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7篇

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7篇

时间:2022-09-13 18:3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7篇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百年反腐一以贯之————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的简要历程和基本经验作 者: 姚桓/孙悦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7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7篇

篇一: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反腐 一以贯之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的简要历程和基本经验 作

 者:

 姚桓/孙悦棋

 作者简介:

 姚桓,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原校委委员、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现首都党建智库首席专家,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孙悦棋,北京市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原发信息: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 年第 20212 期 第 4-13 页

 期刊名称:

 《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

 2021 年 07 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来,始终如一地坚守初心,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保证了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革命、建设、改革的顺利进行。百年来的反腐斗争,也是党不断总结经验,艰难而成功地探索反腐斗争规律的过程。回顾百年反腐败斗争的历程,总结经验,对于党更好地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继续把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推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败斗争的简要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反腐败斗争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国社会最黑暗、腐败的年代,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旧中国各种丑恶事物像汪洋大海,包围、侵蚀着党的肌体,诱发出党内

 腐败现象。针对这种危险,党在 1926 年 8 月发布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表明党不仅立志于改造社会,而且决心在斗争中净化自己。

 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党获得局部执政地位,此时就开始注意廉政建设和反对内部的腐败。1933 年12 月,毛泽东同志签署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规定了对各种贪污行为的具体处理要求。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内情况的新变化,更加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使共产党战胜了内部腐化倾向,还培育出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有远见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对执政后的考验做初步思考。1944 年,整风期间,中央印发了《甲申三百年祭》,意在提醒中国共产党人从李自成农民起义中汲取教训,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945 年,毛泽东同志在和黄炎培著名的“窑洞对”中,提出了打破历史周期率的“民主新路”。七届二中全会敲响了执政党拒腐防变的警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全会根据他的提议,作出了反对腐蚀防止骄傲的“六条规定”。

 (二)新中国成立后 30 年的反腐败斗争(1949—1978)

 1.建国初期的反腐败斗争(1949—1956)

 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执政党,开始了在执政与和平环境下的反腐败斗争。首先建立专门性的反腐败机构。成立中央及地方各级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949 年 10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随后建立各级纪委和国家监察机关。其次开展声势浩大的“三反”“五反”运动。再次是严肃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总的看,这一系列的措施和运动,使我们党在建国初期的反腐败斗争中获得了主动权,维护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新生政权,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作用。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反腐败斗争(1956—1966)

 随着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形成了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少数干部产生了错误的权力观,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正之风。1957 年 4 月,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其次是 1958 年开展了纠正“左”倾错误的整社整风运动;1963 年至 1966 年上半年,在全国城乡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四清”运动。这一时期的整顿作风和反腐败斗争注重发挥监督的作用,对遏制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以后,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完全从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认识和进行作风整顿、运动反腐,出现混淆不同性质矛盾、反腐败简单化、扩大化的倾向,使纠正不正之风和反腐败斗争的实效性打了折扣。

 3.“文化大革命”和拨乱反正时期的反腐败斗争(1966—1978)

 “文革”的十年,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人为夸大了党内存在的阴暗面,摆脱党委领导,采用“大民主”的群众运动方式来反对党内腐败,导致了反腐败斗争严重扩大化甚至扭曲,反腐败陷入误区。这一时期的反腐

 败斗争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使乱开后门、拉帮结派、违背原则等不正之风日益泛滥。当时提拔的一些投机分子,更是变本加厉地结党营私,生活腐化,大搞歪风邪气,实际上已经堕落为腐败分子。粉碎“四人帮”之后,党开始了拨乱反正,反腐败斗争以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开端,逐步推进,反腐败斗争在历史性转折中走上正确轨道。

 (三)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反腐败斗争(1978—2020)

 1.改革开放初期的反腐败斗争(1978—1989)

 首先,严肃党纪、完善党规党法。《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若干规定》为反对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立了规矩。1982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斗争。1983 年 10 月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整党的决定,分期分批进行,党员重新登记。其次,恢复和重建专门性反腐败机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构相继成立。1983 年 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正式成立。1986 年 12 月,又恢复了国家行政监察机构的建制。1989 年后全国各个省区市的反贪局也相继成立。反腐败机构的健全对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反腐败斗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反腐败斗争(1989—2002)

 1989 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鉴于“八九风波”和党内存在的突出腐败问题,对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

  首先,向全党敲响警钟,明确提出反腐败斗争是重大政治任务。其次,不断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再次,严查大案要案。王宝森、陈希同、厦门特大走私案等大案要案的查处,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成果,说明反腐败斗争把查处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作为突破口,以此彰显党和政府反对腐败的坚决态度,是完全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3.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2002—201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首先,坚持惩治和预防并举,在总结以往反腐败斗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反腐败斗争形势,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新方针。其次,在实践中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按照中央的反腐败要求,严防在经济领域发生腐败现象。同时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巡视机构;深入开展对商业贿赂专项治理。

 4.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2012 至今)

 2012 年党的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进入新阶段,反腐败斗争掀开新的历史篇章。首先,重拳出击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更有力地纠正不正之风。其次,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再次,加强制度法规建设。制定、修订《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把纠正“四风”的要求融入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写入

 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不断健全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有序推动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互促进。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13—2017 年工作规划》,对党的反腐败斗争做进一步科学设计。党的十九大以后,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对反腐败斗争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同反腐败有机结合起来,既抓黑恶组织,又抓其后面的“保护伞”,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二、百年来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把反腐败作为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决践行从严治党,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从根本上讲,反腐败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自我革命,本质上是一种革命性锻造,即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达到质变和超越,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来自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种先进性赋予党自我革命的动力和能力,能够超越资产阶级政党的自私本性和狭隘眼界,为人民的利益克服腐败,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实践证明,党的自我革命的决心越坚定,从严治党的措施越严格具体,反腐败的成效越明显。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从严治党克服腐败的斗争是成

 功的,沿着这条道路开拓前进,不仅能够在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搞好廉政建设、卓有成效地治理腐败,也将为人类政治文明增添新财富。

 (二)必须使反腐败斗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序推进,坚持和完善党对反腐斗争的领导,削弱党的领导会导致更大的腐败

 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反腐败斗争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但是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在反腐败斗争的全部实践中。这有力地揭示了反腐败斗争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序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最终目标与腐败是水火不容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党就是为彻底铲除一切腐败现象并消除其土壤而诞生的,如果不能反对和根除自己队伍内部的腐败,党又怎么能带领人民为崇高理想而斗争?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严格纪律、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反腐败的有效武器和思想资源。这些都增强了党的自我净化能力,证明了党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同各种腐败现象做斗争。在反对腐败面前,党和人民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100 年来,党在人民群众支持下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以坚决反腐败的实践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又从人民的支持中不断汲取反腐败的动力。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前提,更是反腐败斗争开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三)必须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反腐败斗争,把忧患意识和坚定信心结合起来

