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理论蕴涵及实现路径思考(全文)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理论蕴涵及实现路径思考(全文)

时间:2024-02-13 13:42: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理论蕴涵及实现路径思考(全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理论蕴涵及实现路径思考(全文)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理论蕴涵及实现路径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都是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互动的有机整体。在这个社会有机整体中,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灵魂,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总书记在20xx年x月xx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而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根本在人才,根本靠队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前提、必要条件、关键所在,是建立一支适应时代需要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长远成效、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总结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对持续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我们党看来,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手中,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将其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实现以具体工作队伍为平台,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战略资源与动力。

  (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是党一以贯之的遵循

  我们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要工作,并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思想观点,成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南。

  毛泽东多次在讲话中强调队伍建设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性,他指出:“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邓小平强调,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他科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刻指出:“在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胡锦涛提出,在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宣传思想战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坚持正确方向、精通各自业务、做出突出成绩、受到人们欢迎的各门类专家和业务骨干。”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思想、作出了新判断。***强调,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一论断,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多次在各种场合发表关于意识形态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要求重视并整合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力量,他立足全局高度指出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为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提供遵循、指明方向。

  (二)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主体保障

  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及其责任,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力量保障。任何一个阶级,为了谋求或巩固自身合法的统治地位,都将构建与本阶级利益相符的思想价值体系。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与使命,必须建设一支完备的工作队伍,以成为展开意识形态生产与教化的积极力量,马克思形象地称之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和“伙计”。

  “意识形态能否为执政者提供合法性解释、凝聚社会共识对异己的力量进行批判和压制,关键就在于是否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做人民的工作,真正做到将思想转换成领导力,关键在人、在队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一切社会工作都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意识形态工作也是如此。为此,***提出“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工作队伍建设关系到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掌握,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工作队伍手中。因此,加快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主体保障,是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必然要求。

  (三)推动形成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合力

  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核心力量,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凝聚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合力,转变过往对于单一主体治理的思维,整合社会各界资源,由多重主体协同合作。在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并进一步发掘思想舆论队伍、教育教学队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及普通人民群众等在实际工作中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有助于推动多维化治理主体力量整合,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

  人民作为生成意识形态的主体,也推动着意识形态的实践。意识形态工作实质上就是承担不同职能的工作队伍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争取获得民众普遍认同,凝聚民心的工作。构建多元主体通力协作的意识形态治理体系,使作为生成主体的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意识形态治理的权利与机会,实现传统治理模式下的服从者向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在实践中形成协调效应,有效整合主体资源,实现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意识形态工作主体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无规则的自由。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党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正确处理党政主导与社会协同的互动关系,是任何主体发挥自身能效的根本保证,也是“多利益攸关方”协调运作的必要前提。

  (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表现

  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始终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价值旨归,彰显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坚持党性就要求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在宣传思想时把准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意识形态队伍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正面宣传党的理论与各项方针,理解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维护中央权威。长期以来,意识形态作为执政者合理化自身统治地位的工具,具有不可磨灭的阶级性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假借意识形态之名,剥夺其他阶级的利益。而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诞生之初就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讲政治,把握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党性、站在党的立场上,才能更好、更全面反映人民愿望。”

  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建设,聚焦的是培养具有科学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也是价值的主体,必须意识到,“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构筑的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共同体,将服务群众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在满足人民需求时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立足于人民,想人民所想,解人民之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中才能得到持续保障。

  二、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构成及其素质要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各国意识形态和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日趋激烈,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严峻的国际威胁与时代挑战,这对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宣传报道、文艺创作、思想教育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亟待完善。做好厘清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组成状况及其存在问题,是推进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党政干部队伍

  党内有关法规明确规定,意识形态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责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委(党组)自动形成党政干部队伍,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立足全局整体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统筹意识形态工作整体规划、协调组织和监督管理。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应当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好,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把德才兼备、真正“有两把刷子”的干部选好、用好,对不合适、不适应的坚决做出调整,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领导班子队伍肩负着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重要责任,是督促、管理、净化社会舆论的中坚力量。要使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和话语权得到充分保障,就要把这种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班子手里。

