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学素养初探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学素养初探

时间:2023-07-03 12:0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分析了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四个维度,指出在现代社会培养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必要性,并对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培养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 心理学素养 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郭瑞英(1965- ),女,河北廊坊人,保定学院教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和人力资源培训。(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0-0185-01

一、心理学素养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看几种国内关于心理学素养的概念界定。我国教育部高教司认为:“心理学素养是一种能用心理学的观点来思考问题的能力。”刘京林的文章《心理学素养教育亟待加强》认为:“心理学素养是指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能力。”夏盛民在《浅议乡镇干部加强心理学素养》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某种角度上说,心理学素养是人的全面发展多元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它的丰富与提高能够有效克服感性误区和理性盲点对人的片面肢解,使人更好地避免成为简单维度的人。”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心理学素养是指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修养与能力,它至少应当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

1.认知。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活动的科学认识。学生应该了解人的社会化历程以及有关心理健康、社会心理效应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形成多视角的心理学观点。

2.能力。即学生应该正确认知自我、认知他人、认知社会,具有自主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职业规划、情绪调控、环境变化适应等。

3.心理品质。即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针对高职学生的现状,仅仅重视他们的智能因子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如较高境界的道德修养、积极的情绪、健全的人格特征等等。

4.倾向性。即学生主动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思考的意识。学生应该在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思维方式,并有意识地运用它们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必要性

1.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陶成玉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文中指出:“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随高职教育的发展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差,难以适应新的大学生活环境;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与其他同学的关系;部分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心理承受能力低等。”另外,通过对保定学院文理科4个专业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缺乏对心理学知识的一般了解,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培养。总之,从学生方面看,学生普遍缺乏对心理学一般知识的了解,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欠缺,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存在问题,学生心理学素养的缺失由此可见一斑。

2.从学校的实际情况看。虽然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多数学校或是把其作为选修课,或是将授课时间安排在晚上,缺乏营造心理学知识学习的空间,许多方面亟待完善。另外,心理学课程单一化、课程内容学科化、设置范围较窄、学生覆盖面小也说明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培养。

3.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看。学生要实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必须具备诚信、踏实、宽容、自信的品质和学习、创新、沟通、合作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学素养不仅能促进学生良好职业品质的形成与提高,还有助于他们全面客观地分析自我,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职场的现实表明,如果两种人参加应聘,一种是单纯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而另一种是有心理学背景的人员,招聘单位最终会对有心理学背景的人员更感兴趣。很多管理人员表示希望学习心理学知识,并开始在这方面充电,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此外,心理学科本身的特质也给了我们重新审视其价值的必要性。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各种纷繁复杂的行为都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心理学在讲解人的心理现象(活动)的构成及其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由于心理学在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以及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价值,因而出现了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商业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科,这说明,心理学已经在人类的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良好的心理学素养是现代社会的学生成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培养。

三、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培养方法

1.转变观念。从管理层面到教学层面都应转变观念,学校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又要关注他们心理学素质的提高。实践表明,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

2.对学科体系进行调整。学校应该把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培养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要确立一种“大心理学”观,以学生的发展和职业的需求为导向,努力突破现有的学科体系,整合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职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构建一个心理学的大框架,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重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培养。学校应该重视课堂教学,密切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向大学生提供广泛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即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5.与职业素养教育互动,从实践的角度提升学生对心理学素养的认识。此举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对职业心理素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拓展大学生的心理学知识,提升大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例如,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基于人格心理学理论与他本人的职业咨询经验,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人格与职业类型匹配的理论,认为大多数人的人格和工作环境都可以归入六种类型中的一种,这六种类型包括实际型、研究型、艺术性、社会型、企业型与传统型,每一特定类型人格的人会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感兴趣。可见,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学生的职业选择有极大的帮助。

6.利用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进行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周、运动会、学生社团等活动进行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培养。例如,2007年11月27日至12月15日,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心理健康文化节,该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环节唤起了大学生群体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使学生了解了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卫生、心理疾病以及咨询治疗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而为未来美好的生活创造可能。

7.学生心理学知识的自我学习。注意摒弃形式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心理学知识才是根本。中国教育部高教司指出“培养心理学素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必须在人文科学、艺术科学、神经科学、数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打下心理学思维抽象力的坚实基础,使学生在宽厚广博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心理学素养”。总之,心理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人学”,只有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心理学素养。

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生活的健康、幸福与成功。提升心理学素养,从心理学的角度体味生命,站在心理学的视角感受人生,有助于大学生的求知、成人、成才,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陶成玉.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刘京林.心理学素养教育亟待加强[J].新闻战线,2007(11).

[3]王亚峰.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群众,2007(10).

[4]陈璧辉.职业生涯理论述评[J].应用心理学,2003(2).

[5]蔡笑岳,于龙.心理学,研究人的另类科学——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再认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8.

推荐访问:初探 素养 心理学 高职高专 学生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