 必须始终站在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开展反腐败斗争,把反腐斗争当作坚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保持党的战斗性和凝聚力的一件大事来

 抓,做到警钟长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政治上的高站位,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谋划反腐败工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针对党内腐败蔓延的趋势,江泽民同志严肃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1992 年党的十四大首次将“反腐败斗争”作为重大战略写入工作报告,将“党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写进党章,标志着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新论断,把反腐败斗争推向了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和国家大局,警醒全党,“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今世界上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导致失去政权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后的反腐败斗争使党心军心民心为之一振,使党的肌体更加健康。

 (四)必须把思想教育作为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工程,不断充实反腐教育的时代内容,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

 加强思想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优势。早在中央苏区党就开办了进行思想教育的各类学校,提高共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拒腐防变的意识。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高度重视思想教育这个反腐

 倡廉的传统优势,明确提出了党的纪检工作要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同时以执行纪律来辅助”的思想。党的八大强调,“今后要从思想和组织两个方面进行反对腐化堕落现象的斗争”。同时,通过树立雷锋、焦裕禄等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正面典型,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形成强大的反腐倡廉舆论声势,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了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贪污腐化、奢侈浪费为耻的良好政治氛围。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在 1985 年明确指出,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他还反复强调要通过教育和法制这两个手段来解决廉政建设。中央纪检委反复强调反腐败斗争,一方面要对腐败分子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这是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两项主要任务。执政党反腐败斗争中的思想教育,核心是以党性教育为基础,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权由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提高全党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它作为推进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行动指南。全方位地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通过...

篇二: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院数字水印内容: e u a Iz z W G E + 1v r w q RFY y j G Vc G 7 a O r Pa w e v z 9w E Lh j VU XA o U k 9Z8 m3/ NY O f 4 t w J n z L廉政学研究 2021 年第 2 辑 (总第 8 辑)第 153 ~173 页©SSAP, 2021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腐败的百年历程、 特点及经验*张 旭**摘 要: 基层腐败治理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百年实践。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腐败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初步探索、 曲折实践、转折突破、 提质升级的演进历程, 既在治理理念、 治理方式、 责任主体和基本方针四个方面呈现鲜明特点, 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要以强化基层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基层腐败治理; 要以聚焦 “三个重点” 为抓手推进基层腐败治理; 要把健全党和国家基层监督体系作为基层腐败治理的重要保障; 要把始终坚持为了群众、 依靠群众作为基层腐败治理的动力和源泉。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基层腐败; 腐败治理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内容, 又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现** *基金项目: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 后期资助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 17BZZ002)。张旭, 1987 年生, 山东济宁人, 西南交通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廉政与治理。

 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 e u a Iz z W G E + 1v r w q RFY y j G Vc G 7 a O r Pa w e v z 9w E Lh j VU XA o U k 9Z8 m3/ NY O f 4 t w J n z L廉政学研究 2021 年第 2 辑 (总第 8 辑)代化水平。

 (本书编写组, 2020) 基层腐败是阻碍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颗 “毒瘤”, 能否实现对其有效治理则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进程。

 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 回顾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腐败的发展历程, 系统、 全面总结基层腐败治理的特点、 经验与启示, 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向纵深发展, 强化基层党的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 问题提出和文献述评基层腐败是指县级 (区、 县和不设区的市) 以下基层工作人员在行使公权力、 履行职能职责或为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从事 “吃拿卡要”、 “雁过拔毛”、 虚报冒领、 截留私分、 优亲厚友等腐败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对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做出重要部署, 强调要严肃查处基层贪腐及执法不公等问题。此后, 十九大,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 三次、 四次全会分别强调了严厉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重要性。

 2021 年 1 月,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 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 完善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机制。

 ①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重要部署, 并强调要 “坚决惩治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

 在当前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的现实背景下, 基层腐败治理是强化基层党的建设, 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因此, 研究基层腐败治理问题意义重大。目前, 国内有关基层腐败问题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两种进路。

 一是围绕基层腐败的表现类型、 生成机理与原因及其治理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

 如有学者提出基层腐败的表现类型包括 “吃拿卡要”、 挪用私分公款、 圈地卖地、 私办企业、 截留冒领、 染黑涉黑、 私养情人等 (史云4 5 1① 2021,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公报》, 《人民日报》 (海外版) 1 月 25 日。

 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 e u a Iz z W G E + 1v r w q RFY y j G Vc G 7 a O r Pa w e v z 9w E Lh j VU XA o U k 9Z8 m3/ NY O f 4 t w J n z L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腐败的百年历程、 特点及经验贵, 2017)。

 关于生成机理与原因, 有学者认为人员选拔机制失衡、 心理调节机制失灵和监督机制缺陷是滋生基层腐败的内在机理 (定明捷、史健, 2016); 还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区县有关部门与镇街 “一把手” 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即默契性容忍 (肖滨、 陈伟东, 2019)。

 关于治理路径, 有学者提出要加速基层互联网体系化建设、 加大基层巡察力度、 辩证运用法治和德治手段、 创新基层精准反腐的内容和形式(赵秀玲, 2017); 有学者主张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结构化转型 (周少来, 2018)。

 二是基于某种视角进行研究。

 有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分析了基层腐败的形成因素和反腐败动力生成 (章勇, 2019);有学者将参与式治理引入农村基层腐败治理, 提出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模式 (王利、 王杰, 2016); 有学者运用情境预防理论分析了扶贫腐败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犯罪情境因素, 为 “后扶贫时代” 有效预防农村基层腐败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张淑瑛, 2020); 有学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提出基层纪监审协同治理腐败的技术路径 (康礼、欧阳小明, 2017)。

 国外学者主要从中国基层腐败的影响因素和治理路径方面进行研究。

 如有学者提出基层腐败的影响因素包括权力观扭曲、缺乏监督机制、 执行程序不透明和基层管理混乱 (Hauser and Hoge-nacker, 2014)。

 关于治理路径, 学者的观点包括: 引入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 (Osse, 2009)、 完善法律法规和基层监督体制机制 (O’Brienand Li, 2010)、 构建符合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的有效执行程序 (Kecave,2012)。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 现有研究更多聚焦于基层腐败的对策性研究, 而对其治理举措、 经验与启示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 尤其是立足建党百年的现实背景进行历史性梳理和连续性解释的研究则不太常见。

 虽然目前已有关于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方面的专著出版, 但有关基层腐败治理的研究一般散见于这些著作中, 并没有将基层腐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性、 专门性研究。

