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民营企业内审

浅析民营企业内审

时间:2023-05-22 15:5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通过研究认识民企内部审计的特点,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切实将民营企业的內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研究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强大,内部审计已成为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虽然大多数民营企业根据工作的需要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以及面临的政策、制度和法律环境尚不完善等问题,从总体来说,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中还存着制度不合理,有其位无其权,内部审计有名无实的现象,因此民营企业在审计工作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1.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相关概念

1.1 内部审计的定义及作用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对内部审计做出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一定义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使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其中,内部审计工作是由组织下设的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被审计部门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

从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大体分为防弊、兴利与增值作用。防弊,是指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等舞弊行为,以及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的审查和评价,促进组织健全内部制度,防范舞弊行为再次发生,纠正管理弊端。增值作用是现代内部审计的新增作用,现代内部审计通过接入企业风险管理、治理和控制领域,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价值增加。

1.2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

民营企业,就是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公司法”的定义中,是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主要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按照对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本文从狭义的角度,即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进行下述分析。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无统一标准,情况较为复杂。民营企业存在规模大小不一,各企业间发展程度差异极大的特点。而且,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种类也是高档低档有所不同,所涉及的行业繁多。所以,在实施企业内部审计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如果要想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就必须注意积累经验。

其次,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机制灵活。民营企业所有者一般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管理权高度集中。这一特征有助于民营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与此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管理制度对所有者约束性较差,所有者往往会凌驾于企业内部控制之上,使内部审计制度流于形式,无法贯彻执行。

第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宽泛。民营企业应当根据内部经济监督以及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将内部审计延伸到企业所能控制和影响的各个方面。这其中包括了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又包括了现代经济效益审计,既可以事后审计,又可以进行事前审计,审计的工作既可以是保护性的,也可以是建设性的,审计范围自主选择的空间相当之大。

2.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众多,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并没有开展切实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有些民营企业虽然设有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目前民营企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

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民营企业所有者对内部审计工作都处于一种浅显的感性认识阶段,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对内部审计工作十分不理解。很多民营企业所有者认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种延伸,或者根本就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片面地认为通过外部审计就可以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于是在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上往往与企业内其他部门合并设置,常常出现由会计部门负责人领导内部审计部门的现象, 重“会计”轻“内审”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企业虽然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企业负责人并不重视内部审计机构职能,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精简,不注重内部审计的发展建设,致使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变成一个摆设, 从而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2.2 审计范围过于狭窄

目前,我国对于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也还没有可以作为指导的现成理论和准则。大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基本停留在财务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上,许多民营企业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很少会涉及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经济效益、经营管理等方面,只是片面地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而内部审计的内容也仍然停留在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成本、费用、损益和所有者权益方面,主要以开展财务审计为主,重点检查和监督国家财经法规的执行以及本企业各项制度的实施情况。而内部审计的管理、防护、建设、评价等职能,还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并没得到充分地发挥。

2.3 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我国民营企业目前已经设立了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并不多,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很不健全,还有少数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已经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类型和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种:①没有设立专职审计岗位,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负责管理,内部审计的地位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②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人事部门,由人事部门进行管理,这种设置侧重了员工的考核和评估,但是却忽视了企业流程控制和风险管理;③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总经理办公室中,隶属于总经理,对总经理负责,这种设置很可能为管理层,特别是高级管理层舞弊埋下严重隐患;④把财务机构和审计机构合并,由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进行统一负责,这种设置导致监审合一,丧失了独立性。上述这些模式的内部审计设置,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处于从属地位,从而难以独立行使审计职能。即使审计出了某些问题,也会由于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不强导致审计出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此时,内部审计难以发挥在内部控制中应有的监控功能,审计成果也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这就削弱了内部审计规范单位经济活动、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作用。

