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残疾人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残疾人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时间:2023-06-25 18:4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尽管当前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但大多数的关注都放在了物质层面,且相应的扶助也是短时间的物质帮扶,不能够切实满足残疾人群体社会融入方面的强烈需求。为此,从残疾人的需求角度入手,进行基本现状调查、原因分析以及相应措施的思考。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融入;南昌市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9-0041-02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理念上由“残废”向“残疾”的转变,一般来说,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而社会融入的概念起源于欧洲大陆对社会排斥概念的研究,欧盟将社会融入的概念定义如下:“社会融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它确保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能够获得促进发展的机会和资源,使他们能够全面参与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获得社会福利,同时,社会融入还要确保他们参与生活并获得对基本权利进行决策的机会,享受通常人一样的生活。”

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生存中都以弱势群体的身份出现,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受到排挤、歧视,相应的社会权利也得不到保障,社会融入受到很大限制。

一、凤凰社区残疾人社会融入现状

在前期对凤凰社区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的残疾人员没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很多家庭因病致残,因残致困,处于低保边缘状态,且大部分残疾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不满意又不知道怎么进行改善,也不愿意主动与其他人交流交往,更不愿意主动融入社会。而且社区中的其他人大多数不了解残疾人,总是有意无意想要避开残疾人,使残疾人更加排斥与其他人接触。恶性循环导致残疾人生活水平日益低下。

本研究在基础调查过程中运用访问法收集到了120份有效问卷,并根据问卷进行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点:

1.社会保障力度低。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仅有4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得到了政府的政策保障,享受到的政策保障形式主要有经济补助和免费的器具。所谓的经济补助,基本上就是指低保,可是在物价水平高涨的现在,低保只堪堪维持残疾人的温饱,不足以支付残疾人包括技能培训、休闲娱乐等其他方面的需求。而免费器具又都是统一发放的,不能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器具的质量又不佳,使用寿命不长,很难对受助者产生较大影响。

2.受教育水平低。在受访者中,有24.4%的人是文盲;有23.3%的人接受过小学教育;31.7%的人上过初中;15%的人上过高中;上过大学的占总人数的3.3%,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受访者表示,在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之前,大多数学校不会接受残疾人入学;即使是普及了义务教育政策之后,很多学校依然没有健全相关基础设施,高中及以上的学校依然不愿意接收残疾青少年入学,而拥有较完备设施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很有限,招收学生数量也有限。所以,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3.就业问题严峻。根据我们的调查,受访的120人中,仅有15.8%的人就业,共19人,且工资收入主要在960~1 500元/月之间。据调查了解,残疾人在应聘时受到很严重的歧视,除了政府提供的及少数几个公益岗位,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招收可能会影响企业形象,拉低公司效率的残疾人。再加上残疾人本身受教育水平低、素质及技能水平不高这些历史问题,使得他们顶多充当廉价劳动力,所以残疾人面临着工作岗位少、工资报酬低、工作层次低的尴尬局面。

4.社会参与需求强烈。在所有受访者中,仅有19 人表示曾经参与了社会活动,其中,70%的人认为限制其社会参与的因素主要是身体不便,55%认为信息不畅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特别的是,有87.2 %的受访者认为主要问题出在自身。调研访谈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残疾人挣扎在希望参加各种社区社会活动、与人交流聊天和不愿走出家门、自卑内向、不善言辞的两难困境中。往往因太过担心自己被人评论、指指点点而选择躲避,对外界的了解大多来自家人。

二、残疾人社会融入问题的危害

1.阻碍个人发展。残疾人由于其特殊性,大多数承受着生理上的病痛折磨,同时他们的心理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如缺乏安全感、意志消沉、自卑厌世等。如果不能良好地融入社会,不能让他们及时感受到各界对他们的关怀,使他们没有归属感,将会引起他们更深度的封闭,甚至认为他们自己是被抛弃的,是不被社会认可接受的,走向两种极端:要么选择自杀轻生,结束在世的煎熬;要么选择打击报复,伤害他人,然后接受制裁,更加厌恶社会,形成恶性循环。

2.破坏家庭和谐。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残疾人家庭气氛沉重,家庭成员之间很少沟通。再加上长期不能参与社会活动的反面情绪往往会转移发泄到家人身上,残疾人的家人又顾虑残疾人的心情,担心言语不当触碰到其敏感、不愿被提及的部分。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在我们眼里不太正常的家庭环境,长年累月的沉默回避只会带来日益尖锐的矛盾冲突,累积的误解往往会破坏家庭的团结和谐,严重的甚至会使一个原本温馨美好的家庭分崩离析。

