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发挥新乡贤作用推进广西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发挥新乡贤作用推进广西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时间:2023-06-22 19:20:02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发挥新乡贤作用对推动广西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新乡贤参与广西乡村振兴还存在缺少新乡贤联系和组织机制、缺乏本地新乡贤带头激励机制、缺乏异地新乡贤参与家乡治理机制等问题,可通过“乡愁”集聚新乡贤、制度激励新乡贤、平台用好新乡贤、发展留住新乡贤等方式,发挥他们在推进广西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乡贤;乡村振兴 ;广西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5.018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9)05-0095-0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发挥新乡贤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势必会成为新时期乡村发展和农村脱贫的重要议题。广西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长期的历史变迁孕育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乡规民约、乡土情怀、宗庙祠堂以及宗族组织都很发达。因此,发挥新乡贤作用以推进广西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乡贤”称谓始于东汉,原本是国家对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崇高威望、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去世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1]。近代以来,乡贤逐渐演化为曾经为官、离职后在乡间居住的绅士。2008年,《绍兴晚报》发表了题为《新乡贤倾情弘扬乡贤文化, 青少年“知、颂、学”乡贤精神》的文章,“新乡贤”概念开始出现。2014年《光明日报》陆续推出“新乡贤——新农村”的专题报道, 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此后, 有关“新乡贤”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本课题所论及的“新乡贤”是指从乡村成长起来或在农村居住的,拥有一定的技术专长、财富地位、学识远见、文化素养、道德力量等,并以一己之力反哺桑梓,在当地比较德高望重,同时又有奉献精神的农村精英和社会贤达人士。与传统乡贤相比,新乡贤不但“有德”,而且“有为”,他们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在扶贫攻坚和乡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新乡贤一般包括三类人:一是“在乡”新乡贤,是指长期扎根在家乡,在乡村治理、带头致富、调节矛盾等发挥积极作用的农村精英,在村里有较高的声望;二是“他乡”新乡贤,也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到的在农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2],他们是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源,是从乡村走出去又有着强烈报答家乡情怀的人;三是“外来”乡贤,即在农村创业建设的外来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和大学生村官等,这些人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却因工作等原因多年生活在乡村,自觉地与乡村居民生活在一起,积极为乡村发展出谋献策,热心公共事务,对本地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 新乡贤参与广西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发挥新乡贤文化有利于价值观引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等特点。近年来,中央文件连续对“新乡贤”提出有关要求,强调要培育新乡贤文化。在传统社会中,相较于一般农民,乡贤知书识礼,懂得地方的乡规民约,对于当地伦常关系的维持、伦理道德的教化、风俗习惯的沿袭等都具有权威性,对地方民众的价值观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许多乡贤还捐资兴学、修桥补路、回报社会,他们的言行就成为当地群众的共同楷模。新乡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农村的传承者和守护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们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又多通达事理,且有较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其所推行宣扬的“孝德文化”,在涵养良好家训家风、促进文明乡风、实现乡村善治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其中很多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契合的。新乡贤通过嘉言懿行作为示范引领,产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的示范效果,所以得到村民的广泛认同和拥戴,成为当地人的行为榜样或精神楷模,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新乡贤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生活的渗透和践行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能起到凝聚人心、教化群众的效果。

(二)发挥新乡贤财力有利于脱贫致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乡村发展的不充分。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4]可以说,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新乡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家、经济能人、致富带头人,他们往往拥有较为丰富的物质资源,对家乡感情深厚,既乐意在家乡投资实业,也热心参与家乡的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一方面,新乡贤在家乡投资实业,可以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实现脱贫攻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吸引新乡贤参与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可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单靠各级政府的努力,还远远不能满足乡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吸引新乡贤投入乡村公路、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电力供应、信息与通讯设施、文体活动场所、医疗保健场所、教育教学设施等建设,对于改善乡村风貌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三)发挥新乡贤威望有利于社会稳定

一是新乡贤的威望有利于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新乡贤作为乡村中德高望重、奋发有为的一个群体,在村民中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崇高的威望。因此,当村民之间为土地、利益以及各种生活琐事等发生矛盾纠纷时,新乡贤可利用自己的资源、人脉、威望等,以中间人的身份予以调停。同时,新乡贤参与基层乡村治理,可为民主协商乡村公共事务贡献力量,营造和谐稳定的乡村環境。二是新乡贤的威望有利于推动乡村法治建设。在广西农村,尤其是老、少、边、山、穷地区,村民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法治意识不够强。通过新乡贤向村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会议精神、时事要闻及定期开展普法活动等形式,有助于推动乡村的法治进程。

二、 当前新乡贤参与广西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新乡贤联系和组织机制

当前,大部分地方的乡贤联系和组织机制尚未建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传统熟人社会逐渐瓦解、宗族意识逐渐淡化。在乡村中虽不乏具有奉献精神、乐于参与公共事务的退休官员、退休干部、退休会计、退休教师、退伍军人、技术员、乡镇企业家、经济能人、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但由于缺乏相互认识和联系的渠道,加上部分村民和村干部存在一些不当认识, 对新乡贤返乡参与乡村治理产生偏见和误解, 甚至出现怀疑和排斥现象。因而,这些群体在村民中的知晓率、声誉和威望并不太高,其反哺乡梓的愿望往往因缺乏渠道和媒介而难以实现,能称之为“新乡贤”的人数量还不多。