 这为学界进一步深化该问题的研究留出了很大的学术空间。

 “中国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5 5 1

 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 e u a Iz z W G E + 1v r w q RFY y j G Vc G 7 a O r Pa w e v z 9w E Lh j VU XA o U k 9Z8 m3/ NY O f 4 t w J n z L廉政学研究 2021 年第 2 辑 (总第 8 辑)根基, 其鲜明特点是历史延续性而不是断裂性, 而延续性的主要力量在于内在的动力与活力。” (徐勇, 2016) 鉴于此, 本文基于历史延续性视角, 系统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腐败的百年历程, 总结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治理基层腐败的主要举措, 深刻把握其中的演变逻辑和现实特点, 挖掘其中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以便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提升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重要历史借鉴。二 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腐败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 既是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和改革不断获得成功的奋斗史, 也是一部同各种腐败现象做斗争、 时刻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辉煌史, 集中彰显和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

 百年来, 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腐败在各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初步探索、 曲折实践、 转折突破、 提质升级的演进历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腐败的初步探索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虽然未建立并掌握全国的政权, 但毅然提出了 “推翻腐败的剥削阶级统治的旧政权、 建立廉洁的新政权” 的奋斗目标, 体现了一个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尚品质。

 这一时期, 乡绅阶层是乡村社会的主导性力量, 有些乡绅蜕变为土豪劣绅, 贪污腐化、 巧取豪夺, 引发了农民的极大不满, 成为治理基层腐败的重点打击对象。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并逐步在乡村社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如农民协会、 村党支部等, 动员、 组织和领导农民参与革命, 彻底推翻把持基层政权、 贪污腐化、 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是有效治理基层腐败、 建立崭新廉洁的基层政权的现实举措。

 “在土豪劣绅霸占权力的县, 无论什么人去做知事, 几乎都是贪官污吏。

 在农民6 5 1

 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 e u a Iz z W G E + 1v r w q RFY y j G Vc G 7 a O r Pa w e v z 9w E Lh j VU XA o U k 9Z8 m3/ NY O f 4 t w J n z L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腐败的百年历程、 特点及经验已经起来的县, 无论什么人去, 都是廉洁政府。” (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1991: 29) 1926 年 8 月, 中共中央发布 《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 重点清除 “滋生官僚主义、 做官热、 揩农民的油” 的投机分子和腐败分子, 有利于防范基层干部堕落蜕化、 保持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整的苏维埃政权组织体系。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并不是天然的 “保险箱”, 而是处于各种旧思想、 旧习惯的侵蚀中, 极易滋生贪污、 浪费、 干部任用随意等腐败现象。

 1932 ~1934 年,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开展了一场以 “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为内容的惩腐肃贪运动。

 通过加强党和政府监督、 群众监督(包括突击队、 轻骑队、 工农通讯员和群众法庭)、 审计监督、 舆论监督等, 重视干部的选拔与教育、 中央带头以上率下、 依法严厉惩治、 禁止政府机关办企业等一系列举措,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基层腐败的滋生蔓延, 形成了积极、 健康、 优良的 “苏区作风”。

 其间, 中央颁布实施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反腐败法令 《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 的第二十六号训令, 严厉查处了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主席谢步升贪污腐化案和雩都县财政部会计科科长唐仁达和军事部部长刘仕祥挪用公款经商营私案, 对潜在腐败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威慑作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更紧迫、 更复杂的反腐倡廉任务, 尤其是某些基层干部受到国民党的拉拢、 腐蚀、 引诱, 从事贪污、牟取私利、 侵害群众利益、 打击报复举报对象等腐败行为。

 1937 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铲除腐败、 建设廉洁政府的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对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 确保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具有重要意义。1940 年底, “晋察冀边区 52%的农村建立党支部, 有党组织的行政村达67%, 党员总数达 20 余万人。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党员达 11 余万人”(张明楚, 2017)。

 为纯洁基层党组织队伍、 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1939 ~1940 年, 中央对根据地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 审查和教育; 1942 ~1945 年, 又在全党范围内广泛开展整风运动, 加强党7 5 1

 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 e u a Iz z W G E + 1v r w q RFY y j G Vc G 7 a O r Pa w e v z 9w E Lh j VU XA o U k 9Z8 m3/ NY O f 4 t w J n z L廉政学研究 2021 年第 2 辑 (总第 8 辑)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形成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为强化党的自身建设、 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边区政府还通过完善法律制度、 人民参政制度、 财经制度, 严厉惩治、 精兵简政、 加强干部管理等举措, 有效遏制基层腐败的肆意蔓延。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戒骄戒躁、 防止因骄傲自满情绪而腐败、 因腐败而失败的重要使命, 尤其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贪污腐化、 损公肥私、 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等腐败现象, 对中国共产党巩固基层政权提出了现实挑战。

 “区村干部强迫命令的作风和多占土地改革果实的现象, 是普遍存在的, 甚至有不少村干部蜕化变节、 违法乱纪、 欺压人民, 为群众所反对、 所痛恨。

 必须及时整顿村级组织, 表扬好的, 批评坏的, 处罚不可救药的。” (王关兴、 陈挥, 2001)1947 ~1948 年, 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 “三查三整” 为内容的整党运动,旨在解决党的地方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思想不纯、 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的境况。

 该运动以 “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为主要方针, 以 “邀请党外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参加党的支部会议, 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 借以改变党的组织的成分不纯或者作风不纯的现象, 使党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起来” (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1991: 1308) 为主要方法, 并通过 《华北财政经济会议决议》, 专门对村级财政进行了整顿。

 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 锤炼了工作作风, 保持了纯洁性, 既为取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廉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二)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腐败的曲折实践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后如何保持艰苦奋斗、 廉洁奉公, 防止资产阶级 “糖衣炮弹” 攻击和侵蚀的极其严峻的考验。“在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家, 一个村长, 一个县委书记, 可以称王称8 5 1

 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 e u a Iz z W G E + 1v r w q RFY y j G Vc G 7 a O r Pa w e v z 9w E Lh j VU XA o U k 9Z8 m3/ NY O f 4 t w J n z L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腐败的百年历程、 特点及经验霸。

 胜利后, 一定会有人腐化、 官僚化。” ( 《刘少奇选集》 上卷,1981: 413) 这一时期的主要举措包括两个。

 一是整风运动。

 1950 年 5月, 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在全党和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 初步...

