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香港新加坡转型经验对深圳的启示

香港新加坡转型经验对深圳的启示

时间:2023-06-17 18:1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深圳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香港、新加坡应成为重要参照系。深圳GDP超过新加坡、香港只是时间问题,但要实现经济、管理、制度现代化的全面超越则非易事,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的转型。

[关键词]经济社会转型 国际化城市 经验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1)01-0034-0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与经验研究”(09BDJ009);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我国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与经验研究”(08JJD79015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经济特区发展历程与经验研究”(07P01);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我国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与经验研究”;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历史与经验研究”(115D006)。

经济社会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的转变。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无一不在转型升级中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升。深圳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艰巨任务。深圳处于香港、新加坡20世纪90年代初的发展水平。作为国际化先进城市之一,香港、新加坡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转型的经验值得深圳借鉴。

一、香港、新加坡是世界城市经济社会成功转型的典范

自1842年至今,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型。(1)第一次转型(1950~1970)。完成以转口贸易为主的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转型。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工业,带动运输、建筑、房地产、邮电通讯、旅游业的发展。(2)第二次转型(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始向土地、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内地,尤其是毗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迁移,成功实现了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跨越,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商务、航运和电讯中心。(引第三次转型(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长期以来以资产价格上升带动经济增长的旧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新一轮的经济转型,以提升其经济国际竞争力。2009年GDP2106亿美元,人均GDP30100美元,百万美国富翁比例全球第三,政府财政收入408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太地区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区贸易中心。香港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2010年世界竞争力报告,香港居世界竞争力第二位。

1965年建国时,新加坡还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的弹丸之地。为解决失业问题,新加坡通过建设裕廊工业园等快速推进工业化,成为世界产业链条中的生产加工基地。1979年,新加坡宣布实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办肯特岗科学园区,提出“产业高端环节战略”,淘汰传统低端产业,在本土集中发展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到上世纪90年代,电子电器、化工、船舶已成为新加坡制造业三大支柱。留在新加坡的制造业,基本上属于高附加值的先进科技产业,具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新加坡开始全面的产业转型,启动创新驱动型经济战略,瞄准生物制药、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实现了由制造业基地向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的转变,百万美元富翁比例全球第一。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2010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新加坡居世界竞争力第一位。

二、香港、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对深圳的启示

第一,香港、新加坡的成功转型与其敢于求新求变是分不开的。忧患意识深深根植到每一个香港和新加坡人心中。香港、新加坡是一个小地区,没有资源和市场,必须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进取。前任新加坡贸工部首席经济学家陈光炎形容祈加坡“产业升级就像是爬山”,第一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像在爬无名小山,第二阶段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就像是在登泰山,第三阶段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就像是攀登喜马拉雅山。深圳未来发展,也应继续勇于求新求变,守旧和保守是没有出路的。

第二,实现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经济体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往往是服务业加速发展期,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往往超过70%。而2009年深圳服务业比重只有53.2%。这说明深圳目前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和联动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足。未来30年,是深圳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快速增长期。除继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外,深圳应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实现由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如果说,过去30年深圳加工工业发展解决了几百万从农村转移出来的打工者就业的话,那么未来30年,通过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就有可能解决几百万从高校毕业出来的大学生就业。因而需要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地区总部;把本土企业发展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企业,把有前途的本土企业发展成跨国公司,帮助本土企业打入国际市场;优先发展服务业,使之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中心;继续重视制造业发展,使制造业的产值比重维持在25%的水平。加快制造业部门的行业重组,逐步淘汰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发展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重视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加速整体经济从技术“引进型”向“创新型”转变。同时,要使服务业、商业、制造业、贸易等各个领域都实现科技化。

第三,通过优先和加快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香港、新加坡能够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繁荣和世界第一、第二的整体竞争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在资源极度缺乏的香港、新加坡,人才是成败的关键。因此,教育是一种对国民的投资、对前途的投资,是城市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是香港的公共开支中最大的项目之一,预算开支约占经常公共开支总额的1/5(回归前)或1/4(回归后)。目前香港有10所法定大学,两所法定学院和两所注册专上学院。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在世界前200所大学中,香港占5个席位。新加坡政府一直坚持“人才立国,教育为本”的国家战略。新加坡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对就业人员进行再教育;改革中小学教育;把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发展成世界级大学。目前新加坡有3所大学和