  (二)思想舆论队伍

  意识形态的传播并不会自发进行,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是相辅相成的,思想舆论队伍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思想舆论队伍的根本任务是在社会营造并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舆论氛围,将正向舆论的引导与对错误思潮的合理批判相结合,使宣传工作更具建设性和批判性。直面负面舆论和观点,深入分析错误思潮的本质,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加强舆论宣传的深度和力度。***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他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性质地位、职责使命、方针原则、创新发展等方面,对舆论队伍的建设提出素质要求:“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效果。”这就要求舆论宣传工作者坚定政治定力、巩固理论功底、透视社会现状、提高本领能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更快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多对正面舆论进行宣传,展现社会健康向上的本质,充分发挥正面舆论对于群众的激励、教育作用,从而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坚定人民的理想信念。

  (三)教育教学队伍

  教育教学队伍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党校教师和科研工作人员为主要构成,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提升他们对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在理性的思考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在意识形态建设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直接场所。***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

  教育教学队伍的建设关乎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进程。***对教育教学队伍提出素质要求,他强调:“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教育教学单位还包含党校,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要场所。***强调“党校姓党”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全部教学内容和科研活动以党性为先,树立党的旗帜、坚定党的意志、完成党的使命,党校教师更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深入学习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面对错误思潮敢于发声亮剑,面对群众提问善于解疑释惑,守住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强前沿阵地。

  (四)哲学社会科学队伍

  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仅由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决定,还受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负责理论研究,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人才基础。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及话语体系的重要生产主体之一,为党和国家发展不断生产政治思想理念,构建并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素质要求和工作方法,即在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在中国改革建设实践中挖掘新内涵,找到新问题,提出新理论,建立属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向世界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国理念、中国主张,才能更好地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与谬论,在国际舞台掌握话语权。

  (五)文艺战线工作队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文艺的教育和宣传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任何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除了物质财富作为基础,还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即文化自信。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生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提高道德判断力、强化道德荣誉感,自觉追求向上向善、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挥文艺的意识形态功能。***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作品给人价值指引、精神引领,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是根本,因而文艺工作队伍“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文化创新性发展,塑造更多深入人民群众的优秀作品,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六)群众队伍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无产阶级政党虽然是意识形态先进者,承担意识形态生产的重担,但是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把握思想动态,再以群众的反馈作为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理性与可行性的准则,在帮助和促成自在的人民力量向自为的人民力量的转变中不断发掘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目的,即以科学理论武装群众,让理论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内化成自身素养,在民众相互传播与影响中不断改造自我主观世界,提高整个社会群体进行社会实践的自觉程度。

  三、目前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遍认同,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不断发展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复杂,工作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深刻分析把握这些现象及问题,对于加强和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部分意识形态工作者思想信念不坚定

  理想信念是思想的总开关,行动的总阀门。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与灵魂支撑。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要求领导干部坚定党的政治信仰,树立共同信仰是产生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要前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使许多民众产生信仰迷茫的现象,其中也包括部分领导干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加之西方错误思潮入侵,导致其理论自信缺失,理想信念动摇,无法自觉领导意识形态建设,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理想信念缺乏、自我要求放松,是领导干部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不坚定的关键之处,也是领导班子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教育教学队伍中也存在理论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足的问题。部分工作者自身缺乏理论自信,没有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能领会党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教材偏重学理性的弊端使学习枯燥无味,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授课缺乏吸引力更让学生难以信服,从而影响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与认同。