篇三: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40 卷 第 3 期2021 年 6 月东 华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Vol. 40 No. 3Jun. 2021收稿日期:2021-01-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新时代反腐败斗争语境下的利益集团问题研究”(18CZZ002)。作者简介:王尘子(1989—),男,浙江杭州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廉政学、政府治理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反腐倡廉的斗争历程与主要经验王尘子 1 , 李 文 2(1. 北京市委党校 政治学教研部,北京 100044;2.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 100720)摘 要: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高举反腐败旗帜,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不同形式腐败问题,果断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反腐败斗争经验,包括坚持党对反腐倡廉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制度反腐,坚持锤炼党性、不忘初心,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将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斗争历程;主要经验中图分类号:D262. 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12(2021)03-0257-04王尘子,李文.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反腐倡廉的斗争历程与主要经验[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3):257-260.Wang Chen-zi,Li Wen. The fight course and main experience in anti-corrup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ver the past 100 year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21,40(3):257-260.腐败是社会毒瘤,一个政党内部频繁出现腐败问题,将严重败坏政党的形象和威望,阻碍其实现良性发展。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反腐败的旗帜,清除自身肌体上的各种毒瘤,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回顾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斗争历程和光辉成就,总结建党百年来反腐倡廉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1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斗争历程1.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严格的党纪是防止党内出现腐败问题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纪律严明作为党的一项独特优势。1921 年,党的一大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了党的纪律原则和党内生活的基本原则;1922 年 7 月,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了党的纪律要求 [1] 。随着党的事业不断壮大,党内也出现了一些侵吞公款公物、生活腐化的现象,使党的形象和威望受到损害。对此,1926 年 8 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发布《坚决清理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成为党史上第一个反腐文件。按照要求,各地党组织迅速展开腐败线索调查,严肃惩处腐败分子,并将相关反腐成果及时报送给党中央。一系列强有力的反腐举措,对防止腐败在党内滋生蔓延、净化党员队伍、维护和提高党在革命时期的威望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1927 年 5月,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成为党史上首个中央纪律检查机构。1933 年 12 月,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这是党成立以来颁布的第一部完整的、以反贪污、反浪费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文献,成为党内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里程碑。延安时期,党在领导人民与国内外反动派浴血奋战的同时,对腐败现象始终保持高度警惕。1938 年 8 月至 1943 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等廉政建设法规,对预防和惩治贪污现象、净化政治生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2] 。

 1.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执政党,随着环境的转变,少数党员干部贪污腐化的现象逐渐滋生。对这些腐败问题,毛泽东同志给予了高度关注,明确指出腐败是对党的执政地位的严峻挑战,反贪污、反浪费是全党的一件大事,这一领域的斗争应当与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关键[3] 。1952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颁布,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贪污条例,该条例对贪污罪的概念以及如何量刑作出了明确界定。为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反腐败决策部署,全党、全社会连续开展了多次反腐运动,包括 1950 年的党内整风运动、1951 年的“三反”运动、1952 年的“五反”运动、1953 年开展的“新三反”运动等。通过这些整风整党运动,党内腐败分子被有效肃清,广大党员干部也得到了新中国成立深刻的教育,由此带动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清正廉明的党风政风。1.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腐败现象和腐败风气,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生死存亡高度看待党风问题,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把反腐败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4] 。在方式方法上,针对以往的运动式反腐存在主观性、随意性较强,容易发生过激、过火行为等弊端,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制度反腐的重要性,指出廉政建设要更多地依靠法制[5] 。这些重要观点和论断开辟了中国特色反腐败斗争的新路径,也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新方向。其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新规划、新部署,逐渐明确了反腐败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反腐倡廉工作方针。与之相应,党中央相继出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廉政法规,不断取得阶段性反腐成果 [6] 。1.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7] ,把反腐败工作摆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为“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8] ,强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拳“打虎”“拍蝇”“猎狐”,掀起了力度、广度、深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2012 年 12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八项规定。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党中央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既抓思想引导又抓行为规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使反腐败斗争呈现出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的态势,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有效遏制了腐败扩散蔓延的势头。另外,为了从源头上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党和政府不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标本兼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着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在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组织制定、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不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2018年 3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并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通过制定反腐败国家立法、创设中国特色的反腐败工作机构,所有公职人员都被纳入了统一的监督范围,实现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018 年 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宣告“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反腐倡廉成果从量的积累迈向了质的转变[9] 。2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主要经验2. 1 坚持党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将反腐败斗争作为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谁来领导反腐倡廉工作?这是事关反腐成败的首要问题。在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重任,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承担。这一领导地位,源于党的性质和反腐败斗争的内在要求。从党的性质而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存在任何自身的特殊利益,也根本不容许出现腐败苗头,因而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核心。从反腐败斗争的内在要求看,它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极其复杂8 5 2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年

 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在既有科学理论指导又有强大政治力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完成这些系统工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视为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命题,将反腐败斗争作为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自觉承担起领导反腐倡廉工作的重任。在长期实践中,党带领人民逐步探索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反腐倡廉的内容和形式有所区别,但党的领导和对反腐败工作的高度重视始终贯穿在全部实践中。建党百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始终把反腐败斗争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才能使反腐败斗争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2. 2 坚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开展反腐败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和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群众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腐败从本质上说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人民群众是腐败的最大受害者。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反腐经验表明,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将人民群众作为反腐败斗争的主力军,反腐倡廉工作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早在 1945 年,毛泽东就在回答黄炎培关于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提问时指出,只有实行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会政亡人息[10]。“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和反腐倡廉的全部活动之中。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靠群众反腐败的方式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将人民群众作为反腐败斗争的主体力量和推动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开展的根本动力从未改变。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法律明确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和地位,调动起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保证人民群众批评监督渠道畅通,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才能把权力运作置于阳光之下,形成对权力监督的强大社会网络,逐渐根除腐败毒瘤。2. 3 坚持制度反腐,构建科学合理的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制度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能够在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和惩治腐败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11] ,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涵盖不同层次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运动式反腐逐渐向制度反腐的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渐确立了一整套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包括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序开展的工作机制、科学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等。在发挥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作用的同时,注重各种反腐机制与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巩固治标成果、拓展治本之策,陆续修订或出台了一批重要的党内法规,一方面集中展现了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依规治党、标本兼治、规范执纪的逻辑思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反腐经验表明,制度反腐,不仅要有严格执行法规制度的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也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制度,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既要注意体现党章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也要同其他方面法规制度相衔接,充分释放法规制度的反腐潜能。2. 4 坚持锤炼党性,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遵循。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回顾党的历史可以发现,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消极问题,与党性弱化、精神“缺钙”有着密切关联。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既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也注重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发挥理念信仰的引领作用,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坚定理想信念并非孤立于反腐倡廉整体战略布局,而是内化于整个党的建设进程,思想建党9 5 2 第 3 期 王尘子等: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反腐倡廉的斗争历程与主要经验

 并非仅仅局限于思想信念和道德建设,而是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紧密相连。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思想建设与党内政治生活之间的联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列主义和党的理论成果,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旗帜鲜明反对“官本位”“潜规则”等落后腐朽文化,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推动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以锤炼党性、厚植廉政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3 结语作为立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庄严宣布自身不存在任何特殊利益,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决定了保持自身清正廉洁、反...