2.4 人际关系复杂,导致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

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中,涉及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企业内部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有时会因内部关系而影响工作进程和审计效果。在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是以往内部审计中就已经存在的。虽然每次审计结束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都会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有关部门,但事实上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被通知整改的部门或个人虽然会表明整改的态度,但结果却仍是屡查屡犯。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往往出于对职位、级别以及个人利益考虑,或受领导意志的左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对本企业不正当的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对企业中的舞弊、欺骗、阻碍企业完善发展的行为都不予以揭示和披露。这突出反映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族式管理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受到企业中复杂人际关系的制约,导致审计的整改流于形式,内部审计制度的贯彻落实受到了严峻挑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强。另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全,综合业务素质不高,实际操作能力差,后续教育滞后,难以达到较高的业务操作水平,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3.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解决这些问题,是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全面提高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针对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改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3.1提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民营企业所有者应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内控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客观上需要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管理监督机制,在查错防弊,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的同时,也兼具着管理监控、防护和评价的这样职能,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能够在公司治理方面起到预警作用。

企业所有者应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合理的地位和权利,为内部审计工作树立权威,争取做到内部审计无禁区。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被审计部门或个人必须限期整改。同时,民营企业最好授予内部审计部门一些特殊的权力,比如独立发文权,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有建议整改权和监察处理权,对查明的违法事项有移送处理权,以及对逾期没有整改事项的处罚权。这些措施,都将有效提升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为更有力的监督提供了保障。

3.2重构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

民营企业应在合理层面上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在董事会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长直接负责内部审计机构,董事会直接选派和任命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其经费和人员薪酬由董事会根据其业绩进行确定,这样可以起到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体现内部审计的權威性的作用。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使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包括总经理在内的所有管理人员,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种高度的独立性带来了高度的权威性,使其可以充分监督管理人员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3.3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

考虑到我国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范围相对比较狭窄的现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需进一步扩大内审范围,其业务不应仅仅局限在财务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应当逐渐向风险审计、管理效益审计、风险领域控制等方面转变,从事后检查向事前预防转变,从部门审计向业务流程审计扩展,从局部侧重点向全局范围转变。在审计目标方面,从检查财务资料的真实合法性拓展到监察企业财务收支的合理有效和效益最大化,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和财务预算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在生产和经营中挖掘可控潜力,促进提升企业整体工作效益;在审计覆盖面方面,从单一的财务活动检查扩展到审查整个经济活动的效率、效益性;在审计内容方面,从着重检查会计凭证、账目报表等会计资料,扩展到检查从计划生产环节到产、供、销流程直至研发部门等各层面的资料,以便全面地分析、掌握和评价企业的总体绩效;在审计着眼点方面,从审查过去、现在扩充到对未来经营事项的管控,从而对公司管理层决策起到辅助指导作用。

3.4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首先,对于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在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客观公正,不得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玩忽职守,谋取私利等。

其次,民营企业应当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业务的需要,聘请适当数量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人员,以免内部审计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专业人才短缺的情况。

最后,要做好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为了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和积极创造性,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完成持续胜任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和促进制度建设的重要职责。

3.5 积极探索有效的审计手段

首先,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主动加强与相关领导和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沟通。通过沟通,内部审计部门应尽力与相关领导及被审部门达成一致意见,赢取相关领导及各个被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建立起伙伴型的“参与式”审计模式,从而达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共同合作,发现找出问题的所在,共同探索可改进的方法和可采取的相关措施。

其次,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充分重视对内部审计成果的应用。对于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都应给予一定关注,并对于确实亟待解决的某些问题认真加以研究,并责令有关部门或个人在限期内予以整改,并逐一狠抓落实。

3.6 保持对内部审计的改进活动

民营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增强审计规范性。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以规范的审计制度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健全审计理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着力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上下功夫,加强对内部审计计划的策划,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要环环相扣,有头有尾,坚持贯彻到底。同时,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也要与时俱进,随时关注国家关于内部审计工作做出的统一要求和调整,不断提高内审工作程序的规范性。另外,民营企业还应建立一套内部审计业绩评价机制,来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质量。

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绩评价,可以及时纠正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出现的偏差,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不断改进。而且,在内部审计机构也可以进行内部评价,即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自我评估并为改进审计工作提供建议,或是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外部评价,请外部独立检查小组评估其操作质量,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总结 :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应客观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使其内涵也随之不断地丰富和变化着。随着我国民营企业自身日益规范,内部审计活动日趋向国际接轨,内审活动不断广泛深入发展, 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作用和职能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内部审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拓展, 内部审计理论不断深入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也在推动中科学理性的向前发展。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 缺乏足够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对许多民营企业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 得到充分地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健康稳健发展的步伐, 在全国民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一定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同时,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推荐访问:浅析 民营企业 内审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