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别山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大别山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时间:2023-07-01 18: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大别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区内特色农产品加工虽由来已久但至今未形成产业规模。因地制宜推进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发展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于该区域脱贫致富意义重大。分析了当前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在认识、资金、技术、市场与保障层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大别山;特色农业;产业化;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5-1226-03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n Moder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of Dabie

Mountain Areas

TIAN An-guo

(Huanggang Vocational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Hubei,China)

Abstract: Dabie mountain area i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has a long history, but it has not been formed industrial scale.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promot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he actual need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bie mountains area, 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gion to overcome poverty and achieve prosper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capital, technology, market and security level of facing major issues of the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of Dabie mountain area,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Dabie mountai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我国大别山区地处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位于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长约270 km,是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天然分水岭,属于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常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特产有罗田板栗、罗田甜柿、九资河茯苓、信阳毛尖、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霍山石斛、百合、天麻、杜仲、灵芝、石耳、野山核桃等。

大别山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将区内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振兴山区经济必须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就是依据区域自然资源优势与农业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生产富有地域化特色的名优产品的一种现代农业模式。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推进大别山区农、林、牧、副、渔等多种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山区脱贫致富、农业进步的有力保障。

1 大别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大别山区地形复杂,气候独特,生物资源和农副土特产品种类十分丰富,特色农产品尤以茶叶、板栗、中草药、山核桃、油桐、油茶、猕猴桃、桑蚕丝、竹子、苗木等较为出众并形成规模。其中,安徽六安县的“六安瓜片”、金寨县的“齐山翠眉”、太湖县的 “天华谷尖”等优质茶叶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占到全区绿茶种植面积的1/4,绿茶产业成为大别山区的一大支柱产业;另一大支柱产业是板栗产业,主要有湖北罗田、大悟、麻城,以及安徽岳西、舒城、金寨六大板栗生产基地。截至2010年,板栗种植面积已达33.7万hm2,年产量突破20.4万t。

安徽省霍山县素有“江北毛竹第一县”之称,毛竹林面积2 067 hm2。近年来毛竹产业发展迅猛,深加工产品如竹地板、竹纤维、竹家具等年产值已突破20亿元,此外,霍山还出产中华九大仙草之首——霍山石斛。养殖业方面,太湖县成为全国商品牛和瘦肉型猪基地县;舒城县因地制宜发展生猪、龙虾产业,安徽省著名商标“万佛湖牌”鲢鳙鱼已成为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的有机水产品;岳西县大力发展皖西白鹅养殖业,目前六安地区白鹅饲养量在4 000万只左右, 拥有30多家配套加工企业, 并在六安市的固镇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羽绒市场,年产值超过19亿元。

鄂东大别山区是著名的云雾茶生产基地,区内茶园面积超过2.8万hm2,年产量逾3.7万t,尤以英山、麻城、蕲春等县出产的“龟山岩绿”品质最高。湖北罗田县是闻名全国的“蚕茧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板栗产量名列全国第一,蚕茧年产量居湖北之冠[1]。

2 当前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别山区是革命老区,其县(市、区)多为国家级贫困县,尽管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对高效特色农业的认识存在误区

首先,政府对特色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工业带动农业”的片面认识,对发展特色农业的技术资金投入不足。基层干部在推进高效特色农业中缺乏正确引导,将其片面理解为强迫种植和强行摊派,结果引起群众的反感,难以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其次,在当前的农业发展方向上一味强调粮食生产,在高附加值特色农业上没有做足文章。最后,农业开发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对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不够,各项惠农措施在具体操作中难以落实。

2.2 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前期投入巨大

首先,在中西部地区由于消费水平的限制,特色农产品的本地市场容量很小。要想发展这些产业必须突破本地市场的限制,参与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的竞争,这样以来前期市场开拓就需要一大笔费用。其次,高效农业是技术与资金密集的产业,资金的筹集、技术的获得是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必备条件。最后,发展特色农业还必须突破规模的限制。零星种植与养殖无力承担广告宣传、市场开拓、技术指导、产品运输等交易成本,只有形成规模才能把这些成本消化在规模收益中。当前大别山区特色农业总体经营规模还比较小,发展特色农业需要在水、电、路等方面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当地多数农民收入有限,显然无力承担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这些前期投入[2]。

2.3 农民文化素质与农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农民是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主体,多年来政府通过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与农业技术服务的投入,逐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但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多数有文化和技术的农民最后流向了城市,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文化水平低、缺少技术与资金的农民。于是便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向农村投入——农民素质提高——高素质农民流失[3]。知识化、技术化是高效特色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大别山区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不高与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差距明显。