篇四: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21 第 07 期 │《党史博采》15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习近平指出,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①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三个“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始终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自我净化,不断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坚定不移与各种腐败现象和行为作斗争。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的反腐历程,总结其中可以传承和发扬的反腐经验、探寻其中符合历史潮流的反腐规律,从中汲取推动反腐败斗争持续发展的无限智慧和强大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一、永葆政党性质是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内在动因“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② 中国共产党因自身本质属性而被界定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其政党性质出发必然要求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自觉同一切弱化其先进性、损害其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党与腐败天生水火不容,反腐败成为党自成立以来的鲜明烙印,是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源泉。抗战时期,毛泽东与士兵同吃同劳动。新中国成立前他告诫全党以《甲申三百年祭》为鉴,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回答窑洞之问提出了依靠民主和人民监督防止消极腐败;“进京赶考”前提出“两个务必”。物质条件极大改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必然结果,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方腐朽的思想和奢靡的生活方式,邓小平及时警告全党:“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 ③习近平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④ 他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会议上还强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作为百年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任务。当前,“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想永葆朝气、蓬勃发展,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坚持进行自我革命是制胜法宝。中国共产党要秉承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勇于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和旺盛的生命力,并实现长期执政。二、事关国家兴亡以明确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和根本宗旨决定其与腐败水火不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1921 年,《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规定,“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财政、活动和政策,必须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及启示甄 贞〔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 ] 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内在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党一贯秉持的坚定而鲜明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奋斗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于新时代条件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败斗争;经验;启示[作者简介]甄贞(1982-),女,河北石家庄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党的建设、廉政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 D261.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6-8031(2021)07-0015-03

 16《党史博采》│ 2021 第 07 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组织中党员人数多时,可派他们到其他地区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到地方执行委员会的严格监督”。反腐败是党一贯秉持的坚定而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党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抓紧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斗争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只有正确认识反腐败的重大意义,才能持续推进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在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不忘廉洁自律和反腐败斗争,以整风运动加强党的建设,在苏区掀起党内反腐高潮。新中国成立后,党内部分领导干部冒出松懈、享乐的苗头,毛泽东发现并指出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严重现象,随即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使党内作风极大好转,及时化解了亡党、亡国、亡身的危险。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深入思考、科学分析了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的关系,并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推进。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⑤ ,“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⑥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⑦ ,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当前,立足“两个大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始终把反腐败斗争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驰而不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经受得住“四大考验”,克服得了“四大危险”,不断巩固反腐败来之不易的“压倒性胜利”良好态势,清除一切有损于党的健康肌体的不良因素,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科学理论指引以保障反腐败斗争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就是党的政治灵魂,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腐败现象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⑧ 列宁在俄国实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强化廉政教育及完善监察制度等措施来预防和惩治腐败。马克思主义关于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思想不胜枚举,关键是如何实现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如毛泽东强调的,马克思主义从欧洲传到中国,它不仅仅是一个个的普遍真理,关键是来到中国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原因就在于中国当时的社会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扎根中国并能够起到作用的外部环境,内在因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又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实践发生联系,且被中国人民所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有着自身的理论需要和实践需要,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产生了各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都在各自特定的历史时期指导并极大推动了包括反腐败斗争等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对反腐败斗争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了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长远的战略规划、客观的形势研判和科学的策略决策,如“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腐蚀和反腐蚀斗争长期存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等等。这些科学论断将指导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把稳方向、稳步前行。四、坚持党的领导以强化反腐败斗争的领导核心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⑨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获取私利”,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不正当行为,腐败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截然不同,因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承担起反腐败这一职责,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主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健全机构是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1949 年党中央决定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到了 1955 年,以新成立的党的监察委员会来代替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履行监督职能。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司其责,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部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习近平提出,要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地位,强化党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领导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调党的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在战略层面作出进一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战略部署,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和推动下,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从“胶着状态”到“压倒性胜利”的历史性成就。当前,坚持党对反腐败工作领导的具体体现就是在工作中自觉践行“两个维护”,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心中有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遇到事情在分析、谋划时以政治立场为起点,首先从政治层面考虑,从政治层面衡量,该不该干、能不能干、要不要干、怎么去干,确保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能够及时、准确的贯彻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同时,严肃党内政

 2021 第 07 期 │《党史博采》17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治生活,强化各级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以此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确保党永葆强大战斗力。五、守住人民立场以确保反腐败斗争的起点归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⑩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中国共产党对待反腐败不能有歇一歇、缓一缓的想法,要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反腐为了人民,反腐依靠人民,反腐由人民评价。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反腐败斗争的根本价值取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谁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真正放在心上。抗战时期,陈嘉庚探访重庆和延安后,由衷表达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感慨。建国前,解放军在上海不住民房、露宿街头,深得民心。改革开放以来,严惩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查办成克杰、陈良宇等大案要案,彰显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加强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广泛、全面、无死角监督,鼓励人民对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提供线索并依法举报,保障举报人的权益,保证举报人的安全,让人民有序并合法的参与到反腐败斗争中来,获得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坚定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在“打虎”“猎狐”的同时,仍持续不断的“拍蝇”,下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基层微腐败。2020 年共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12.4 万个 ⑪ ,把反腐败斗争推进到“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人民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满意度。当前,坚持反腐败的人民立场,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要紧盯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等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持续纠正因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稀缺而导致的“求人式腐败”,持续纠正基层医保、社保、扶贫、环保等领域隐形而形式多样的“微腐败”现象,解决好与群众切身利益攸关的民生问题,用更多看得见摸得着叫得响的实际反腐战果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让人民群众在不断转变的党风政风中得到确确实实的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起点和归宿。六、完善党规国法以健全反腐败斗争的法治体系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持续性、形势严峻性、任务艰巨性和形式复杂性决定着反腐败必须要沿着法制化方向前进,毫不动摇的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纵观古今中外,有力、有效惩治腐败的工具就是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公正的执法程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法制化反腐的认识,总结法制化反腐的经验,完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体系,切实扎紧织密权力的制度牢笼。早在 1926 年和 1933 年通过的《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十六号训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开创了党历史上反腐法令先河。毛泽东在 1938 年第一次提出“党规”这一概念。从对黄克功、肖玉璧到刘青山、张子善的处决更加体现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依法依规反腐败的决心。1985 年邓小平指出教育和法制是解决腐败问题的两个有效手段;1992 年又再次强调廉政建设还是要靠法制。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建设呈立体式、全方位推进,逐步形成以党章为统领、以准则条例...