3.影响社会稳定。残疾人长时间不与社会接触,与社会脱节,不能及时了解到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的政策法规,缺乏归属感,会认为自己是受排挤受欺压的,久而久之会对政府对国家产生怨恨,以比较狭隘的视角看社会,最终选择报复社会,影响社会治安,不易于社会和谐稳定。

三、残疾人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1.个人原因。生理上,残疾人常年备受病痛煎熬,出行、交流、饮食等各方面都可能会有不便,能够参加社区活动的机会很少;心理上,残疾人的“与众不同”让他们羞于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自卑敏感的内心让他们下意识将自己关闭在自己的世界。长期压抑不得排解使得他们脾气暴躁、多疑而具有攻击性,在与他人交往时容易发生冲突,造成残疾人与其亲朋好友关系越来越疏远,残疾人越来越封闭,与社会交流近趋为零,难以融入社会。

2.家庭原因。先天残疾的残疾人家庭中,父母常会在残疾儿童面前抱怨生活的艰辛,甚至会给残疾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被排斥感,童年的成长过程会影响其一生,使残疾人把自己归为“废人”,不愿意参与各类活动,更不能融入社会;后天残疾的残疾人家庭中,一家人很可能会由于不知道怎么面对厄运,怎么互动,而渐渐减少沟通。残疾人的敏感暴躁、家人的失望回避都将造成家庭的裂痕,而残疾人不能得到适时的疏导排解,与家人都不能良好相处,更不知道怎么与其他人相处。

3.社会原因。我国目前关于残疾人的保护政策大多只停留在物质上,很少关注残疾人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的需求,更加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进行保护。也很少会有民间社会组织在组织志愿者活动时对残疾人进行精神方面的服务,多数提供的是形式上或者作秀般心血来潮的、并不是残疾人需要的服务。

四、意见和建议

1.提高个人素养,自强自立残疾人自身应该意识到虽然自己有某方面的缺陷,但也能够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应该积极地面对生活,主动挑战困难,自立自强。不能够破罐破摔,自暴自弃,放任自己借口残疾不求上进,更不能够推卸责任,把所有不幸怪罪到别人身上,忽视自己的不足,应付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尽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文化素养,努力让自己的声音被注意,努力参与社会,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

2.提高家庭互助水平,包容理解。残疾人家庭应积极增能,适时沟通交流,缓解矛盾。残疾人应理解家人的辛劳,主动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其家庭成员要多包容谅解,体谅残疾人的痛苦,多关注残疾人敏感的内心,主动与其交谈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增加全家参与社区社会活动的次数,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有必要时进行家庭帮扶活动,需要时可向专业社工求助,请求介入。

3.完善政策保障,营造助残文化。政府应出台更加详细完善的法律法规,重视残疾人社会参与方面的需求,结合残疾人必要的发展需求,以提高残疾人基本生存条件为基础,不断提高对残疾人在就业、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保障力度,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自信地参与社会活动。同时,营造积极浓厚的助残文化,让残疾人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让其他社会成员都重新认识残疾人,纠正以往对残疾人的误解,并鼓励、能够主动为残疾人提供帮助,鼓励、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入。

结语

在我国社会结构与经济体制双重转轨的过程中,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受到较多限制。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宜于残疾人的工作方法,是促进残疾人走向社会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新时期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最迫切融入城市的,他们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助于加快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推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如果新时期残疾人遭遇的种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有可能转变为社会结构性问题,会产生一个规模很大的缺乏归属感的人群,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将会随之而来。因此,用一种较为宏观的视角研究新时期残疾人社会融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从社会网络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对各影响因素的改进和完善,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丹.残疾人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 杨志林.残疾人社会融入问题研究及社会工作介入[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3] 罗新阳.从排斥到融合:残疾人社会融入路径研究——基于对浙江省绍兴市1 845份问卷的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4,(6):72-80.

[4] 谢菲.社会包容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 吴艳雪.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实现增能的行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 杨小云.社区工作在残疾人家庭支持中的运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 吴鹏.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会融入的行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 王晟阳.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体系路径探究[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责任编辑 吴高君]

推荐访问:残疾人 融入 社会 研究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