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创意为导向的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建设与管理

基于创意为导向的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建设与管理

时间:2023-06-30 13:0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为适应数字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需求,追踪产业的人才需求变化,探索创意思维教学实验,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以创意为导向的实验工作室,工作室着力于服务专业实验教学,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设计,进而对培养适应未来数字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创意 数字艺术 实验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a)-0223-02

数字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引领新供给、新消费高速成長的新型文化业态,呈现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信息化等特点[1]。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重要部分的数字艺术[2],主要通过互联网、手机和移动媒体终端产品进行传播,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数字动漫、数字游戏、数字影视、虚拟现实、互动媒体、交互设计、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其创意性、低消耗、可持续的特点,已经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主产品,数字艺术专业不仅是文化产业领域发展的新理念,也是培育文化产业供给的新动力。基于数字艺术产业对创意需求的特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下简称苏州工艺美院)建设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对提高数字艺术实验质量和培养创意思维具有积极作用。

1 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的主要功能与作用

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不仅是一个开展自主学习与创新设计的实验地,也是一个具有某种企业气质的场所,实现从传统的虚拟课堂作业转变成创意综合实践项目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前人[3]。因而其特有的功能是实现大学生尽快进入数字艺术领域、建构完整的职业能力的有效组织形式。

1.1 培养创意思维

创意即创造立意[4],实验工作室注重教学的“实验”性,“实验”并不仅仅是尝试和创新,更多的是培养一种独立思考、表现自我、拒绝流俗的精神[5]。数字艺术的创意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优秀的创意来源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转移思维等多种思维必须合理利用,结合学生的直觉、联想、想象和灵感,显然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在实验工作室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交叉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素质育化和实践能力

我院通过素质育化、双证融通等渠道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与课外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形成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第二课堂为补充,以工作室为重要载体,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模式[6]。寻求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融通与融合,建成从“职业标准→岗位需求→对应课程→岗位能力→教学能力→评价标准”的实践运作,真正实现“全面育人、育全面人”,重点构建“素质育化与专业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交叉融合的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教学体系,学院“高职艺术院校‘双融合’育人模式下素质育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3 加强过程管理

建立过程监控机制:依据数字艺术职场的特点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流程、课程与课程的中间环节、技能的质量节点等有着较为完善的监控体系,从而有效地避免课程的失控。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采用学业报告书进行过程监控:所谓学业报告书,就是用来记录学生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单元课程学习过程的册子,通过这种方式全面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7]。学业报告书可以通过笔记、涂鸦、粘贴素材,或者是素材的电子档整理打印,它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本,它强调过程性、逻辑性和思辨性,通过学业报告书,不仅能记录数字艺术设计的创意来源,还能帮助学生记录对教学过程的掌握、课题的研究深度、技能掌握能力,完善学生成长过程的轨迹检验。

2 以创意为导向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对于数字艺术制作人才来讲,从当前市场来看人才的价值远超过硬件设备的价值[8],依据数字艺术产业发展趋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基于创意为导向的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校企合作为载体,联合产业、教育内部及之间各要素共同带领学生完成项目;以主题创作为途径,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优化组合和高度融合,实现“技术设备、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同步发展;以国际视眼为支撑,逐步实现高素质创意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2.1 开设校企合作项目实验

以实验工作室为载体,利用企业的优质项目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管理资源、设备资源转化为专业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师资资源、实验资源,以企业工序为课程模块和项目实操为课程单元相结合的工作室课程体系是实现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保障。以企业实际项目课题为载体,将职业能力模块对应一个或者数个实践项目课题,课题包括该职业能力模块所需的能力要点。实验过程还强化了知识和能力的应用,使学生能直观了解学习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行业职业规范。