篇五: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100 周年党课:百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与启示

 同志们:

 按照工作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节党课。2021 年是建党 100 周年,从1921 年到 2021 年,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一百年。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与时俱进制定管党治党方针,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不断以强盛大党的气魄进行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站在建党百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系统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百年历史经验并进行理论概括,对于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始就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围绕中心工作和大局,始终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思想,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在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方法创新基础上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聚力于锻造党和军队的纪律性,形成了反对腐化、追求廉洁政治的优良传统。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一直主张“消灭党员‘特殊地位’与官僚腐化”。1922 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把党建设成有严密组织和铁一般纪律的“群众党”。成为全国性革命政党后,党员数量急剧增加。大革命时期,我们党于 1926 年发出《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坚决清除混入革命队伍投机腐败的坏分子和坏倾向,确保党自身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以争取革命的胜利。1927 年 4 月,党的五大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在局部执政探索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先后提出“加紧反对官僚腐化贪污现象”“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两个务必”等思

 想。1933 年,在中央苏区,党中央专门发出《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对贪污行为进行惩处。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宣传引导和思想纠偏,颁布《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强调共产党员有犯罪者从重治罪。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反对贪污腐化行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全面执政后政治地位变化带来的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懈怠、贪图享乐问题,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贪污腐化行为是资产阶级作风,是极大的犯罪。党的八大指出,要重视我党队伍中出现的贪污腐化、违法乱纪、道德堕落等情况,从思想和组织上进行反对腐化堕落现象的斗争,坚决把贪污腐化分子清除出党。我们党先后开展包括整党运动、“三反”运动、60 年代农村“三反”运动、“新五反”运动在内的反贪污腐化运动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等廉政教育运动,制定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关于划分浪费与贪污界限的四类标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问题的若干规定》在内的系列法规制度,探索建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和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国务院监察部),对贪污浪费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加强思想和制度建设,探索制度化法治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新路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由于社会转折时期两种体制并存带来的“漏洞”以及部分党员干部受到资产阶级思想侵蚀,腐败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十二大指出,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要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和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作风。目睹“苏东剧变”及官员腐败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的巨大伤害,我们党深刻总结苏共的教训,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贯彻“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探索通过制度建设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有效途径,力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部在这一时期先后恢复设立,成为我们党纯洁党风、大力打击贪污腐败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四大后,我们党积极探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路径。将“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反腐败方针。党的十六大后,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腐败带来的巨大危害,坚持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同时强调“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通过反腐败制度创新和拒腐防变长效机制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受到管党治党“宽松软”、监督缺位和惩治腐败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等因素影响,腐败这个党执政的最大风险仍然存在,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动摇党长期执政基础的严峻问题。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精神开创正风肃纪反腐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顽瘴痼疾,探索了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创新思想理念,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全面从严治党方针。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理论和实践探索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党的建设理论,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怎样全面从严治党”“为什么要反腐败、怎样反腐败”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达到一个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突破口和动员令,要求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通过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理念,精准有效运用“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通过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筑牢全党思想之基、信仰之基。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的落实,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推动作用,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三项改革”,持续深化纪检监察机关“三转”以聚焦主责主业,提高监督能力。

 改革体制机制,建立党集中统一领导、既分工明确又协同推进的反腐败组织体系。思想理念的创新需要通过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的改革来体现和落实。我们党始终坚持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抓住管党治党“牛鼻子”,完善党领导反腐败工作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党组)当好反腐败斗争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党一起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确保反腐败工作权威高效。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通过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建立党集中统一领导反腐败工作的组织机构体系。推动反腐败国家立法,以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协调贯通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初具规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初步形成,有力强化了党对反腐败工作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领导,为夺取和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结构完备、执行有力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从顶层设计出发,形成了党的全面领导下由人大产生并受人大监督的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减少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寻租”空间,消除滋生腐败行为的土壤。对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加强“高线引导”,颁布《廉洁自律准则》等一系列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规则;另一方面,列明“底线禁区”,构建党员、公职人员违纪违法行为惩处法规制度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制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坚持系统思维,做好“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坚持制度制定和执行并重,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

 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内容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完备、执行更加有力,开启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新时代。

 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零容忍惩治腐败,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认识,强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严肃查处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七个有之”问题保持高度警觉。深化金融领域、政法系统反腐败工作,坚决查处资源、土地、规划、建设、工程等领域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国有企业存在的靠企吃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坚持人民立场,抓住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惩治“蝇贪”同扫黑除恶相结合,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扎实成效取信于民。深入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斩断腐败分子后路,有力遏制住腐败分子外逃蔓延势头。

 培育清正廉洁的廉政文化,为建设廉洁政治提供精神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政德建设的思想精髓,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在坚持“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鲜明政治立场上,提倡 “为民”“勤俭”“艰苦朴素”“清廉”,对腐败“零容忍”等价值理念,形成了层次分明、内涵丰富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廉洁政治观。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理论阐释和宣介,锻造党员干部的党性、淬炼党员干部的作风品格,培育和弘扬清廉文化。党风、社风、民风为之一新,廉荣贪耻、崇廉尚洁的社会文化逐步形成。

 三、经验既是对历史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新时代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基石 百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波澜壮阔的历程,特别是新时代正风肃纪反腐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深化了认识、探索了规律、积累了经验。面向新的一百年,我们党必须充分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建设海晏河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始终坚持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原则,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科学谋划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建设清廉中国。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只有党中央才能从政治高度和“两个大局”出发,全面统筹谋划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政治上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集中统一领导。进入新发展阶段,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擘画清廉中国宏伟蓝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对人类社会治理腐败的贡献更加凸显。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至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正风肃纪反腐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严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增强获得感,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充分尊重人民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畅通完善群众监督平台,不断激发加强群众监督意识,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将群众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使其与党的自我监督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理念,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原则,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理念。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统筹贯通,确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相互融合、环环相扣。不敢腐是前提,体现的是组织的主导和治理,解决的是腐败成

 本问题。只有通过纪律、法治威慑作用的发挥,才能为“不能”“不想”创造条件。不能腐是关键,解决的是腐败机会问题。只有强化监督制约、扎紧制度笼子,才能巩固“不敢”“不想”的成果。不想腐是根本,解决的是腐败动机问题。...