(二)缺乏本地新乡贤带头激励机制

由于受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曾一度出现断层现象,乡贤文化在广西很多地方也日渐式微,尤其是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一些人在经济利益的追求上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理,如一些企业家、经济能人、致富带头人忙于“闷声发大财”。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未能看到新乡贤在带动本地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带头引领作用,忽视了对本地新乡贤激励机制的制定。

(三)缺乏异地新乡贤参与家乡治理机制

在广西,几乎每个村屯都有走出农村到城市工作或生活的领导干部、律师、医生、教师、会计、退伍军人、技术员、经济能人、企业家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家乡都有难以割舍的情怀,有浓浓的乡愁,也乐意为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出谋献策、出钱出力。由于这些身处异地的新乡贤返乡面临较多的问题和困难,如部分新乡贤返乡没有居住场所、 缺乏相应的生活保障等,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因此,建立和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机制已成当务之急。

三、 新乡贤参与广西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今天的中国,虽然在伦理道德方面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伦理型文化没有根本改变”[5]。因此,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返场”,“不是传统乡绅的简单复活,而是传统乡绅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6]。

(一)通过“乡愁”集聚新乡贤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人们内心深处一种对家乡、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或经历过的事物的记忆、怀念,是内心深处最亲切、最柔软的情感。对于旅外的新乡贤来说,他们渴望家人团聚,对家乡有割舍不断的感情,这种情感往往随着离开家乡的时间越长而愈加强烈并倍感珍惜。因此,通过“乡愁”集聚新乡贤为乡村振兴发力,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为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开设乡情村史陈列室。留住乡愁,就是要延续乡村的历史文脉,传承乡风文明。乡情村史陈列室可通过展出村史、村情、村貌、村民生产和生活、乡村发展现状及规划等,留住乡村的“根”和“魂”,从而把新乡贤的心留下来。在内容上应侧重挖掘、整理、提炼具有本村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节日、历史事件、典型乡贤事迹等,通过这些亲切熟悉的人、事、物来感染、感动、激励新乡贤,促使他们积极关心乡村公共事务,激发他们为家乡贡献力量的热情和动力。

2. 建立常态联络机制。无论是“在乡”新乡贤,还是“他乡”新乡贤,都是分散居住,各自有各自的事业,回馈乡里是一种自觉行为,很难产生“合力”。因此需要建设一种常态联络机制。一是将本地“新乡贤”进行建档立卡,汇聚成册,让本地新乡贤成为一个“朋友圈”。广西人乡土情结较重,即使生活在外地仍然要在清明节、“三月三”回乡祭祖,红白喜事仍然要回到祖屋操办,修路架桥、祖屋修建、祠堂重建等集体性活动也非常多。例如,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古镇还有“魁星楼”,该楼上记录了所有扬美古镇的“魁星”——从扬美古镇走出去的企业家、干部、学者等。因此,这是乡村与“新乡贤”之间的天然的血亲联系,应该把他们汇聚起来形成合力。二是建立线上线下两个联系平台。线上通过微信、QQ等进行联络,形成即时通讯、及时沟通的有效途径;同时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节假日开展活动进行线下沟通。比如举行“三月三”对歌、中秋茶话会、端午节赛龙舟等活动,通过联谊和沟通提升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自觉性和反哺桑梓的责任心。

3. 鼓励新乡贤回乡创业。大力实施“归雁”工程,让“他乡”新乡贤常回家看看,引导旅外新乡贤回乡创业发展,进一步推动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乡、技术回援。广西有很多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村落,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可吸引新乡贤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将旅游与农业、传统手工业、康养业等产业相融合,打造具有独特风情的传统村落,发展休闲体验观光型生态农业园区,形成独具魅力的康养特色村镇等。

(二)通过制度激励新乡贤

关于新乡贤的激励机制问题,应该以精神激励和政策性激励为主。

1. 精神性激励。一是营造“见贤思齐”的乡村文化氛围。所谓新乡贤,要在“奉献”,行在“付出”,奉献与付出需要在三个氛围中进行:在提升“振兴乡村”激情氛圍中,营造干事创业的拼搏;在“精准扶贫”的爱心氛围中,营造扶贫扶智的爱心;在“美丽家乡”的和谐氛围中,营造青山绿水的乡愁。二是树立“新乡贤精神”的光荣称号。新乡贤不应该是一个固化的特定人群,这样很容易滋生出小团体,新乡贤应该是一个表彰“贡献”、提倡“付出”的精神称号,凡是对家乡有贡献、尽心智的人都可以称为新乡贤,都应该被表彰。三是宣传“新乡贤桑梓”的精神。对于对家乡有重大贡献的,应该通过电视台、报纸、互联网等媒体途径进行重点宣传,在村镇通过画报、宣传栏等手段进行宣传,通过宣传,让群众自觉地为“乡村振兴”战略献言献策、奉献力量。

