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马克思文艺理论和中国声乐的发展

马克思文艺理论和中国声乐的发展

时间:2023-06-01 18: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马克思文艺学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其中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是占据显著地位的关键一环,主要针对文学艺术方面和社会生活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当今中国在国际文化领域还处于劣势地位,在声乐领域的学习和交流工作方面,以中国向西方学习为主,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怎样才是对待西方声乐学的正确态度,如何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为我所用,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结合中国民族声乐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等等问题都是发人深省的。笔者以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为主线,针对中国声乐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马克思文艺学;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声乐;浅见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055-02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稳健发展时期,国家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人民生活安康,使得文化艺术事业有了合适扎根生长的沃土,声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处在飞速前进和创新的阶段。有了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声乐在普及和发展的基础上要有更高的要求,应当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优势,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出新的理论成果。笔者将秉承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对声乐的发展作出合理分析。

一、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中社会与文艺的关系

(一)社会对于文艺的约束

文艺是对于客观社会存在的主观反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和制约着社会生活中的社会意识。而文艺不仅是上层建筑的关键组成,更是一种极为独特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无法与社会生活相剥离而独立存在,必然被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所制约。与经济基础相对的是,文学艺术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并且是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因此其取决于社会物质生活领域内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物质生活生产方式对应着不同的文学艺术方面。社会学思想的精华部分感染了中国一代代的艺术家,鼓舞他们创造出为数众多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关于国家的权力和相关政治制度:行政命令是暴力的、具有强制性的,其会从外部对艺术创作形成无法抗拒的制约。好的方面是能够让文艺作品反映出时代的特点。不好的方面是为数众多的艺术作品会因为政治因素等而无法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一方面使得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严重阻碍了文艺的进步和发展。

(二)文艺的社会功能

1.关于审美方面的功能:审美功能是衡量文艺作品的最高价值尺度。文艺艺术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就是其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马克思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当一个声乐家向我提供服务,这就使我的审美得到满足,这一过程和声乐家本身密不可分,他的活动一旦终止,我的享受也就终止;我享受的是这一活动的过程,而声乐家引起我的听觉反应。”

2.关于认识方面的功能:文艺作品的创作素材大多直接源于现实世界或间接源于现实事件,人们可以从文艺作品中获得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

3.关于教育方面的功能:文艺艺术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这些是包含在对于文艺艺术的审美感觉内的。人们在欣赏声乐表演的时候,一旦能够获得共鸣,为其魅力所感染,就会顺其自然地认可作品背后的政治观点和倾向,从而认可艺术家在作品中抒发的情感和意志。

二、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理论怎样对现今中国声乐学提供借鉴

我们可以从以上对于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的描述中,理解何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思想,弄清楚社会与文艺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中国的声乐未来应该如何发展?怎样从西方的发展历程中获得借鉴?这是发人深省的问题。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政治环境趋于稳定,物质生活的丰富必然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对文艺作品更加要求与时俱进的发展。在国际范围内,中国的声乐处于弱势地位,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怎样学习和探索一条自己的道路,笔者的想法如下:

(一)学习是当务之急:世界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有众多值得学习之处,中国的声乐在基本理论、演唱方式和技巧等诸多方面都在向西方先进的理念进行学习和借鉴,其结果是中国的声乐领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动,一些国际性的声乐理念逐步融入到中国声乐中去。

(二)学习的目的要清晰:中国的声乐界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声乐争论激烈。一部分人持這样的观点:学习和引入西方的声乐会冲击民族特色的音乐,必须予以抵制。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只有兼收并蓄才能够发展民族声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笔者的观点是: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度”的把握,既不能全盘否定自身,也不能固步自封,最合理的方式是吸收其先进的理念,结合中国民族声乐的自身实践,走出自己的路。