5所理工学院。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世界排名23,南洋理工大学世界排名71。新加坡历届政府始终将教育经费支出列为仅次于国防的第二位,超过20%。新加坡15周岁以上居民的教育普及率已高达96%。深圳目前政府财政教育投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作为教育后发展地区实属不该。没有科教先行,所谓文化立市也是一句空话。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持续超常地投入,全面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加强对就业人员进行再教育。要增加科研开发投入,增强自身科技实力和研究开发的能力。

第四,在推进经济转型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转型和现代化。香港、新加坡不仅实现经济转型,实现了现代化,而且做到政府高效廉洁和社会有序。深圳要实现从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的新跨越,必须要有发达的社会文化事业做支撑。所以,要丰富发展的内涵,把发展从偏雨经济增长丰富为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把单一目标的最大化变成综合目标的最优化,紧紧抓住现代化这个主题,全面筹划深圳的未来发展。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上做出新贡献,闯出新路子。特别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第一,提高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使经济活动有更大的方便度、开放度和自由度。第二,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出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过去的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效率。特别是要在城市和社会管理方面,向香港、新加坡学习,真正做到放得开,管得住。我们建议把维护公共安全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第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做到依法施政和民主施政。第四,为优秀人才干事创业和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吸纳国际优秀人才到深圳工作。

第五,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实明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在香港、新加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市场和政府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香港走的是一条市场主导的经济转型之路。自由市场经济一直是香港成功的基石。过去香港一直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但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曾提出“大市场、小政府”;“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的新施政理念。我们的解读是,在经济领域,市场土导,政府还是积极不干预;在创造营商环境和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政府负有更大责任,起促进作用。而新加坡走的却是政府主导的经济转型之路。新加坡建国40多年来,经历过数次产业升级,都是由政府主导的。纵观深圳的崛起之路,几乎就是在政府的支持、帮助甚至直接规划、参与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政府不仅是经济特区建设的整体组织和管理者,是经济特区安全和效率的保障,而且是经济特区开发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是经济特区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直接动力。市场追求效率,政府保证公平。如何进一步培植和维护市场,最大发挥好社会、私人和市场作用,是深圳下一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着眼点和重点。应积极推进社会改革,大力培育社会中间力量,建立市民社会。

第六,香港、新加坡在经济转型中的正反经验值得认真思考。内地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香港仍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高昂的生产成本,是造成香港经济困局的深层次的核心问题。香港产品或服务生产成本过高,主要来自地租和工资水平。如果高昂的成本状况没有改变,香港制造业、服务业和人才外移的情况将会持续下去,香港经济转型升级将难有机会。香港在回归后仍然维持独立的法律制度、货币金融制度、独立的关税区,与内地往来仍有边境阻挡,从经济意义看,仍然是内地的一个离岸经济体和离岸金融中心,人口和生产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尽管今天香港的服务业已经超过本地生产总值的90%,但是香港产业架构并没有具备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由于香港过分依赖服务业的经济结构,必然带来服务对象流失的问题。香港面对周边城市的强大竞争,他统的四大经济支柱中,有不少环节正日渐失上竞争力。种种证状显示香港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及失衡,同时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加坡成功之处,是芷制造业向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升级的前提下,实现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的,制造业比重始终保持在20%左右,对经济稳定起到了重要的平衡作用。而在住房方面,新加坡政府比香港做得更好,比如每个已婚新加坡公民(或35岁以上的未婚公民)都能向政府建屋局中请到一套房子,价格只是市场价格的一半。今天9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里。这个居者有其屋计划已经是世界很多国家的榜样并曾获联合国嘉 奖。深圳应严格控制房价,以免重蹈香港因为房价导致经济转型步履艰难的覆辙。

(收稿日期:2011-01-01 责任编辑:垠喜)

推荐访问:新加坡 香港 深圳 转型 启示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