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

时间:2023-06-06 18:3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如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继环境污染,毒品传播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发展的今天,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更是我国的当务之急。由于未成年人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未成年人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原因,只有针对这些特点和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特殊原因 预防措施

如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继环境污染,毒品传播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发展的今天,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更是我国的当务之急。未成年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未来的缔造者,他们承载着民族、国家和世界的发展与希望,因此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它不同于其他法律问题,它已经突破法律的范围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我国也不例外。近十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不容乐观,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虽然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出现了缓和下降的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数量又出现了反弹,并开始逐年攀升,占全部刑事犯罪案件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近些年来日益呈现出暴力化、团伙化的趋势,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犯罪类型主要集中为抢劫、强奸和盗窃,在押未成年犯中上述犯罪类型人数比例分别为64.4%、11.3%、10.5%,占全部犯罪类型的八成以上,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一项针对全国近10个省,3000名未成年罪犯,及1000余名普通初中生的调查研究表明,未成年犯罪的主要来源是闲散未成年人。所谓闲散未成年人是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不在学,无职业的青少年群体。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和调查获取的比例,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目前至少有约1000万闲散未成年人,而这一群体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发源地。 调查显示,在未成年犯中闲散未成年人比例高达61.2%,且多次犯罪比例高,有3次以上犯罪经历的闲散未成年人达到45.3%。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一)未成年人的大脑和冲动控制力没有完全形成

年幼不是按照年月计算的事实,而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容易受到影响和心理伤害的时间和状态。在历史上,法律和司法审判一直承认未成年人,尤其在年龄很小的时候,普遍地没有成年人成熟和有责任能力。尤其在童年和青春期,未成年人总是缺乏人们所期待的经验,远见和判断能力。

过去十年的医学调查特别指出,未成年人的大脑在机体上直到20岁左右才成熟,同时对冲动的控制能力是最后发展完善的。更精确的说,人类大脑在机体上最后发展的部分是额叶,额叶被认为是执行功能的中心,比如说计划,控制冲动和推理。尤其对男性来讲,额叶的发展会持续的20岁左右。也就是说,人类的大脑在成年之前没有完全成熟,并且具有控制冲动,计划,考虑因果关系,抽象推理,道德判断的机能很有可能是大脑最后成熟的部分。

因此,未成年罪犯在犯罪时大脑和对冲动的控制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这也是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给与特殊照顾的原因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家庭环境的后续影响

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还是子女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于个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一个最为直接、主要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据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罪犯的家庭状况普遍偏差,且多为畸形。如17岁少年小新因父母工作繁忙而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却仅为偷钱上网而残忍地砍死奶奶,并砍伤爷爷。这正是缺少父母的教育,且其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使其辍学后又沉迷上网最终走进犯罪深渊的典型案例。未成年人本是天真无邪的,如此骇人听闻、丧失人性的案例,给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

目前,我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良家庭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家庭关系不融洽。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因而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有很大分歧,往往导致子女不知道应该听谁的话,或者双方为了争夺子女的喜爱,而对子女过分娇纵溺爱,使得子女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在当代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无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一味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要求过于严格,而缺乏对子女思想道德品质,交际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导致子女缺乏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容易走上极端。

3.家长的角色认识错误。现在,有些家长认为子女还没有成年,因而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地位,应该一切活动都服从家长的指挥,使得子女生活在家长的高压之下。久而久之,随着年龄的增长,逆反心理增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还有些家长因为子女还没有成年,就过分宠溺,错失培养未成年人独立自主个性的机会。

4.家庭中的违法行为。有些家庭存在暴力,虐待,酗酒,吸毒等违法行为,未成年人耳濡目染,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为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埋下隐患。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任何人的成长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未成年人也不例外,他们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摸爬滚打,不断学习。由于其自身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对新鲜事物缺乏判断力却拥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校教育工作存在的缺陷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在校学习时期是未成年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有一些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认为开办法制、道德教育只是形势需要,所以忽视德育,缺少法制教育,消极应付,使得对未成年人在法制,道德教育方面缺乏力度。

其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一些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利的因素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境外种种社会丑恶现象的侵入及我国历史上一些精神文化沉渣的泛起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都起着极度腐蚀的作用。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世界各国都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其原因就在于未成年人本身的特殊性。未成年人是民族,国家,甚至是世界的未来的缔造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世界的发展,而目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迫使我们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由于未成年人的独特心理状态,刑罚显然对于未成年人没有像成年人那样的威慑力,再者,一味的惩罚并不是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最好途径。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最好的办法应该是预防。预防青少年犯罪要内外并举。一方面要探索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重视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应当看到,有的地区青少年活动文化中心较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的文化娱乐、体育卫生、心理保健学方面等宣传和设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青少年求知的需求。而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中的有害信息成为影响校园稳定的新的不安定因素,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将网络安全教育摆在主要位置,借助学校的自身优势,在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建立一道防线。

具体的措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针对未成年人的立法制度,强化社会责任,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力度。

法律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明确规定了人们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行为准则或标准。未成年人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易受诱惑、自我保护能力差等特点。因此有关部门应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可行性、针对性、预防性的法律规范来规制与未成年人有关的行为、优化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同时,加大立法的宣传力度,各单位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促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要在工作手段上创新,注重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手段,开展预防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如建立未成年人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提供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跟踪帮教等方面的服务,不断满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求,真正使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二)净化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

不良的成长环境,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净化、优化社会环境,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将起到积极作用。全国各级媒体,新闻出版等部门及各类演播场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出一份力。

(三)在家庭中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构筑一道有力防线。

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点,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教育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一方面,要用科学、健康的教育方法教育未成年人,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诱导,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应提醒他们不要满足,不能骄傲自大,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急于训斥,要分析原因,找准教育切入点,然后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让他们从教育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家长的行为不检点,教育方法不当都会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因此要加强未成年人家长的法制意识,不做违法事,起好模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综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涉及到家庭、教育、社会各个领域,需要社会各界予以广泛关注。同时,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从而达到从根源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推荐访问:中国 未成年人犯罪 研究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