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山区县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山区县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3-06-17 18:1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工业园区是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平台,发展工业园区经济是实现县域经济工业化的重要途径。该文对三明市尤溪县的工业园区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办法,为山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业园区 产业聚集 县域品牌经济

1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尤溪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十年来才有了较快发展,逐步建成了园区化工业经济。总的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工业经济初级阶段、工业园区形成阶段、经济开发区建设阶段。2003年3月,成立了尤溪经济开发区,2006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控制性规划面积26000亩,现已开发8000亩,实施了“园中园”、“股份园”、“飞地园”和“一区多园”开发新举措,成立城西园、埔头园、仙山园、洋中园等。埔头园和城西园现已入驻企业121家,规模以上企业40家,固定资产总投资25亿元,职工人数达14000多人。2009年上半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93亿元,比增31.9%。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省山区县开发区前列,获“福建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先进单位”、“福建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成为尤溪经济发展增长区、工业产业聚集的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县域品牌经济新区。

2存在问题

2.1 园区建设投入成本高、资金难于自求平衡。我县园区地形复杂,土方开挖量大,平均费用达2万元/亩以上,加上征地补偿费、办证费和“五通一平”费,平均开发投入达6.5万元/亩左右,开发投入成本较高。而供给入园业主的收费标准为2.5万元/亩左右,投入与回收差距大,乡镇政府为园区建设投入的资金缺口较大。一些企业入园后,由于资金到位率低、建设进度缓慢,不能如期按计划生产或无法正常生产,无法按预期指标上缴税利,企业税赋贡献率不高;另一方面,乡镇政府所得税收分成比例低,对部分入园企业还要给予多种优惠,难以弥补建设园区的投入,造成资金无法自求平衡,政府负债严重。

2.2 “两证”办理困难、制约企业发展。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许多乡镇企业用地采取以租代征方式,未及时办理“两证”。按现行土地政策规定,办理用地手续需交纳土地出让金、契税、耕地占用税,平均每亩最少需8.3万元,甚至多达11.6万元,企业主因无力承担高额出让费用无法办理土地证,有的已办土地证但未办房产证。另一方面,农保田和林地调整征用困难,影响了土地证和房产证正常办理,导致企业无法向银行贷款、融资困难、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发展潜力不足,制约了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2.3 产业规模小且结构单一、核心竞争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大部分工业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队伍,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少,品牌意识不强,不少企业技术开发停留在“引、仿、跟”上,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据统计,全县主要乡镇企业268家,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62家,全年总产值为56.07亿元,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乡镇企业结构更为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低,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相当部分的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

2.4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把握市场能力较差。投资业主和企业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在当地经营发展起来的“土经理”和“土专家”,总体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经验和能力有限,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创业初始阶段,无法对市场进行准确判断。人力资源不足,熟练工、技术工人短缺,人员结构不合理,科技人员更是缺乏,劳动者综合素质偏低。

2.5 园区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受地理条件限制,乡镇现有工业区分布零星分散、不成规模、不能集中统筹规划,交通、供水、供电、通信、基础服务设施资源无法共享,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一些乡镇已无地可征,与“三个一项目”入园用地需求差距很大。农保田和林地征用困难,在补偿过程中,村民要价很高,工作稍有不当,易诱发群体性事件,存在社会不安定因素。由于乡镇财力有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不到位,园区整体功能不完善。园区内的住宿、交通、文化、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不配套,园区总体服务水平低。

3建议举措

3.1 规划要高起点,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一是园区建设规划要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相结合。做到统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将园区规划融入县城总体规划,编制控制性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实现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既注重超前性、又注重园镇一体化,防止随意盲目性开发。二是规划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按照海西经济发展要求,我县园区建设要主动融入、山海联动,培育与沿海产业对接转移的工业园,建立与沿海产业相配套的物流集散和原辅材料工业加工的工业园,发展具有本地资源深度加工的食品加工和生态工业园,开创出符合尤溪实际、具有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三是园区内规划布局要合理、突出特色。强化园区功能区域划分,建设林产、纺织、食品、矿业、建材、机械等专业园和高新技术区。以“建设一个园区就是建设一个城镇”的理念,做好园区的布局规划,预留生产、生活、休闲功能区域空间,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功能。

