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把握核心价值追求,开发精品课程

把握核心价值追求,开发精品课程

时间:2023-05-16 11: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自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研学旅行广受社会关注;尤其是2017年教育部公布一批综合实践活动示范性基地与研学旅行基地以来,研学旅行课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把握该课程的价值追求?如何规范实施该课程?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综合实践活动核心专家郭元祥教授。

理念与价值追求

记者:自从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掀起了研学旅行的热潮,但也存在不少理念与认识的误区,请您阐述一下关于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理念,好吗?

郭元祥:研学旅行课程的推出,是基于我们国家课程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出教育价值重建、教育结构重组、学校文化再造。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育人与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等成为当前课程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如《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现实中育人体系的不平衡、不充分,人才培养体系过于封闭,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不足;“面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实践、开放多元”不能充分体现等问题突出;加之现代化的育人环境不健全,资源、评价、保障、制度、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在此背景下,研学旅行课程是学校层面深化改革的着眼点,是真正全面统筹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统筹各种教育资源的关系,统筹各种教育力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良性互动的重要课程载体。

记者:《意见》对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等4个方面,您可以给大家进一步详细说明吗?

郭元祥:《意见》对研学旅行的价值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其二,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其三, 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的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的行为习惯;其四,研学旅行纳入课程改革,特别是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我个人认为,理解研学旅行的价值追求,要理解研学旅行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实践育人”。这是对当前人才培养方式的挑战,也是探索一种全面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学旅行需要学生在旅行中探究、学习、体验、感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习是学生在开放的教育情境中围绕特定的话题,基于师生交往过程引导学生建构成长意义的过程。学习不再局限于知识的获得,而是理解与特殊认识、特殊交往、特殊实践的过程。如,理解事物和事务的本质;理解关系及其规律;理解情感并体验情感;理解思想并形成思想。这种学习方式,真正实现生活世界的发展价值,使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过程;真正发挥经验的教育价值,使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经验不断改造和改组的过程;实现知识的德性价值,真正使知识教育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德性养成的过程。

课程建设与线路设计

记者:目前,研学旅行存在多头组织,课程内容随意、课程规范性严重不足的问题,关于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开发、研学线路设计,应有什么要求,要注意哪些问题?

郭元祥:《意见》明确指出:“研学旅行课程要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研学旅行课程要处理好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经历与经验的关系。要防止“听看课程”,避免只看不做、只听不研的现象,导致探究与实践的丧失;要防止“游戏课程”,避免只是停留表面的浅层活动,导致“问题”的缺位;要防止“职业课程”,避免单纯的技能训练、劳动教育,导致“思维”的空虚。

同时,要处理好开放与规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方面,指导教师要进行规范的方法指导,如程序性方法的指导、操作性方法的指导;要跟进过程,如了解进程,提供帮助,适时引导方向;要注重体验积累分享,如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和体验,搜集整理数据。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的总结和提升,突出“问题导向”和“反思性思维”。

记者:《意见》指出,当前研学旅行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请您首先谈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郭元祥:研学旅行课程是体现研学旅行教育性的核心。要以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旅行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当前,我们首先要加快进行研学旅行专题(类别)课程内容开发。这些内容可以围绕一定主题进行,如红色革命传统、优秀历史文化、特殊山川地貌、现代科学技术、特色农业产业、学生身心健康等。在设计专题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线路考察,整合资源,设计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内容可以是基地课程,也可以是精品线路。尤其是基地研学旅行课程,要进行顶层设计。课程开发的思想、课程的基本结构、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的评价等方面要加以明晰和规范。

其次,要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题化学习的课程特征,每条研学旅行的线路设计主题要集中,突出问题意识与探究学习。

此外,研学旅行课程与线路设计,要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特征,不主张单一学科的研学活动设计,避免单一学科化倾向,如地理研学、历史研学、生物研学等。

我最近看到长沙市出台了《长沙市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了一些专题,包括红色革命传统、传统历史文化、时代社会变迁等方面,这非常好!湖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研学旅行,达到实践体验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湖南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极其丰富,可结合本土丰富的人文资源,体验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湖南的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我们要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经济社会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变化,感受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变迁,从而增强社会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研学活动中,通过考察科技馆、体验馆、博物馆、天文馆、航空航天馆等,探究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领域的应用,利用身边的科学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实践创新能力。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良好经验值得研学旅行借鉴。如考察周边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区域旅游资源,开展专题设计。专题设计的模块多元、角度多维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基地课程建设

记者:《意见》明确: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也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关于基地课程建设,您有哪些建议?

郭元祥:基地课程的开发要超越学科界限,以学生的需求及社会的发展需要为重点,整合更多的课程资源,倡导“以问题为驱动”的项目式学习和“以实践为重点”的体验式学习,全面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组织的新型“全课程”教育体系。

基地课程的开发要开放联动,切忌封闭,要探讨基地、学校、社会互动课程,在开放的环境中健康活泼地发展。

基地课程的开发要注重实践与探究的本质,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课程实施与保障机制

记者:目前,研学旅行实施方式有在基地实施的,有按照线路旅游的,有联系不同场馆连续活动的,您倾向哪种方式?

郭元祥:研学旅行要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形成互动。我们要探究模式多种、类型多元、方法多样的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模式,如学校、基地互动模式,学校、景区(场馆)互动模式,學校、基地、景区三极互动模式等。要宏观规划、统筹安排,不主张单纯在某个场地或基地开展研学旅行。

对应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类型与实施方式,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类型。采取参观、研究、亲身体验等方式进行,融专题研究、学习考察、参观访问、亲身体验、专家点评、集体宿营、同伴互助、共同体验为一体。这些类型可以是文化自信与文化体悟,可以是社会参与与服务,也可以是社会考察与调查等。

记者:研学旅行当前有个突出的任务是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工作机制。您认为应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郭元祥:一方面,要强化组织保障。加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多渠道全方位的协作机制,加大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力度和科学管理。二方面,要强化安全保障。其一,建立安全责任体系,积极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预案和应急预案,加强监管力度,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好交通、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等工作。学校要在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目录中选择承办企业(机构),并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其二,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并开展各类安全演练,如应急救护演练、交通安全与紧急疏散演练等。三方面,要加强研学旅行课程保障机制。教育部门将组织相关专家加强对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指导,对课程进行审批,相关部门对基地(营地)进行年度评估。

推荐访问:精品课程 把握 追求 核心 价值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