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思想汇报 >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时间:2023-05-14 17:25:04 思想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论述“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的思想内涵,阐明二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需要,其本质是关于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未来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 “总体性”辩证法关系

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9) 14-0239-03

“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需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指方法。”①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的研究成果,而应该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继承。卢卡奇的“物化”“总体性”辩证法及“阶级意识”这三个核心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方法继承基础上的思想成果。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基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的批判这一哲学使命;同时他的“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意识”这一哲学理论都是力求在理论中寻求对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解决。

一、 “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的思想内涵

“物化”思想是卢卡奇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核心线索,其主要是围绕马克思的“抽象劳动”这个范畴以及继承了马克斯·韦伯的“合理化原则”来进行的。第一,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找到当下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规定性在于商品形式的普遍性,这种商品形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形式,必然会带来物化现象。第二,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剖析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劳动分工及其在实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论证了商品结构中“抽象劳动”主宰了整个物化现象的发生第三,分析“合理化原则”及“劳动时间空间化”,二者统领并贯穿“物化”成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第四,引入“物化意识”并再次论证“物化”的内在结构,从此得出一个结论,资本主义社会只承认了商品的性质,没有看到生活并不完全由商品的性质所构成,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在根本意义上是非理性的。

“总体性”辩证法进一步指出并论证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合理性原则”为原则的,但在根本意义上是非理性的。正如卢卡奇在书中说的:“显然,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结构是以以下两个方而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一方而,一切个别现象中存在着严格合乎规律的必然性;另一方而,总过程却具有相对的不合理性。”②第一,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之于资本主义社会既是革命的又是不彻底的;它在根本意义上是一种停留于直观水平的物化意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德国古典哲学所要想解决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关于生活的难题,但它解决问题的场所是在哲学领域中。第二,论证辩证法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它与革命相关联。卢卡奇直接引用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③也就是哲学要回归解决生活本身的问题,这是对黑格尔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同时也代表着卢卡奇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将不再是纯粹理论的办法,它能够直接与现实的革命相联系。第三,卢卡奇将“物化”处境和“总体性”相关联,得出“无产阶级意识”就是实践,无产阶级身上肩负的是要颠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一个普遍性的使命。

一、 “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联

卢卡奇批判德国古典哲学是一种直接性的意识,停留在直观的水平,其根本原因在于“先验”哲学和“绝对精神”没有从生活“现实”的本身出发。而卢卡奇的“现实”就是要在具体的总体中去理解它的对象性形式,认为真正的哲学要从现实本身出发,从历史总体出发,只有接纳对象本身,才能够真正进入历史。这样一种理论具有鲜明的辩证法内核,并彰显了理论本身对于现实的科学反映和回归。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样讲过:“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关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④“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⑤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阐释即是指社会意识一定是要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意识应当从生活出发来解释才是科学的。只有本阶级的意识形态代表全人类,意识形态才有现实性,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意识。所以要真正解决问题,只有将这种辩证法思维与革命本身的现实状况相联系,将直观的“自我意識”上升到包含内容的“个体意识”再上升到整体的“阶级意识”,从而走向无产阶级立场并实践,才能找到突破口。

那么这条道路在卢卡奇这里就是以辩证法为核心线索,紧紧抓住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和“阶级意识”理论为两端,从而探寻出一条变革现实的出路,即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这条道路不是把一个阶级变成另一个阶级,而是既消灭资产阶级又消灭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意识本质就是代表全人类的。“只是因为对无产阶级来说彻底认识它的阶级地位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因为只有认识整个社会,才能认识它的阶级地位;因为这种认识是它行动的必要前提,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才同时产生了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和把现实理解为社会进化的总过程的学说”⑥。所以其理论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联的,二者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本问题的科学继承。

三、 “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需要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表述: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⑦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哲学应该是和现实有关联的,即哲学需要有变革现实的力量,现实也需要理论的支撑;理论要在实践中进行,实践也要在理论中进行。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的理论正是体现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需要。“物化”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到历史发展过程中找到“抽象劳动”与“合理化原则”的范畴,这是一条从现实到理论的分析道路,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在根本意义上是非理性的。从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压榨,终将使工人反抗这种被“物化”的命运,去寻求一条新的世界之路。对现实寻求改变的迫切需要就有了十月革命这样一条道路,而这条道路如何被人们坚守住才是关键。这就是卢卡奇以“总体性”范畴为核心的辩证法道路。但这条理论的道路将冲出哲学内部本身的桎梏,从无产阶级立场和“阶级意识”的实践中去告诉人们,要想改变世界,无产阶级就要从解放全人类出发,这样才能解放自身。

关于这一点卢卡奇曾说:“只有当意识的产生成为历史过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来自人的意志,但不能取决于人的任意妄为,也不是人的精神发明)所采取的决定性步骤时;只有当理论的历史作用在于使这一步骤成为实际可能时;只有当出现一个阶级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这样的历史局而时;只有当这个阶级认识自身就意味着认识整个社会时;只有因此这个阶级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而且按这种方式,理论直接而充分地影响到社会变革过程时,理论的革命作用的前提条件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才成为可能”⑧。卢卡奇还说:“说明这种情况的理论同革命之间的联系决不是偶然的,它也不特别复杂和容易误解。相反,这个理论按其本质说无非是革命过程本身的思想表现”⑨。也就是说实践要有一种对理论的迫切性需要,理论的本质也是出于对实践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便清晰地体现了卢卡奇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相互需要的特征。

四、 “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本质是关于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未来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写道:“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⑩《共产党宣言》中也写到:“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1)这揭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的历史规律。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也是在探寻未来变革之路之中进行的;同样,对未来之路的探寻也一直是扎根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生产状况的分析中的,这两个理论它包含着旧世界灭亡与新世界到来的辩证统一性。

首先,从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来看,他立足于当下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已经被组织起来的工人看似还在艰难的过程当中,但是他们已经超出了这样一个被“物化”命运。因为资本家在他们身上不断的量的挤压和这种量对他们的规定性,将迫使他们去思考自身和整个世界的关系,从而将产生出“阶级意识”,最终的结果就是走向实践。可以看出,卢卡奇和马克思一样是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条件将是为资本主義社会的灭亡埋下力量的根本所在。其次,从卢卡奇对“总体性”辩证法理论的分析来看,他得出的“总体性”辩证法的道路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求索未来社会发展出路,并求用“无产阶级意识”

实践来实现这个目标。卢卡奇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生活的领域和解决问题的理论领域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适应现实的合理性,又看到其发展未来不适应现实的必然灭亡性。这种对现实与理论的批判分析证明卢卡奇走的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革命的道路。正如恩格斯也一样赞同黑格尔时所说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12)

注释:

①②⑥⑧⑨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嗍,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③④⑤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6]张雯琪,卢卡奇物化理论探析——基于《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文本解读[J]社科纵横,2017(8)

[7]张双利,资本主义宗教与历史唯物主义——论马克思主义拜物教批判思想在20世纪的复兴[J]世界哲学,2012.

[8]李庆钧,物化、辩证法与阶级意识——卢卡奇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构架及其影响[J]求是,1999.

推荐访问:总体性 物化 辩证法 思想 关系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