篇六: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反腐倡廉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 作

 者:

 吴建雄

 作者简介:

 吴建雄,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反腐败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法学会法制反腐研究会会长。

 原发信息: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乌鲁木齐)2021年第 20212 期 第 7-28 页

 期刊名称:

 《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

 2021 年 07 期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赢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忘初心、拒腐防变的反腐倡廉斗争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防腐、整风反腐,到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运动反腐、重典惩腐,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制度反腐、体系反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反腐败法治化、规范化,我们党走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书写了一个百年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宏伟篇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反腐倡廉探索是在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条件下进行的。艰苦革命斗争环境下的苏区根据地,形成了“思想教育倡廉,民主监督促廉,法纪制度保廉,艰苦奋斗兴廉,坚决惩腐护廉”的拒腐防变格

 局,适应了革命环境下激烈的阶级斗争需要,开启了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新纪元。这一时期党的反腐倡廉探索历经了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建党初期的防患未然。党的一大制定的纲领在规定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的同时,提出“党员一定要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严格监督”。1925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省港罢工委员会成立后,设立财务委员会,定期向罢工代表委员会报告情况,建立了经费安排和钱财筹措机制。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统一战线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参加者,高度重视革命政府的廉洁,防止国民党风气侵染和自身的官僚化。1926 年 8 月 4 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反对贪污腐败的文件。1927 年党的五大选举产生的党史上的第一个中央监察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反腐败斗争开始在体制上有了依托。

 第二阶段:苏区岁月的廉政肃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此期间,党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建设廉洁政权的理论,进行了红色政权反腐倡廉的历史性探索,惩腐肃贪出现了首次高潮。党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开启苏区廉政运动:建立控告局发动群众检举贪腐行为,同不廉洁现象做斗争;中央领导亲自抓大案要案的查处,显示了我们党惩治贪腐不手软的坚强决心。

 第三阶段:民主政权的反腐正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与民族敌人生死搏斗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廉政建设。1937 年 8 月颁布了以

 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救国四大纲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苏维埃政府的优良传统和经验,进一步建立与健全法律制度。

 第四阶段:解放战争的廉政新风。1946 年 6 月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努力奋斗。这个时期党将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民主廉洁的人民政权进一步予以巩固和发展。根据形势变化和斗争需要,我们党在城市政策上以严肃纪律赢得民心,在干部任用上以加强监管预防腐蚀。经过毛泽东主席亲自修订,始于抗战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重新颁布。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用朴素的作风来对抗旧社会堕落腐朽的恶习,用勤劳生产来对抗游手好闲的寄生阶级思想”“生活一切照旧,保持原来朴素整洁习惯”。制定、修正、公布了一批惩治贪污、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法规和条例。1949 年 5 月 27 日上海解放,部队进入市区后不侵扰市民,不入民宅,路宿行道,被西方媒体评价说“胜利之师睡马路,自古以来所没有”。在执政的思想准备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防止夺取全国政权后骄傲自满和腐败的发生。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从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转变,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反腐倡廉及其体制纳入国家宪制。1949 年 9 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将反腐倡廉的内容写入《纲领》之中。1954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作出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作风等规定。1949 年政务院设立人民监察委员会。同年 11 月,中央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在全国县以上设立各级党纪律检查机构。1955 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监察委员会。根据《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署和新中国同时诞生,查办贪污腐败案件成为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

 (二)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针对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央决定从 1951 年 5 月到 12 月,在全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53 年继续进行整党。经过整风整党,共有 32.8 万人离开党的组织,其中有 23.8 万混入党内的各种坏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被清除出党,9 万多人自愿或被劝告退党。

 (三)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快推进。1952 年先后推出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规范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如党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于先后颁布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关于追缴贪污分子赃款赃物的规定》。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4 次会议批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1949 年 11

 月,中央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在全国县以上设立各级党纪律检查机构。1955 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监察委员会。

 (四)严肃查办贪腐案件形成预防震慑。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史称“三反”“五反”运动。这是党执政后卓有成效开展反腐败斗争首次探索。

 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三代党的领导集体,从改革开放的战略高度着眼,针对腐败滋生蔓延的新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新思想、新举措,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其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反腐倡廉的“对策性”探索。(1978 年至 1997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纪委。在改革开放初期贪腐暗流湧动之际,党中央及时发出坚决同严重破坏经济的犯罪活动作斗争的《紧急通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针对“六四”政治风波中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图否定党的领导、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图谋,1989 年 7 月 28 日中共中央庄严承诺一定要做好七件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须在限期内自首坦白的通告》。全国有 36171 人到检察机关投案自首,涉及金额 3.5 亿元。199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自上而下实行合署办公。十四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首次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是严峻的”重大判断,将廉洁自律、办案和纠风确立为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强调反腐败重点要放在 “三机关一部门”。1995 年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为期三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是党思想教育的创造性的探索。

 第二阶段:惩防并举的“制度反腐”。(1997 年至 2002 年),针对改革开放后一些腐朽思潮随之滋生并在一定范围蔓延给反腐败带来新的挑战,党因时制宜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司其责,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针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贪污腐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严重破坏,我们党依据不断健全的党纪政规和刑事法律,查办了一批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

 第三阶段:标本兼治与体系反腐。(2002 年至 2012 年)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反腐斗争在依法治国和体系建设中力度加大,但任务依然艰巨的阶段。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

 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新概念,并将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正式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写入党章。中央发布《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纲要》,强调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中央部署重点查办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数额巨大、影响恶劣的案件以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反腐倡廉建设

 以党的十八大为历史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把反腐斗争摆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为“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突出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党纪与国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转变,取得压倒性胜利,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实践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一是“正风”扫顽疾。二是“打虎”无禁区。三是“猎狐”织法网。开展了“猎狐”行动。从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近 3000 人。

  筑牢不能腐的笼子。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力于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筑牢不想腐的堤坝。2013 年6 月至 2014 年 10 月,全党集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剖析问题、深挖根源,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严格的党性锻炼;2015 年 4 月至 2016 年 2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集中开展,“关键少数”聚焦不严不实问题,不等不拖、立行立改,进行了又一次集中“加油”和“补钙”;从 2016 年 2 月开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一次又一次的集中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返璞归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2019 年 6 月,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自觉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

 (二)新时代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超越

 反腐败政治理念更加清晰。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反腐败作为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来抓。但从总体上看,在反腐措施和制度建设上尚未达到“对轻微腐败毫不容忍”的境界,“抓大放小”,对轻微腐败的见怪不

 怪,恰恰是腐败蔓延滋长的内在原因。新时代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对反腐败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整体把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的本质特征和坚定政治立场。

 反腐败战略目标更加明确。“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目标,是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对社会关切有力回应。

 反腐战略重心更加突出。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坚持标本兼治,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重要战略决断,就是强调保持高压反腐的基本态势,形成“伸手必捉”的威慑力,营造“不敢腐”的社会氛围。

 反腐败基本方式更加科学。进入新时代,我国通过完善反腐败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推进反腐败实施体系和法律监督体系建设,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成为反腐倡廉建设基本方略。