  (二)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制度不健全

  尽管干部水平和质量相较于过去有很大的提高,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但是由于一直以来受传统的用人习惯束缚,目前人才培养管理仍然有选用不恰当、分工不明确、考核机制乏力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意识形态队伍建设的步伐。首先,人才选用制度存在弊端。干部推选看中学历和资历,过于重视第一学历的毕业院校,甚至出现看轻“双非”学校毕业生以及拒绝非硕士、博士的现象,忽视人的综合能力,将确实有才能的人拒之门外,导致干部失去积极性和责任心,消极对待工作,严重影响意识形态建设的进程。其次,各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由于网络阵地意识形态问题错综复杂,需要多方协同管理,然而监管部门沟通不及时,工作职能范围交叉,只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仅降低了管理的时效性,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又会浪费资源,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最后,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考核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工作反馈追责不及时和绩效考核标准不详实两方面,对于工作高效、刻苦钻研、善于创新的干部同志和消极懈怠、精神萎靡、因循守旧的队伍成员没有予以严格待遇区分,滋长工作队伍的怠惰风气,遏制人才的进取精神,有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各专业各领域人才同心协力,更需要管理队伍有序安排、人尽其用,应尽快完善意识形态管理队伍,加快培养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意识形态工作人才,提升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给人才充分的发展平台和发挥空间,为意识形态工作持续注入新的血液。

  (三)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意识形态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于教育教学队伍。首先,教育教学队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例如由高校思政课老师群体构成的教育教学队伍,按照中央及教育部党组相关规定,配齐配足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要求高校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x%,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与学生人数比率应不低于x:xxx。随着高校持续扩招,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数量却没有相应地上升,大部分学校的思政课堂是由一位老师向两三个专业的学生授课,学生数量甚至可能超过两百名,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课堂效果。还有许多工作者并非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致其在高校管理、教学工作中,不能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理论与科学方法,及时有效处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思想政治问题。由于高校专职思政教师人数不够,许多学校外聘兼职老师或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代课,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从整体上看并不足以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课程,学生缺乏专业教育,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也有一些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担任了思想政治工作,却没有做好长期工作的打算,评完职称就离开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少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专业差距较大,存在排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现象,这在实际工作中既造成了整体教育教学队伍形象受损,还严重降低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

  (四)意识形态队伍工作手段单一

  “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推广使人民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为多元,但随之而来的文明冲突导致的网络意识形态问题愈发严峻,意识形态队伍的工作思维、工作手段与工作平台亟待完善,以抵御西方错误思潮的渗透与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支持引进国外先进文化成果,开放国内市场,而与此同时,不少资本主义媒体趁乱而入,使网络环境变得鱼龙混杂,虚假新闻、反动言论、违法网站等乱象频生。由于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网络已经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网络空间已然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阵地。部分领导干部由于认识迟滞,应对新技术的灵敏度不高,面对新兴技术无所适从,没有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机遇,也不能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舆论宣传、管理、净化,面对错误思想倾向不敢主动“亮剑”,也无力与之作斗争,错失了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工作阵地。

  (五)部分群众的信息处理能力薄弱

  由于现代社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阵地。与领导干部、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是,普通民众在生活中处于话语权金字塔的底端,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传播环境下,网民在现实生活的身份得到最佳隐藏,导致其中“既有勒庞意义上的智力低下的、道德水准不高的、情感冲动幼稚的用户,也有誓不搅皱一池春水的冷傲型知识精英的存在,更有空有满腔热情却拒绝理性的跟风式民众。”这些网民的存在使得群众队伍的工作在实践中产生阻碍。民众“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各种思想意识的被动接受者,不再迷信曾经十分崇拜的权威,不再追随、信服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也不愿再被官方的文件、报道等左右”,他们试图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看待一切事物,并提出观点和想法以期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接受。然而,社会快速发展降低了人们使用网络的门槛,网民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且低学历网民处于多数,这导致了他们对敏感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也缺乏对信息的基本的判断能力和高层次的信息处理能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在网络发泄情绪没有成本,人人都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提出诉求,这容易使某些群体趁机搅乱社会舆论,在法不责众的心理暗示下,部分民众盲目跟随大流,使网络空间成为宣泄不满情绪、放大社会阴暗面的主要场所。

  四、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优化路径

  位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如何筑好国家意识形态防线,有效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建设一支党委领导、各部门协同、人人参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论武装:加强工作队伍理论知识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意识形态队伍承担着重要职责,“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只有理论基础扎实,才能保持政治上坚定,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才能显著提高。在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中,***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强调:“要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这是搞好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政策水平,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宣传思想队伍应履职尽责配合国家工作大局,准确把握国际形势与改革发展大势,切实领会党的执政理念和各项方针,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积极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即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尤其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将科学理论主动运用于工作实践,做到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