2.4 土地流转存在问题

高效特色农业要实现效益必须采取规模经营,但是大别山区土地零碎,在一块相对完整的地块上,只要一两户农民不愿意出租土地,就会影响灌溉、供电、打药等田间作业,会极大增加经营成本。此外在进行土地集中化运作中必须与大量农户逐一谈判。由于大别山区经济比较落后,土地对于农民的生存保障意义大,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很高,在土地规模流转中,他们普遍倾向于短期租赁。但是发展特色农业所必须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报期长,导致承包方不愿意与农民签订短期合同,这一矛盾极大制约着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

2.5 缺乏生态产品品牌意识

大别山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特色农副产业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过度分散的经营模式使得现有特色农产品还远未形成知名品牌,尤其在板栗、茯苓、食用菌类、桐油等代表性区域特色农产品上缺乏知名品牌。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不能识别市面上哪一种产品才是货真价实的大别山特产,这说明了当前大别山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品牌意识。

3 大别山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几点对策

发展特色农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对大别山区已有的优秀特色农产品进行发掘、整理、提高,更重要的是要着眼周边市场,发展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大力进行产品推广,在种、养、加、销等环节进行特色创新,其总体思路如下。

3.1 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

大别山特色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山区高效生态农业一定要根据各个县不同的生态环境、资源条件、技术水平等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切忌“一刀切”,力争“一县一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4]。具体而言,一是要挖掘、保护、恢复一批地方传统特色农业产品, 如蕲春苔干、岳西山核桃、英山茶叶、罗田板栗、舒城油桐子等,通过技术升级,稳定产量, 提高品质,扩大市场占有率, 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特色农业精品;二要以茶业、板栗、中药材、竹、山货、蚕茧、水产品(龙虾)、特色养殖等八大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整合, 提高生产规模与产品档次,尽快把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 打造一批富有大别山区域特色的新型农业产业。三是积极开发利用“四荒”资源,通过土地的合法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特色农业的经营成本,快速实现回报。

3.2 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

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农业新技术的支持,在建设大别山特色农业产业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大科技服务力度。首先,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建设特色苗木、水果、中草药、蔬菜、水产、牲畜等育苗繁育基地,优选适合山地环境生长的品种,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稳固的优质种苗来源;其次,要大力建设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模式,发挥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咨询服务作用;三是要加大面向基层的农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培养一支留得住、靠得住、用得上的农技人才队伍, 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 使每个农户有一个懂技术、会经营的科技带头人。四是要针对农民的认知水平不高的现状,建立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田, 力争在3~4年内实现“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格局[5]。

3.3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

一是要重点发展龙头产品,特别是具有传统区域特色、生产技术先进、易于贮藏流通、反季节生产特色的农副产品,诸如岳西白鹅、太湖黑猪、金寨板栗、罗田茯苓等;二是要整合农业开发主体,形成“公司+农户、市场+农户、能人+农户”等多种农业开发组织模式, 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挥规模效应;三是强化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与销售三个环节,建立一批技术先进、质量有保障、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企业,增强地方发展特色农业的主动权。

3.4 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

大别山区自然风光秀美,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有利于大别山区区域农产品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产业化开发,是实现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途径。区域内不同县(市、区)可在调研本区域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特色,开发针对性强的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将秀美的自然资源与绿色纯天然的特色农产品组合起来呈现给游客,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3.5 加大对高效特色农业的资金投入

发展山区特色农业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落实技术服务等。为此,首先是政府财政要逐年增加对特色农业的投入,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特色农业的信贷支持。其次,要引导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这些特色农业的实施主体增加资金投入; 三是大力开展产品宣传,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大别山区特色农业建设,提升产业结构, 加速特色农业发展。

3.6 构建特色农业保护机制

首先,要通过调研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 完善促进特色农业健康发展的长效促进机制,落实在特色农业审批、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6];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经营保险业,适时增加针对特色农业发展中各种风险的新险种,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的经营风险; 最后,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促进作用,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特色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爱玲.湖北省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2011(12):95-96.

[2] 高昌海,王朝霞.鄂东大别山区茶业产业化的探讨[J].茶业通报,1999,21(3):42-44.

[3] 张壬午.论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生态农业产业化[J].农村生态环境,2000,16(2):31-34,52.

[4] 王 艳,栾敬东.山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安徽省大别山十县区的数据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2,28(1):82-86.

[5] 郑光贵,吴 勇,周爱珠.安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34):11-15.

[6] 王晴芳,徐育海.湖北大别山区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3):4885-4887,4904.

推荐访问:农业发展 对策 山区 特色 大别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