3.2 统筹城乡工业发展,发挥主导产业聚集带动作用

一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园区的建设。坚持“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致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根据我县实际,可将我县初步形成的优势产业,如矿产工业、林产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加工业等进行培育,促进主导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框架、支柱企业为支撑、拳头产品为重心的园区工业体系。通过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化进程、推动相关联产业发展,打破单一产业的局限,集聚核心产业,建立支柱产业链,辐射带动相关联企业,提升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同时,通过产业集群推动所在地区人口增长,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从而加快“东扩西连美中心”大城区战略,发展壮大县域工业化经济,实现小城镇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形成集聚导向、区域崛起、科学示范的效应格局。二是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实现园区经济集约化管理。招商引资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拟定全县招商项目总纲,项目落地园区要符合其产业的类别、性质和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建设“飞地园”,由各乡镇各部门自主招商落户园区,税收按双方约定比例分成,有利于集中管理、集约用地、节约投资,更好地共享资源和保护环境。边缘乡镇要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当地的资源型企业,充分利用和改造老企业厂场用地,促进产业从低端产品向高端延伸,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促进园区联动开发。按照交通区位发展态势,把经济开发区确定为中心园区和卫星园区,给予卫星园区享受县级中心园区同等的财税政策待遇,由松散式转化为紧密型联合体,税收分成要加大向乡镇倾斜,县级工业园要加强对乡镇指导,实现大园带小园、联动综合开发格局。

3.3 提升思路引项目,培育县域品牌特色经济

要变山区意识为沿海意识,充分发挥尤溪的特色和优势,主动捕捉商机。一是研究市场,抢抓招商机遇。主动融入沿海闽台大公司产业链,主动承接沿海转移产业,把沿海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企业向我县转移,如鞋业、服装、纺织等产业。二是讲究方法,创新招商方式。深入研究现代招商手段,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制定招商项目运作程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建立来尤客商信息库,广泛了解各地客商和投资意向动态,积极拓宽信息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三是大力开发建设“专业园”。加快食品加工生态园、有色金属加工生态园、洋中鞋业专业园建设,吸引关联企业进驻,通过推进企业聚集,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扶持和培育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如:矿产业、林产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促使产品向深加工延伸、向高层次发展。实现林产企业林纸板一体化、纺织企业产品终极化、矿产企业产品精炼化、食品企业产品精深加工化,把产业链延伸扩大,完善产业体系和专业园建设。四是发挥特色培育品牌经济。依托“中国金柑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革基布名城”的品牌,建立农产品加工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基地,把现有的沈郎茶油、金柑、米酒等加工企业做强做大,开发系列产品。同时要精心储备自然资源项目、吸引客商来尤投资,挖掘我县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培育食用菌、竹笋等食品加工企业。通过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做到开发一项资源、崛起一大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资源优势农产品特色经济,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县域经济品牌的形成。

3.4 创建“平安和谐”园区,提供良好投资服务环境

一是规范管理、提高行政机关服务效率。推进思想大解放、观念常更新,从根本上改变只知道照搬硬套上级文件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僵化观念,消除传统计划经济“管、卡、压、统”的现象,营造“亲商、尊商、重商、扶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投资放心、赚钱安心、办事顺心、生活舒心的良好文明环境。二是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业园区内设立警务室,对园区的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物业管理、社会治安等进行综合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职业安全专管员和协管员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确保职工的生产安全和职业卫生安全。四是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做到同步规划、布局合理、逐步建设“适宜生活居住、适宜创业发展”的工业园区。

3.5 建立协作培训机制,培育经济人才队伍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校、院的科研力量和技术、知识、人才的优势,开展县校合作、县企合作,建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服务和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注重发现和培养经济管理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选派领导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锻炼,参加高等院校学习培训,把党员干部建设成为抓项目促发展的主力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着力借智引才,与企业合力增强吸引人才的核心“磁力”,加大经费投入,加快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为企业发展提升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

推荐访问:山区 实践 思考 园区建设 工业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