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现代服务业推动湖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

现代服务业推动湖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3-06-27 11:3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在一致。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能推进湖北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本文对现代服务业推动湖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路径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中央曾明确提出把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要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举措。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是单纯服务业一个产业发展的问题,而是实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在一致

贺有利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有利于扩大消费;有利于节约资源、节能减排;有利于提升第一、第二产业的竞争力;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李京文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

首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助于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用最终需求解释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恩格尔定律。周振华提出随着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人的平均寿命的提高等,人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产品的物质边际效用正递减,人们开始转向服务消费,对各种服务就产生了直接而巨大的需求,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斯莉·穆尔雅妮·英德拉瓦蒂认为转变增长方式,更多地发挥服务业和消费的作用,而不是强调工业和投资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支柱。江小涓提出服务业是连结物质产品生产和人民群众消费之间的载体。随着消费快速扩张,服务业迅速崛起,立足扩大内需、更加突出发展服务业,从扩大内需角度分析,把消费结构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逐渐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其次,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助于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国家和湖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改变单纯依靠物质投入、以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服务业的发展与工业化的发育程度是紧密相关的,是相辅相成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对于制造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效应。李美云认为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是指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以及服务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边界模糊化,并在各自的边界处融汇成不同于原有各产业(行业)的新型产业业态的过程;并提出服务产业融合的发生会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据德勤公司研究报告《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表明,在其调查的80家制造业公司中,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有19%的制造业公司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服务业涌现出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裴长洪提出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需要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发展制造业领域里的新兴产业,又要发展服务业领域里的新兴产业。

再者,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助于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服务业是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纽带和通道。一方面,“以工促农”,服务业从原来的“支撑”农业发展变为现在的“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仅依靠农业自身积累和技术革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外力即外来的技术、物流等服务,特别是最新的科学技术、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而现代服务业是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的部门,通过产业互动和市场价值链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另一方面,“以城带乡”,加强城市功能向农村的辐射,通过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社会的延伸,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现代服务业推动湖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顶层设计

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是湖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在抓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直在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十多年来服务业的比重始终徘徊在40%左右。简单地用三次产业比重判定一个地方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既不客观,也不全面。以美国为例,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服务业占到了经济总量的80%左右,这无疑体现了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但进一步深入分析,其服务业的高度发达与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密不可分,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和社会财富的日益增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要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必须克服惯性思维,从产业结构百分比的圈子里跳出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建成中部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平台”上。

湖北建设中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平台,就是要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并形成核心竞争力上、对中部地区辐射引领带动功能上、对全国服务业创新示范上,优于、重于中部其他省份,并通过湖北现代服务业的实力、规模、质量体现出来。一是支点功能。依托湖北的科教资源优势、“九州通衢”新优势,以武汉为中心,着力提升湖北现代服务业的聚集辐射功能,集聚金融商务等高端服务要素,形成中部地区的生产管理中心和生产服务中心,把湖北打造成中部其他地区参与全球经济网络的“桥头堡”,低成本、更便捷地与全球生产网络、服务网络接轨,提升“湖北服务”能级。二是示范功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西部地区要改变只有工业发展后才能发展服务业的观念”。湖北突破性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融合,促进服务业与湖北及武汉工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推动湖北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装备制造、食品等支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武汉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工业倍增计划”,实现制造业从“加工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型,进而探索和掌握新形势下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服务业发展规律,从而对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服务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创新功能。现代服务业脱胎于传统服务业,但不是简单传统服务业量的变化和简单的复制,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流程和管理理念基础上的服务产业。湖北突出的优势在科教,崛起的希望在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加快占领高端服务业高地。

