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沙里淘金”有技巧

“沙里淘金”有技巧

时间:2023-06-22 15: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归纳内容要点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头戏,面对一两千字的文学性文本,应该如何“沙里淘金”,归纳出文本的内容要点呢?

1. 逐点梳理,压缩归纳。这个方法主要针对内容丰富、答题“点”比较清晰的材料而言。对“点”较丰富的材料,答题时要仔细揣摩字里行间与题干指令相关的信息,对每一个“点”加以适当压缩提炼即可。如下面这个文段: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育他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从文中看,乡土给作者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从这段文字看,最后一句是小结句,“童年的烙印”就在该段的前几句中。一、二句是领起句子,打下“烙印”的应在这两句之后。中间四句话各是一个答题“点”,各讲了一层意思。第一层说的是“父亲”、“母亲”“亲族”的爱;第二层说的是家乡的山水草木;第三层说的是“悲欢离合的家史”;第四层说的“邻里乡情”。据此,本题的答案是: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如果不对这段文字中的答题“点”作具体分析,就无法归纳出文段要点。

2.剖析形象,加工提炼。在文学作品中,有的全文形象生动,有的部分语句、段落形象生动。对这样的文字归纳概括,我们必须解开这形象的“外衣”,还原作者的本意,然后再加工提炼。这里说的“形象”,可能是运用了某种艺术手法(多为修辞),也可能是行文的风格等。如下面这个文段:

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那是一座高大的木结构房子,房前屋后是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倭瓜、豆角、苞米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当然,也有半是观赏半是入口的植物,如向日葵。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不多的。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季节的变换导致植物的被迫凋零的现象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感悟而来的。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死亡了的植物,在转年的春天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有朝气。

阅读文段回答:故乡植物的生命具有哪些特点?

这个段落的主体在中间部分,抓住这部分中形象的描写(“疯狂地生长”“日子是不多的”“从容”“朝气”等)和议论性的句子,并确定关键词,就可以组织答案——生命短暂,生命力强。

3. 大处切入,分解层次。一些文学作品从多角度、多层面描写,有些地方描写得很细腻,归纳概括的时候不能就这些小的层面简单抽取要点,而是要从作者的中心意图出发,大处切入,在主题的统摄下分解材料里面的层次。比如:

我的家乡给了我一切。父母、家庭、孩子、知己和人间不能忘怀的种种情谊。我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无论是咿咿呀呀地学话还是一部部十数万字或数十万字的作品的写作,无论是梦幻般的初恋还是步入茫茫如大海的社会。当然,她也给我人生的另一面。抄家和大地震,都像利斧一样,至今在我心底留下了永难平复的伤痕。我在这个城市里搬过至少十次家,有时真的像老鼠那样被人一边喊打一边轰赶。我还有过一次非常短暂的神经错乱。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我触到了人生的真谛,从中掂出种种情义的分量,也看透了某些脸后边的另一张脸。生活是不会亏待人的,当它把无边的严寒铺盖在你身上时,一定还会给你一根火柴,就看你识不识货,是否能够把它擦着,烘暖和照亮自己的心。

根据文意,归纳家乡给“我”的具体影响。

第一句是中心句,不是具体影响,而是文段的中心意图。显然,答案就在这个主题的统摄下即后文中的“情谊”“成长(学话、写作、初恋)”“伤痕”“人生真谛”。最后一句是作者形象化的比喻。所以,答案可以这样组织:不能忘怀的亲情、友谊;给了“我”成长的机会;给“我”留下了伤痕;让“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4. “原文意识”,灵活运用。就是要求在解题中仔细推敲上下文,在原文中找依据,找理由,找答案。现代文阅读属于理解性阅读,“灵活的原文意识”是“归纳内容要点”的黄金规则,它既重形似,也重神似,既重视原文而又不囿于原文。答题时是摘录原文,还是整合词句,主要是根据题干指向,灵活变通。

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分析文段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酒有何作用。

这个题目很简单,文段共有六句,第一、二句直接说明其作用,第三、四、五、六句则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其作用。既然文段中有相应的答案,我们只要稍加整合即可。答案可以这样整合——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谈兴;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

5.关注要点词语,重视关键句。要点词如关联词语、表顺序词语、指代性词语、插入性词语,关键句如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设问句、反问句以及表明结构层次关系的联结句等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本的要点;另外还可以借助如顿号、分号、句号等表明语句结构的标点符号。例如:

谢家的哥哥以“空中撤盐差可拟”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自古以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空中撤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

对于江南雪和西北雪的特点,文段中并没有特别指出,但谢家哥哥和妹妹的诗句正好与江南、西北下雪的情状相似,这就是关键句。所以,答案可以这样组织——江南的雪像“柳絮因风起”,西北的雪像“空中撤盐”;江南的雪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还能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本材料准确的理解,对文本材料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几点:1. 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只要题干不作特别要求,都应该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2. 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3. 答案语言须简明,这类试题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因而要注意答案的表述要求,在文字数量方面要符合题干的要求。无论是选用文中的关键语句,还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都要删繁去冗,使答案语句简明、准确。

推荐访问:沙里淘金 技巧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