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激励教育,实践体验

激励教育,实践体验

时间:2023-06-24 19:50:02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在中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德育观,中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强、可塑性强和接受能力强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强化德育,正确引导中职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阶段。分析如何在德育实踐中有效渗透教育激励法,提升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教育激励法;德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104-02

在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多数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中目标感不明确,信念不坚定,在社会生活中容易受外界诱惑的影响,生活懒散、不思进取,甚至有些中职学生爱慕虚荣、嫉妒心强、自控能力差,为了纠正中职学生存在的这些思想问题,中职院校应当强化德育质量,应用教育激励法的方式优化教学质量,创建一套完善的德育体系,优化对人才的培养和提升。

一、教育激励法的理论和功能

教育激励法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激发动机,借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体系内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在中职院校内,教育激励法的使用重在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找到正确发展的方向。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应用教育激励法的方式优化实践活动内容,提升德育活动的各项影响能力。教育激励法的导向功能,教师在应用教育激励法的时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意识,建立坚定的信念,使学生积极向上,更容易接受教师传递的德育观点,在教育激励法应用推广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内容的讲解与传递向学生传递鲜明的德育观点和立场,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控制自己的行为,养成一定的行为规范,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激励法在应用的时候可以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以及情感激励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目标积极进取、努力实践,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小礼物纪念一次有意义的德育实践活动,还可以以表扬和荣誉的方式肯定学生的德育观念,并鼓励学生广泛交流、积极参与,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状况分享给身边亲密的朋友,使中职学生形成信任他人、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以及团结有爱的基本德育素养。

二、在中职院校的德育中实施教育激励的目标和意义

(一)教育激励法对中职学生的理想信念德育的积极影响

中职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青春期,接受开放的思想教育,对社会上的流行文化追捧,却缺少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中职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政治文化认知模糊、觉悟较低,缺少正确的理想,自身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于存在这类问题的学生,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使用激励教育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激励其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将自身的命运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教育激励教育法使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理想,让学生明确何为职业理想、何为生活理想,如何平衡二者的发展,如何将社会发展与个人理想的实现综合在一起,让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准方向。

(二)教育激励法对中职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的积极影响

道德是中职学生社会实践发展中需要不断完善和强化的重要品质,道德规范包括了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功能以及传统美德。教育激励法对中职学生来说可以熟悉行业规范,认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以及奉献社会的重要性,在教育激励法的促使下,教师作出规范,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的力量,使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在感恩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管理自我的情感,在深知自我情感的过程中转化情感,懂得感恩和知恩,如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梳理100个感恩的小故事,分享生活中10个感恩的人物,观看10项感恩公益广告,通过情感激励的方式,让学生明晰自我的情感,以实际行动来践行自我的德行和素养。

(三)教育激励法对中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积极影响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教育激励法让学生熟悉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准则,正确认识文明礼仪,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尊重他人,顺应文明社会的要求。在文明礼貌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综合表率激励法、行为规范激励、榜样激励、竞赛激励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批评错误的现象,使学生认知和熟悉我国优秀的文明礼仪,如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参与礼仪教授的讲座、分享中华文明的经典案例。

在行为引导和约束层面,教师通过教育激励的方法让学生正确认知校园内的《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约束,从组织观念、集体意识等角度进行规范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确立,鼓励学生做好事、做贡献、争荣誉,在校园内树立优秀行为规范的典型,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纪律意识,而不再是将日常的约束和规范当作束缚自身自由的绳索,从而引导中职学生自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之后的职业发展和行为约束奠定良好的发展。

三、在中职院校德育实践活动中实施教育激励法的措施

(一)在校园内创建德育文化氛围,体现学生对精神文化的信仰激励

在中职院校教育办学的过程中,德育教师要在内部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综合院校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校训、学风等核心文化理念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基于良好的文化氛围,德育教师围绕校园文化的内涵为学生设计日常的德育活动,感染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传递更多正面积极的思想。

如在班级内德育教师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制作文化氛围海报,学生可以从中发挥想象力,将德育文化、专业文化以及班徽、班训等综合在一起,设计心愿墙、班级园地、励志箴言的形式来实践自己在德育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和知识。在班级德育活动内,教师设计文化评比的活动,使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通过自我实践活动来展示表达自我對校园文化的理解,由此德育教师可以推动校园文化精髓在校园和中职学生心中的影响力,由此激发学生对校园文化以及日后的职场文化的理解,激励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信仰。

(二)运用教育激励的方法推动中职院校形成良好的学风

中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普遍不佳,进入中职院校这一相对自由的氛围内会不自觉地呈现出散漫的学习状态,涌现出厌学情绪,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主动学习,专业学习能力较差,这对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很强的阻碍。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使用教育激励法引导学生重视当前的学习,彼此之间互相交流,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信任,由此在整个中职校园内创建良好的学习风气。

如在中职院校内设计“最佳学风”的评比,想要参与的班级要以集体形式申请,德育教师在指导班级参赛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的集体意识,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鼓励学生在互相交流以及创建良好班级学风的过程中集思广益,积极表达自己的创新思维,所有的学生为了班级的荣誉积极参与,严格要求自我,确定早晚自习的秩序,保障自己的课后作业质量,按照学校的考核指标来严格要求自己,期间德育教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包括语言肯定以及在班级内确立榜样,让班级在创建学风的过程中养成长久坚持的习惯,确保中职院校的良好班级学风形成一个具有长久机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意识。在教育激励法的促动下,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对班级学风的考察包括日常的巡视考察、课程巡查、学习成绩的量化细则打分,确立一定的考核周期,对班级内的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既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构建完整的技能框架,还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打开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三)利用教育激励法为学生创建和设计更多的德育实践活动

在中职院校德育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运用各种教育模式启发学生、激励学生、表扬学生,使中职学生可以在德育活动中体会和养成更多优秀的品质,实现长远发展。

如教师在设计德育活动的时候融合教育激励法,使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待人接物,如在集体的活动中学会配合、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合唱比赛中学会分工合作,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校园的演讲比赛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学习,搜集演讲的素材;在校园法制教育中,学生之间互相搜集法治案例,互相分享,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法院,为其分析解读社会案例中涉及到的法律知识,使得中职学生形成符合社会预期的德育品质。

总之,在中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教育激励的方法优化当前的教育模式,挖掘和分析中职院校中的德育素材,从物质、精神以及情感等几个角度进行德育活动的设计,丰富学生的体验,强化学生的认知。在教育激励模式的推动下,教师丰富学生的德育活动体验,实施全方位的教育激励方法,使中职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氛围,为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社会输送专业的人才,提高中职院校的教育和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琼.探讨如何将教育激励渗入中职学校德育实践之中[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5):157-160.

[2]张志波.教育激励在中职学校德育实践中的有效渗透[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3]沈琪.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意义及实践[J].职教通讯,2013(29):76-77.

[4]张少华.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6).

[5]林锦锋.浅谈教育激励在中职学校德育实践中的有效渗透[J].教师,2017(18):18.

◎编辑 李 静

推荐访问:激励 实践 体验 教育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