推进湖北省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借鉴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理论,以“微笑”(SMILE)作为湖北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标志,包含了S-M-I-L-E字母的五大含义。Service,以现代服务业支撑湖北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Made in Hubei,以现代服务业提升“湖北制造”核心竞争力;Innovation,以自主创新带动现代湖北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Life,以现代服务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改善民生;Employment,以现代服务业吸纳农村人口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融合发展。张之洞时代湖北跨越式发展,正是立足“工”、“商”互动发展。理论和实践表明,现代制造业的推进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也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1、跳出服务业看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力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助推器,已经成为支撑制造业“大象跳舞”的有效支点。湖北省大力实施“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和“千亿产业提升计划”,关键在于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推进新的“工业革命”。信息化与自主创新是制造业的灵魂,现代物流是制造业的血脉,金融服务是制造业的动力。确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的产业政策,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定位提高到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等战略高度,强调服务业与制造业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利用“九州通衢”新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发挥武汉物流枢纽富集优势,依托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全国公路主枢纽之一、区域性航空枢纽、中部物流区域中心城市、全国21个物流节点城市之一,打造内需市场新高地。推进武汉依托东湖高新区打造“资本特区”,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三者的有效结合。推进湖北“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以研发服务业为重点,引领带动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推进研发服务主体和制造业、风险投资结合,解决是研发与应用服务脱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湖北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服务业是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服务业涌现出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湖北省应及时抢占先机,占领服务业发展高地。立足科教优势发展服务外包,打造“武汉服务”品牌。湖北的区位优势、科教资源优势非常适合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服务外包受时间和空间制约很小,物流、产业配套要求不高,发展的要素主要是人才和产业环境等。如果说,在上一轮以制造业为主的国际产业转移中,沿海远远领先于中西部,那么在新一轮以服务外包为重点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中西部和沿海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有望在这次竞争中分享到更大的蛋糕。湖北兼有外向型和内生型双重经济特征,既有发达地区的产业基础、交通区位和科教人才优势,又具有后发地区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生产要素成本低的优势,为服务外包领域的国际交往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机会和空间。湖北抢抓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机遇,立足科教等综合优势,把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

2、跳出制造业看制造业,提高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拉力

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空间,湖北省应立足于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以制造业需求为导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推进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随着制造业产业链的全球化发展,制造业企业服务外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湖北省应积极抓住“营改增”试点机遇,鼓励引导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观念,将非核心竞争业务外包,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当然,湖北省促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其目的不是追求简单的服务业比重提高。在目前还缺乏一个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实际上是不敢轻易把一些服务环节真正剥离出去的。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一定是不能剥离的,反而是应该强化它。由于制造业总体处于产业链底端,利润空间有限,如果再把服务剥离出去是不现实的,制造企业走服务剥离的道路有一个渐次推进的过程。可以选择的方案有:非核心业务剥离,将辅助服务活动分离出来,让渡给专业的第三方服务业。

延伸制造业产业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围绕制造业产业集群,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两个空间尺度的集聚格局:大尺度上向三大产业带集聚,着力提升三条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即武鄂黄冶金建材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武襄十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武荆宜化工纺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小尺度上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进一步集合湖北的优势与特色,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园区、软件园区、创意产业园区、生态旅游园区、文化园区、商贸服务区、中介服务园区等集聚区,并加大力度完善服务业集聚区功能。

三、突破性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三驾马车”协调拉动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抢抓消费升级加快的机遇,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1、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服务消费需求的基础

着力推进扩大就业,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发展空间。着力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建立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所在。其一,要努力扩大就业。扩大消费需求,必须以增加就业为基础,警惕“无就业增长”,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就业。其二,积极鼓励创业。大力弘扬创业精神,通过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创业融资扶持、降低创业成本等,积极推动民众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提高经营性、资产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努力改变湖北居民家庭财产规模、投资理念、投资领域与先进省份有差距,以及财产性收入对提高居民收入推动力不强的现状。其三,逐步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通过建立稳定的职工、公务员、离退休人员等各类群体的收入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持久收入水平。其四,大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为重点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手段提高农民务工收入,全面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成长空间。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集中地,湖北省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70%。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制约城镇化进程的体制与政策因素的逐步消除,湖北省城镇化进程会继续加快,规划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2%,比2010年5个百分点,将对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加快城镇化进程,突破口之一则在于解决“准城镇人口”问题。湖北将政策、财政、投资更多投入到民生的基本领域,把“准城镇人口”转变为真正的城镇人口,这一群体巨大的潜在消费空间将会有效地拉动内需、带动服务业发展,这也将促进湖北城乡一体化进程。政府应营造环境,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改变农民工长期“候鸟”型流动方式,帮助农民工实现“城市梦”,帮助一批具有创业潜能的农民工实现“创业梦”,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启动潜在的消费需求。对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解决好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2、完善生活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消费供给的水平