2.2 设定主题创作实验项目

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以创意为导向的组织形式和教学实施,在数字艺术设计实践活动中,由教师团队、辅导者与学生合作,共同开发和选择创设情境,围绕主题展开设计创作活动[9],有效的统一了传统课程上学生和教师分离的现象,教师以企业项目及行业标准作为实验内容的参照点,和学生共同设计完成主题创作项目;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身特长,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最新数字技术,开发出多样化的实验类型。因此,创作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本领,达到解决数字艺术各专业的“技术性、职业性、艺术性、综合性”等结合问题。同时将优秀实验项目推送创业大赛,增加项目推广力度,使实验教学更趋科学,2013年至2016年,实验工作室学生共计完成登记著作权545项,外观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创新设计提升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专利成果产业化和持续创新。

2.3 开拓国际视眼合作课题实验

依托苏州工艺美院“中英平台”和“中法平台”,引入国际人才培养理念,开展一系列文化教育合作项目,提升师资国际视野,推动了专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升专业国际影响力。连续三年与英国温彻斯特艺术学院举办“中英配对”教学合作项目,中英师生互派、合作,与“匡威、SUPERDRY、闪电自行车、再造衣银行”等国际一线品牌企业合作引入新主题。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先后与6个国家10所院校进行了课题合作。其中,与加拿大道森学院开展《两个世界》,与德国平面设计师联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课题,与日本金泽工艺美术大学开展《设计的推动力》,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开展《光之盛宴》的合作课题等,提升了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在国际数字艺术领域的影响。

3 加强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的管理

我院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管理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管理。

(1)系部层面。数字艺术系划分一栋教学楼作为各子工作室为独立实验工作室为学生开放实验教学使用,建立过程监控机制和考核机制,明确责、权、利,保障工作室可持续运行。与合作企业共商《数字艺术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共建共管共享、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室协同创新、设备持续更新、人员互兼互聘”机制建设。

(2)实验工作室层面。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实施“大专业平台、小专门方向”的双选制改革方略,“随行就方向”的动态调整,突破了专业设置与行业调整的滞后期瓶颈,有利于实现数字艺术专业的运行管理和质量保障。各个工作室均设有负责人进行模拟市场化项目管理,建立工作室制的教学实境。空间利用方面,学生和企业员工一样有固定的工作区域,工作室肩负着实现职业化过渡功能;教学内容方面,各工作室负责人定期召开工作室会议,根据本实验工作室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作业单;设备使用方面,根据学生不同年级和实验内容,实行针对性的使用规章制度

(3)教师实行教学资格准入制度,规定进入专业课程二年级阶段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实际项目完成经验,三年级项目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有实际项目和项目指导能力;同时,注重智力引进,推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国内外藝术设计院校的著名教授、专家,业界知名人士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行业内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不断优化双师结构,积极促进专兼教师能力素质异质互补。

(4)信息化管理技术。建成了16门代表企业岗位核心能力、紧依行企发展前沿动态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视频导学、教学录像、电子教材、专业网站推荐、荐读书目、国家行业标准规范、企业优秀案例、历届优秀学业报告书、优秀作业点评、实践实训资源等优质课程资源库,由学院课程中心在网络平台对院内院外开放共享,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输入学号即可在网络平台学习数字艺术各个工作室的系统课程,满足了本专业学生课前认知、课中准备、课后解疑、群内共享的需求。

4 结语

数字艺术实验工作室主动寻求对接适应产业的转型与升级需求,追踪产业的人才需求变化,调整专业的结构与内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利用数字艺术创意为导向的实验工作室平台,实现各专业的交叉与融合,促使学生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数字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以各工作室所提供的思维方式、理论模式、实验成果、先进仪器工具等都为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和物质基础,从而实现创意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靖.图形创意与实践[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

[2]吴毅强,胡澹.中国先锋(实验)数字艺术初探[J].美术大观,2009(2):168.

[3]孙丽华,周山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35):85.

[4]李程.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学业报告书刍议[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27.

[5]韩波.关于数字艺术教育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9):55.

[6]施教芳,王建良.主题教学中的实践共同体的内涵,特性和行动策略[J].职业与教育,2010(12):171.

[7]韩波.关于数字艺术教育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9):55.

[8]李于昆.数字艺术擦混一产业的发展与思考[J].2006(2):28.

[9]徐淑红,闫玉清.构建高效全方位的遗传学开放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97.

推荐访问:创意 导向 工作室 实验 数字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