要任务,持续深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健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机制,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领悟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严格请示报告制度,把做到“两个维护”情况作为政治监督、机关党建督查的重要内容,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低级红”“高级黑”现象。

  二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根本保证,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突出抓好“关键少数”和年轻干部,发挥部门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深入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持续开展青年学习标兵评选,引导党员干部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系统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围绕工作学、结合职责学、带着问题学,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当前,要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切实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党的全面领导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只有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中,党是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党中央是顶梁柱,基层党组织是地基。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化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积极选树政治素质好、岗位履责好、作风品行好、群众评价好的“四好”党员,在严密组织体系、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明基层党建责任上持续用力,确保党的领导一贯到底、畅通无阻。

  四是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党实现长期执政、全面领导,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年轻干部培养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年轻干部要修好基层这门课的重要批示精神,针对年轻干部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足、政治素养不足、党性锻炼不足等问题,加强对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纪律规矩教育,强化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引导年轻干部经受严格组织生活“炉火”淬炼,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价值观,自觉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持续推动年轻干部下基层、接地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创造条件让他们到艰苦环境、重大任务和基层一线实打实经受磨练,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高党性修养,把握国情民情,增进群众感情,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五是强化正风肃纪反腐。勇于自我革命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必须从中央和国家机关严起,从机关党建抓起。要时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带头强化正风肃纪反腐,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加强机关廉洁文化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抓好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落实落地

  党的二十大深刻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全面”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内容全涵盖、对象全覆盖、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体现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贯穿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各种组织活动各环节。“系统”就是强调党的领导是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必须按照系统论的科学思想方法来认识和推进。“整体”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包括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到基层组织,都要按照党章规定发挥应有作用,确保党的领导作用完整体现、充分彰显。全面、系统、整体三者密不可分、融为一体,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关于全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相互呼应、高度契合,目的都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将强化政治担当,切实发挥机关党建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到位。

  一是层层压实责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是一级之责、一域之事,必须上下联动、共同发力。要紧紧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加强对部门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的指导督促,推动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相扣,凝聚形成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整体合力。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使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始终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同行同向,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中心工作紧密衔接,与机关党建各项工作协同共进。坚持抓机关带系统,推动所属企事业单位、京外机构党建工作协同协调发展,确保党的领导落实到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用“六个如何始终”深刻分析了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这6个方面问题从本质上说都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问题。要结合主题教育检视整改和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认真查找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机关党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表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以问题的整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四是强化制度执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要认真对标对表,着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完善机关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党内法规制度执行,从基本制度严起,从日常规范抓起,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以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保障党的领导落实。

  踏上新征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事关全局、影响长远、意义重大。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将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以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的新担当新作为,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心得体会篇6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切实增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深入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尤其是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联系起来学习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xx实践中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第二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从历史上看,“第二个结合”开辟了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从实践上看,“第二个结合”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以研究阐释黄河文化不断丰富“第二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在持续推进“第二个结合”进程中,xx作为黄河文化核心区,要发挥历史文化悠久的优势,加强对黄河文化的研究阐释,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提出更多蕴含中国智慧、体现中国精神的思想观点,积极为丰富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贡献智慧和力量。研究阐释黄河文化,就要找准黄河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党的创新理论核心要义的契合点、结合点。要把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作为重要载体,扎实推进黄河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积极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xx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xx文化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去年xx月,在殷墟遗址考察时,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是赋予我们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我们要持续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实际工作中,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展示力度;要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要提升xx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学习《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心得体会篇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总结和充分运用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著作选读》集中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全面系统掌握这一科学体系,对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奋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著作选读》生动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新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给理论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习近平著作选读》贯穿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充分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宏阔的时代背景下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既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又在世界共同发展中推进自身发展,为解决世界经济、国际安全、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选择。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进的过程中,创立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入推进管党治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在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中,创立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习近平著作选读》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著作选读》生动记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系统全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环节,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具有丰富的时代内容和思想内涵。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在、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个明确”体现了这一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精神,是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构成这一思想的“四梁八柱”;“十四个坚持”是对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重大原则方针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集中呈现了新时代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深刻揭示了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内在贯通、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就,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实践论相统一,是一个系统科学的整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产生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作出科学回答。这一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定“四个自信”,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大论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等等,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这一思想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作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等等,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这一思想旗帜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指引党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世界、引领时代、指导实践,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一思想立足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吸吮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坚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思想坚持把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作为不竭源泉、把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作为根本动力,植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既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

  《习近平著作选读》深刻蕴含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著作选读》贯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生动体现了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两个结合”指明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理论创新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扎根中华文化沃土、洋溢鲜明时代精神的科学理论,为“两个结合”树立了光辉典范。这一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这一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两个结合”既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生机勃发的核心密码,又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广阔空间。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新时代表达,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具体展开。“六个必须坚持”既是我们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是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自信自立,贯穿着坚定的信仰信念、如磐的“四个自信”,以强大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以党的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和党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探索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系统观念,自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坚持胸怀天下,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六个必须坚持”紧密联系、内在统一,深刻揭示这一思想的根本立场、精神特质、理论品格、实践要求、科学方法和世界情怀,既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又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点。

  《习近平著作选读》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以系统性、原创性理论贡献和生动鲜活的实践标注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新高度。

  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这一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一思想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跨时代贡献,使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历史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将文化与价值统一起来,充分发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充分吸收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体现了坚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这一思想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激发起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文化不断铸就新辉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为引领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世界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凝结着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这一思想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坚持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为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正能量,为推动人类发展与进步凝聚了共识与合力。这一思想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破解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引领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推荐访问:选读 第一卷 第二卷 著作选读的心得体会 著作选读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著作选读读后感 著作选读方案 经典著作选读心得体会1500字 经典著作选读 著作选读读后感800字 著作选读方案怎么写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