三、怎样在中国声乐发展马克思文艺学社会学思想

(一)实践依靠理论基础而产生、理论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极其鲜明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文艺社会学思想是引导文艺创新的新理论。新时期下的中国文艺学思想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在马克思文艺学思想下前进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社会学思想的熏陶之下,中国为数众多的政治领域、思想领域、文艺领域的先驱们,都从中汲取知识,或是学到了治国方略,或是创作出众多的高质量文艺作品。毛泽东同志在政治领域对于马克思主义核心内容有着独特的自我感悟,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文学艺术领域,在马克思文艺学思想的指导下,同样创作出众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对于声乐学家来说,道理是类似的:贺绿汀同志在上个世纪20年代留学回来之后,全身心投入到中国声乐领域中去,创作了众多优秀的声乐作品,他的声乐作品具有明显的中国民族声乐特色和西方声乐理念相结合的特点。缺乏学习和沟通,就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发展声乐理念的相关理论,贺绿汀同志类似《牧童短笛》之类的作品就很难被创作出来。这样具有浓重民族风味和西方声乐理念的声乐作品对中国声乐领域影响巨大而深远,甚至在西方国家都好评如潮,相关作品登上国际舞台被巡回演出。

(二)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

上个世纪30年代,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突飞猛进,瞿秋白等人对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自改革开放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又有了新的重大突破,由政治化僵硬化逐步走向学术化,成果显著。依据辩证法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敢于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批判的过程是扬弃,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的一系列事实证明:假设没有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的错误提法,没有否定“反映论”中形而上学决定论的观点,没有在其他众多关键性理论领域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激烈的讨论,中国的文艺理论绝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成果。

中国声乐有为数不少的理论都有西方的影子,但是我们自己声乐的发展决不能全盘仿照西方的模式,其本质区别在于社会体制和具体国情,以及人民的情感内涵。若想在中国使声乐得到发展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这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的相关主张。中国声乐的实践怎样推动全新理论的诞生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笔者持这样的观点:我国声乐自21世纪初开始就徘徊于如何学习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上,中国声乐实践的基础是西方理念和民族特色理念,要兼容并蓄,才能有所发展。例如,在基本声乐理论的学习上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从本民族自身出发,正确定位。将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展示给全世界,才能够立足于全世界。2.建立中西方声乐平等对话机制,探索新起点。落后论是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相互沟通合作的巨大鸿沟。3.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的引入,承认和尊重其先进性和科学性,积极吸收和创新。而在合唱艺术领域,不仅要吸收西方先进的理念,积极准备中国合唱的国际化进程,还要普及中国特色的合唱艺术,结合自身实际的特点,建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合唱文艺。中国在这一领域成果斐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大众化的合唱理论,中国很多大中型的城市和经济基础雄厚的城镇均开展了各种合唱比赛,水平不断提高,影响力逐渐扩大。声乐领域就应该如此这般,通过向西方学习不同唱法的实践让我们发展起了本民族的声乐理论,借鉴西方声乐不同流派的科学唱法和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再结合中国传统的戏剧、曲艺、民俗歌曲等的演唱方式做基础训练。借鉴的过程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和丰富民族声乐的过程。如此一来,中国现代的民族声乐理念得以产生和发展,这同样是在中国发展马克思文艺学社会学思想,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族文艺。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无可阻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单论文艺社会思想,西方发达国家先进学术思想的引进,对中国当代文艺学的研究方式和学科建设意义重大,从复合的角度和复杂的层次促进了中国文艺学的前进。实践的结果表明。中国的文艺(尤其是中国声乐)必须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成果,在借鉴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再创新,让其成为中国现实的思想资源,不断推动文艺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应当保持高度开放性,吸收西方声乐理论的长处,又不失民族特色。中国的声乐也必须建立在充分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充实自身,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国声乐的民族特色和国际化进程,充满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季水河.百年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1:98-104.

[2]王佑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J].新闻爱好者,2011,20:152-153.

[3]张雯雯.《人民音乐》与中国当代音乐批评(1950-2010)[D].東北师范大学,2013.

[4]喻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质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5-7.

[5]袁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成果与未来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5:12-13.

[6]王永乐.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历史进程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

[7]谭好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边界、问题与方法——一个基于问题意识的历史反思和创新展望[J].文史哲,2012,05:132-141.

[8]郑琦.“三种唱法”的发展脉络及艺术形式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9]贺辉.当代民族声乐开放、拓展与跨界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6.

[10]王晋媛.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

[11]宋斐斐.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当代性[D].黑龙江大学,2012.

[12]熊元义,熊金星.促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陈涌晚年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1,02:206-209.

[13]栾昌大,冯贵民,薛纯华,吴光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03:61-73.

推荐访问:马克思 声乐 中国 文艺 发展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