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广西日报》副刊:坚守阵地,让“面孔”更好看

《广西日报》副刊:坚守阵地,让“面孔”更好看

时间:2023-07-04 17:2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提要 新形势下,文艺副刊是否还能得到读者的青睐?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西日报》副刊同全国党报副刊一样,受到不小冲击。本文结合新媒体环境,以《广西日报》为例讨论副刊的现状与历史,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 文艺副刊 广西日报

报纸的灵魂是新闻。报纸的面孔是副刊。报纸是否耐看要看副刊。文艺副刊作为文化积淀的展现,记载着时代的变迁,也是读者阅读报纸过程中的审美需要。

《广西日报》创刊于1949年12月3日,伴随着《广西日报》一直发展的副刊也在不断成长和完善。60多年来形成了独有的风格。

一、融新闻性、时代性、文学性于一炉

第一,坚持新闻性。虽然副刊作为文艺性刊物体现的是丰富的文化色彩,但报纸副刊离不开新闻,只有副刊具有新闻性才能符合报纸整体功能,强化报纸整体宣传效果。副刊稿件更多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带有些许个人感情、思想等,用艺术的形式和手法,起到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作用。

《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坚持用新闻的眼光做副刊,信息具有较强敏感度。比如,《广西日报》副刊部在今年春节前后,先后策划了一系列与“年味”有关的专题报道,如“奠道‘年味’俗此中蕴真情”,约请数位游子对各自回家过年的所见所闻所感,与读者一同寻找儿时难忘的年味,倾听火塘边有滋有昧的家长里短,探寻“美丽广西”给新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在字里行间感悟过年的味道。

过年置办年货是人们过年前喜滋滋忙碌着的一件大事。副刊部策划了“品咂年货的文化昧”,通过约请著名作家撰写对备自家乡年货的记忆,挖掘年货不求奢侈,但求丰盈;少些物欲,多些情分的最本真的品质。这些充满“年昧”的专题报道。不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深挖蕴藏在民情风俗中的文化内涵,承担起媒体的职责和使命,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南宁故事。

针对春晚新闻热点“猴腮雷”、网友力推六小龄童上春晚、猴票蹿天等新年事件,《广西日报》副刊部策划了猴年专版“猴吟锦绣春”,既有时效性。又有文学昧;既有全国性事件,又有广西特色猴,获得好评如潮。《广西日报》副刊接着一鼓作气,又策划了“看影视悟空的七十二变”,邀请老中青三代观众谈他们眼中的“俺老孙”从影视悟空形象的不断更迭,展现时代特色,反映各个时代人们的文化品位同时,折射出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的变迁。

除此之外,副刊花山版还力图从更深的层面来展示和解读生活,让副刊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性、真实性和贴近性,关注现实,联系实际。比如,在广西众多少数民族来看,中秋的含义更为丰富,迎中秋的习俗也各有精彩。这一天,人们不仅要吃月饼、赏月,还要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三江侗族斗牛,龙胜苗族的敬月、舞火龙,汉族、瑶族的赛陀螺……2015年中秋,《广西日报》副刊部抓住这一亮点。脱离俗套,从民俗入手,采用数位作家、摄影师的精采文章和吸引眼球的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广西各地独具特色的中秋文化,让读者品味了一场《中秋,一样的团圆不一样的民俗》。

第二,坚持时代性。副刊不单纯是简单的文艺作品,更重要的是时代的产物。带有时代性的副刊可大大提升报纸的年轻态,得以提高当前受众对副刊的认知度,推动当前时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广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广西日报》副刊有意识地加强对旅游文化的宣传,采写了《都峤山七十二房井的悬念》《瑶家文化嵌在花炮里》等介绍广西特色旅游的内容。这种契合时代发展的副刊,对提升广西旅游地区的知名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5年9月3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广西日报》副刊部采访了一群多年坚持抗战研究和抗战遗址寻访的广西学者。通过报道抗战遗址研究先行者魏华龄、领军者李建平、志愿者容杰等,真实、全面地还原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历史。将散落湮没在荒郊野岭,凝固在抗战遗址中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收集、珍藏,起到教育后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弘扬民族爱国精神、珍惜和平的作用。

《追忆,抗战烽火中的亲人》则邀请抗日将士的后代撰文追忆当年亲人投身抗日战场的往事:外公献出船只在邕江上架设浮桥,协助中国军队抗击入侵日军;父亲率领部队参加昆仑关战役。身负重伤不下火线;桂林沦陷后,父亲献计偷袭栖霞寺,救出著名爱国人士,打破日军利用“名人”组织伪“广西省政府”的阴谋……故事情节感人,饱含浓郁亲情与爱国情怀。