  (二)制度规范: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的这一重要论述以及有关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制度建设提供遵循、指明方向。建立工作责任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是调动工作队伍积极性、加快意识形态建设步伐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正向激励和失职追责两个主要部分。一方面,对有担当、有气魄的干部同志施行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敢于向错误思潮发起抵制,并坚决与之作斗争,让奋战在意识形态斗争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感受到制度的保护与认可,重点表彰敢于发声、善于管理的优秀人才,使社会尊重并赞扬他们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对于理想信念模糊、工作态度消极、轻视意识形态建设的人员严格执行失职追责机制,贯彻有错必纠、有责必问的原则,使全体党员干部存有忧患意识、保有戒惧之心,更好地激发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三)质量保障:培养选拔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形态的每一项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人,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关系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否具有成效。***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①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建设,首先应当扩大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规模。其中教育教学队伍是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价值观、指引正确人生方向的主体,教育教学队伍规模的提升与完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根本保障,对维护青少年意识形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高校思政课老师与学生数量配比严重不足的情况,可以适当招收思想觉悟高、能力突出的年轻老师,他们思维活跃、适应度高、感染力强,与学生互动无障碍、更自然,课堂更为丰富、风趣,效率也随之提高,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生动性和可持续性。

  相较于传统行业,我国网络技术人才总量不足,需求却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人才严重供不应求,有学者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互联网人才缺口将达到xxxx万人。x因此,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宣传队伍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要把选拔培养网络人才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将优秀人才的发展志趣与诉求考虑到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规划范围内,将队伍建设的成效反映到每个专业优秀人才的身上。选拔人才要有国际视野,既要着力引进专业人才、高端人才,又要大力加强人才的选拔培养,通过改革招聘标准与推选制度、规范工作职责范围,对意识形态工作人才进行高效的管理,转变人员选拔唯文凭、唯科班的思想,从多方面、多角度考察人才本身的素质与潜力,培养、聚集一批具有深厚理论素养、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建设一支素质过硬、基础扎实、能力卓越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

  (四)手段创新:拓展意识形态队伍工作方式

  宣传思想队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队伍。宣传人员是否具有能力、宣传方式是否合理、宣传效果是否显著等,都直接影响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达成与奏效范围,应当着力于“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开发全新宣传平台、扩大受众范围,是营造良好宣传氛围的重要手段。例如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自媒体发声,充分发挥自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与主流媒体协同宣传,一同引领社会舆论正向发展。“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注意开发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青少年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网络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途径、更广阔的资源、更平等的交流方式,在给思政工作者教育学生带来挑战时,也为开发教育实践新阵地创造机遇。教育教学队伍应充分挖掘、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加强网络文化引导,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提升意识形态教育成效和质量。

  (五)意识培养:强化民众有效参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识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掌握话语权、成为“意见领袖”的互联网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发挥群众队伍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坚强力量,首要做到的是培养民众的有效参与意识,不仅只是推动民众参与进行意识形态建设,更需要培养群众队伍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舆论工作素养。鉴于网络空间的极大自由性,民众在其中面对庞大的数据量能否识别出信息的真伪,能否自觉地抵制谣言传播与扩散,关系到社会舆论的走向和群体价值取向的确立。当意识到每个作为普通群众的个体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时,面对舆论信息,绝不能在没有经过多方求证后妄下论断,避免敌对势力趁乱挑动社会情绪对立。而是要提升自我的思维能力,主动搜索和获取各类信息,反复验证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再代入事件背景进行理性讨论,合理地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不以自己接受的片面信息作出草率的结论,更不能停留在肤浅的语言攻击进行网络暴力。普通群众应该以更高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基于事实真相下结论,不散播未经查证的信息或言论,营造良性的社会舆论。实践充分表明,培养民众有效参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识,凝聚群众队伍的力量,可为意识形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带来显著提升。

  结语

  新时代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需要厘清这支队伍的构成与职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在队伍建设实践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现状,科学谋划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是进一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推荐访问: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理论蕴涵及实现路径思考 意识形态 队伍建设 蕴涵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