 反腐败主体责任更加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反腐败主体责任落实到“四种形态”的纪检监察创新模式之中,充分发挥“四种形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功能作用。

 五、党的反腐倡廉百年实践的基本经验启示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保证反腐倡廉建设的正确方向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反腐败斗争实践中,党的历代领导人以问题为导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

 想、新论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

篇七: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必修课:百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与启示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建党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与时俱进制定管党治党方针,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不断以强盛大党的气魄进行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站在建党百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系统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百年历史经验并进行理论概括,对于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历史 进程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始就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围绕中心工作和大局,始终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思想,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在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方法创新基础上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聚力于锻造党和军队的纪律性,形成了反对腐化、追求廉洁政治的优良传统。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一直主张“消灭党员‘特殊地位’与官僚腐化”。1922 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把党建设成有严密组织和铁一般纪律的“群众党”。成为全国性革命政党后,党员数量急剧增加。大革命时期,我们党于 1926 年发出《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坚决清除混入革命队伍投机腐败的坏分子和坏倾向,确保党自身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以争取革命的胜利。1927 年 4 月,党的五大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在局部执政探索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先后提出“加紧反对官僚腐化贪污现象”“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两个务必”等思想。1933 年,在中央苏区,党中央专门发出《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对贪污行为进行惩处。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宣传引导和思想纠偏,颁布《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强调共产党员有犯罪者从重治罪。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反对贪污腐化行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全面执政后政治地位变化带来的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懈怠、贪图享乐问题,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贪污腐化行为是资产阶级作风,是极大的犯罪。党的八大指出,要重视我党队伍中出现的贪污腐化、违法乱纪、道德堕落等情况,从思想和组织上进行反对腐化堕落现象的斗争,坚决把贪污腐化分子清除出党。我们党先后开展包括整党运动、“三反”运动、60 年代农村“三反”运动、“新五反”运动在内的反贪污腐化运动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等廉政教育运动,制定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关于划分浪费与贪污界限的四类标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问题的若干规定》在内的系列法规制度,探索建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和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国务院监察部),对贪污浪费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加强思想和制度建设,探索制度化法治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新路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由于社会转折时期两种体制并存带来的“漏洞”以及

 部分党员干部受到资产阶级思想侵蚀,腐败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十二大指出,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要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和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作风。目睹“苏东剧变”及官员腐败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的巨大伤害,我们党深刻总结苏共的教训,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贯彻“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探索通过制度建设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有效途径,力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部在这一时期先后恢复设立,成为我们党纯洁党风、大力打击贪污腐败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四大后,我们党积极探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路径。将“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反腐败方针。党的十六大后,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腐败带来的巨大危害,坚持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同时强调“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通过反腐败制度创新和拒腐防变长效机制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受到管党治党“宽松软”、监督缺位和惩治腐败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等因素影响,腐败这个党执政的最大风险仍然存在,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动摇党长期执政基础的严峻问题。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精神开创正风肃纪反腐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顽瘴痼疾,探索了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创新思想理念,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全面从严治党方针。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理论和实践探索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党的建设理论,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怎样全面从严治党”“为什么要反腐败、怎样反腐败”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达到一个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突破口和动员令,要求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通过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理念,精准有效运用“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通过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筑牢全党思想之基、信仰之基。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落实,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推动作用,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三项改革”,持续深化纪检监察机关“三转”以聚焦主责主业,提高监督能力。

 改革体制机制,建立党集中统一领导、既分工明确又协同推进的反腐败组织体系。思想理念的创新需要通过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的改革来体现和落实。我们党始终坚持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抓住管党治党“牛鼻子”,完善党领导反腐败工作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党组)当好反腐败斗争的领导者、执行

 者和推动者,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党一起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确保反腐败工作权威高效。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通过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建立党集中统一领导反腐败工作的组织机构体系。推动反腐败国家立法,以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协调贯通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初具规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初步形成,有力强化了党对反腐败工作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领导,为夺取和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结构完备、执行有力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从顶层设计出发,形成了党的全面领导下由人大产生并受人大监督的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减少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寻租”空间,消除滋生腐败行为的土壤。对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加强“高线引导”,颁布《廉洁自律准则》等一系列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规则;另一方面,列明“底线禁区”,构建党员、公职人员违纪违法行为惩处法规制度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制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坚持系统思维,做好“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坚持制度制定和执行并重,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内容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完备、执行更加有力,开启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新时代。

 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零容忍惩治腐败,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认识,强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严肃查处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七个有之”问题保持高度警觉。深化金融领域、政法系统反腐败工作,坚决查处资源、土地、规划、建设、工程等领域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国有企业存在的靠企吃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坚持人民立场,抓住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惩治“蝇贪”同扫黑除恶相结合,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扎实成效取信于民。深入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斩断腐败分子后路,有力遏制住腐败分子外逃蔓延势头。

 培育清正廉洁的廉政文化,为建设廉洁政治提供精神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政德建设的思想精髓,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在坚持“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鲜明政治立场上,提倡 “为民”“勤俭”“艰苦朴素”“清廉”,对腐败“零容忍”等价值理念,形成了层次分明、内涵丰富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廉洁政治观。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理论阐释和宣介,锻造党员

 干部的党性、淬炼党员干部的作风品格,培育和弘扬清廉文化。党风、社风、民风为之一新,廉荣贪耻、崇廉尚洁的社会文化逐步形成。

 经验既是对历史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新时代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基石 百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波澜壮阔的历程,特别是新时代正风肃纪反腐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深化了认识、探索了规律、积累了经验。面向新的一百年,我们党必须充分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建设海晏河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始终坚持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原则,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科学谋划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建设清廉中国。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只有党中央才能从政治高度和“两个大局”出发,全面统筹谋划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政治上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集中统一领导。进入新发展阶段,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擘画清廉中国宏伟蓝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对人类社会治理腐败的贡献更加凸显。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至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正风肃纪反腐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严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增强获得感,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充分尊重人民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畅通完善群众监督平台,不断激发加强群众监督意识,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将群众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使其与党的自我监督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理念,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原则,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理念。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统筹贯通,确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相互融合、环环相扣。不敢腐是前提,体现的是组织的主导和治理,解决的是腐败成本问题。只有通过纪律、法治威慑作用的发挥,才能为“不能”“不想”创造条件。不能腐是关键,解决的是腐败机会问题。只有强化监督制约、扎紧制度笼子,才能巩固“不敢”“不想”的成果。不想腐是根本,解决的是腐败动机问题。只有提高认知、觉悟和品性,树立廉荣贪耻的观念,才能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实现“不敢”“不能”的升华。“三不”相辅相成,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一体推...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 腐败 治理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