2. 政策性激励。要给予新乡贤一定的政策性奖励。一是对“致富带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根据其安置村民就业以及带领村民致富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优待,鼓励发展乡土味浓的地方特产产业。二是对于回乡投资的“归雁”人才,包括大学生、企业家等的项目落地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尽量解决其实际困难。比如很多大学生回乡创业热情很高,但是乡村毕竟条件有限,需要土地资源、厂房、办理一系列的注册登记等事宜,如能顺畅解决,不仅仅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创业,也能为乡村建设提供更为充实的资金来源和项目来源。三是为对乡村治理提供智力支撑的新乡贤如律师、学者、科学家等提供更多的工作便利,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让他们提供的智力支持能够与乡村治理无缝对接,能够做到有效识别需求个人,政府起到联系作用。

(三)通过平台用好新乡贤

1. 建设新乡贤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离不开村民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因此应用好新乡贤,充分利用他们的权威性引领乡村居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之中。建议以村为单位成立新乡贤推荐委员会,对新乡贤进行群众评议和选举,选举出来的新乡贤作为村民理事会成员。目前,被列为广西风貌改造示范带建设的崇左市新和镇卜花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帮助下,参照外地经验,结合各屯实际,分别组织成立各屯的村民理事会。理事会的组成人员,主要是以各族群或居民住地为基础,参照2018年族谱调查工作,提名推荐并任命各屯的村民理事会成员。各理事会成员一般都是由族里威望高、能说会道、可以给本族做代言人的代表来表达本组人员的心声,所以能够集思广益。成立理事会后,屯里的大事小情主要是由理事会来讨论推进,村民理事会自成立以来主要起到了参政议政、项目推进、示范带动等作用。

2. 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退休干部、乡村回乡老教师还是本地有广泛的社会认可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是他们称为“贤”的主要原因,在整体乡村的建设过程中,他们的言传身教、道德引领是乡村更好发展的催化剂。新乡贤是乡村自治的协作者、乡村法治的推动者、乡村德治的引领者,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通过新乡贤的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让新乡贤文化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起来。探索孝老敬亲、兄弟和睦、邻里团结、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积德行善等传统美德的复归,匡正当前普遍存在的冷漠疏离、信任危机、仁孝废弛等社会病。各级党委、政府应建立完善新乡贤吸纳机制,使他们对乡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亲情、友情、乡情”为纽带,吸引从农村走出去的精英群体回到农村、留在农村、建设农村。

3. 挖掘新乡贤“振兴乡村”的引领作用。新乡贤中既有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家,也有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学者、专家、科技工作者、记者、政府公务员等,他们往往有着较为丰富的社会和经济资源。在振兴乡村的大背景下,发挥这些人的积极性,或奔走呼吁,或直接投资,或提供科技支撑……都无疑为乡村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四)通过发展留住新乡贤

在当前农村长期呈现出“空心化”“老龄化”的背景下,乡村往往是人口流出、逐渐走向萎縮的状态。“创业容易守业难”,如何能够留住新乡贤是关键。

1. 优化乡村营商环境。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人才干事创业的重要条件,当前广西正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要让乡村成为新乡贤干事创业的理想之地,让他们有奋斗的热情和丰厚的回报。建立建设新乡贤积分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奖励在振兴乡村过程中惠及桑梓的义举,使之创业越是深入就越有获得感。

2. 建立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对新乡贤付出的资金、精力、美德和才智,政府应建立起个人发展机制,使之不断补充能量,与时俱进。如建立乡土人才培育工程,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培训,分门别类地培育人才,使新乡贤了解掌握国家政策最新动态、国内最先进的产业发展和最优的商业资讯。

3. 通过党建引领新乡贤发展。打造“党建+新乡贤”的新型党建关系,在新乡贤中发展优秀的分子加入党组织,建立新乡贤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充分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活力。

4. 建立文化引领机制。通过文化引领起到聚集人心、增强新乡贤荣誉感和责任心的作用。一是弘扬“壮乡家文化”。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地理偏远,村落普遍存在着以村为家、村为家族的现象。因此广西的“家文化”氛围浓,是漫长历史时期形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弘扬新乡贤精神。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新乡贤回馈乡里的崇高情怀,发扬这种奉献精神,形成你追我赶的干事创业氛围。三是利用各种载体积极宣传。各地市可利用文化室、阅览室等乡村公共场所建新乡贤事迹展板、修新乡贤墙、办乡村道德讲坛及举办“走进新乡贤”专栏节目等形式,通过讲述新乡贤爱岗敬业、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先进事迹来彰显新乡贤精神,弘扬乡村正能量,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参考文献]

[1]张福如.论乡贤资源的有效运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J].岭南学刊,2018(2).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9-02-19)[2019-04-03].http:///zhengce/2019-02/19/content_5366917.htm.

[5]樊浩.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意识形态期待[J].中国社会科学,2014(7).

[6]张露露,任中平.乡村治理视阈下现代新乡贤培育和发展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8).

责任编辑:朱 列

推荐访问:乡贤 广西 振兴 乡村 发挥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