着力推进服务业创新,为扩大消费提供便利空间。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成为新兴服务业的催化剂。基本生活用品、彩电和冰箱、汽车和住房分别推动中国前三次消费结构升级。预计服务业将推动国内第四次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未来消费热点。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改造提升传统生活服务业,创新发展生活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信息消费典型体现了需求上升规律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为扩大消费提供便利空间。在信息化社会中,网络、电话、电视等构成一个个“家庭信息中心”,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生活与交往方式正在改变社会的消费结构,电子商务是流通领域的巨大变革,湖北省要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加快电子商务的整合提升。

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应丰富服务类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特别要加快发展商贸、旅游、文化、家庭服务业等。建立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发挥流通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承上(生产)启下(消费)的重要功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交易业态,用无形市场的信息流,带动有形市场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推动湖北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加快培育和打造我省旅游业“航空母舰”,大力推进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改变过去单纯抓旅游的思路,充分利用旅游业综合性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特点,建立适应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性体制机制,积极适应人民群众持续增长且不断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中西部文化强省的建设步伐,突出荆楚文化特色,打造好武汉·国家文化产业基地(武汉·中国文谷)、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一批产业发展载体,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文化消费需求。推进家庭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家庭服务业。

四、大力提升农村服务业水平,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现代服务业起到了联结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纽带与桥梁作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高效发展。

1、延伸服务业发展触角,增强以工哺农能力

围绕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三农”服务业,架设工业与农业之间生产要素及商品的流通、服务渠道,使农村现代化不断得到提升和强化。在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下,现代农业将朝着“高端、高效、高辐射”的方向发展,改变农业处于产业结构“倒金字塔”的最低端的局面。

当前,湖北省农业应当以产业一体化带动农业现代化。鼓励各种企业将产业链和服务范围延伸至农村,支持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农村现代服务业的投资与经营管理,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形式的农村现代服务企业。在认真抓好种植、养殖业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工、保鲜、包装、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上,加紧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包装、销售的有机结合,把农业由单纯的种养业延伸到加工转化销售上,通过商贸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向“三农”延伸,大力开发农业的后续效益。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既是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更是农村和农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议借鉴日本、台湾等地做法,设立全省统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赋予其农业生产指导、农产品销售、农村生产生活资料集中采购、农村信用合作、农业保险等职能,使之成为农业生产的指导者、农民利益的保护者和农民福利的保障者。并支持各地做大做强一批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上下贯通、左右互联的组织网络,切实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增强服务业“跳板”功能,拓展以城带乡能力

当前,我国结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等发展,结合鼓励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能力,有效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特别促进了农村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对抑制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业劳动力老弱化、农村发展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凸显,迫切需要增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结合,农村土地承担着养老保障等功能,借鉴“以房养老”模式,积极探索农村“以土地养老”模式,将农村土地流转与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挂钩。

以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载体,探索出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的“三农发展”道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把促进“三农”全面发展与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抓手,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不仅能够扩大城市居民在农村的消费,而且能够促进农业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转移,带动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扩大。当前湖北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呈现出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的良好势头,各地创新推出水果采摘游、农家乐休闲旅游节以及“油菜花节”、“桃花节”、“杨梅节”等节庆促销活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林牧渔特色资源优势,坚持发展、规范、提升并举,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努力形成不同档次、不同形式、能够有效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农家乐业态,成片开发建设一批“主题独特,优势互补”的重点区域性规模型农家乐,把农家乐培育成为“产业繁荣、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特色鲜明、服务高效、带动力强”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型主导产业。在工作重心上,从抓单体转到抓区块发展,在生态环境优良、发展基础较好、农业产业和乡村文化特色较为明显的区域,扶持建设一批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乡镇”、“农家乐特色精品示范区”等,推进农家乐集群发展,发挥集群效应。

【参考文献】

[1] 贺有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何要加快发展服务业[N].人民日报,2010-04-12.

[2] 李京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J].经济研究参考,2008(9).

[3] 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及其构建[J].上海经济研究,2005(9).

[4] 李东超:国外学者建言中国“十二五”发展[N].第一财经日报,2011-03-21.

[5] 江小涓: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N].人民日报,2004-05-27.

[6] 李美云: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7] 裴长洪: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J].当代财经,2010(1).

推荐访问:湖北 路径 现代服务业 经济发展 推动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