第三,坚持文学性。人们阅读报纸是基于短时间的消遣和娱乐。是一种短暂的精神享受,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获得身心的放松与愉悦。而副刊文学性的本质。正能够满足人们阅读报纸的需求。《广西日报》副刊作为区别于新闻题材的副刊,分别设置“今日视点”“乡土文化”“心香一瓣”“花山漫笔”“美文小品”“诗苑”“美苑”等多个栏目,发表大量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知识小品等,内容涉及文学、书法、美术、旅游、宗教等各个方面,以高雅的审美趣味、韵味十足的文笔,吸引大量读者。如2016年1月5日发表的《“公主坟”寻踪》,记者探寻相关历史踪迹,挖掘一位汉族公主在广西演绎的凄惨人生,并由此探知了“公主坟”的历史真相。不仅引读者的极大兴趣,同时也使读者增加不少知识。2015年8月13日发表的《古镇夜色》。结合“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中央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抒写了具有“梦境家园”美誉的广西黄姚吉镇。夜色下的石山、河水、石板街、戏台、农家庭院等10多个乡愁元素,联想丰富,情景并重,水乳交融,突出表现黄姚的乡愁范本意义,其淡雅诗意,字字珠玑的语言,使读者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

二、重品位、强特色、广互动

新媒体环境下,副刊作为报纸的一部分,難免受到冲击。为此,《广西日报》副刊打造数字版。在《广西日报》官方微博发表副刊部分作品,同时通过副刊部专属的新闻微博@花山论见2014以及记者编辑的个人微博、徼信公众号。分享副刊肉容,接收读者建议。同时,从内核开始进行根本提升。

首先,注重刊载内容,塑造文化品位。必须不断拓展副刊内容,实现副刊内容的多元化。短小深刻的诗歌、表达情感的散文、反映生活的广西故事、行在路上的旅途抒怀、笔锋犀利的花山漫谈等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都应是副刊的内容。同时,在登载文章时注重文章的新题材、新观点、新语言风格,只有重视副刊的创新意识才能满足当前受众们的“喜新厌旧”的阅读心理。在保证内容丰富性和多样性前提下还要做到副刊内容的雅俗共赏。这就需要从合理利用版面,尝试增加副刊版面或者细化版面内容、拓宽表现领域;不仅仅只是刊登单纯的趣味性作品,利用多角度书写同一话题、反映同一时代和社会特点等多种手段确保副刊的雅俗共赏。《广西日报》副刊目前在内容上对刊载内容已经十分重视,能够紧跟时代的脉搏。但文化品味的塑造是副刊的核心,是副刊继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也是它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内容。

其次,强化版面风格,打造特色副刊。当前的副刊多以文化新闻,文艺作品为主,整体上来说风格相对轻松活泼,副刊版面只需要同整体版面风格统一即可,同时,副刊又具有较大独立性和自主性。只有强化版面风格,打造属于自己独特的副刊特色,才能从众多的副刊版面中脱颖而出。做到这点,就需要不同的语言编排来体现。一方面要合理利用版面空间,合理利用版序、区序、栏及栏序。确保读者在视觉上能够享受轻松的阅读;另一方面合理利用版面的构成要素,包括字符、线条、图像、色彩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利用。加上广西特有的民族符号,将这些构成要素巧妙结合起来,实现读者在获取信息时有一种不一样的享受。

此外要合理利用版面布局结构,标题、字符、线条等构成了基本布局,栏、区等又将其组合成了一个整体,进行科学、合理的局部与整体布局,满足读者的阅读口味和习惯需求,增强稿件表现力,形成自己独特的版面风格也相当关键。对《广西日报》副刊来说,特色不仅体现在对当地文化的展现上。还应当休现在与特定读者的沟通方式,展现的形式,写作风格或活泼或沉稳,内容或消遣或深度,以此形成特定的读者群。

再次,完善交流平台,增进交流互动。不断完善交流平台,增进副刊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一方面积极采取采取网络投稿模式。利用电子邮箱收发信件快、安全指数高等特点,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作者與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读者积极互动,让读者参与到副刊创新的讨论中来,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不断搜集网络热点话题,及时将相关内容作为副刊的内容,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提高副刊的关注度。此外,副刊编辑的知识结构涉及专业如识、基础知识、百科知识一个方面,缺一不可,这就需要编辑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的学习积累、随时观察、出处留心。一方面需要具备稿件的鉴别能力、稿件的处理能力、写作能力及现代技术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副刊编辑需要具备一定的人际协调能力。(作者单位:广西日报传媒集团)

推荐访问:副刊 广西 阵地 坚守 面孔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